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博大精深的意思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_博大精深的意思

本任务教学设计由教学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目标检测几个部分组成。围绕本课时(框题)设的三个目:一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二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三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的内容,着重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去展开,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框题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表现标准】 3.10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教科书相关内容】《文化生活》(人教社,2013年4月):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描述及其评析】

本课时中突破难点的总目标是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的意义,还需要提出较具体的目标: 目标l:学生能记忆再认中华文化内容丰富

目标2:学生能列举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原因;解释不同地域有不同文化。

目标3:解释某些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解释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国各民族

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目标4:列举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说明文化的

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1

评析:

针对本框题首先提出一个总目标: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为了提供计划教学与评价的集中点,又陈述了四个具体目标。

目标1的行为动词是“再认”,名词短语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记忆事实性知识类别。

目标2的行为动词是“列举说明”“解释”,名词短语是“中华文化”、“ 区域性”,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运用和分析概念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类别。

目标3的行为动词是“解释”,名词短语是“中华文化” 、“各民族文化”“关系”,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理解概念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类别。

目标4的行为动词是“列举说明”和“说明”,名词短语是“重要原因”和“包容性”,“ 文化力量”、“ 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运用和分析概念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类别

目标l—4:见上文,此略。

二、教学活动

【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

①高二学生在生活中和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都不同程度地接触和感受了中华文化的熏陶,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

②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始终还停留在感性层次,不够深刻。

2、本课学习目标类型及其学习条件分析

①本课属于理解、说明、感悟型学习。

②其学习条件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学习中能感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中华文化的内容和区域性已被学生先行掌握。

3、由上述两项分析决定教学程序

温故知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一一问题情景体验一一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生成知识一一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运用知识

4、课的类型:新授课

5.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

【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描述及其评析】

2

一、复习旧课,吸引学生注意新的学习任务

复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回忆巩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汉字和史学典籍,中华文化的特征除了源远流长还有博大精深,也就是本框的内容。

评析:

教学的目标达成讲究循序渐进的过程,新课学习前对旧有知识进行回顾有助于新的教学目标落实。

二、知识新授阶段:从歌词、案例情境分析到课本知识归纳的学习

【激趣导入】

【视频歌曲播放】《中华诵》(约2分鈡)

教师提问:歌曲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生:走过上下五千年、甲骨、方块字——源远流长

书法、诗篇、雕刻、小说、文章等——博大精深

师:(小结引导)我们从歌曲《中华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博大精深的主要表现在其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等特征,下面我们进一步探究学习博大精深的第一个表现独特性。

评析:

通过学生的师生互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框题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又为学习的下一个内容埋下了伏笔。

【考考你】:1、你知道的中华文化在文化艺术方面成就的相关资料?

学生展示

评析:

目标1的行为动词是:“记忆”和“再认”,因此让学生来思考和讲述,符合“记忆”和“再认”这一目标。

【教师设疑】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看书66页,中华文化在文学艺术方面有何作用、特色、其地位如何?

学生归纳

评析:

通过教师的及时设疑,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达成目标1埋下了伏笔。

【考考你】: 2、我国古代领先的科学技术有哪些?

学生展示

评析:

目标1的行为动词是:“记忆”和“再认”,让学生来思考和讲述,达到“记忆”和“再认”这一目标。

【教师设疑】根据书67页,中华文化在科学技术方面有何地位、特点、意义?

学生归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博大精深的意思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_博大精深的意思

评析:

通过教师的及时设疑,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达成目标1埋下了伏笔。

(一)呈现情境:

【合作探究】

材料一: 2013年6月11日至13日,第七届闽台对渡文化节举行,海上活动的龙舟邀请赛、海上泼水、海上捉鸭以及陆上活动的民俗表演、两岸灯谜联猜、攻炮城、包粽子比赛等 3

一系列两岸文化交流活动轮番登场。通过文化节,使海峡两岸同胞建立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材料二: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17世纪以后,由于大量汉族迁居台湾,在长期的生活中,高山族与汉族和睦相处,不断吸收、借鉴汉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今天已大量汉化。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

【学生讨论】

1.结合材料分析闽台文化和我们岭南文化有什么异同?这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分析高山族文化与中华文化是何关系?

3、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评析:

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情景,为达成本课教学目标埋下伏笔。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本框题的学习内容,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做好铺垫。

【合作探究】

1.结合材料分析闽台文化和我们岭南文化有什么异同?这说明了什么?

评析:

目标2的行为动词是:“列举说明“和”解释“,问题设计是“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生生互动】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师:(引导小结)

评析:

目标2的行为动词是:“列举说明“和”解释“,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问题达到目标2。

【合作探究】

2.结合材料分析高山族文化与中华文化是何关系?

