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 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C)33-47  



互通。

  先说形意拳人习练形意拳有段时间有些进步了,搞来一段太极拳的视频练练试试,很快就能有模有样了。不用找老师学,和那些专学太极的比下(时间长短接近的)可能有差距,但是和初学比起来那是胜过太多了,内家三拳虽然各自的强调不同,但都能统一在内家一个大框内。

  都是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点上作用在敌人身上,都是调动全身的力道做一件事情。

  这是内家三拳的真谛。

  一把榔头两斤沉,就是这把榔头能敲死人。你体重一百多斤,为什么打不死人?

  是你没把自己练成榔头。

  把自己全身的重量放在拳头上,释放出去这才是内家的打法。

  这不是简单的重力乘以速度,练过拳的都知道公式是公式,做到的方法就是真传。

  外家吧,外家拳我首先给它下个定义,练身体局部打击力量的功夫,我就把它视为外家拳。

  因为这个东西太大不好写,我先下个定义,然后再慢慢的分析。

  铁砂掌、铁胳膊、金刚腿、鹰爪力都算外家拳的东西。

  古人发现身体的局部比如手掌,练出了“开碑裂石”的手劲,在格斗过程中也能发挥极大的杀伤力。

  初练的时候这些东西对人的损害是很大的。

  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有的甚至还要药物的辅助等等。

  在拳术当中也是如此,外家也说把全身的重量都放到拳头上,可是说归说,你得有真正的练习方法才行,武术光喊口号是没用的。

  内家是有这些传授的有专门的练习方法的。内外家都一样,它之所以成为一个门派那是有一套东西的。越全面越能有效的教导本门的弟子,东西多啊!适合哪个练哪个。不定在哪个方面找出了感觉,就能入道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必须要提,就是内外兼修的拳。

  有些功夫比如铁砂掌,在初学的时候那是绝对的外家功夫,到了以后还有些密练的功法,已经和内家拳派极为接近了,也是调动全身的jīng气神力劲来练功夫。

  那功出来不是一般的外家拳可比,带有毁灭xìng的杀伤力。比如我前文提到的师大爷,一块砖头我们打断它不难,部队新兵连训练三个月就能做到。难就难在生生的掰断,那份手劲那份举重若轻绝对是真功夫。

  这些打击作用在人身上都是致命的。

  在外家拳门的师傅经过自己的锻炼与领悟。渐渐的进入了内家的境界。这些老师傅也丰富提高了自己门派的东西。这在武林中也是大有人在的。

  这就引申出一个话题,在武术中很大的话题,其实好多门派它自己是自有内外的,这个不看门派了,就看你自己练到了什么程度。这些门派的弟子有时候也分不清这些东西。

  这个门派自己就有内外家的东西在里边,不光有还很丰富,这些门派的弟子如果得到适合自己的传授那是幸运的。很容易提高自己的水平,很快达到自己练武功的目的。

  这些门派在传承上也是极为谨慎的,非真正的弟子不传的。其实这是好事情,他们的弟子都是能很好的把握自己的学生,武林中真正的功夫那都是很管用的东西,随便施展到他人身上要出人命的。

  你想那些老师在教的时候能不细细的考察弟子吗?

  拳无论内外,只要是武林的真功那是绝对的保守。

  用我家的话来讲。武林高手是天下最穷的富翁。

  比如说钱就是武功,那些武林高手很富有啦,可是又不能随便花钱,武功可不能随时随地的使用,那是有规定和限制的。

  不能表演挣钱,不能杀人放火,不能欺负不会武功的人。呵呵!其实哪个传承几百年的门派都有这些要求的。

  做不到这些那还是不得真传的好,自己管不住自己还是不练武功的好。干嘛?惹事啊。没几天就给zhèngfǔ法办了。呵呵这个题目太大了,我也不想说的太多,简单的说了几个重点。

  内外之称别那么在意,天下武林中无无敌的门派,只有无敌的功夫。

  以有限的生命研习无边的拳道其乐无穷!

  作为形意拳人当以老祖宗留下的拳经剑诀为经典,以各位祖师的拳艺为楷模,悉心“以武为道”,以图内家拳学有所寸进耳。

  十丈红尘过眼云烟,能一生相随的只有拳意也。诸君当身悟祖师之意,勇猛jīng进以求大成之境界也!

  



-------------------【33 神龙见首不见“尾”】-------------------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三十三章,我觉得龙形大势还是做个补充为好。

  十二形象的东西一点也不比五行拳少,蕴含的玩意都在那个简单的式子里。在习练的过程中不要让自己轻易的过关,轻易的满足自己的现状。内家拳是永无止境的,初学的劈拳和十年后的劈拳那真是天壤之别也。

  这个尾篇要写点与众不同的玩意了,现在开始。

  我们知道形意拳门是模仿动物的形象进而悟道也。

  在这十二大形象当中我们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地方,这也是形意拳门的不传之秘也。

  我也是练习了多年以后,经家里的点拨,才悟到其中的一点点道理的。最重要的一点在哪呢?

  就是动物啊,包括我们从未见过的龙,都是有尾巴的。

  龙我们没见过,但长虫(小龙)我们总见过吧。许多东西在体认玩味。在今后要说的这个形意拳的十二形象中有个著名的猴形,猴有纵山之灵,翻山跳涧之功,“不是飞仙体自轻”。猴形的进步,也就是“猴纵身”,是最有特点的。猴子纵身极为清奇,跳的远出手迅捷百发百中。

  其实这个猴子的一纵,它的尾巴是起了作用的。

  起了平衡的作用,还有尾巴一动,对练武的人来说,其实就是尾椎在动。那是内家拳门的不传之秘也。

  家人当年说“人”与“仙”的区别,就是这个尾椎,“歪”是人,“正”是仙,指的就是尾椎,其实就是脊椎正确的位置。

  不管你练习武功的哪个门派,也没有人给你讲这些道理的。

  我们人的尾巴按照现在科学来说,已经退化了,没有了。呵呵!人是没有尾巴,但是你得把那个尾巴练出来,得把长尾巴的地方练出来,这才能出高深的功夫,不管你是打拳还是站桩。还是修炼仙道,这个理是一样的。

  我们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是句很简单的话,武学里是另有理解的,神龙的尾巴是不能给你看的。天下武学的奥秘都在与此。

  形意拳门尤其是我家的这支,对这句话是另有练拳人的理解的,所以“神龙见首不见尾!”。

  天下的动物能生存演化到了今天,尾巴的功能绝对不可埋没。小学课本的《小蝌蚪找妈妈》、《尾巴的功能》等等。从武学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动物长了尾巴的好处是什么?

  就是能最充分的锻炼身体上最不好锻炼的地方,脊椎的末节。

  用尾巴的甩动与各种运动方式吧,可以有效的调动全身脊椎、脊柱的有效形态,更好的为捕猎奔跑服务。使动物经常能在一种练武功的状态下成长生活。

  作为一个高深的练拳者,我们今天虽然没有尾巴,但我们还保留着脊椎不会退化。

  把功夫练到后背上,是内家拳的老话了,今天我告诉你,把功夫练到脊椎上,我更加明确的指明了方向!

  这是祖辈的功劳,是多少代人练拳悟出来的真理。我没有这么大的本领,我只是在重复家人的语言而已。

  练龙形也要像学习数学一样,带入这些公式,慢慢的去理解这些东西。只要人的脊椎还没有退化,那这就是万年不易的法则。

  天下武人不管你承认与否,其实你都是在“脊椎”上求功夫的,除此天下武功别无它途。

  等你的龙形毕业了,不要着急练习下面的东西,摸摸大枪吧,体验一下什么叫“龙形枪”这个龙形枪为什么这么练?

  为什么这么用?

  在格斗当中它怎么使用的?

  慢慢的领悟这些地方。我个人觉得,练个百八十天还是应该的,一遍有一遍的理解。

  最后我们再拿着大枪,去玩玩回身的龙形,回身的龙形枪,龙形的回身枪。看看能否悟到点什么,在这个地方我还是惯例去留个扣子和悬念。

  话已经讲的不能再讲了。你搜遍天下的武学典籍,也找不到我说的这些东西的。

  实战格斗中也存在着这些不变的真理,武功其实就是在保证自己脊椎最顺畅的发力的同时,用自己的力道去破环敌人的脊椎的平衡和发力,舍此别无他途。

  其实你拿着兵刃动手也是一样的。

  武器是手脚的延长。兵器格斗也离不开脊椎的道理和真理。

  这个是内家拳门从没人捅破的窗户纸,被我用大无畏的勇气撕开了面纱。许多人练武功勤奋如蚁,为什么不能成就自己的武道?

  就是没人点破你!

  就是没人给你点破这些道理,你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去努力,也不知道门后边到底有什么的。

  这就是内家拳门常说的——

  武艺虽jīng“窍”不真

  枉费心机枉劳神

  这个“关窍”,这个死关,没人点破你,你就在鸡蛋壳里慢慢去运动吧,也许一万年你都出不来。

  再强调一下老师的作用吧,等你真到了“关窍”,也就是练到“节骨眼”上,真有个师父点化你,那真是太大的缘分了。

  不练武的人或者不是真把武学当“宝”的人,是理解不到这些拳中的乐趣的。相反,真领悟到了这些拳中乐趣,拳就再也放不下了,不管你是千万富翁,还是哪个国家的“法人”,只要真入了武功的大门,你是放不下的。

  这也是武者独有的乐趣也。

  我又说了一个秘密中的秘密!

  点破了这些,十二大形象前方一望——尽是坦途也!

  



-------------------【34 四稍齐内劲出】-------------------

  形意拳的五行拳可以说是调整五内惊起四稍,调整五内这个好理解,心、肝、脾、肺、肾是也,这个惊起“四稍”就需要专门的来说道说道。

  形意拳门的“四稍说”那是很重要的东西。

  九河下稍天津卫,在大清民国年间,那是北方的第二大都是也,也可以说是北方的金融中心。比邻河北省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也留下了不朽的武林传奇。

  形意拳门的发展离不开天津,众多高手辈出之地,那真是藏龙卧虎。天津人至今号称海河儿女,海河边上当年蕴藏高手之多数不胜数也。在此讲述一段武林传奇吧。

  二祖父一生未娶,当年自乡土闯过关东,在东北铁路混迹一生,是解放后第一批退休的铁路职工。少年之时在天津学艺,后在东北独身过了几十年。祖父的话说学艺在天津,成艺在东北。

  解放前二祖父在东北车站服务的时候,遇到一个铁路jǐng察,那时候的jǐng察真是jǐng察。

  呵呵!为什么这么说呢?

  那时候的jǐng察吃回扣的。当年解放前我们的铁路,有时候堪比今rì的chūn运。许多赶路的人是上不去车的,这时候人们就给jǐng察一毛钱,jǐng察接过钱后,就使劲的往车上推你,还帮你拿东西。二祖父见到的这个jǐng察也是这样。

  但家祖有武功在身,那眼光是不一样的。

  这个jǐng察比较瘦,可是帮别人拿东西的时候举重若轻,推人更是一绝,手在腰部一使劲,那一毛钱就挣到手了。祖父这样就交到了一个武林高手。

  此高手也是内家拳门的传人,因为jǐng察这个职业并不为其所喜终rì郁郁寡欢,自与家祖交友谈拳论道,两人技艺大进。这个jǐng察打法刁钻、四稍齐备,我家今rì仍保留其人部分所学。不知此人在东北有无传人否?如能与我相互印证,相信得益匪浅也。

  我在80年代,在海河之畔见一老者,习练形意拳。地点就不提了免得纠纷,与练拳壮汉试手,钻拳一出壮汉后退多步而失足摔倒。

  这个钻拳出的学问,其实是横拳,出横不见横。接手劲就变了,引动了敌人的中心,将人直接放出耳。这是形意拳神妙的打法,这些东西没有“五内四稍”的基础是绝对做不到的。

  这个四稍很有意思。

  舌为肉稍、

  牙为骨稍、

  发为血稍、

  爪为筋稍。

  这是形意拳门的四稍。

  这是很有讲究的东西。劈拳练肺,我们用劈拳的动作去养肺。古人知道这个动作从外可以带动身体的内脏,因为内脏是不能直接练的。我们把肺切下来,拿出来按摩按摩它那是不行的。

  四稍也是如此,形意拳门的老祖宗找到了这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地方。也就是找到了打开身体功力大门的钥匙,这是别的门派无法比拟的优势。

  形意拳门对天下武功也有很大的贡献。自明清以来,形意拳天下流传,其理法被多个门派吸收采用,形意连环枪更是流传很广。

  这对武学是不可磨灭的贡献。

  古人找到了四稍,也找到了四稍齐备的法则,那就是舌催齿、齿断筋、爪透骨、发冲冠,四稍齐备内劲出也。

  一个不练武功的人,如果按照上述要求打出一拳,练武的人挨上也是不好受的。

  呵呵!这外边的玩意我就不赘述了,百度一查有的是,不浪费那笔墨。

  在四稍齐备的过程中,有一点是最最重要的,这些字都为了这点东西服务的。

  “舌催齿”啊!

