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医派 孟河医派简介

孟河医派简介 发表者:李恩庆 (访问人次:700)  


    孟河镇北临长江,常州市的西北“边陲”,地理区位条件独特。
    孟河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南北朝时(公元427—557),就出了齐梁两位开国皇帝及十三位皇帝及37位宰相。现遗存建于明朝时期的万绥东岳庙和古戏楼。清朝中后期,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为代表的孟河医派创造了“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医盛时期。。孟河四大家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功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李恩庆
    孟河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孟河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经济、文化的繁荣有关。孟河之名,源于唐朝常州刺史孟简拓浚河道而来。孟河在武进奔牛西北,它由浦河(旧名浦渎)一路贯穿养济河、午塘河、小横河等十余条河流而成,是南接京杭大运河北达长江的通江河道之一。唐朝元和年间由常州刺史孟简主持开通,孟河的开通使漕粮船只亦可经由此入江,分流了漕运,同时使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亦逐渐繁荣。至明清时期,常州文风兴盛,文人辈出,涌现出了有全国影响的学派团体,如著名的常州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在“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思想指导下,孟河镇弃儒从医者甚众,或承其家学,或受于师门,且受儒学之影响,同业相互切磋,阐发古典经籍之奥义,或下承诸子百家之说逐渐形成了孟河医派。
    当时,二百余户人家的孟河小镇,有十几家中药铺,自南向北分别是儒德堂、泰山堂(扬中人开)、聚德堂(马家药店)、同德堂、天生堂、费德堂(费家药店)、仁济堂、灵济堂、益生堂(为费保堂开),足见当时医事之盛。府县志有载:“小小孟河镇江船如织,求医者络绎不绝”。“摇撸之声连绵数十里”。
    费氏医学无疑是孟河中医四大家族中最古老的一支,其家谱可追溯到汉代,祖籍江西凯山,从儒而仕,世为良臣。1626年,费尚有(1572—1662)离开镇江,定居孟河,弃儒从医,开创孟河费氏医学之先河。略早于费氏,法征麟、法公麟兄弟在孟河行医以治伤寒出名;乾隆年间,沙晓峰、沙达调在孟河以外科名重当时;乾嘉年间,费士源(为费氏的另外一支)以内科闻名,丁氏以儿科见长,马氏、巢氏也已有人业医。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孟河名医云集,业务兴盛,经验成熟,学术思想逐渐形成,费尚有的七世孙费伯雄、费士源的孙子费兰泉、马家的马省三和马文植祖孙以及文植堂兄弟辈马日初、巢家的巢沛山等,均名震数省。从清道光、咸丰年间起至清末民初,孟河医家又陆续向外发展,沙石安迁镇江大港,马培之晚年去苏州、无锡,巢崇山、费绳甫、丁甘仁迁上海,余听鸿迁常熟,贺季衡迁丹阳,邓星伯迁无锡,法家到宜兴和桥与武进雪堰桥等,都有相当的发展,成为当地的名医或医学流派,并且带出众多弟子,代有发展,并且发展到全国各地和港澳与世界各地,可谓“孟河医派弟子遍天下”,后世好多传人和再传弟子成为现代著名中医药专家和杏林骨干。
