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 党史 公共基础知识中共党史

  中共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1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那么你对中共党史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中共党史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中共党史

  1921. 07 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 07 中共二大: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反帝反封建纲领。(一大立党,二大立纲)

  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最低纲领”——(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华民族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923. 06 中共三大:内容:

  ①确定国共合作,党内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策略。

  ②比较明确的提到了和国民党合作过程中的“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批评了陈的右倾倾向),大会批评了这两种倾向,但是没有使用和“左”右做斗争这个概念。

  ③提出“真正平民政权”

  1925. 01 中共四大: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1926. 03 蒋介石在广州制造“中山舰事件”。

  1926. 05 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奉命进入湖南,揭开了北伐序幕。

  1926. 07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1926. 09《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1927. 04 中共五大: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1927. 08 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1927. 08 八七会议: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中心议题:①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撤销陈的书记),

  ②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③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1927. 09 三湾改编:这是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军队

  1928. 06 中共六大:明确规定了没收一切土地,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政策也有调整,但没有根本解决。

  1928. 04 朱德、毛泽东会师井冈山,游击战的基本原则。

  1928. 10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28. 12 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

  1929. 04 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纠正。

  1929. 12 古田会议:会议通过了毛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1930. 09 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

  1930. 12 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第一次军事“围剿。-五次反围剿开始。毛泽东提出“诱敌深入”等作战原则

  1931. 01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占统治地位。

  1934. 10 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10日晚,红军开始长征。

  1935. 01 遵义会议:

  内容: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

  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 10 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1935. 12 瓦窑堡会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 02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937. 07 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1937. 08 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1937. 09《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938. 05《论持久战》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

  1938. 09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总结抗战以来的斗争经验,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明确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以争取抗战胜利。

  1945. 04 中共七大: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1947. 07 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8. 09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首次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1949. 0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1949. 06《论人民民主专政》——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完整的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1949. 09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1949. 10 中国成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1949—1956。

  1950. 06 中共中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 06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为全面实施《共同纲领》规定了明确的战略策略方针和行动纲领。

  1951. 12 “三反”运动,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1954. 09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制定了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学技术、人大三届一次)、国防。

  1955. 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初步形成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1956. 09 中共八大——(第一次会议) ①大会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国内的主要矛盾,1.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2.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

  1958. 05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掀起“大跃进”高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争取在15年内赶超英美

  1961. 01 八届九中全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被停止。

  1964. 12 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新的四化目标——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原来是交通运输—第一届人大)

  (九)党的九大(1969年4月) 九大是在“文化大革命”背景下召开的,林彪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贯穿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并写进了党章,只字不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取消了党员的权利。

  (十)党的十大(1973年8月) 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路线,仍然坚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把批判林彪的“极右实质”列为首要任务。

  (十一)党的十一大(1977年8月)

  1、华国锋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2、会议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的根本任务。

  3、十一大没有能在根本思想上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时期和多年来党内的“左”的错误。

  (十二)党的十二大(1982年9月)

  1、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十二大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4.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战略部署上分两步走: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础,后十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

  5、大会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核心,并且制定了新的党章。

  (十三)党的十三大(1987年10月)

  大会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十四)党的十四大(1992年10月)

  1、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2、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写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大会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党的十五大(1997年9月)

  1、大会通过了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2、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江泽民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3、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十六)党的十六大(2002年11月)大会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3.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34.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

  35.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公共基础知识 党史 公共基础知识中共党史

  36.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11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37. 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2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中共党史“的人还看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84971/571746124.html

更多阅读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法律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法律部分)法律是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的最重要的内容,每年占卷面分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见附表),因2006年起增加25-30分的主观题,法律的分值有所下降,但其在试卷中占分量不容轻视。可以说法律分数得分的高低直接决定公共基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卷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汇编试题1: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A: 人民的利益 B: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C: 党的利益 D: 国家的利益答案: B试题2:不属于家长制管理方式特征的

如何在短期内复习、突破公共基础知识?

如何在短期内复习、突破公共基础知识?提示:拿到书的考生,复习前,请一定要先阅读下列“《公务员必考知识点精讲》复习指导及考生提问答疑”一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3342ff0100o1cq.html)——《公务员必考知识点精讲》序

声明:《公共基础知识 党史 公共基础知识中共党史》为网友永不止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