  这是“四稍”的“灵魂”。

  现在说的话我会作为呈堂证供的,千万要读懂这点东西。

  “舌催齿”就是舌顶着上牙膛。

  道家叫搭“天地之桥”也。

  因为人的嘴是个窟窿,使天地阻断,你舌头就搭上了这个桥也。

  这个需要长期练习,舌头在打拳的时候才能很自然的到位,这口口水是不能吐的,这在道家叫“津液还丹”也是大有讲究的。再行拳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呢?

  就是提肛!

  这都是绝对的守则,人的孔窍里边其实都含着功夫呢。这也是内家不传之秘啊。

  比如我们的鼻孔,你练过一个鼻子眼吸气不?

  呵呵!这都是高深的内家传授。没亲传练不了的,在此我就不讲了。

  四稍齐备,提肛下式,形意拳要求的是这样的练法。

  许多人练拳是张嘴的,特别是练累了的时候,那都是不对的。许多人练了多年也无寸进,那你就要找找方法了。找个明师啊,看你一眼,说你一句,有人就如醍醐灌顶啊!一下就明白进去了。

  这个“舌顶”啊,可不是虚的,那是实在的功夫。

  如果看到这你就走了,那你就后悔去吧。

  要实在的“顶”才对。

  在实战时候或者练拳的时候,你发现呼吸加了这个舌顶,突然不顺畅了、不舒服了,气也不能沉了,这个毛病啊,是你顶的不对。

  舌头不单要“顶”,还要——“卷”。

  要“卷顶”

  卷舌气降!

  这是传授。这才是内家拳门从来没人舍得讲出来的玩意。

  这个“四稍”不但在拳中可以练,平时也可以练,方法你可以自己想,自己去创造,只要不憋气、努气咋练都行,只要在形意拳的大框框之内咋练都行。

  道、可道、非常道也。

  形意拳门之难难于上青天,形意拳门之简,那是真正的大道至简也。

  如观音菩萨在唐僧面前贩卖袈裟是也。

  有缘分者,有道者,可得之也。

  天下哪有唾手可得的东西?

  不下点功夫,少泡点美眉,功夫啊,不会主动的跑到你身上。呵呵!真正练武的人练进去了,天下万物除了武功慢慢看的淡了才是,脑袋腾空了才能装进去东西。

  那功夫练成,体力到达巅峰。

  那个jīng气神啊!

  那个内敛的气质啊!

  那是真正万金不换的东西!

  此章画龙点睛可说是万分的重要,希望有缘诸君能多看几遍加深理解,对诸君有大益处也!

  内家一代高手既出,真如登五岳之巅而小天下,形神具备,内心充实平和,不怒自威,天下之大、江湖之广、皆可去得,任君遨游也!

  



-------------------【35 虎抱头颅震八方】-------------------

  形意拳门十二大形象的顺序:龙、虎、猴、马、鼍、鸡、蛇、鲐、燕、鹞、鹰、熊也,说完了龙该说这个“山中之君”了。

  百姓中流传一个词语叫“龙行虎步”,这些百姓都是形意拳门的高手。呵呵!龙为神物百姓不可见,虎为“山君”百姓可见也。

  地球上谁也没见过“龙行步”,我们常见的是“虎行步”。在形意拳门中这个虎形是很值得说道的形象。

  两目炯炯如电光

  虎啸山岗威难藏

  俯身离穴强扑食

  虎抱头颅震八方

  虎为百兽之君,虎的威猛与熊不同,熊虎各有所长,在形意拳门学拳之诸君应细细领悟也。

  练会了劈拳再学习虎形就简单的多了,虎形就是进步双劈式。这个虎形和劈拳各有侧重不同,脚下走的也是七星步。劈拳出势后侧前行一步,两手向下一抓,这个一抓那是大有讲究的,练的时候不能轻易错过。

  手的下行和身的进步要配合,习惯一段时候要配合呼吸。我家练的虎形在此时要扭头的,提前把目光聚拢在向前一扑的方向,要身合体顺气定神闲。

  这个一扑手要有弧度,要扑出“猛虎窜山”的“窜”劲。

  这个时候就是考验你前面练的“槐虫步”是不是过关了。

  如果我们练习槐虫步的时候没有偷懒,此处就该一气呵成毫无阻滞了。虎形也是直趟子,转弯的地方大有讲究,“猛虎回头”啊!这个猛虎是怎么转身的?

  那是腰胯合力出的扭劲。

  前脚一扣、尾闾一转、一坐身形,就调过来了,这个东西要从脚底下找。个人建议这个虎形要练三个月,慢慢的体味虎形之“猛”也。

  这个“猛”字也是形意拳门的“猛”字。和百姓用的“猛”是有区别的。

  老虎扑食啊!那是何等的威风,可是那个威风是唬人的,这个威风不是从身体的局部发出,而是全身的合力也。

  其实老虎在扑食的时候,那个前手臂也是软的,也是沾到猎物才发的力。

  老虎的爪子和臂膀永远是不僵硬的,这个发力我们看它圆润而灵活。

  两爪立身一扑,其实不是扑你身上的哪个位置,而是整个虎身一扑中,两爪的威力覆盖了猎物的全身。

  这才是虎扑的“jīng益”之处也。

  在与猎物接触的一瞬间,碰到猎物哪个部位,算哪个部位倒霉而已。

  这就是许多练武人练到这个虎形,觉得自己练的很好了,试招的时候就用不出来,这是没有人在这个时候站出来点醒你罢了。

  这个一扑还没出手,你就想我扑他的胸,我扑他的肩膀都是错误的。

  从佛法上讲你犯了小乘也,境界不高啊。

  你现在练练这个虎扑,我出手就覆盖你的全身,从头到脚碰到哪干哪,碰到哪打哪,你的陪练马上就反映过来,这下不好接了。不信你可以当场试验,如果没有效果,那么我今后写的东西你也不必看了。

  那就是说明我是骗人的。

  呵呵!东西不真啊,不值得你再看下去了。

  不只是虎形如此,虎扑、虎托、虎撞都一样。这也是形意拳门的内传之法,其实形意拳出手与虎豹同也。

  出手崩拳一击看着是打你的肚子,其实拳是打你的脊椎,破环你全身的平衡,出手的刹那,这一拳是对你的全身而发。绝非打敌人一点也。

  拳是落在敌人身上的一点,但你的心不是。

  这叫境界,现在名词叫——战略眼光。

  你出手只是“术”而已。如下象棋我每一步都为了干掉你的老将,而不是吃你的一兵一卒也。

  这些都是内家没人说出来的玩意,我今天用文字进行了表述,诸君千锤百炼大道可求也。

  身势亦是如此,我们每一下出手,都是一动全动、大兵压境,绝对不能存在“单兵过河”之态也。你想连个呼吸我们都带动胸腹,就是为了出合力也。

  再说说虎的敬业jīng神,猛虎扑食从不低看对手。

  搏狮用全力。

  搏兔亦是用全力。

  从不给猎物留第二次机会。

  这是常年战场搏杀磨练出的,渗入血液的搏杀jīng神,诸君当引为楷模。

  猛虎在战场或在狩猎中,jīng神一丝一毫的放松,都是致命的因素。从小处说逮不到猎物今晚要挨饿,遇到狮子等大型猛兽,给它第二次出手的机会,那下场就是死。

  这个老虎在千万年繁衍、斗争中,搏杀jīng神已经渗入其血液深处。

  今人的生活都太安逸,买点煤球、扛袋面上楼,就叫大劳动了。与虎之“神”相差十万八千里也。

  慢慢的人的jīng神与**都在逐步的退化,血xìng渐渐消失,老祖宗“渴饮匈奴血”的壮志豪情已渐渐迷失。

  要想成为技击之高手,此武道之“神”万不可失去矣。

  无“神似”哪来的“形似”?

  无“神”无“形”练什么拳?

  学的什么艺?

  不过一现代舞之新方式也。

  最后再说说老虎的爪子,这个太重要了。

  我们练的虎形两手的劈拳是一致的。诸君看看《动物世界》老虎的爪子扑人的时候是啥样的?

  老虎的两爪永远不会有同样的动作,和同样的力道。

  老虎扑人的时候那爪子是一前一后,在接近猎物的那瞬间那是绝对的巧妙……

  说到这打住,怕老祖宗从地下伸出大脚爆踢我也。

  算留个扣子,这个“扣”说到这呼之yù出了,有心的诸君当能领悟了。不动脑子学不了形意。说出了这些东西,虎托就好说了,虎撞也是这个意思。

  其实形意拳不难,难的是谁教谁学。

  最后留一个思考题吧,老虎扑食的时候是把猎物扑倒在地。那么是把猎物扑得趴在地上好?还是把猎物扑得仰面而倒的好?

  这个力怎么发?

  友情提示:老虎从不做广播体cāo那种衡平竖直的动作,虎的动作圆润而无滞无涩。从这几个方面去体会吧。

  今rì少年男女

  均白面敷粉、

  举止柔柔、

  兰花指现,

  花朵处于温室且眉目含情,

  居庙堂之高、

  难见江湖之远,

  静坐难离电脑、

  张嘴即是悲欢、

  七情皆放纵、

  五内亦损伤,

  哪见大江东去、

  三国周郎赤壁?

  哪见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岗之壮志豪情?

  无苦其心志,

  难饿其体肤,

  圈笼难养苍鹰,

  丝绦怎系虎豹?

  ……

  心至诚者,

  金石为开,

  果有少年弟子得意,哪怕倾囊予之。

  然高足可遇不可求耳

  望天佑吾门

  得传神髓终无憾事矣!

  



-------------------【36 猛虎之术可“耀”世人】-------------------

  当年一莽撞少年,在海河之畔挥汗如雨,无师长之监督,无同学之调侃,只为对武功的那一丝爱恋。而今忆起往事,百味附上心头。

  那个时候羊肉串是一毛钱一支,大型电子游戏机已摆到街头巷尾,痴迷之人多几许?那少年望着这些,咽下口水只为积攒那些零钱买那一本武功杂志。

  而今rì月如梭钱囊rì丰,却不再期许那些刊登盖世武功之文字。

  “武”字非大笔一挥这么简单,数十年后的今天,那莽撞少年已有了自己的武道乾坤。“一阳指”今生也练不到九段,不再迷惘其中,亦不再贪恋别派之武功。终此生能把形意拳整个明白已无愧此生。

  再说虎形之术当从“虎撞”开始,“猛虎撞山”那是何等的威势!

