2014年清明节手抄报:清明扫墓传统习俗

   2014年清明节手抄报:清明扫墓传统习俗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缅怀英烈、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这一天,最重要的风俗就是到祖先亲人的墓地坟前,供上祭品,焚化纸钱,培土修墓,祭奠扫拜。那清明扫墓传统习俗有哪些呢?清明在中国岁时节令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传承至今的民俗节日中,唯有清明是节气兼节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最初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日,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至于“清明”二字的由来,古书上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下面一起来了解下清明扫墓传统习俗。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祭扫传统由来

2014年清明节手抄报:清明扫墓传统习俗

  中国人有着慎终追远、表达孝思的历史传统。清明祭扫坟茔、祭祀祖先、“思时之敬”的历史由来已久。所谓“国之大事,祭与戎”,早在上古时代,帝王、诸侯就非常重视祭祀宗庙的仪式。《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可以算得上是最早的扫墓的诗句。儿女在父母的坟前,看到芳草萋萋,很自然地感慨“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的养育之恩。周朝以礼法治国,周礼极其完备,殡葬、祭扫之礼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诗·小雅·楚茨》:“我仓既盈,我瘐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孚以侑,以介景福。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诗歌描述的就是周朝贵族在家中祭祀祖先场景;《诗经·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描写的则是周人在郊外祖先墓地扫墓、祭祀的场景。逮至秦汉,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此后,历代帝王都将殡葬、祭扫的礼仪皆作为治国之策的一部分。《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到了唐玄宗时,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唐玄宗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据《唐明皇诏》载:“寒食上墓,礼经无闻,近代相承,渐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祭者,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朝廷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节气日的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寒食禁火,清明取火,扫墓亦由寒食扩展到清明,于是寒食清明并称。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拥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明《帝京景物略》也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82271/956240131.html

更多阅读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2014年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2014年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清明节将至,对于清明节大家都是相当熟悉的,但是或许有不少人不清楚清明节的来历和过节的习俗,现在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我们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2015年清明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清明节手抄报图片  清明节手抄报图片  清明节手抄报图片  清明节手抄报图片  清明节手抄报图片  清明节手抄报图片  清明节手抄报图片  清明节手抄报图片  清明节手抄报图片  清明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2014年清明节手抄报文字资料大全

   2014年清明节手抄报文字资料大全  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有着其不一样的文化底蕴。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

声明:《2014年清明节手抄报:清明扫墓传统习俗》为网友鲜血当酱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