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竹笋保持新鲜有“卖相”,竟使用保鲜剂浸泡。2015年12月29日, 邵武市检察院以涉嫌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对黄某提起公诉。
去年3月21日,黄某以每公斤0.1元的价格雇佣丁某、危某等人,在邵武城南新天地一仓库内使用焦亚硫酸钠作为保鲜剂,对收购来的竹笋进行加工。三天后,邵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该加工点进行检查,发现存在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立即对该加工点进行查封,当场扣押保鲜笋160桶共9000余公斤、焦亚硫酸钠22袋共500余公斤、连二亚硫酸钠3桶400余公斤。
经检测,该批次竹笋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反应后的残留物)每公斤含量高达23克。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每公斤含量0.05克。去年3月31日,黄某被取保候审。
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又到年终,过去一年到底有哪些食品抽检让人不放心?昨天,市食安办发布今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评估报告,全市抽样的1002批次中,合格979批次,合格率97.7%。从报告上可以看出,不合格23批次产品中,食用油、腌腊肉制品、糕点、酱腌菜、干水产品、豆制品,这6类食品在抽检中还不那么令人满意。其中,流通领域发现的食品不合格批次最多,不合格因铝残留量超标、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占比较大。
抽检报告
23批次不合格食品,流通环节发现的最多
今年全年计划抽样1000个批次,实际完成1002批次,其中应急抽样4批次,总完成率100.2%。全市抽样的1002批次,涉及6大环节,包括大米、小麦粉、蔬菜、食用油、畜禽肉(猪肝)、猪尿(快检)、熟肉制品、腌腊肉制品、糕点、米面制品、淀粉制品、非发酵豆制品、腐竹、乳及乳制品、干水产品、酱腌菜、月饼共17个品种。合格979批次,合格率97.7%。
其中,种植养殖环节、生猪屠宰环节、保健食品抽检全部合格,三个环节分别抽检了20批次、370批次和30批次。而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餐饮服务环节中,流通环节合格率最低,抽检305批次,合格289批次,合格率为94.75%。餐饮服务环节抽检168批次,合格162批次,合格率96.43%。生产环节109批次,合格108批次,合格率99.08%。不合格的23批次中,生产环节1批次、流通环节16批次、餐饮服务环节6批次。
市食药监局食品药品安全综合协调处监察专员王宏兵表示,流通环节发现不合格批次多,一是抽检的批次多,二是散装食品这块问题比较突出。
不合格食品中,食用油问题最多
不合格的23批次产品中,食用油5批次、腌腊肉制品4批次、糕点3批次、酱腌菜2批次、干水产品8批次、豆制品1批次。王宏兵告诉记者,通过他们评估分析,发现问题主要出在生产环节和种养植(殖)环节。从产品来源上看,23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来自种养植(殖)环节8批次、生产环节的13批次、餐饮服务环节2批次。王宏兵分析,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和简单加工、食品生产加工是造成食品不合格的根本原因。
对于这23批次问题样品,市食药安办已责成各地做好核查处置,查找问题原因,做好后序处置工作。并将核查处置结果及时上报市食药安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