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篇,美食君先教大家一句四川话:
「一天只卖这滴点儿」
可以译为:一天才卖这么少的量!!(潜台词:老板太牛太拽太狠了)
为了油烫卤味,我穿越了半个城
你的信条是什么
此刻,对我而言:
就是赶在“它”被别人洗白之前
我能将它迅速洗白掉!!!
就是这么一家餐厅
像对待全聚德烤鸭一般,慎重地对待一份
——卤味
天呐~到底好拽!!!
专门指派一位厨师
在你的座位面前,慎重地
为你现切一份,在很多地方,都吃不到的卤味
并且不会额外加收10%服务费
下刀如有神期间,师傅意味深长地暗示你:
“你真嘞很幸运!!!”
我等它等哭了。。。
此刻的弹幕一定射我一脸:饥饿营销
这次让你失望了
。
。
。
这家餐厅的厨师就是在郊外彭州山上的小镇里,寻觅到了这种已经开了几十年的油烫卤味。这家民间小店还没有通媒气,使用的是老式蜂窝煤,每天用老灶烧火。
摄:@晃眼28
厨师们跋山涉水的时候,顺便就把食材给找到了?幸福感会不会太高!然而,这种情怀看似容易,却远比做好一道大菜还难!
摄:@杰士
很多厨师都将心思放在了对待生肉上,而这家餐厅的厨师却为了一碟油烫卤味而奋斗!
我只穿越了半个城,他们却爬过了一这座山。。
也许你觉得这对于厨师来说那是“不务正业”,而他们的理念却是在好好做菜的同时,也能成为最理想的搬运工,哪怕多花些冤枉钱,多走些冤枉路,也要将最新鲜、手作的原汁原味搬回到客人的餐桌上。
有很多真正的匠人都是来自民间的某个不出名小镇,并且一家几代人都在做同一件事。这在城市里很难办到,匠人的内心需要笃定平静,再纯青的技术也抵挡不了手作的温暖。
这位范师傅,他家的卤料配方传了几代。在卤味都批量生产的今天,他还愿意坚持手作,这不容易。
更不容易的是成都这家餐厅的厨师,他们不愿粗暴的复制,而是真正将这个民间手作的技艺带回成都。在几乎尝遍了小镇所有的卤味店,最终才找到了范师傅。
范师傅店很小,牌子也掉了颜色。但是↓↓↓↓
开门前。。。
开门后!!!
真正的民间油烫卤味
一个百度地图上搜不到的民间小店
相传了几代人的民间手艺和卤料配方
开了几十年的卤味店,排队就排了23年。
有人竟然跨省来买!!!
范师傅卖得最好的就是油烫鹅,不像很多地方的油烫是带烟熏味儿的,这种油烫闻着是实实在在的老卤味,吃着是油烫后的酥香微脆。将老卤味和油烫技艺结合,这让人一试难忘!
寻味の现场
食物,也有高潮。
可乐最好喝的时候是装在玻瓶里的时候,要等它冻到正好出现柔柔软软冰粒
他们发现,油烫鹅的高潮是刚起锅后等几十秒内,一定要刚好烫嘴的温度、皮脆肉嫩的时候,第一口让吃货高潮。
抽真空、放凉了,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油烫鹅的最佳口感。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选择将它搬回成都!!同样的鹅、同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甚至连油都是独门秘制。
真正好吃的油烫鹅,整个过程都是手作,机器做出来的东西再精良也是没有人情味儿的。范师傅得从头天下午三点就开始腌制鹅,第二天早上凌晨三点,他就起床生火,将鹅放进大锅卤制。
卤好后清理、刷糖、再油烫几分钟,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看似简单重复,里面的默契和节奏只有范师傅自己懂!
环境粗暴生猛,你甚至可以全程围观——所有卤味是如何在大半天就遭抢空滴!!
即便如此买鹅的队伍排得再长,每个步骤也不能乱了。听着卤水咕咕冒,油滋滋响,画面看上去也有了味道。
# 视频慎点,我怕你们舔屏 #
卤啊卤
沉淀了几代的老卤,里面大的小的、多的少的甩了20多种香料。每种用料比例控制得相当精准,完全符合处女座的吃货情结。
震惊的是不管是卤水的油还是油锅里的油,都是卤鹅自身的油,味道太xuan~咕噜咕噜冒着泡,清花亮色的,每一滴油都被熬得透亮。
一只没有被化学添加剂污染的鹅鹅鹅!上色全靠糖汁,大坨大坨冰糖快到锅里来~
# 炒糖汁 # 起锅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快要羽化登仙了。。
这些秘密我都公开了,还不赞
卤好起锅后,必须事先就刷上一层麦芽糖,让鹅的外皮鲜亮有光泽。
他们家的鹅全是农家土鹅,吃玉米青草,喝山泉水长大的,所以才有鹅圈,那是做鹅的骄傲和资本~~
就是牛,只认它家
不像洛带的油烫是烟熏过的,这里的油烫鹅是先用油跑过一到后,再浇油慢慢过烫,保证皮皮不焦不变色,脆而不绵。咬下去的第一口,刚好爆油。
切出来的每一块鹅肉,基本有肥有瘦,不会说皮下肥油很多。皮皮脆香发亮,满口糯糯的。而鹅肉部分饱满厚实,肉不柴,浸透了老卤的香味,和皮皮的脆香融和地很贴切。
寻鹅 の 后记
很多人都想去这家叫大喜的餐厅看看,看看他们厨师的“不务正业”和执着。
每上这道菜时,就一定得去小镇拿食材,为了这道油烫,店里的厨师专门搭建了土灶和锅炉,所有食材甚至细微到鹅油都是从小镇挖掘回来的。
大喜之所以坚持用小镇宝贵的鹅油去做油烫,是因为只有这样做出来的卤味才是真材实料、最真实的味道。至于当着客人的面,推着小车现切鹅,并不是耍刀功,这也是为了保证食客第一口就能感受到油烫本身的魅力,还原那种蹲在田边就能开啃的迫不及待。
在大喜吃过一次后,我时常想念——带着老卤的油酥味儿,刚刚油烫出来的那种温度,正是不会常有,才格外珍惜。
这也就是为啥我说,“一天只卖这滴点儿”不是饥饿营销,是根本做不到!!
配方、用油都无法复制。延续小镇味儿,保留民间的手作技艺,这很难得。
特别对于一家餐厅来说,面对客流量的需求,只能让其饥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