    1.费氏医学
    费家最具代表性的大家是费伯雄、费绳甫祖孙两人,伯雄以归醇纠偏,平淡中出神奇盛名于晚清,他是孟河医派的奠基人。
    费伯雄(1800-1879),文纪之子,为费家世医第七代,费伯雄生长在世医家庭,家学渊源,先儒后医,24岁时还受知于镇江名医王九峰(1753-1823),悬壶执业不久,即以擅长治疗虚劳驰誉江南,曾为林则徐家人治病,与林则徐是至交。道光年间(1821~1851)曾两度应召入宫廷治病。先后治疗皇太后肺痈和道光皇帝失音证,均取得显效。为此获赐匾额和联幅,称道其“是活国手”。至咸丰(1851~1861)时,费氏医名大振,远近求医者慕名而至,门前时常舟楫相接,孟河水乡小镇此时也以医药业发达而成为一个繁盛地区。费氏博学通儒,医术精湛,人称其以名士为名医,蔚然为医界重望。费氏几十年行医生涯积累了丰富的临征经验,平素治学颇多心得,乃着手著书立说。他认为医学发展至今芜杂已极,必须执简驭繁救弊纠偏,以使后学者一归醇正。为此他投入一生精力孜孜不倦地摸索,一切从临诊实际出发,博采古绳甫以善治危、大、奇、急诸诊而闻名上海。今学术之精华,不参杂门户偏见,努力探求立论平允不偏的醇正医学。笔耕数载终于完成《医醇》书稿(共24卷),并付刊刻。
    费伯雄认为,劳是五脓积劳,伤乃七情受伤。他把劳病分为思虑太过则心劳,言语太过则肺劳,怒郁日久则肝劳,饥饱行役则脾劳,酒色过度则肾劳,分属五脏。指出初起气血尚盛,虽日日劳而不自知。等到愈劳愈虚,水谷之气一日所生精血不足供一日所用,血耗气亏,诸症蜂起,遂成虚劳。费伯雄把伤病分为喜伤、怒伤、优伤、思伤、悲伤、恐伤、惊伤,分系七情,重祝情志在伤损病中的致病作用。并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人皆有,若发而中节,何伤之有。惟未事而先意将迎,既去而尚多留恋,则无时不在喜怒忧思之中,七情偏胜,因而受伤。但七情易伤及五脏,而归本于心,因而治疗情志损伤好脾肺肾之病,必兼心脏施治,始为得法。此外,在治虚劳方面重视脾肾及善用调肝养阴,为其特点。
   2.马氏医学
    马家原以疡科名者数世,至马培之呼声最高,影响最大。1880年,晋京为慈禧太后治病,名声大振,宫廷里传出“外来医生以马文植(培之)最著”的声誉。当年,慈禧亲自为马培之题词赠金字匾额“务存精要”和“福”。几十年后北京人仍称马培之为当时京城三大名医之一。
    马培之“以外科见长而由内科成名”。在外科上,他强调外症不能只着眼于局部,而要内外兼治。在使用古代各种丸、散、膏、丹等从内而治之外,还用刀针相结合,内外并举,具有辩证施治的整体思想。马培之赴京为慈禧治病效著,马培之将自己平生常用验方、外用药,以及膏药的配制法,有关分科器械的使用等,总结写成《外科传薪集》(1892年),此书内容简明扼要,切合实用,成为我国近百年来最受欢迎的外科临证专书。马培之还另著有《医略存真》、《马培之外科医案》、《务存精要》、《青囊秘传》等,其中《马培之外科医案》记载了四十二种外科病症治法,介绍临证经验,为马氏外科病理之精要。
   3.巢氏医学
   巢家医术著名者为巢峻、巢渭芳。巢峻(1843—1909),字崇山,初在家乡孟河行医,后在上海行医50余年,家学渊源,学验两富,擅长内外两科,刀圭之术尤精。于肠痈所施刀针手法,多有独到之处,以行医广泛而著称,为同治、光绪年间沪上名医,著有《巢崇山医案》等;巢渭芳(是费伯雄寄子)系马培之学生,精内科,尤长于时病。一生留居孟河,业务兴旺,名重乡里。