  等闲难挡猛虎一击,这其中藏着奥秘也。

  这猛虎撞山图的是“开碑裂石”,不是本.拉登那种自杀式攻击。说白了老虎是为了进攻,不是为了撞“不周山”自杀。

  诸君当明白老虎的心理状态,这个虎撞其实也是从虎形化出的式子,只不过出手的弧形略微小了一点,并且把掌改成了拳头。

  步型与虎形是一样的,都是“马奔虎践”之意也。猛虎一撞“缩掌而为拳”是为了“束力”。且这两拳出手不是直力,而是“蓄力、拧裹、旋转、锤捣”而出。

  脚下进步趟出一个“践踏”之力。先练着这个虎撞,今后学了马形,要与虎形对照着练习,也就是马马虎虎的练习。

  呵呵!马虎、马虎,两物各有其巧妙。

  当年弟子子路问吾曰:师、虎撞与双马形一样。

  师答曰“那干嘛不叫马撞?马马虎虎的算了。

  子路无言以对。我不敢自比孔夫子,只是搞笑下耳。

  虎形的奥妙不止此也。

  见上篇拳决——

  俯身离穴强扑食

  虎抱头颅震八方

  这不是老祖宗坐着火车、带着老婆、吃着火锅、唱着歌,没事编出来玩的。那是有绝对的“隐秘”在里边。

  俯身扑食暗藏虎形“头打”一式,非亲传难得要领。在此不再赘述,写出来也没法自主练习。

  “虎抱头颅震八方”这里边又藏着“虎抱头”的式子。

  喜欢的诸君可参照老心意拳去体味这个虎形之术。

  这里边分单虎抱头与双虎抱头两个式子。

  那是形意拳门合身直进之法,光说形意拳门“硬打硬进无遮拦”那是有动作在里边。

  先出单虎抱头之式,然后上步变虎形,这个单虎抱头是右手抱头右脚在前,再做虎形式子的时候,这个双脚是跳步的,在双掌推出的时候,突然跳步变成左脚在前,双掌向前推出耳。

  这个要求密练,不准在大庭广众之下练习。此式威猛且通过换步全身重量都经过身体的转换放到了双掌之间,脚下欺进且有勾锁之意,此双劈出手“如虎搜山”在劫难逃。

  久加习练当能提升诸君实战之能力。

  最后再说这个“虎托”,“虎托”之妙,妙在“包、裹”之意。

  我们练习这个虎托,总是在“明”与“未明”之间,我曾困扰期间,萦绕良久终不得其解。

  后慢慢修习到形意拳之八字。斩、截、裹、跨、挑、顶、云、领,那是另一番天地。

  个人以为:这个虎托要和“八字功”啊!这个“裹”字功去参照练习。“八字功”是形意拳门较为高深的体用之法,练的好练、用着好用。

  这是指有基础的一步步来的,不是跳跃练习的东西。在此不作赘述,后文终能明解也。我只是说明这个道理,诸君习练之时,“未明“是拳之必经,说明有感悟才有未明之处,不必懊恼。

  参学“裹”字功后。对这个虎托的体用理解就大不一样了,勤加练习终必有所得。

  “裹字通太极”就是画了个圆,整个世界都在里边,裹字是半个圆,甚至多半圆,你就这么去理解吧,虎托也是含着这个半圆也叫半月。

  虎托练习的时候是双手合全身血脉的整劲,使用的时侯单双手不拘,进退步亦不必拘束。腰身一动手一沉就化了敌人的来势。手一翻就是打进之法,语言至此已无能为力了。

  与敌一接手,就破其来势,一接手就带动了敌人的重心,破化了敌脊柱之平衡与发力,至此万般打法皆可出也,信手一击已可胜之。

  虎形与他形亦有“暗同”之处,就是那个胯力。

  再说猛虎一生都在奔波劳碌扑食不已。虎的下肢力量更是非比寻常。尤其是“虎跨之力”,窜山跳涧如履平地。

  当年我父亲讲过一个武林的传说:一个练习虎拳八年的武夫在山中行走终遇猛虎,其人仿效武松打虎之勇与虎搏斗。惨败幸而留得xìng命。

  其下山曰:吾习练虎拳八年,在猛虎身前出手,竟无一是处耳!

  故事虽为虚妄,但“其理弥真!”。

  今人所练之拳脚与古人大不相同,因古人生存条件恶劣盗匪横行,武功当能一试耳,古战场之严酷,非拳王争霸之赛。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要把老虎的爪子用拳套套上。

  在中华古代十八般武艺中,“白打”空手搏击排在最末。

  古战场兵刃搏杀之术才是最重要的。

  学拳学真终有悟、

  练拳练假功难成。

  虎形之妙亦妙在“纵胯一击”,我历尽三十六篇诸君可看出,竟是我“自创之词汇”。文字表达如高山定势,表达流水悦动之妙,实难叙其“苍龙百变”耳。

  有了胯打之力。即可体会:胯打yīn阳左右便,两手交互演自然之妙句矣。

  本文算虎形之完结篇吧,许多东西我“画其龙而点其睛!”的都说到了。

  诸君各个门派各个支系之人都有,说的太多徒乱人意,且干扰诸君初学的境界也。

  诸君还是按照虎形之势练习为正宗。

  有明师指教再学习那其中之奥秘,且条条大道通罗马,诸君可在其他形象参悟虎形。

  最最重要的是:“龙虎二形”可以参合练习体悟之。

  最后说说虎形之拳意——

  龙虎相合为心肾相交

  心属火

  肾属水

  也称水火相交也

  金(肺)木(肝)交并,四象和合。

  得之身心即为xìng命双修

  虎形在卦数兑、为金

  身为坎、属肾、属水、坎生风、风从虎,

  《道藏》云:虎向水中生。

  此中之说为我家长辈拜师叩头多年而习得知之。

  今诸君身不动、膀不摇,亦得此文字,只能说是缘法也。

  万望诸君得之、惜之!

  文人武相之

  武人文相之

  热望诸君——

  文韬武略均在吾身

  身意双修武者乾坤

  一气混元

  两仪初分

  三尖相照

  四稍齐备

  五行凝聚

  **弥真

  七疾存身

  八绝奇巧

  九九归真

  十丈红尘做“真丈夫”也!

  



-------------------【37 偷练别派武功】-------------------

  我在19岁那年,家庭学习等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有一段dúlì生活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之内,我也结识了些志同道合之武友。

  与这些朋友间朝夕相处难免互相影响。有一段时间对他门武功很感兴趣。呵呵!于是题目就有了武侠小说之言“偷练别派武功”。

  这个首先父亲是不支持的,父亲认为一生能把围棋下成九段就可以了,人一生能jīng通形意拳的一些东西足矣。

  然莽撞少年那时年少轻狂一意孤行也。

  今rì回忆起来,学习其他门派对形意拳的理解还是有帮助的。这些东西因为已经长在我的身上,因此今rì教授徒弟也好,说说手也好,难免会用到些东西来与形意相互佐证耳。因此这些东西和形意拳门之真谛还是沾边的,最起码说的是武功的内涵。

  首先接触的是一些散打队的朋友,戴拳套和空手那区别可是大了去了。刚玩的时候曾吃过小亏。原因就是对拳套的不熟悉造成的。

  在武林中不存在不倒金刚,天下没出过没挨过打的高手。这是家门所言,我认为这是真理。

  拳套太大了,两只手可以很好的护住自己的中线。拳套对手型有直接的枪毙作用,初玩用不出啥东西。抓不住、钻不进、手型的便宜一点也占不上。

  有一次我打着打着有点火大,叫停。我们摘了拳套空手玩了一会,我马上感到轻松了许多。当时感觉最明显的一点,是我打很长时间也能很好的调整呼吸,比专练散打的朋友这方面要强许多。这些就是个引子,我就不赘述了。

  因为戴了拳套感觉笨了许多,拳套又是海绵,打击的凶狠程度大大不如空手,我就开始谋求更加凶狠直接的打击力度与方法。

  形意拳的下盘功夫是个宝啊,实战的时候,你手的招式其实全凭脚下。这也从实战的角度说明了拳谱中的说法——

  脚打七分手打三

  五行四稍要齐全

  气连心意随时用

  硬打硬进无遮拦

  脚下锁不住敌人的步伐,纵有“仙招”不足恃。这是实战得来的口诀,诸君要珍之宝之。没动过手的老祖宗是写不出来这个口诀的。

  在那个年代吧,“八极拳”的东西走到了我的面前。八极的历史不是很长,出了些能打的前辈。我那时开始下功夫偷练别派武功。

  我有一个好父亲,父亲有许多好朋友,能学好多好东西,呵呵!当年和《大话西游》一样,那许多的秘籍真功堆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今天弟子们问我,这些得练多少年?我回答说“练你一万年!”

  不是搞笑,我父亲的一位朋友姓李,曾经多次问吾“你是学梨花枪,还是学梅花枪?呵呵!这可都是八极门不同支派的好东西啊。我练形意枪的时候,知道那玩意不是一般的耗体力就没学。我现在学的东西,好多都是挑挑拣拣确实喜欢的东西。

  不是搞笑,真的真的是学不过来的。我当时想我要多长个脑袋就好了。在武道上我占尽了便宜,呵呵!只要你想没有办不到的。现在我在孩子们刚开始练的时候,喜欢先教个小架啥的试试看。能学个一年半载的再往深里教。

  我个人觉得只要是个有心人,八极拳的“上步撑拳”和形意拳的“半步崩拳”你要都会,反而对力劲的体会能更深、更容易明白些。

  有些弟子长进是很快的,有些就不行了。和个人的理解和悟xìng还是大有关系的。功夫这玩意其实不存在不会武功的学者,我根本不承认。

  功夫是“练”加“体悟”,到了一定的高度,量变不一定产生质变。许多东西你脑袋开了窍,学习自然上去了是这个道理。

  看武术文章一定要看作者是不是练家。

  今天的诸君不用为了形意去学八极,我今天说的东西和我18岁时的理解不同。你只要有那个悟xìng和勤奋,你在班上学个长拳啥的,都能练出点东西这是肯定的。但是你要付出很大的辛苦。

  有了老师指点就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哪个门派都出高人,太极、形意、八卦如能jīng一门,再学其他两门进境是比别人快的。这三门有许多互通互补的东西。这是形意拳门内许多人亲身证实的事情。这三门的传承谱系中,许多传人是互相重叠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大师干脆就被称为形意八卦名家。相反我从八极参悟形意或者从形意而学八极是个小另类。

  这些事情后来也得到了父亲的允许,如此算来我的老师不少。当年对我的唯一要求就是练八极拳不要太玩命,太暴力多站桩我至今谨记。

  今天这个章节我虽然没讲形意拳的密练啥的,但我从自身占到了一个道理,八极和形意可以学到一个人身上,这也是我个人体会过的了。

  此后我为了增加凶狠的打击力度,还曾cāo过威震武林的掌功(与药功等配合)。此功速成且霸道,我至今已放下多年,这门功夫已扔的差不多了,还是不说了吧。

  诸君无本人当年那许多老师的缘分,当从基础练起,不贪多不求快,练完不脸红、不气喘、不超负荷,睡觉香甜。

  武功当如煎药,文武之火慢慢熬炼,终成有用之才。炼不好药也不要紧。

  在武功中熬药最终的目的,是保护你身体那口鼎。

  别玩命!炼药不成再烧炸了锅得不偿失。谨记此言,当百利而无一害也。

  本篇文章主要叙述我个人的经历和爱好,实乃回忆个人之学拳的轨迹也,许多人喜欢这个别派武功。本来今天想讲《西游记》的。

  为什么呢?

  形意拳门十二大形象已经讲到了“猴形”,《西游记》中的那个顽劣的猴子,在中国大地可是大大的有名。“猴形”蕴藏的东西也是异常的多,看来只能下次开讲了。

  



-------------------【38 内家拳劲破铁布衫】-------------------

  本章名字起的比较吸引人,其实就为了好玩。就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用这个小事讲讲武功的大道理。

  说说内家拳劲的灵活使用,也是变相的加深下对崩拳的理解。形意拳远远不是我说出来的那点东西。其实形意拳我真的不是很懂,就是多听了点东西而已,说说这个故事吧。

  我在20岁左右的时候,结识了一位王姓朋友,这弟兄好健美爱摔跤喜欢拳击,我当年曾和其流窜于天津数所大学找寻爱好者。

  曾经天津的某大学组建了业余拳击队,有场地有人玩那时候最喜欢就是找这样的地方“蹭玩”了。有一段时间我俩是那里的常客。这次说的就是我俩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大约是夏天的周二,我俩一起到大学去玩。我去的稍微晚些,这哥们已经玩的汗流浃背了。

  我这哥们身高180厘米以上,体重160斤。单手俯卧撑我做不过他一身的蛮力。喜欢自学《易筋经》经常用擀面杖全身的滚动,并拿自己小腿的迎面骨当大饼,用擀面杖锉之,踢树都没啥感觉,等闲之辈两三人不是他对手。

  这天说来也巧,正有几个新学员在练拳击,教练留的作业,一个人抱着一床军被另一个人用双拳击打正玩的起劲,我这哥们不知道触动了他哪根神经,跑去当免费陪练,对那两个人说你们别玩了来打我吧。

  我这哥们用一只手捂住檀中穴那个位置,对那两个学员说你们打几拳试试。那两个大学同学有些不好意思,轻轻的打了几拳这哥们一点事都没有。这下那两个同学胆子大了,又狠狠的打了几拳,这哥们愣是纹丝没动。两个同学面面相视好像不相信自己的拳头似的,场面很尴尬的样子。

  当时教练是不在场的,混玩也没人管。我在旁边看了个满眼。呵呵!其实我这哥们是占了点便宜的,当对方出拳击打他的肚子的时候,他的身子是向前迎的。

  说白了我这哥们散手打的很有经验。在实战格斗中,这个“一寸”的距离是不得了的。

  为什么呢?

