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了主旨演讲。中国顶层设计者在“一带一路”里的谋篇布局,引发全球关注,观察者们也从习近平主席的演讲词中,找到契合产业发展的关键热词。这其中,习近平主席关于医药、健康的落笔,包括“开展健康丝绸之路建设”、“100个‘康复助医’项目”的指出,再次让人们相信健康产业将在“一带一路”的无远弗届中产生累累硕果。
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及高级别全体会议,并在“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上发言,介绍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进展以及下一步为服务“一带一路”将着重推动的重点工作。这不啻是中医药产业的重大利好。而对于早就已经走俏“一带一路”的甘肃中医药而言,这又将是自身产业更进一步的历史契机。
“一带一路”给甘肃中医药带来的“轻推一掌”的背后,是有国家战略的重大布局。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中,就提出,中医药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务院将遴选可持续发展项目,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影响力。有了宏观政策的有力指引,有“一带一路”的基础支撑,更有“别无分店”的优良材质来打底,甘肃中医药成为沿线国家备受追捧的硬通货,自然就是水到渠成。
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开幕式,说到“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传入中国。”那是一段“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陆上古丝路历史,而进行这段凿空之旅的,最为让中国人所熟悉的是马可波罗,这位意大利人用行走的传奇,见证了使命和推介。这种喻义,也恰如当下的甘肃中医药。当然,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隔着遥远的时空,任务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果说当年马可波罗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是一种西方冒险家精神使然,而甘肃中医药在“一带一路”上,走的则是健康中国风。
甘肃中医药通过多年的努力,自己也走出了芳卿可人的局面——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唯一中医药综合改革发展试点示范省、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旅游保健创新区、中乌和中吉中医药合作执行省份、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省。多块金字招牌的高高挂起,让甘肃中医药的品牌效应深入人心。再则,“一带一路”很多沿线国家都有中医药的使用历史,绿色、无毒的中医药让消费者的群众基础深厚。这给了甘肃中医药“走出去”的契机,也赋予了它继续深耕产业新天地的雄心壮志。
“我们要深入开展产业合作,推动各国产业发展规划相互兼容、相互促进”,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时说的一句话,它道出了“一带一路”赋予产业合作的更多可能。此番语境,对于甘肃中医药而言,也有现实图景的落脚。不过,要让本省中医药“走出去”,不能简单地依靠买卖关系,而是要打造服务的多重维度。如此,才能深入人心。
基于这种思考,甘肃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行多方式合作,包括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和马达加斯加都挂牌成立了“岐黄中医学院”,以输出技术的方式,让中医药版的“孔子学院”落地生根,成为“文化先行,诊疗跟进”的现实载体。“一带一路”不仅是对贸易的简单来往,而是对整个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全新在建,甘肃中医药深谙此理,并主动作为,用技成加服务的形式,丰富了甘肃中医药的内涵,也扩大了产业发展的宽度。
“空口袋是立不起来的”,甘肃中医药之所以能风靡“一带一路”,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正是因为它的先天优势、丰富内涵以及技术支撑。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而甘肃中医药正是有此番落脚。相信,它在“一带一路”上,也将有着自己的“凿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