孟河医派 孟河医派简介

   4.丁氏医学
   丁甘仁(1865--1926),名泽周,为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一,医术好,品德高,乐善好施,对病者不论贫富,一视同仁,为群众所敬仰。当年,孙中山先生曾以大总统的名义赠以“博施济众”金字匾额,以示表扬,堪称名副其实,在孟河四大家中对当今中医药的发展最有影响。更是为了学习他的求实精神和学术思想、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高尚的医德,为人民的健康多做贡献。
    丁家三世业医,堂兄丁松溪学医于费伯雄(1800—1879),是孟河医派的奠基人,尽得其传。丁甘仁初受教于丁松溪,继而学医于圩塘马绍成。19岁娶妻马氏,又从业于一代宗匠马培之。他勤学深研,无问寒暑,对马氏的治疗经验,如内科方案的记录、外科方案的炼制,积累甚富,因此,能兼收并蓄马氏内外二科(包括喉科)之长。丁氏在继承孟河费氏医学经验中,崇尚他的醇正和缓和归醇纠偏的学术风格,费伯雄所著的《医醇剩义》即以归醇纠偏为宗旨,丁氏认为名曰和、缓,“和”则无猛峻之剂,“缓”则无急切之功,“和缓”乃先贤遗风。其在处方用药上,大都以轻灵见长,最擅运用“轻可去实”之法;在临诊中务必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要估计患者体质的强弱;第二要酌量病势的轻重缓急;第三对患者的居处习惯、饮食嗜好等也要作适当的考虑。在投药无效时,必须细究其原因,是药不对症,还是药不胜病,然后加以变动。
    丁甘仁学成后曾经先后在武进孟河以及无锡、苏州行医,后来从苏州到上海,不久即名誉沪上,播誉四方,求诊者众多,他除了为人治病,还先后招收来自南北各地的弟子达数百人。西方各国在沪人士,亦以重金争相邀请,但先生对活人之术不愿自秘,志在发扬中医,培养下一代。以前的中医界多以私人传授医学技术,而且思想保守,对某些医学良方,秘而不宣,他认为这种个体授医术的方法,不能很快培养中医人才。创办近代中医教育,培养中医后继人才,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关键,他倾心于中医教育事业,慨然以发扬中医为已任,立志兴学,培养后继人才,乃联合同道夏应堂、谢观等集资办学,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于1917年7月正式开学,开创了近代中医教育的先河。接着先后成立沪南、沪北两所广益中医院,为在校学生提供临证实习基地。两年后,又创办了“女子中医专门学校”。 他所著述的《脉学辑要》、《医经辑要》、《药性辑要》,均为早年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课本。并设置了生理解剖学、病理学等西医重点课程,吸收西医学知识为我所用,并组织学生到沪南、沪北广益中医院,临证学习,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由此造就了大批高水平的中医人才,如建国后担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的程门雪、黄文东,以及建国前后的著名中医丁济万、曹仲衡、刘佐彤、王一仁、盛梦仙、张伯臾、秦伯未等,均为早期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的高材生。可谓“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丁甘仁先生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中医学校,开创了近代中医教育的先河,改变了培养中医师承家传的单一方式,无疑,其这一创举,为推动近代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被永远载入了史册。
   时至今日,孟河医派的门人、弟子、传人、学生已经有300余人,遍及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武进、溧阳、金坛、常熟、江阴、丹阳、宜兴和浙、粤、皖、闽、黔等省市,及日本、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且大多是较为著名的中医。常州地区目前仍有40多人,年龄最大的已经92岁。常州地区的名中医邹云翔、邹燕勤、王纲、屠揆先、徐迪华 、申春娣 、马际卿、 马惠卿、马泽人等均是孟河医派的重要传人。
    孟河中医发源于常州,是中华医学流派中的一束奇葩,其留下的一大批经典医籍病案和学术思想,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孟河中医的保护和振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9351/325645632766.html

更多阅读

道观河风景区 道观河风景区-简介,道观河风景区-历史

道观河地区的地貌一如它的身世坎坷起伏。东部是连绵的山丘,西部是丘陵岗地。一条河流,四季潺潺,自东向西而去,因该河与我国绝大多数河流的流向相反(自西向东),因此人们称之为倒灌河。自东晋时有一著名道士羡慕此地风水,前来筑室炼丹,后来得道

龙河高新区 龙河高新区-简介,龙河高新区-规模

龙河高新区_龙河高新区 -简介创京津冀城市群科学发展样本省级园区--廊坊龙河高新技术产业区(简称“龙河高新区”)创建于2005年11月, 是“国家火炬计划廊坊信息产业基地”、“省级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乌斯河站 乌斯河站-简介,乌斯河站-运营

建于1970年。离成都站280公里,离昆明站820公里,隶属成都铁路局西昌铁路分局管辖。现为四等站。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零担货物发到;不办理整车爆炸品及整车一级氧化剂发到。乌斯河_乌斯河站 -简介乌斯河站

《小马过河》 《小马过河》-简介,《小马过河》-内容

《小马过河》是彭文席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小马过河》一直入选小学教材至今,承载了人们半个多世纪的记忆,并被译成英、法、日等十四种文字,对外年发行量达26万余册。它是世界著名寓言童话,凡有儿童文学结集出版的,《小马过河》总会被入选

生死河 生死河 生死河-内容简介,生死河-编辑推荐

《生死河》讲述了“大时代”里凄凉的“小命运”。诡异的死后重生、跨越前世今生的爱恋、令人发指的犯罪、完美无缺的复仇……而其最核心的部分却是温暖和救赎,仿佛黑暗绝望中的一丝微光――即使所有人抛弃了你,你对世界彻底绝望,但还是

声明:《孟河医派 孟河医派简介》为网友靠谱的小男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