  我这哥们身子向前一迎,就改变了敌人出手最佳的击打距离。

  也就是说敌人的力没有完全的放出来,就被身体迎住了。呵呵!说是不动其实也是动了,不过动的很巧妙,动作幅度不大。那两个初学时间不长的同学是看不出门道的。

  身体后退一寸其实也能达到这个效果,退比进还要难练,不好掌握的。

  这个时候我的脑袋也短路了,呵呵!心理痒痒啊,因为我已经想到了破解的方法。不知不觉的走到了他们身边,推开了那两个同学,对我哥们说我来试试吧。

  我哥们不解的看着我做好了准备,身子放低了些他对我还是有顾忌的。我当年体重不超过120斤,可以说是瘦,但那时候的体力非今rì可比,那时候练的勤啊!现在就差很多了。

  我们两个的体重相差大约50斤,他比我要沉一袋大米呢。我摆了个拳架子。他神情比较庄重,下意识的用手护住檀中穴。

  这个我要解释一下,在那个位置胃部的上部那个地方是有一根神经的,这个神经是管呕吐的,当受到重击以后,人倒地呕吐这些都不用经过大脑的反应,这个神经是怕重击的。

  这是我俩翻书找出来的。医学我不是很懂,但是知道那个意思,在平时的训练中也尽量避开打击这些地方,这是尊重陪练的意思。

  干嘛非往那地方下手呢?

  打坏了就麻烦了练武的人身体很宝贵啊。练出毛病医院都不好治疗,父亲说过受了伤一动就痛的时候,武功就停滞了。我在练习的时候是很注意这些的。

  呵呵!下面再讲就有意思了,我平时动手不拉架子说打就打,今天我摆个拳架子,是为了隐藏内家的手法的。

  内家的崩拳我家的传授是“凤凰点头”的拳劲。攥拳如卷饼,握好拳后手是个锥子,我没敢用这个手法。在八极拳里有个“上步撑拳”,就是上步打一拳。有一种握拳之法,就是攥好拳头后把食指凸出来用大拇指顶在后边。这样食指就形成了个小锥。

  我出拳的时候已经找好了位置,就是他檀中穴的边上靠上一点。我没想打击他的肚子。我想拳头落在他的rǔ侧的骨头上比较好玩。

  天地良心我也是试验啊,真的没尽全力。出手的时候还是拳头,在上步的刹那突然改变了手型,用大拇指顶出食指形成了小锥子,一拳落在他身上。

  他没注意到这刹那间的变化还是身体一迎。这个拳可就落上了。结果是我这个哥们捂着胸脯难受了半天,说我这一拳打的他好痛。

  这次小小试验得出了一个小小的真理。就是物理学中压力和压强的公式是对的。

  什么金钟罩、什么铁布衫、都怕纳鞋底的锥子!

  这话是父亲讲的。

  手型用对了,出手的时候这个便宜可是占的大了。

  形意拳讲“拧、滚、钻、翻”其实练的时间长了,这个全身就拧成一体了,就不是身体局部的力量了。

  这次事件后我对铁布衫突然产生了兴趣请教了家人。父亲说现在武林中许多走江湖卖艺的人,其实是没有这么高的功夫的。

  比如开石头有的是真功夫,有的是用药水把石头煮过一遍,再表演的时候就好开多了,这些药方在武林是有传授的。

  除此之外,还有身体可以使击打的棍子断掉,我对这个很感兴趣。父亲对这个问题比较不屑一顾,他曾经说过,那个表演其实是两个人配合的结果,那个持棍打人的人也要配合。要是棍子在我手里,那一下下去,折的就不是棍子而是胳膊了。

  我当时似懂非懂,好长时间才领悟出了这个道理。

  经过和朋友的这次试手,在体重相差极大的情况下,将其一拳击退。使我对内家拳劲的体会又深了一层。慢慢的领悟出一点道理。

  也许这些道理诸君早就明白了,我当时确实领悟的不是很快。

  知道了在交手中占便宜的方法。呵呵!以此类推又得到家里的一些类似的传授,我觉得那一年长进还是不小的。因为自己的努力也因为传授的到位,还因为那年吾有个很棒的陪练。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当年有了进步有了领悟。我们的身体素质各方面其实是远远不如父辈的。

  我家的爷爷辈祖籍天津静海,当年从静海到天津卫办事是用脚走的,完事如果顺利,当天就可能再赶回去。

  现在别说常人啊,练武的人有几个能走的。

  形意好多人叫“行意”,行步带着意就是功夫,说的再浅白不过了。

  练拳就是这样持之以恒,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今rì习拳之诸君该加倍之努力,以补先天素质之不足也。

  



-------------------【39 西游记后传——刁打猴形】-------------------

  我不是想给吴承恩写续集,我只是利用这个顽劣的猴子——悟空,来继续我的形意文章耳。

  形意拳十二大形象这个“猴形”太过巧妙,太有东西可说。这个孙悟空也是大大的有名,干脆编在一起得了。

  我们练形意拳练到今天,不是从今天才明白这个猴形,在“开练”的那天就有了。形意拳的出势,身形往下一蹲其实就是个“猴相”。束身而起、长身而落,其实这里边都有“猴形”之意也。只不过没人说破,自己很难体悟也。

  天下万物都是自然之理,在十二大形象包括五行都有自然之理孕育其中也,体会拳中的这些“通义”才叫明白形意,明白内家。

  猴形一出手就是个转身,这个就不浪费笔墨绕弯子了。

  猴子转身实在是太灵巧了,“不是飞仙体自轻柔”,身形一动暗藏杀机。头自领身、而身形略呈波浪式,转身“足蹬式”里藏着巧妙。

  转动不停起手就是一个“刁打”。这个式子要注意身形略微侧身一些,手臂出的长,身形略微一斜就有了巧妙。

  这个刁打其实也一个力道巧妙的劈拳。

  两手相合一上一下,身形下蹲“膝灵胯活”耳。

  多看看《动物世界》,这个真实的自然世界奥妙无穷,带着内家的拳和意去看,你会有很多的收获。

  我们的通背拳发展到今天,什么**、白猿、分成许多的门派和支系,据有些老拳师傅讲,其实通背这门拳法就是学习“五大恶猴”的动作而来。现在我们的语文课上也有许多和猴子有关的语言什么“猿臂蜂腰”、“白猿献果”、“金猴奋起千钧棒”等等。这些语言和他门的武功,都可以帮助你理解形意,理解“猴形之巧”。

  形意拳门的猴形和现在的猴拳不同,形意拳门是学一个“猴相”和“欺离刁打”之功。现在传的猴拳太仿生了,连抓耳挠腮的动作都学,上下翻筋斗滚一身土,我不知这些动作在战场上起什么作用?

  除了锻炼身体外,对技击及心意的修习没什么大帮助,世间传的猴拳,也是个表演多于技击的东西。“学其形”、“会其意”才叫拳意。

  形意拳门的猴形,出手似电、“心果意决”,练的是功夫,不是为了赏心悦目。因此形意拳的“猴形”并不是很漂亮很好看。当然如果你是拳法的“大会家”,也照样能在猴形中看出那种“**之美”。

  后边的式子就是“猿猴蹬枝”,就是单腿跃进的动作,要求“神意相合”。猴子之巧巧于四肢的配合。尤以其“膝盖与肘”之配合为绝妙,身能下束且力能达与指端。

  这个动作的成功,跟你龙形一跃的苦功是有关系的。龙形下过苦功,此式当不难习练。

  猴子出手必击敌人的面目。晃手打人人易慌,这个“晃手”当以猴子用的最为巧妙。“云遮rì月”眼前一晃,敌心神一动,既有可称之机,下一个式子“猴子摘盔”就出来了。

  这个摘盔各支派传授不同各有巧妙,个人以为最重要的是个“欺劲”。身形粘贴住对方,“打破身势无遮拦”,出手刁打必奏奇功。

  膝盖下暗藏一腿,身势一动稍有空隙,起腿一击鬼神难防。猴子摘盔走的是鼍形的七星步,也就是个三角进攻之术也。面部的脑门,眼睛、下颚、咽喉、前胸、下yīn都在这一招的笼罩之内。伸手一晃“意罩”敌身,碰到哪朝哪发力,“眼不审视一处,身不拘泥一地”。

  脚下轻灵,百万天兵尚自困它不住,三头六臂难进其身。

  猴形当可言勇,这个猴形一击“眼毒手jiān”全占,前文我说到的那个练“二龙戏珠”的画像之法,到今天揭开这个谜底,这个手型和功夫就是给猴形练的。

  没有这个“二龙戏珠”绝命手,对敌要害的的jīng准打击,力量再大、动作再快、的猴子也是“傻猴”,临敌赢不了人的。

  现在各个支派的猴形差异很大,这个没关系。“出手刁打四角奔”,这个猴形要“打四面”,身形一转、群打群殴的群战功夫当属灵猴也。

  猴形练的是个脾,这个脾属“土”,叫“心源”。

  如果诸君习练的猴形中没有“打四角”也不要紧,我们转身朝四个方向都练练就行。

  猴形练完是不用收势的,这个各家基本都一致。

  猴子是猴xìng,xìng之所然也,猴子练功不收势。呵呵!可以想象下孙悟空的样子。

  有的支系还有“猿猴坠枝”的动作也是不错的,放在里边挺好。没有的也不必强求,形意拳门传到今天已经各有所长了。

  式子都是无所谓的,关键是能不能“顺应拳理”,你个人知道这个东西,jīng准到一个动作是练什么的就行了。在你做到“意无意”之前还是要“有意”的。

  “有意”到了境界,才能到“无意”之态,这是练拳的必然必经之过程也。

  在成就自己武功之前,达摩祖师爷也是需要面壁修行的。

  腾挪闪展是根本

  闪躲身法属猴能

  进退趋避捷如风

  转身刁打是奇功

  灵猴有——

  纵山跳涧飞身之灵

  腾挪变化不测之巧

  缩力之法

  蹬枝之技

  俯枝之功

  分枝摘果之术

  顺水推舟之长

  偷桃献果之奇

  神机莫测之妙

  封“猴”挂印之jīng

  练之轻灵、稳重、用意、用气、不用力,旋转快如风、跳跃落无声。

  猴形xìng属土,取身属脾、为心源。

  练之出势不收势。切记!切记!

  诸君当多看武人自己写的书,虽然有的武人语言不够jīng妙,言辞不够优美,但是他本人练武啊!那是真学识,也是武功的真体会。

  还是不要看那些假装戴眼镜的假文人编出的武术资料,除了带人到沟里没别的。

  武术根本就不承认不会武功的评论家、“砖家”、“研究家”等等。

  “研究家”们根本就没练过这个,就是一张白纸,唱戏的管外行就叫“棒槌”,脑子里空空如也的白纸棒槌,你瞎研究啥?

  武者自有自己的武道乾坤与jīng神世界。除非你练到那个境界爬上山顶,山下人是永远不会懂的……

  这是我认同的真理!

  



-------------------【40 猴与猿通】-------------------

  形意拳门讲“龙虎为开”,龙虎两形象之后就是这个猴形。

  我个人以为,非此不足显示猴形之重要也。

  形意拳门有练法、用法、打法之说,外人难明其究竟也。

  今天我说句话就从猴形上找。

  猴xìng近乎人xìng。

  猴身轻灵,猴手刁钻。

  攻敌之所必救,猴眼“眼硬”,一瞥就是敌要害之处,“猴蹲身”有不测之巧妙,膝打神鬼不防。

  形意拳门在猴形上受惠良多。

  古人讲食露为猿,猿在古代为灵兽。

  在形意拳中“猴与猿为通”是也。

  解决了这个问题,“猿猴”的东西就直接拿来用了。

  猴形的所有jīng华,“蹲身”、“猴子摘桃”、“转身刁打”、“猴叨绳”,这些东西都处在一个核心,那就是“纵山之灵”。

  猿猴的一切神威,都是纵山之功中练出来的。

  “形意”也是“行意”,老拳师父到今天还有这么叫的。为什么呢?

