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皇后生平照片介绍
隆裕皇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钦定的正妻,但是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皇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甚至还不如光绪帝长的好看,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也不善于逢迎,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不会讨人喜欢,所以光绪帝不喜欢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光绪与隆裕皇后
隆裕皇后成为皇后之后一点也没有享受到皇后的尊荣,虽然是六宫之首,但是当时光绪帝除了隆裕只有两位妃子,一个是珍妃,受到光绪帝的万般宠爱,一个是瑾妃,是珍妃的姐姐,自然也会沾珍妃的光受到皇帝的待见。只有隆裕长的不漂亮,又不会哄人,所以被皇帝冷落深宫就在所难免。
隆裕与光绪的婚姻是被慈禧包办的,光绪不愿意,隆裕自己也没有决定权,但是隆裕是那种思想比较保守的人,遵从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不会对自己的命运做出任何的反抗。所以在深宫之中夹在光绪与慈禧之间受着夹板气。据说隆裕皇后身体瘦弱,并且佝偻着腰,没有一点意气风发的样子,也难怪光绪帝看不上她,想想也是,光绪帝有聪明伶俐又漂亮,并且思想前卫的珍妃,怎么会去喜欢这样一个又丑又笨的女人呢?所以隆裕皇后虽然贵为皇后但是却过着小心翼翼、胆战心惊的生活。从1888年嫁给光绪到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去世,这种生活一过就是十年,就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人也会在这样的煎熬之下变成昨日黄花,更何况是一位又丑又笨的隆裕!
隆裕皇后在1908年终于熬成了太后,但是不久就被迫签署了清帝的退位诏书,1913年抑郁而终,时年46岁。
隆裕皇后和光绪资料
隆裕皇后是光绪帝的皇后,但是这段婚姻完全是由慈禧太后一手包办的,光绪帝自己做不了主,隆裕更是自己做不了主,1889年2月26日,隆裕皇后正式被册封为皇后,举行了大婚典礼,有哪一个女人不期待着自己的夫君能够对自己疼爱有加,但是婚后的隆裕从一开始就被光绪冷落到一边,相当于从一开始就被打入了冷宫。
隆裕皇后
隆裕皇后是光绪帝的表姐,两个人在小时候经常的见面,光绪与自己这位表姐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但是后来慈禧包办了隆裕皇后和光绪的婚姻,两个人的关系反而疏远了,据说光绪在大婚的当天晚上对着自己的皇后大哭,说:“姐姐,我永远敬重你,可是你看,我多为难啊。”可见光绪对于自己这位姐姐还是比较尊重的,但是一个女人得不到丈夫的欢心,只得到尊重,那是多么深刻的悲哀啊。
从隆裕留下来的照片看,隆裕并不是一个漂亮的女人,而且还有些驼背,并且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不会逢迎巴结,说白了就是不会讨人喜欢,所以光绪不喜欢她也就在所难免了,光绪帝爱的是珍妃,珍妃不仅仅聪明伶俐,而且长的漂亮,思想前卫,对光绪帝充满了吸引力,这样隆裕就更加的不受光绪帝的待见,光绪帝越来越讨厌隆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据说隆裕并没有与光绪完成夫妻之间的事实,只有一个夫妻的名分,隆裕何其悲惨!光绪也何其不幸啊!
隆裕太后为人如何
大清帝国谢幕的见证者——隆裕太后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毫无疑问,那是一个悲剧人物。
隆裕太后剧照
史书工笔之上普遍记载,隆裕太后其貌不扬,身材瘦弱还有些驼背,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年长三岁的表姐,拒绝跟她同房,因而她也没机会生下一男半女,这种事就连手段强硬的慈禧也帮不了她。作为慈禧的内侄女,隆裕太后自然也被归为“后党”一类,每每想到她有可能是慈禧派来监视自己的,光绪便对其更加厌恶,别说男女之间的爱慕,甚至于连最基本的尊重和善待也做不到吧。后人虽对隆裕太后坎坷寂寞的宫廷生活多有同情,然而亦不乏拿她与珍妃作比的论调,既然珍妃是美丽、知性、先进的代表人物,隆裕自然就是丑陋、阴暗、守旧的化身了,甚至有人猜测,珍妃受到慈禧的诸多凌虐,以至于最后将其投井处死,一概都是隆裕出于嫉妒在背后挑唆的结果,这显然是后人有意美化珍妃,妖魔化隆裕的结果。
其实隆裕只不过是个封建社会中比较典型的逆来顺受的妇女,她与光绪的婚姻固然是慈禧一手包办的政治婚姻,可是既然慈禧做此安排,她也只有顺从,并将她从小爱护的表弟光绪视为丈夫,真心真意地对待。光绪因对这段婚姻的不满与慈禧产生矛盾,转而迁怒于隆裕,在她来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然而她毕竟是皇后,有母仪天下的责任,说她嫉妒后妃,在慈禧面前挑拨离间,实在是冤枉她了。很显然,怯懦如隆裕太后,决计不是这样一个狠毒之人。
隆裕太后成为为大清谢幕之人
满清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统治神州大地长达二百六十八年之久。近代,大清朝终被北洋军阀所推翻,而作为光绪帝遗孀的隆裕太后,则无疑是为大清谢幕之人。
隆裕太后剧照