评析:

目标3的行为动词是:“解释“,因此探究2的问题设计是” 结合材料分析”。

【生生互动】闽台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

师:(引导小结)

评析:

目标3的行为动词是:“解释“,让学生围绕着老师设计的问题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达到目标3的要求。

【合作探究】

3、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评析:

目标4的行为动词是:“列举说明“和“说明”,探究3的问题设计是“结合材料分析”。

【生生互动】高山族与汉族和睦相处,不断吸收、借鉴汉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今天已大量汉化。说明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师:(引导小结)

评析:

4

目标4的行为动词是:“列举说明“和“说明”,通过了学生的生生互动,结合材料分析达到了目标4 的要求。

三、〖板书〗课堂总结(师生共同构建知识框架)

评析:

师生共同构建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更好的对知识的理解。

三、新知识的巩固与目标的检测

老师针对本节课的检测目标设计了几道选择题,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

1、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了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 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 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3·广州二模·31)广东剪纸最有代表性的是佛山剪纸和潮阳剪纸。佛山剪纸手法上以凿、衬、印、手绘等技法为主,用料上大量应用铜箔、锡箔和银箔。潮阳剪纸最大的特点是阴阳剪,“阳剪”纹线工整细致,“阴剪”线条粗犷有力,交替使用,粗细相破相助,极富特色。广东剪纸艺术体现岭南文化的:( )

A.源远流长 B.区域性

C.时代特征 D.包容性

3. “56个星座56枝花,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从文化上看,“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体现了

A.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B.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C.我国的汉族文化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

D.中华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优越

5

4、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每年岁末,走在上海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圣诞装饰”令人眼花瞭乱。“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5、(2010年·安徽)2010 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9分)

答: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上述问题。

评析:

练习1检测目标1:学生能记忆再认中华文化内容丰富。

练习2检测目标2:学生能列举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原因;解释不同地域有不同文化。 练习3检测目标3:解释某些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解释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练习4检测目标4:列举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师:老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表例

目标l—4:见上文,此略。

6

评价:如果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评估三个方面全部出现在某个单元格内(即高度一致,评价A);或一些单元格中只包含着三个方面的两个(即中度一致,评价B);或许多的单元格只包含三个方面标记中的一个(即低度一致,评价C)。

注:宋体正体字表明高度一致---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全都出现在同一单元格中;宋体斜体字表明三者中的两者出现在同一单元格中。

四、总结性评论

这节课本人根据下列三个问题设计该教学案例:学习问题、教学问题、评价问题。 本课时两个教学重点是: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难点是: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目标1、2、3对应到重点内容,属于记忆运用和分析概念性知识;目标3和目标4对应难点内容,属于理解、运用、分析概念性知识。同时,本单元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认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会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认同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领会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需要在本课学习中进行渗透。

(二)教学问题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运用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即课前精心设计导学案创设问题情景一一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一一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运用知识。

本课时两个教学重点是: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难点是: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在环环相扣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小组合作的综合探究里能充分地体现。在导学稿中还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题目检查学生的目标掌握情况,因此学生能顺利地达成本课的目标。

(三)评价问题

本课时我使用了两种不同评价已达到三种不同的目的。第一,用创设情景问题来检查学生对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的理解。。第二,通过检测题目的设计检查本课目标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有4个,设计的每道检测题都能关注到每个目标。总之,评价紧扣目标,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五、反 思

教学目标,即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作用。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其中认知领域教育目标从知识维度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知识,从认知过程维度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级。本节课以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理论作为指导,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并采用可操作性强的“内在心理 + 外显行为”的陈述方式: 即先用“了解、理解、运用、创造、热爱、欣赏”等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述语来陈述教学目标,再用“可观察的行为动词”作为例子,即列举反映内在心理变化的行为样品,使这个教学目标具体化。

教学策略,即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包括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本节课能根据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有效选择以下教学策略:目标导向教学策略、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结构化策略、“先学后教”策略和“兵教兵”策略等。

由于学生是学习最主要的主体,本节课改变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而是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然后采用灵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中达成学习目标。如歌曲导入、情景探究、视频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归纳知识等。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本节课的不足有:

7

对教学的组织以及材料的选择上还有所欠缺。比如有些内容可以讲得再深一些,有些事例可以分析得再透一点,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在学生的引导方面还是不能很好的围绕主题。一方面,我要加强学习,钻研教材,提高自己阅读,把握教材的能力,同时,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和请教。另一方面,在教学环节上不断提高,更有效率的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8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8551/76453916672.html

更多阅读

中华文化与鞑靼文化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与鞑靼文化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人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内有无穷宝藏,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吸取文化给养。中华文化之光,像繁星一样充满天地。如中华文化中的孔子,充满人性和哲理,为万世道德典范;老子,指出天人合一

传承中华文化读后感400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最近学校倡导我们阅读《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一开始我对这本不起眼的小书不屑一顾,心想:就这么本破书用得着这么大动干戈吗?可是,当我无奈地拿起来随便翻了几页,便被那上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如洪水猛兽般的

声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博大精深的意思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_博大精深的意思》为网友了却牵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