  “行中带意”就是功夫。

  现在的长短跑冠军跑步的时候,地面是划线且平整的,按照武功的路子这样练不出功夫。

  我要作为武协的主席,就会将比赛场地放到山里,练的就是个窜山跳涧、高低起伏,有速度还能不受伤害才是功夫。

  与洋术不同,国术的功夫和功力出自下盘。

  下盘的稳定及速度还有“胯力”,直接决定功力的高低。习武者尤其是内家的功夫,此为“大处练功”,当从“大处着眼”。

  猴形有个蹲身,这个蹲身大有讲究,疾起疾落如飞似电。

  形意拳门的老祖宗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拳诀》。其中有一句“金沙迷眼最难防”。猴子蹲身的时候,抓把土扬出收“奇袭”之功也。

  看到此许多高手不屑一顾,什么玩意啊?打架还撒土。

  呵呵!放到今rì之搏击擂台,尤其是放到今天,这个方法确实不适用,有损诸君大侠之风范。

  但此举放到生死搏杀的古战场,冷兵器时代的惨烈搏杀中,却无什么不可。

  死了就没什么“大侠”了。

  ,就是死尸一具,天底下最一样的东西就是死人。这是我的父亲讲拳时说的。

  古战场的惨烈非今rì喝着咖啡,看着我写的文章之悠闲,那是“以命搏命”的生死游戏。

  在战场上没有什么招式是不能使用的。

  猴身的协调顺畅无比且耐力持久。现在人类短跑的速度为每秒十米,这是百米跑的极限速度了,但这个速度不能持久。在战场上不能持久的功夫不是能长命的功夫。

  我国是农耕社会,锄禾rì当午啊,农民使用锄头是有诀窍的,不是我们今天使用的蛮力,蛮力都不能持久。

  老农使用锄头能把土地都翻一遍,能翻30亩地不休息,如老牛犁田长力十足。

  这个挥舞锄头把子的功夫,隐隐有内家的趋向也。

  猴形也是如此,灵猴对自身力量的使用“近乎神妙”。

  学猴形就要学此“巧力“。

  猿猴坠枝,摇摇yù坠但能长舞而不落。

  力多一分重了,力少一分掉下来了,“用力用形”之巧”,存乎一心也。即能攻击敌人,也会保存自己的实力和体力。

  龙虎形后边就是猴,形意拳门的老祖宗对灵猴是多么的重视。我辈学拳就该学习这些形象的“最最jīng髓”之处。

  要学其形,先明其意。

  形意拳门的谱书有不少,包括如今出的东西,很多都是重复老祖宗的话语,不敢增加一字,不敢减去一字也。

  独独缺少对这些拳理的解释和体悟,这才是习拳人目前最需要的东西。

  拳如烈炮龙折身

  遇敌好似火烧身

  这个拳诀人人会背,练形意的都知道,但能说明白的没几个的,火烧身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啥叫火烧身?

  烧的是谁?

  很久都搞不明白。现在练形意的,在拳诀上下功夫练的不多了。那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银行密码”啊。

  这句话说的不是“练法”,而是“打法”。

  这把火不是烧在自己身上的。

  说来惭愧我也是很久很久以后,经人指点才明白个中之意也。

  在与人交手的时候,你的对手身上着火了,你的身上又缠满了炸药(火药)。

  你对敌人的打击,就好像给他灭火一样。

  用拳掌打灭他身上的火焰,要求出手迅捷准确且刁毒,还不能引火烧身,因为你身上绑着炸药啊。

  形意拳门的打法,这句拳诀里是这个意思。联系猴形呢?

  这个“火烧身”怎么理解呢?

  就是“猴子放炮仗!”。

  练的是惊乍之功也。

  这才是猴形的真传妙诀,也就是窍要!

  猴子摘盔也是这个道理。

  猴子身上绑满了炸药。敌人的双手都拿着“火香”呢,杵上就爆炸。

  猴子近身,扒脑袋、挖眼睛,要躲开敌人的火香,还要重创敌人。

  近身的时候就想好了退路,一击得手、纵山远遁、毫发不伤,这才是“灵猴刁打”一击。

  猴形市面上的式子都是蒙人的,练这玩玩而已,我从小到大从没见过在大街公园练猴形打法的,外面都是演法而已,活动活动身体罢了。

  真正的猴形,都是关门闭户千锤百炼出来的,那个打法的练习都是不许人看的。据我所知我家自己的练法都是有人喂手,空练的我没见过,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今天把猴形的“打练之法”基本上都抖露出来了,临敌之时敌人不动如山,根本没有漏洞,那么好,就用猴形上手,让敌人动起来再看,有时候漏洞就出来了。

  “乱拳打死老师傅”,这句话在形意拳门门内指的就是猴形的刁打。出手迅疾乱中取胜之道也。

  我们不按常理出牌打个“奇”字,也许就能打乱敌人的阵脚,扰乱敌人的部署,收到良好的技击效果。

  “学拳”其实就是“学兵法”。

  多年以来我一直认为是:先有的武功,再有的兵法。

  先有的个人修为和认识,才有的兵法。拳即是兵(练拳的就是士兵),拳法就是兵法。

  个人的武功修为到了一定的“层度”,兵法(战法)“不通自通”,这样的人组织起来,就是拥有兵法的军队。

  呵呵!说个笑话吧,当今的世界美国的标志是“鹰”,前苏联今rì的俄罗斯的标志是“熊”。当今的世界就是个“鹰熊竞志”的局面也。

  取法为拳、yīn阳暗合、形意之源泉也,因此我形意拳门在今rì该发扬光大是也。

  呵呵!不搞笑了,武人自有自己的武道乾坤。

  “打熬筋骨”、

  壮其体肤、

  磨砺其志、

  鼓舞其神、

  化虐气为祥和、

  功夫即进入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心随我动、大洋摩托”,你的心会随着武功进步而变化,变得细微而敏捷。

  猴与猿通此章终结也……

  



-------------------【41 垂缰之义疾蹄之功】-------------------

  烈马疾蹄功

  奔驰似风行

  紧追步伐妙

  拳拳不放松

  这是说的马形。马从古至今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岗。

  《三国演义》书中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形意拳门的前辈认为马有抖毛之威、缍缰之义、跳涧之勇、疾蹄之功。马为龙xìng,所谓“车如水马如龙”是也。

  先整单马形吧,马形走的也是七星步伐这是练法,可以很快的体味马形拳的劲力。

  马形拳模仿的是烈马腿击后化在拳上。出拳拧转加抖劲,落步走的是个“踏劲”,正所谓“马奔虎践”。

  初次习练马形拳要注意姿势的正确,不要发力爆猛,越看着刚猛的拳头越没有功夫,功夫是劲力、形态走顺了出来的玩意,不可强求。

  练拳之前先看看《动物世界》吧。

  烈马在奔跑的时候,后腿能超越前腿,这放到武术里边就是功夫。奔马在跑动过程中,肌肉线条凸显,那是正真的力量和速度之美。

  练拳的从古至今都有一句话“像不像、三分样”,练拳的人身架骨架那是很重要的一环。内家拳叫“磨砖对缝、筋骨合槽”这个合槽包括的范围很广,骨相、经络、甚至呼吸都在内。

  单马形拳在练习一段时间以后,该慢慢的延长距离,越来步子越大,慢慢的体悟步伐中隐含的冲撞之力。马形拳可不能越练越抽、越练越缩,捆住自身的身形和劲力。

  这个形一接手就觉得难了。

  猴形胜在巧妙,马形胜在劲力,其实就是功力。

  马形从一开始,就在检验五行拳的功底练的咋样。槐虫步是不是过关。呵呵!你那个崩拳打的怎样啊?

  如果槐虫步、崩拳都练的不错,马形拳很快就能练出点心得。要注意马这个动物是有头打的,头为一身之主,“六阳之首”,头领、头领,这个“头领”之力不能小视,马的脖颈是很发达的,老祖宗选马形为十二形象之四那是有深意的。

  双马形也是如此,模仿烈马前身起立的“崩踹”之势。先练这个的时候,进退起落整齐就好,也是不要瞎使蛮力。慢慢的身体体味出此形的味道,劲力自己就出来了。

  马拳上手“拧转就发”真的很好使。在形意拳门中擅长此形的大师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说个故事吧,在一九七几年的一个冬天,有一个天津人骑着一辆二八的自行车到天津宝坻县看望家人。在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还很贫困,自行车骑个百十里地很正常的.

  那时候街上很少有汽车,自行车也是稀罕物,要几个月的工资才能买到。当年结婚的时候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被称为三大件。

  这个人那天因为着急赶路,天已经很晚了在宝坻县境内遇到了抢劫.当时是劫匪三个人,这个男人以一敌三,钻拳一击解决一个,马形一击再放一个,蛇形挑跨解决最后一个就这么简单,保住了自行车和自己的安全。

  武功有时候就是这样,也许一生也不会出手一次,但是有这一次救命的出手,就值得用一生去追求武道的真谛。这个男人是我的家人,是谁我就不说了。

  有了功夫才有了胆量,这是一比一的玩意,我小时候调皮捣蛋自以为胆量超越同龄,到今天看来不值一提也。

  孤身敢入战阵

  单骑能过五关

  形意傍身不惧邪法

  起无形

  落无踪

  手是毒箭身是弓

  消息全凭后足蹬

  进退旋转灵活妙

  五行一动吼雷声

  风吹浮云散

  雨打纤尘清

  五行顺一气

  放胆即成功

  三尖照

  四稍齐

  胆随身

  鸡腿龙身鹰爪力

  熊肩虎背吼雷声

  虽百万军中

  取敌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耳

  如此才为“真勇武”!

  马形拳不止练习拳法,还要体味沙场之味道,拳与意合才是形意也。古拳谱云——

  要学烈马疾蹄功

  沙场百战抖威风

  英雄四海扬威名

  全仗此势立奇功

  细细揣摩这些拳中之诀。拳到意到才为形意。有形有意才为形意也。

  奔马形在双马的基础上练习才好成功。

  奔马形双拳拧捣之力是不一致的。双手的劲力不同,打击在敌人身上更妙。

  比如我们推人两手齐出,但胳膊是一长一短,劲力是“一快一慢”且“一刚、一柔”,推在敌人身上,不只是让敌人退步,还能让他“失重”挺好玩的,诸君可以尝试。

  把这个方法用在奔马形上,就不是好玩了而是致命。马立身踢踹双腿力量也是不一致的且循环往复,放到拳里也是。

  这个马形拳在实战之前也是需要cāo手的,要有师父的指点喂手或者师兄弟的配合练习才好。

  有人说我学了武术三年,打不过拳击练三个月的,他用自己的实例把国术说的一无是处,好像很有道理。

  我要问问你习武三年每天练习多长时间?

  师父给喂过手不?

  和师兄弟对练过否?试过招吗?

  其实这些你都没经历的,打不过拳击不奇怪。

  形意打死人,那说的是真传的形意,买本杂志自学三五天,是达不到这个打死人的高度的。祖师得《武穆拳谱》自己领悟还十年大成呢,买本杂志三天五天的,你不会练的比祖师爷快吧。呵呵!

  马形的东西说的差不多了,里边还有些暗暗的几变,这些就不说了。各个支系传承差距很大的,说了也没有对比xìng,练自己的东西就好。

  关键是拳意要把握住了。

  马形拳练的是拳的“抖劲”,脚的“踏劲”合到“马行“的冲撞上,有了问题回头找找崩拳、槐虫步练的不扎实,也会影响马形拳的长进。最后再说说马形拳的拳意。

  马有抖毛之威

  跳涧之勇

  缍缰之义

  疾蹄之功

  马形破虎形,马有行程之功、功成脚下。

  落足走踏劲、出拳出抖劲

  练之有“单、双、侧”三种。

  练此形应外刚内柔、心内虚空、丹田气足,

  拳顺则心平,

  意定脾肺畅舒、道自心生,

  yīn火自灭、

  马形取身为意、名曰意马

  意属脾、

  脾为土、

  土生万物、变化万千,以xìng情称为心源。

  马形拳有万般密奥,不练也是枉然,诸君得此如能妥为练习,当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耳。

  国术瑰宝即在眼前。

  珍之!惜之吧!

