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精神境界的升华 -白鹤飞-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传递载体,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一个国家的国民阅读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文明传承和民族兴衰的历史证明,国民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历史已经证明,一个热爱读书、崇尚知识的民族是有希望的。
中国有居世界第一位的阅读人口。中华民族素有耕读为本的文化传统,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读书。“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古训,“韦编三绝、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的典故,代代相传。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连绵不断、一脉相承、以书传史,重视读书学习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好传统应当世世代代传下去。
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也给我们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以人为本、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文明进步的大方向,不仅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多学知识,开拓创新,而且要求我们弘扬传统,以史为鉴,推陈出新。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让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让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让我们这个悠久的文明古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此,迫切需要大力倡导全民阅读,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使人民群众通过阅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化育“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通过阅读汲取古今中外的历史智慧,提高全社会的创造力;通过阅读增长服务社会的才干,开拓人类美好生活的广阔前景;通过阅读树立理想信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
好书不在于它语言的艰深,却恰恰在于它能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以四两拨千斤的轻松姿态,那么轻轻地一拨,你心头的灯芯就“忽”地被点亮了,你恍然大悟,原来换一个角度去看一件事情,原本走入死胡同的难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啊。
我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可以是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们又该读哪些书呢?俄国著名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公务员,为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量身定制一份图书目录。如今,国内追求推进全民阅读的人士们的梦想已经部分地实现,《书百万》这样的专业从事儿童图书阅读服务的公司定制了小学生,中学生适合阅读的图书目录。
比如:小学低段(1-2年级)文学-- 蝴蝶·豌豆花 , 稻草人, 没头脑和不高兴,小猪唏哩呼噜 ,不一样的卡梅拉(我想去看海),科学--- 第一次发现(濒临危机的动物), 神奇校车(在人体中游览),人文--- 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 中国神话故事等。
愿所有的教师家长,都能拿出2天的时间,来了解和思考阅读的理念,2天的时间在人生漫漫征途中也许是特别短暂的一瞬,但是,这2天的时间也许就可能改变我们下一代的未来,改变教育的未来,改变您的孩子的未来。
推进全民阅读的确难,难就难在读者与图书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被人忽略。中国是世界出版大国,每年新出版图书30万种,早已不是图书缺乏的时代,但是图书人均拥有量、阅读量就是上不去。现在就要发现种种“最后一公里”,并且努力跨过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障碍”。
缺乏有效的图书选择和阅读指导是障碍之一。面对成千上万的新书,普通购书人、读书人根本没有精力和能力加以选择。所以像<书百万>这样的专业图书阅读服务公司的问世,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在美国,日本等阅读大国,有针对各年龄段、不同人群的阅读书目和介绍供人选择,均是专家累年研制而成。美国学者西尔维读过125000本儿童书籍,然后从自己喜欢的数千部中选出写成《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可见中国学者们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现在众多中小学图书馆处于有图书无阅读的情况,改变这一情况必须依靠广大家长、公众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在全国各地的一些中小学发现,由于政府加大投入,学校的图书大量增加。但是不少中小学因管理和人力原因一个星期只开放借书一两次,大量图书沉睡馆中。应该众多中小学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始培训家长义工,进入图书馆帮助图书管理和阅读辅导,唤醒那些沉睡的图书。
图书资源的城乡不均衡情况也亟待改变,这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努力。对城里人来说,一本书不过花一顿便饭钱,但是却能让农村人和进城务工者望而却步。改变这一情况,政府要做的事情是在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中,着力加大对于农村投入力度。但是光依靠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也需要很多成功人士对阅读这新兴行业引起重视投资于这行业打开阅读新天地。
现在,世界上有个现象,发达国家一般来说阅读抓得都比较好,都受到民众自觉的推崇和跟进。我原来一直以为是经济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
这几年我在出国考察过程中,把它做了一个课题跟踪考察中发现,所有发达国家在做阅读书目的过程当中,都是非常理性的,是非常科学的,也是积累了人类所有经验的。你比如讲北欧,从一个海盗国家逐步成长为现在世界上阅读最好的国家,阅读最多的国家,他们对阅读的研究就十分深入。
我在美国、日本,和他们从事阅读的人交流时,他们就说,我们是在数十年研究基础之上,把阅读作为一门科学来进行研究的。他们给我讲的数字使我非常震惊。他们说,在我们这儿如果一个孩子12岁之前不养成阅读习惯,从概念上说,这个人一生就跟阅读失之交臂,他最终不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他们把12岁之前的阅读,作为了一个科学的规范。我在美国一家日本书店里发现,在这里看书的几乎都不是日本人而是美国人。我问一位正在选书的美国人, “您懂日语吗?”他说: “不会,我正在学呢。”我们国内的家长有人问起:“您一年给孩子买几本书?”就回答:“孩子上学,那有时间看别的书”。去过日本的人都在日本看到过<10分钟>的书,其实阅读不许要很多时间,只要你坚持,只要你重视就有时间阅读。日本有一家私营学校当时就到了倒闭的边缘,后来他们是靠阅读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从新恢复了经营状况。这个学校有个规定,学生每天上学都要到图书馆看10分钟的图书,然后回到教室上课。
一些伟大的民族在这一方面都有成功的经验,你是有教养的家庭,孩子出生三天会把很干净的布做成书的形状,让孩子去舔,给小孩子第一个印象:书是甜蜜的,是美好的。我们国内在前几年请德国大使和夫人专门出来帮我们做过一档节目,他就系统介绍了从摇篮到坟墓,德国民族怎么一步一步把阅读习惯从出生到终生相伴,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把阅读教育搞好了,意义重大。
我觉得要把阅读跟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要紧密的联系起来,结合起来,尤其要跟中小学的语文课很好的结合起来。而且是阅读,我觉得在中小学的语文课里面,不但是要加强阅读,尤其要加强诵读,就是要加强朗读,要读出声来,一个学校一定要有唱歌声,要有琴声,要有歌声,还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要朗读,读出声来,读得自我陶醉,读得出神入化,这样就好了。如果形成了这样一种气氛,我觉得我们的阅读工作就会有非常好的基础,从小养成了这种习惯,那么国民的阅读,社会的阅读也就有了很好的发展。
不要把阅读看作是读死书,因为这样才能够做到因诵读而感悟,因诵读而体验,因诵读而入神,因入神而得到精神境界的升华,所以我想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有志于来推动我们国家的,首先是我们中小学的,然后是我们国家的阅读事业,那么我们就从关注中小学生阅读开始。如果把这个基础打好了,我觉得就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成为一个很有软实力的国家,一个很有希望的民族打下了非常结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