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屈原的巨著《离骚》,在其373行诗文中,曾先后写到了江离、泽兰、木兰、木莲、申椒、佩兰、白芷、香茅、荷花、菌桂、幽芷、揭车等25种以上的中药名。作者用香性药物来比喻象征自己纯美高洁的志向,以及不甘堕落、绝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我曾培植了大片春兰啊,)
又树蕙之百亩。(又栽种蕙草于百亩之园。)
畦留夷与揭车兮,(留夷和揭车栽了一畦又一畦啊,)
杂杜衡与芳芷。(还把杜衡和芳芷掺杂期间。)
朝饮木兰之堕露兮,(早晨我饮木兰花上的露滴啊,)
夕餐秋菊之落英。(晚上便采初开的菊花充饥。)
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在其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中,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全诗如下: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9味中草药名,含蓄地揭示了《西游记》的故事情节,颇具匠心。“益智”指的是唐三藏奉唐王之命,赴大西天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经”的矢志不渝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自为御弟唐三藏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关外;“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马兜铃”还是唐三藏师徒与小白龙一起“乘危远征杖策孤征”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荆芥”指的是“大乘经”,“荆”与“经”谐音;“茯苓”指的是大西天佛祖,“茯”与“佛”谐音;“竹沥”和“茴香”都是谐音“天竺国”及“返回唐朝故土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