庚子年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而国内各地的革命运动也如星火燎原般势不可挡,满清统治势力已无力挽回日薄西山的败局。转眼辛亥革命爆发,摄政王载沣不得不重新启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从此,手握北洋军队大权的袁世凯对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不再加以掩饰,索性以枪杆子为后盾,迫使隆裕太后接受“清帝退位,让位共和”。隆裕自知在政治手腕上无法与已故的姑母慈禧太后比拟,更况她与溥仪不过是一对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无力于大厦将倾之时力挽狂澜,因而只得屈辱地同意签下退位诏书,成为亲手为大清朝敲响丧钟的谢幕者。
1912年2月22日,在乾清宫召开的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隆裕太后当着清室王公大臣的面,亲手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接受共和,退位让国”,一众大臣闻言当即失声痛哭,哀悼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国运就此终结。作为大清的谢幕者,隆裕太后往后的人生亦凄惨不足为外人所道。下诏逊位后,有感自己是大清江山的千古罪人,隆裕内心颇多自责,终至疾病缠身,身体每况愈下。1913年2月22日,在亲眼见证大清朝谢幕仅仅一年后,46岁的隆裕太后于长春宫病逝,死后虽得享哀荣,却不过是北洋政府演绎的一场政治秀。
隆裕太后的葬礼
隆裕太后是光绪帝的皇后,是慈禧太后之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原名叶赫那拉-静芬,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完婚,第二年被立为皇后,后来三岁的溥仪继位,静芬被尊为隆裕太后。这个时候溥仪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隆裕太后实际上就是权力的实际掌握者。辛亥革命之后,在袁世凯的活动下,1911年隆裕太后颁布了清帝逊位诏书。
隆裕太后剧照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享年46岁,当时的国民政府已经是袁世凯做大总统,袁世凯为隆裕太后举行了隆重的国葬,葬礼堪称豪华型的。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员为隆裕太后穿孝二十七日。袁世凯作为大总统亲自臂戴黑纱,举哀致祭。当时的军政要员也纷纷致电对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3月18、19两天在大和门前广场举行了全国国民哀悼会,前去吊唁的人达到五万人之多。3月19日国民政府在太和殿举行了国民哀悼大会。灵堂上方设置“女中尧舜”的白色横幅,隆裕像被摆放在灵堂正中,所有外露的梁柱都采用白布进行了包裹。灵堂内摆满了挽联、花圈。灵堂的前后左右站立着穿着清式丧服和现代军服的仪仗队。国民政府决定为隆裕太后设立铜像,以表彰隆裕太后所作出的贡献,各大报纸也刊载了隆裕太后去世的消息,舆论表示惋惜,各国使馆也前去太和殿祭奠,并且也下半旗致哀,由于光绪帝的崇陵还没有完工,所以国民政府将隆裕太后的遗体风风光光的运至河北易州梁各庄行宫内暂安。
隆裕太后的葬礼是异常隆重的,那是因为隆裕太后结束了清政府的统治,国民政府得以统一全国,可以说隆裕太后的决定是利国利民的,是在历史上做出了贡献的。
隆裕太后拟退位诏书前后发生的事情
1912年2月22日,紫禁城还未走出冬季的阴霾。在乾清宫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隆裕太后亲手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清帝退位,标志着绵延中国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烟消云散,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国运正式完结。外人或许很难想象,在隆裕太后拟退位诏书前后,受到满蒙王公及北洋军阀怎样软硬兼施的逼宫,因而,纵然这个才能资质皆平庸的寡居妇人对亲手葬送大清二百余年的基业有多不甘心,也只得顺应历史的潮流,在退位诏书上加盖宝玺。
隆裕太后剧照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为大清朝的倾覆敲响了丧钟,武昌起义的猛烈炮火摧毁了这个腐朽帝国的最后一根支柱。彼时,手握北洋军政大权的袁世凯急于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立刻将矛头指向了上下矛盾重重的满清皇族,迫使无依无靠的隆裕皇太后母子宣布清帝退位,让位共和。1912年1月1日,由辛亥革命核心成员组成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近代史由此进入了民国时期。
在各地越演越烈的革命风潮下,袁世凯再度逼宫,并以内阁总理身份承诺“优待皇室”,隆裕太后在内外重重压力之下,只得妥协,同意签订退位诏书,同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当着众王公大臣的面,拟定退位诏书并加盖玉玺,正式宣布退位让国,满朝文武无不悲从中来,痛哭流涕。清帝退位后,曾经轰轰烈烈的大清朝树倒猢狲散,此后的民国迅速陷入军阀混战的乱局之中。隆裕太后在拟定那份令她抱憾终身的退位诏书一年后黯然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