  



-------------------【42 内家拳之误区】-------------------

  近期整理拳谱等事情,终于告一段落。

  期间不少人要求将形意拳的东西再写的细致些,呵呵非吾不能详述,然内家一道烟波浩淼,非点滴所能形容。如不能正确理解反被其误也。

  武道乃国人之国粹非洋术可比。

  比如中医对得病之人下药,考虑人全身经络血脉之淤塞,西医是治疗人的病,哪有病朝那下手,不考虑承受之人。

  内家武学乃从内到外无不考虑在内也,非洋术一拳一腿可比。

  在天津若干年前,在马路上卖艺的人都能掌劈鹅卵石,掌断红砖几块。这些东西在武学中不属于高深的功夫,只要身体正常有老师指点,持之以恒很快能有所获也。但就是这些功夫在加上些身法技巧等,保命修身确实足够了。

  国术不是非练全了不可的,把一个门派的功夫学全,人一生可能未必能做到。有些内家支系众多派别林立各有所长,多年的传承已经使功夫和套路浩若烟海了。

  当年在海河之畔曾亲眼目睹一次试手,一老者将一壮汉掀翻在地。壮汉以右直拳出手一击,老者右手钻拳上迎,接手时候身已经到了,钻拳向上一挑,左掌劈拳已经到了壮汉的腋窝,轻轻一击壮汉已支持不住退步连连,此乃钻劈之妙用也。

  学习内家不见得jīng通一派所有的拳法,一路简单的钻劈练出了东西照样赢人,这是学内家拳的第一个误区。

  劈拳是练肺的没错,正如中医劈钻其实不仅仅是练肺啊,其实身体全锻炼到了这才是功夫。

  你往那一蹲不是个猴相吗?

  劈拳不练腿功吗?

  劈钻练通了,有了横不就是熊形吗?

  劈掌的时候力透甲骨啊,有了功夫不就出了鹰形。劈拳的转身难道不通龙形吗?

  腿没抬不代表拳意没有啊。

  有了这些,东西就自然通了。鹰熊合演功夫练到这,才叫“与道合真”。练到这个时候五行及十二大形象可以互通有无。

  形可以化势

  势可以破形。

  功夫练到这一步就不再学拳了,也不爱听人家讲“拆招破手”了。

  因为在他面前已经没有固定的东西了,敌势凶猛小退半步,全化解了,凭他折腾去,等他一口气的间歇,一个虎跳涧就上去了。

  下一个呢!就是内家功夫是yīn阳学说啊,有练有养啊!

  现在功夫三大来源吧:和尚、道士、军队,好多东西都是这么传承下来的。

  比如你学了佛家的功夫,我的功夫咋就赶不上那些高僧大德呢?

  咋练也赶不上为什么呢?

  呵呵!首先啊,人家和尚没老婆,《sè戒》你行吗?

  和尚吃素你行吗?

  和尚打坐你行吗?

  你在社会上啊,晚上宵夜到半夜,半瓶白酒、八瓶啤酒外带夜里唱歌折腾到天明。你虽然练功夫而且很刻苦,但是不知道保养自己的身体,白天练完了,晚上去折腾,功夫不能有长进啊。三餐节制、生活规律,出家人的生活是这样的。练功要知道保养自己。

  第三个误区就是傻练。

  练有百种门道,这些我就不说了。练完功要恢复身体,比如说你花了一个小时去练功,最少要花前十分钟做抻筋开肩等准备运动,身体活动开了,身体微微发热的时候在开始打拳。

  最后留十分钟放松,慢慢走动慢慢恢复身体的状态,活动筋骨肌肉,使它慢慢进入放松状态。

  练拳啊!是个艰苦的过程,一rì不练十rì松。

  我们尽量不要练到你的“潜意识”都不想在练下去了时候。

  就是你的潜意识对你说:累死我了,明天要睡个懒觉或者明天可不练了。

  这样偶尔一次没关系,长了对身体也不好。

  练拳练到什么程度为好呢?

  练到雀巢咖啡的时候为最妙!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的时候正好。

  这样给练拳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感觉,我们留下这最后的一招半式不练意犹未尽的时候停下来,保证你明天早早的起来练拳。因为你还想体会咖啡的感觉啊。

  有的弟子问我这拳怎么用啊?

  我一般不回答这些问题。

  有些人反映:有的的招式不管用啊!我和人动手输了。呵呵!我从厨房cāo了把菜刀给他说:拿着这把菜刀,你再和那个对手打一架你会输吗?

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 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C)33-47  
  他回答说,不会啊!

  我问他问什么?

  他说我手里有刀啊。

  我再问他,有刀为什么就不会输?

  他回答说,刀好用啊,手里有兵刃心理有底啊!

  我问他,如果你的双手练成“手刀”,两把“手刀”你还会输吗?

  他说不会保证不会。

  我说他,你没把自己的手练成“刀”啊,如果你的手能轻易在移动中劈开3块红砖,手练的比这把菜刀的杀伤力还大,凭你现在的功夫你还会输吗?

  他脸红了……

  和人动手你只练过几路拳法而已,你的手根本没“cāo练过”,手上没有功夫,纵有仙招也不足仗恃。

  当年八极有个名人,练掌的时候,五步之外的窗户纸“沙沙”的响,那手劈在人身上就是“斧劈”,甚至比斧子的打击力度还大。有了这个功夫,什么招到他手里都好使。

  练拳不练功

  到老梦是空

  练拳不练腿

  到老瞎胡鬼

  这些都是武学的至理名言。

  你会拳不代表你懂功夫。

  你会拳也不能说明你是个武者,拳功兼备才当得个“武”字。

  这还只是个“武”字,还谈不到“术”!

  武术太高深了,我到今天也不懂,不是谦虚是说真话。

  各位有兴趣查查古代的《武备志》什么的,你看看明朝大清那些当年的zhèng fǔ对武举人的要求是什么?

  考武举人要具备什么条件?

  你看了我保证你汗颜,那些我们十个人有九个是做不到的。

  不要妄谈“武”字,要谦虚。

  既然我们连武举人的基本条件都不做到,还是老老实实的练功吧。别学个三招两式动不动就出去访友,动则找人家比试,打赢了还好说,真遇到不世出的高手,给你身上添点暗伤,这辈子武功就停滞了,也许还坏了身体。

  说句不客气的话,我前文提到过,当年在街上卖艺的人用手背砸开个鹅卵石都跟玩一样,天下英雄多的是啊!江湖的水很深不要轻易的涉险。

  内家拳是不好练的,没师父教可以先练点好学的东西。真练进去了,天下武功到了高深处都有相通,也就不神秘了。

  我今rì说了些练拳的误区,很多都是“惊醒之言!”。

  武林深不可测。

  国术也是深不可测。

  我自小怀着敬畏之心。

  望读此文章,正面理解我之话语,说到今天,我能写出的文字,无一字不真,无一字不实在也。言尽于此诸君自悟,改rì再续吧!





-------------------【43 马上封“猴”】-------------------

  这是当年练拳的一件往事。

  这件事情与马形和猴形有关,今天对这件事情做个回忆,也算对马形拳和猴形做个补充。马形拳并不好练,我那时练了一段时间,总也找不到马那种“沙场百战抖威风”的感觉,父亲也总说,这马形里边差个“抖”字。

  首先马形的拧裹出拳,和崩拳的区别很大,按照马形的理论,这是把马腿上的“崩踹”劲力化在了习武者的手上。用手去模仿马腿的发力方式,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为了体悟这个劲力,我开始把双马形的定势当成桩法,去慢慢地体味这个马形的“崩踹”劲。在这个时候,父亲教了一个方法。

  把两块砖头平贴在墙壁上,用双拳抵住这两块砖头,使他固定在墙壁上,然后用双马形的姿势其体味这个后腰向前送的劲力,这个方法相当的好,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腰劲。

  你只凭着胳膊的力量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为了更做的更久,在这个定势中,你会慢慢地把自己的劲力退到根节,最后退到腰上。

  如果初学你是手掌发力的话,你会慢慢地把力量转移到肘部,在转移到肩膀。如果此刻你还在坚持的话,你会慢慢地把全身的力量沉到后腰上,借助后腰的“挺力”维持这个桩法的稳固。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马形大有长进。当年这个长进是当年的自己与自己相比的结果。这时候重新开始练马形的时候,觉得脚底下轻灵稳固,有“土中行犁”的感觉。

  在一天晚上,我和父亲练拳的时候,父亲给了我一块小手绢,并告知了用法。我把小手绢攥成一团,握在手心打拳。突然觉得出拳时候,两只手的力量变的大不一样。

  握着手绢的拳头打出的劲力陈实凶猛,与另一只空手握拳的手有了较大的差别。我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手心握着东西,打出的劲力就会有变化呢?

  为了解开上述的问题,我做了很多试验,最后证明,只要手心握着东西,打出来拳劲力就会变大。我用核桃、纸张、甚至小孩玩的弹球都做过实验,证实了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只要手中握着的东西不是太大影响握拳的话,手心握着东西确实能提高打击力度。

  这就是“空”与“不空”的区别,这件小小的事情里边含着武学的大道理。

  一个不练武术的人握拳,其实很难握的很实。拳的中间是空的,就是这一点的缝隙,也会影响到身体的整体发力。一个握拳很好的练武的人,如果在手心握着一团餐巾纸,也能帮助他增加出拳打击的力度。

  从马形拳开始,我重新认识了形意拳门握拳和手型的重要,这一点点的缝隙就造成了打击力量大幅度的下降,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事情。

  “如人在荆棘林,不动即刺不伤。”这是佛经中的句子,我先借用一下。如果在荆棘林中我们动起来呢?

  那就会刺伤。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父亲练拳的时候,在一种针叶松树的旁边,父亲让我冲着松树的松针练了几下。

  我打了几下马形,尖锐的松针刺激了拳头,这种微微的疼痛使我全身猛地“jǐng醒”兴奋起来,一种与平时练拳截然不同的感觉油然而生。

  哈哈!一种兴奋的感觉,仿佛一股微冷的气息从命门附近升起,自后背沿脊柱上升。“沙场百战抖威风”这句话,终于让我悟到了一丝感觉。

  感谢那时候年轻,能一心一意的学点什么。也感谢那棵松树,没有那些松针的刺激,我也许至今还不能领悟到“jǐng醒”和“jīng神抖擞”真切的含义。

  jīng神抖擞、无中生有、龙虎交泰、怒发冲冠、jǐng醒……等等许多类似的词语,我觉得最早都是练武的人创造并说出来的,不练武功的人,身体没有这么敏感,是创造不出这些词汇的,也永远不会真正理解这些词语的内涵。在古代也许只有和尚、道士、军队等那些专业人士才能“真明白”。

  马形练功力,猴形练奇巧。

  这两个形象结合起来,我家用了一个词“马上封猴”。

  在《西游记》中唐僧的白马最后是“八部天龙”,孙悟空是“斗战胜佛”,地球人都知道,我说点地球人都不知道的。

  《西游记》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书。

  鸿蒙初开原无xìng,打破顽空须悟空!

  唐僧取经第一关就是出了大唐国遇到老虎,在内家武术第一关就是心肾相交龙交虎汇。

  古人认为天与地距离八万四千里,人的“心”与“肾”对应天地,距离八寸四分,心肾相交而四象和合。

  唐僧第一关就遇到猛虎,那是含有“深、深、深”意的。

  那是用外在的“假虎”,暗示内气运行的“真虎”!

  此之谓:“借假修真”是也!

  什么叫“斜月三星洞”?

  那里是“灵台方寸山”?

  没有“道心”看不得西游,也悟不得形意!

  别看轻了西游,也别看轻了形意!

  回到这篇文章,也别看轻了“马上封猴”这几个字。

  这两个形象,我们交叉体悟慢慢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诸君会定有所得。

  马形的“实拳”和猴形的“空掌”之间的变化,“功力”和“奇巧”的不断转换,能使人在练拳的时候很快的提高。

  大拙与大巧!

  如果说马形的功力为“拙”,那么猴形就是“巧”。

  勤能补拙、巧能胜拙、但大巧能否胜大拙?

  诸君当在此处加意习练以期大成也!

  在古代人与自然有万般之巧,天底下珍禽异兽如此之多,老祖宗编排这许多形象的时候,就挑出了这12个,心意是十大真形,形意是十二形象,如果里边没有万般之“巧”,绝难被老祖宗纳入其中。

  《西游记》流传了千百年,拍成了无数版本的电影、电视、动画,说实在话我到今天没有看懂,那里边有很深很深的道理。形意我很小的时候就练,到了今天还是觉得“形意如海”。每一个式子拿出来咀嚼,都有无穷的滋味。

  国术不是快餐。

  国术是满汉全席。

  既然如此,我们就要锻炼我们的大脑、身体,锻炼我们的舌尖,因为国术需要“品味”。

  洋术是养着金鱼的鱼缸,风景我们一眼就可以看透。

  国术是深邃且广阔无边的大海。

  今人都在“洋术鱼缸”面前观赏徘徊。

  他们忘记了波澜壮阔的国术之海,那才是天地间最真实、最壮观、最美丽的世间风景……

  



-------------------【44 游鼍戏水 与道合真】-------------------

  翻江倒海胜蛟龙

  两臂拨转在腰功

  浮水轻游曲折进

  两手连环胯须冲

  本章节的开篇与众不同,和说相声的一样先来几句《定场诗》。这诗不是白做的,有前辈高人的血汗。

  这个鼍相传为龙生九子之一,有翻江倒海之力,追波逐浪之能。又有说其外形近似扬子鳄,鼍形拳不可小视,内藏真jīng神,鼍龙看是笨拙,实乃轻灵无比。

  脚下七星步为武者必练之步伐。

  老一辈的拳师父讲“王八拳、打死人”意思是说越是不起眼的、笨拙、的东西,实战的时候越能发挥意想不到的威力。

  有的弟子问,看鼍形的手法和太极拳的抱球相似啊?

  其实其形略似,巧妙大有不同。

  今rì说话轻狂“其实天下武学,没有不练这个式子的!”只不过各村有各村的高招罢了。

  少林、武当,内家外家,天下门派只要提到“武”字没有不练“手”和“小臂”的。

  拨、转、划、拿,欺身而进,脚踏七星。这个七星步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并不如侠客小说中神奇。

  不踏中门而从左右两侧进步的打法,我们都叫七星步,就这么简单。

  这个进法的奥妙之处,在于避开了敌人的正面攻击,从侧门抢进,容易形成“单臂克双动”打斗局面。制造有力的战机,把握格斗的胜利。

  人的身体就是这么长的,没什么神奇之处,你站在敌人的一侧,敌人想两只手打你是不容易的,这是肩膀的宽度造成的。

  而且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近距离格斗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人身体的各部位会互相影响,你可以抓着敌人的左手,去影响他的右手。这些都是“游鼍戏水”的奥妙。

  形意拳门的鼍形有个奥妙,那就是“八字鼍形掌”。

  这个掌法在形意拳中比较特殊。就是手大拇指和食指伸直些,其余的手指紧握做成个“八”字。

  这样练习可以很快的挑起你手臂的大筋,使筋肉得到特殊的锻炼。

  鼍形掌兼有点穴、打穴之妙,分筋错骨之能,刁、扣、锁、拿之式,这个需要长时间的锻炼。

  在初学的时候,先做定步的姿势,两手做鼍形掌式画半圆,身形可以微微上下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是:高不能站直,站直不是武术,最低不能影响尾闾的“竖直”及“提肛之力”。

  许多电影中的武功,为了追求视觉效果把桩扎的很低,按照内家拳而论,那都是不对的,“两股肉交”、“提肛”之力就没有了。上下不能有机的结合,桩再低也没用,那是虚耗体力,不是长功夫。

  初学不可贪多,不可图快,内家形意尤其如此。其实练拳初学最最重要的是什么?

  就是姿势标准。

  你看当年电视机、收音机的天线,它的道理和练拳是一样的,天线位置差一点,接收效果就不好,也可能就不是接收那个频道了。我们习武的姿势和天线的道理一样,略有偏差也许适得其反呢,初学者切记、切记!

  这个画圆要划多久呢?

  我从练拳到今天一直在画。

  也就是说鼍形的东西一直在练。

  你画第一个圆和第一万个圆那是不一样的。这个境界和十万个圆比起来那还是差的远远的呢。练到啥时候为止呢?

  练到你小臂的汗毛有感觉的时候,技击的感觉自然的技击反应的时候就算有那么点意思了。

  老一辈的拳师都说:“桩站出来了,小腿的汗毛都是有感觉的,汗毛都是站着的。”

  那是武学的jīng华之谈。

  我们的手臂的汗毛要练出来,在形意里我们主要依靠鼍形去练习。这是形意拳门的不传之秘。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说我不练那也没关系,请你不要到处散布文章的内容。

  诗向会人吟!

  不想学的人还是让他蒙在鼓里吧。

  功夫练到汗毛上,其他的筋骨皮肉就不用考虑了,肯定全部到位,肯定全部在最佳的技击状态。这就是老谱上说的“毛发随微、催敌不难”

  呵呵!“筋骨要松、皮毛要攻。”形意拳门的歌诀写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能做到的。你练不到不代表我们的老祖宗做不到。

  再说说这个画圆吧,我认为这个太重要了,包含着yīn阳螺旋等等的变化,画圆我们可以从小到大去画,可以从大到小去画,身形可以大动可以微动,不是从左画到右,是从左边变化到右边。

  其实左右手的变化,就是太极图旋转变化之形象,就是yīn阳鱼的变化。

  且这个图像不是平面,而是立体的空间。

  慢慢的去做按照自己练拳的心情去做,无所谓快慢,无所谓高低,一百个敌人,一百个高矮,一百个出手的习惯。

  没有高低,也没有快慢,只要敌人的拳脚进了你的“yīn阳鱼”的空间,那么就该用那句广告词来破解“心随我动、大洋摩托”

  “天下没有化不开的手,只有练不到的功夫!”这是我的老师最常用的语言。

  “圆”画到了一定的极限,那么“直”就产生了。

  弓背走完了,必然是弓弦。

  这个东西其实也同太极拳的至理。为什么敢这么说?

  “搬、拦、锤”啊!

  “搬”是“圆”啊,“拦”其实也是“圆”啊,“锤”是“直”啊!搬拦过后必然是一锤。天地化生而出的一拳。

  呵呵!鼍形里也藏着肘、拳之变。

  其实武功到了高处是可以互通的,对初学来说,分歧是很大的。初学不宜兼练多门,你自己没练就先乱了。

  太极拳推手,本身就是师兄弟“摸手找劲”玩玩的伎俩,现在被当成最高武学。推手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得靠“锤”。靠搬拦锤、撇身锤,说白了还得靠“打”……

  呵呵!在战场上敌人都是打死的。

  没有推手推死的。

  总练这些,就会练成中国足球,缺少临门一脚的必杀技了。

  鼍形有万般之巧,不练也是惘然。

  鼍龙如海中之灵兽,等有缘之人驾御。

  鼍龙入水天下何人可挡其锋!



-------------------【45 形意拳门开肋之法】-------------------

  近期不少友人说我讲讲形意拳门的内功,其实形意拳本身就是内功。

  五行十二大形象莫不如是,要不怎么叫内家拳呢?

  形意拳在数百年的传承当中,形成了不少本身独特的练法,可以加快武功的功力修为,形意拳门在百年前,有一个光辉的行业就是保镖业。这个行业可以说是武者当年不错的选择。

  首先走镖就是对武学的检验,江湖经验的积累也是很必须的。最主要的是因为“镖业”的高风险,能造就武人的气魄和胆量,使武人时时刻刻处在jǐng醒当中,不敢贪酒、不敢好sè、不敢放下自己的功夫,时间长了武功自然jīng进。

  在冷兵器时代,武者走进镖局是很好的选择。习武然后考上武状元的,必然是极少数,领兵打仗干本行的更是少中之少。武者走进镖局,是武术的重要传承方式。

  内家拳门留下不少极为jīng妙的刀伤药的配方。跌打酒的验方,及内功外功训练的一些极为特殊有效的方法。才是这一门派最重要的传承,也可以说是不传之秘也。

  因为它高效、简洁、这是被镖局的行业的血腥逼出来的,不这样不能生存。我这就保留着这些传承,有机会吧,我慢慢的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

  练武要实事求是的练,天底下谁也不能保证,你自己的姿势就是百分百正确的。我们练拳只能越来越接近拳术的真理。达摩祖师当年也不敢说,我就是真理。

  那么我们练拳的姿势不能百分百正确,就说明我们的身体有练不到的地方,还存在打不开的经络穴道等。在我的传承中,有许多东西是弥补这个漏洞的东西。下面我说的开肋之法就是这样的一些小功法。

  当年我们听评书,隋唐演义中李元霸天生神力无穷,书中介绍,他的肋条是“板肋”是块平板,不是像我们一样,“肋排”型的,一根一根的。书虽然是演绎,但是肋条对内家是有很大的作用,这点没说错。我们重要的内脏器官,都在肋条的保护之下,肋条健壮了别说打人了,自己对自己内脏的保护程度肯定增加。

  我们用手指摸自己的肋条缝隙,慢慢的滑动,你会觉得那是非常的难受,一种血脉中的“酸痒难耐”。这时候要坚持,你不坚持就永远过不了这一关。

  慢慢的吧,我当年过这个关的时候,只想出去打拳,打拳累但是比这个好受多了。循序渐进慢慢的适应,因为从你生下来到今天,从来没有刺激过这个地方,打拳虽然对开肋有帮助,但是不如这样做彻底。

  最少也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能适应,这时候才只是刚刚起步。在初练这个的时候,可以配合自我的按摩。用手去摩擦肋条,从轻到重一点点的来。

  过了这一关就可以用指节了,呵呵!不是我残忍啊,哥们当年也是从“中美合作所”走出来的。练武都是要一关一关的过,谁也逃脱不了的。

  注意那可是自己的肋条,不是别人的。注意剪指甲,不要伤到自己的皮肤。皮肤伤了影响练功也影响美观。呵呵!

  在北方我们经常吃面食,擀面杖是居家必备的物件,这个物件不是只能擀面条,还能擀人呢。包饺子用的擀面杖就行,我们用它擀自己的肋骨。这是很好的方法,

  呵呵。就是用擀面杖慢慢的去搓,很难受,痛并快乐着。

  站在地上两脚并拢身体站直。我们用中指顺着自己的裤线慢慢的往下找。注意身体不要前仰后合,另一只手举过头顶,增加点难度。慢慢的去体悟身体肋骨的开合与抻拔。

  慢慢来你从小到大没受过这个,千万别抻坏了自己,要循序渐进。

  武功啊!和烤全羊一样,文火慢练、与道合真、快不如慢。

  外边糊了里边还没熟不算功夫,把自己练岔道上去了。这些功夫要搭配着练,慢慢的适应,慢慢的提高。

  豆芽菜还需要7天的生长期呢,你的功夫不会快过豆芽的。看看老电影《红岩》吧!看看江姐的毅力,学武功不是那么简单的,没有点毅力,三体式你就过不去。

  有时候我个人觉得老辈子的武师,入门先站三年桩是太正确不过的了。没有这个毅力的人,是不会有大成就的。既能考验人的心xìng、品德、xìng格、忍受力,还能实打实的增进你的功夫。

  你的忍受程度、坚忍程度,基本等于你今后的成就。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的肋骨及缝隙有了很大的提高。多转腰,转如轮,多伸展、多做刺激肋骨的活动,相信这些东西各个门派都有,就不在这浪费笔墨了。

  适当的配合一点外用的药物也是不错的,我当年就用过这些,不过我用的是中药。最后我们用筷子来试试,用筷子来刺激刺激它,帮助肋骨的成长发育。

  呵呵!我觉得这些东西,合到自己的武学上该是很有帮助的。

  内家拳门不会在马路上练的,在马路上练的都是玩的东西,一般的演法而已。真正的传承该是很核心的传授。我自小就没见过在马路上打很隐秘的套路的人,也没见过各个支派将这些密练的办法搬在大街上去演示。也许我孤陋寡闻,但确实没见过。

  欣闻近期许多网友自学形意拳,我真的赞叹各位的毅力。

  我还想说句真话:找个师父吧。

  武学不是那么简单的,张三丰祖师会录光盘吗?

  许多东西是口传心授的。

  根据弟子的修为,说他能听懂的话。

  你如果写书的话,会把你家的银行密码写进去吗?

  武学到了高深之处,语言就显得苍白了。你看形意拳门从乾隆十五年的心意拳谱到今天的武术杂志,哪个写过“虎豹雷音”?

  许多东西是不能写的,把原子弹的配方写出来给希特勒。呵呵!你不会写我也不会写。

  初学武功的人就如同婴儿,什么也不懂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成就你的武功,没人帮你你自己学说话、学吃饭、学长大那是要费多大的劲啊?

  我不承认武术存在偷学,除非两人功力相等。

  架势可以偷,心法怎么偷呢?

  老老实实的找个明师认真的练习,才是最可行的道路。除非你是天生的一代宗师除此真的很难成就,一个不认字的婴儿自学,20岁考上清华太不容易了,如果你找个明师凭你的努力可能8岁就考上了,那得省多大的劲?

  我个人xìng格使然,虽然真话可能有些人不爱听,但还是要有人站出来说,“武道乃至真之道”半点虚假来不得,今天主要说说形意拳门的开肋之法。

  这些东西和家中长辈得到镖行同门的传授有关,我对当年前辈们头颅热血、豪气江湖的人生不胜感叹!

  一样的武林

  一样的热血江湖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6 练拳即修身】-------------------

  练功练拳练形意拳为什么到了一定程度不涨功夫了?

  感觉自己停滞很久没有突破xìng的进展了?

  那么我们就该坐下来反思自己,这个反思不只是局限于形意拳之中,在形意拳之外生活之中也可以找到点启示。

  许多高手号称我的功夫是少林、是武当,是真传的拳派,真传的武功。但是你想想,你为什么练不到祖师爷的境界呢?

  外部环境是一个方面,自己的内心世界又是一个方面,现代社会物yù横流纸碎金迷,人很难静下心来学点什么,武者只有把握自己的内心才能略有成就。成就一个人的武功不是只在练的过程中成就,这只是事物的一半而已,成就武功的另一半是“养”,“养为练、练为战”这才是事物完整的圆。

  你练了佛道两家的武功,消耗了体力,可是你没按照佛道两家的要求去生活。

  武道可通天道这个可能很难理解,那么我们换一句简单的武道能通医道这总可以了吧。

  其实这些老谱中都有的,只是没人解释看看也就过去了。武功是需要内养的,谱云“养功养道见天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和尚是打坐的,和尚是吃素的。和尚道家都是不生气的,都是慈悲为怀的,这些你做到了没有?

  这些都是养生啊!

  我们不说那些高深的佛道之学,只说“养生养命”之处。武术与中医那是很久很久之前就结合在一起了。

  “武医结合养练兼备”才是高手,你是再高的高手只会战,不会调养你的身体,你也蹦达不了几年的。

  当年形意拳门孙禄堂与rì本高手对战,我没记错的话该是62岁,这个岁数上台打擂不单单是功夫了,没有很好的调身调心的养练之术,一般人是绝对做不到的。形意拳门在多年的传承之中慢慢的也传下了这些拳外的生活小节,其实这也是练功的一部分。

  如果你在练拳之中不再有进步,在拳里又找不出来,那么就在生活中去找找看吧。

  改掉你自身许多不适合练拳,不适合技击的毛病,改掉自己不良的生活恶习,这些都是对你的功力增长至关重要的环节。

  练拳很幸苦,回家不睡觉,游戏打通宵,明天继续练拳。呵呵!这样怎么能提高功夫呢?

  用天津的土话来说“哥们,那不是作死嘛!”这个“养”字根本没有体现。

  牙为骨稍牙要常叩,牙要经常的叩动敲击,现在的广告都懂武功懂内养之术了。不信我举个例子“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呗棒、吃嘛嘛香!”话糙理不糙,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就是保护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胃。

  眼要常转,眼睛要经常的锻炼,上战场没有好眼神还行,碰到敌人以为电线杆子呢,那上前线得多高的死亡率。

  眼睛要常转,晚上睡不着微闭眼睛让眼球四下转动,锻炼眼睛。打崩拳的时候“拧目竖项”以伸展肝气目通肝脏。没事揪揪自己的耳朵,现在医学证明耳朵20多个穴位呢,刺激它一下就可以保养肾脏。

  舌头经常在口腔里打转,那口水都是香甜的,道家叫“金津玉液”这个漱口水是不能吐的滋养五脏。

  百会穴就藏在你的头发里,人的脑袋敲哪哪痛,“发要常梳面要常摩”,上战场不就是个耳聪目敏嘛。这相当于提高你狙击步枪瞄准镜的jīng确度啊!这些小小的功法不只是武功,中医里边都有。”练养结合”才是最最正确的习武之道。

  手指要经常的掐揉,这些都是养身之道。

  肩要常转总不转会生锈的。

  胸要经常的开合,和虎豹一样,身体哪不够灵巧也跑不出全速,更别说格斗了。

  腹部要揉,要深吸气,要凹凸,锻炼这些对身体那是莫大的好处。

  肛要常提,腿要常踢,脚要常烫。

  常“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以适当的采用些中成药进行辅助练功。

  在《水浒传》这部书中,最经典的是“打熬筋骨”这个词。筋骨必须要“打熬“才行。可惜现在的人很少有人说这些懂这些了。

  武人的身体是很宝贵的,练武功的过程其实就是净口修身的过程。真正的高手不会轻易的出手,不会任意而为,对自己的心xìng能很好的把握,说白了练成高手,首先要有超人的毅力,还要放下自己很多的爱好去争取时间,还要改掉自己很多的恶习,晚上不睡、早晨不起、喝酒没够、泡妞没数、麻将通宵、唱歌天明这样的人能成高手,打死我也不信!

  他练的那点功夫,还不够弥补自己恶习造成的亏耗。

  练武是最文明的,吾小时候在师傅家是不许穿背心的,这些慢慢的都成习惯了,其实武也是内心的文明。

  现在许多的功夫都是佛道两家传下来的,本身就含着佛道两家的生活和调养之术在里边,武者和中医的正骨、按摩、针灸等等都是不分的,现在电影中黄飞鸿大侠就是开药铺的。

  武学和中医的有效结合,是洋术根本难忘项背的。

  这是中华国术的最大优势,不懂这些武功就是个半吊子而已。

  地球人都知道佛道两家是修心的法门,对武功来讲这些也是宝贵的资源。

  练武功尤其是内家,讲究温文尔雅练拳不温不火,别说功夫先说个“意正”。

  打拳内家最忌讳在拳里练出狠意练出虐气,那就走偏了,佛道两家的静心之术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这个章节说了很多,其实各家都有自己奥妙的练功小术。

  我只不过没送你珍珠,我把这些散乱的小术,穿成项链送给你罢了。

  这些小术我在这个里边只讲这一次,以后就不提这些了。

  虽然不提,这些可是占武功的一半。

  现在你打开网络近似的这些练习之术有的是,我就不再浪费笔墨了。

  最后再说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睡觉了,这个睡觉占人的一生的三分之一,睡觉也能出功夫,那就看你咋睡了。

  睡前睡后做些小伸展、小运动,都是对习武有帮助的。

  呵呵!这些都是八万四千法门的东西自己去体会吧,看我的东西,脑袋思维要跟上,不能懒惰。

  我能给你穿衣服,你总要自己先站起来才行,修行靠个人啊。

  呵呵!这个我就不再讲下去了,还是放到网上让大众评说阅吧。今天我也讲,讲这个“缘”字。

  



-------------------【47 游鼍化险 谁与争锋】-------------------

  最近接到不少好学者要求再说说鼍形,其实内家拳是需要玩味的艺术。我个人全都道出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对我而言不过是重复自己所学而已,然诸君却少了机锋、少了禅意,少了抽丝剥茧,逐步接近真理的乐趣。

  内家拳其实哪个老师也不会讲成白开水的,那是没有趣的老师。

  好的师傅总是逐步引导你,让你自己一步步的成长,最终达到自己体悟真理的顶端,那是自己的境界,是别人夺不去的,对武学真理的体悟和认识。

  练习鼍形不能前紧后松为什么这么说呢?

  鼍形有个与众不同的七星步。

  初学鼍形的时候,对这个步伐会很困惑,天长rì久慢慢的就有了体悟,也就不觉得上手难了。可是这个鼍形练完了一趟,打到尽头不是回头再走一遍,而是退步一步步的再退回来。

  也就是倒踩七星步。

  这个比较少见,在十二形象独里树一帜。

  这就是游鼍化险了。

  其实进退鼍形都有,进退打法初学不要深究,有时候内家拳和年龄是一样的道理,你越追求越找不到,你放松也许突然就明白了,和年龄一样,学的时间一到自可得也。

  身体不是从左转到右边,也不是从右转到左边。

  而是“化转打拳”,和兵法一样,计谋施运化,霹雳走jīng神,“化”和“转”藏着形意的无限生机。我们来看看鼍龙之术的内涵。

  翻江倒海胜蛟龙

  两臂拨转在腰功

  浮水轻灵曲折进

  两手连环胯须冲

  翻浪浮水在练习时可以体现,老辈拳师看徒弟做这个式子那是要求很严格的为啥?实用啊。

  手的捉拿、胯的靠打都在里边,我想这个式子还是练下去的好,自然而然打法就出了。

  我们练其他功夫的时候,手背的五根筋也是需要涨起的,但是练法不如鼍形明显,“八字鼍形掌”这手上的几根筋都练到了。

  筋力其实就约等于功力。

  内家认为其力在筋,洋术认为功夫在肉。这是根本的认识问题。

  吾以为天下武学以“国术”为最也,纵观洋术,虽林林总总,然境界断无超越国术。

  国术有武、中医、中药的陪衬与衬托。许多功夫是离不开中药药物和中医术的支持的。

  武林传闻的铁砂掌即是如此,无药功的支持,是根本无法成就的。

  除此之外还有佛家、道家那些伟大的心法,组成了国术强大的内心世界,也化去了练拳产生的暴虐之气,真正的武者一定是内外兼修内心强大而不可摧。

  且佛、道、儒,各家传下的养生之法,也被各个古老的门派收入囊中,成了自己拳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武道乃“练养”结合之道,有中医、中药,佛、道、儒家的立体支撑,这才是国术密不外传的东西。

  国术强于洋术实乃必然也。

  洋术纵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耳,最高境界——刽子手而已。

  如江湖秘传之铁砂掌功,如误伤尚有药物治疗之术。能打还能治疗,可发还可收,如此才是一门完整的武功传承。

  如电影中之黄飞鸿,一代宗师自开医馆,“武与医合”,其人对人体经络骨骼之了解,岂是“刽子手武夫”可比。

  武道自古至今从未改变,改变的是今天练武的人。

  我个人以为,学拳还是要找那些古老的门派,它在数百年的传承中,高手能人辈出,不断的丰富、完善本门、本派的武功。

  那些拳法、药物、丸散膏丹、医术、经络之学不是一天沉淀能有所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8751/234373546684.html

更多阅读

玄武门之变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秦王、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

亚丁湾多国舰队与星门之秘 亚丁湾联合舰队

  亚丁湾多国舰队与星门之秘  2010年1月,洛杉矶Aaron McCollum(亚伦.麦科勒姆)是一位光明磊落,坦白真正的人。他为了增强公众的意识,在此刻自告奋勇告诉咱们他所认为的亚丁湾所发生事情。在阅读之前先扫个盲——星门:科幻小说中出

玄武门之变,岂是杀兄夺嫡那么简单 额娘带我去夺嫡

经过先看看史书记载(择其一)的玄武门之变,“(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絓,坠不能起

读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 托妮 莫里森 有声书

读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推荐阅读译本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托妮·莫里森(1931——)是美国黑人女作家。原名克洛艾·沃福德,一九三一年二月十八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附近的钢铁工业小城罗伦。父亲是蓝

声明:《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 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C)33-47  》为网友下一个转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