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填写登记表,到市中心血站或血站的采血点进行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③限制除急性出血疾病、恶性肿瘤以外的部分择期手术及非手术患者用血。
④对Rh(D)阴性患者输血时,输血科值班人应立即向医院管理小组和市中心血站报告申请用血。
输血原则: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临床医生对遇到稀有血型患者后,必须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筛查,填写《稀有血型用血申请单》并上交输血科,由输血科向市中心血站报告。
输血方法:采用输注Rh(D)阴性悬浮(或冰冻)红细胞。
输血困难:在输注不足或没有到位情况下,临床可采取低血容量稀释技术和血液回收技术,可以输注Rh(D)阳性献血员的血浆和冷沉淀。
在没有Rh(D)阴性血型悬浮红细胞时,急诊抢救生命时,根据卫生部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可以输注配合型血液——Rh(D)阳性血型悬浮红细胞,配血相合输注。在执行时,须采取以下保护程序:
A、告知患者或其家属(监护人)
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输注的利与弊、输血后果和并发症。
第一,因Rh(D)阴性血型悬浮红细胞缺乏,此时不输Rh(D)阳性血型悬浮红细胞患者会危及生命,抢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也是抢救生命的必要条件;
第二,不会出现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我们会按照卫生部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第三,会给以后用血或妊娠带来不良后果,可能导致妊娠的流产、早产或新生儿溶血病等不良后果(特别是对没有生育过女性);
第四,患者因本身原发病不治而非输血治疗所能挽回时不能借口归罪于输血治疗不当。
B、知情后,征得同意后方可输用,由医患双方共同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中签字并载入病历。无自主意识的病人,报医院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输用。
C、临床科室主任和输血科主任签字认可。
D、报医院管理小组和医务处批准。
⑤其他稀有血型或疑难血型患者输血时,输血科值班人应立即向医院管理小组和市中心血站报告申请用血。
输血原则: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输血方法:可采取低血容量稀释技术和血液回收技术,也可采用输注Rh(D)阳性“O”悬浮(或洗涤)红细胞。
在执行采用输注Rh(D)阳性“O”悬浮(或洗涤)红细胞时,须采取的保护程序同Rh
(D)阴性血型患者输血相同。
2.Ⅱ级响应:
①医院将每周发布二次血情,输血科每日报告血液库存数量。
②临床科室严格限制择期手术,血库库存血液,仅供急症或重症用血。必要时统一调用全市医疗机构血库备用血。
③动员患者家属和亲友献血。
3.Ⅰ级响应:
医院临床供血和用血进入紧急状态。
①医院将每日发布一次血情。输血科每日报告血液库存数量,血液统一调度。
②各临床科室严格控制临床用血,限制非危急重症患者用血。
第十七节 贮存式自身输血(PABD)标准操作规程
一、术前患者评估、筛选与准备
1.评估
符合PABD适应症的患者,由接受过培训、具有资质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初筛后,再作进一步的血液检测,包括血液常规、肝脏功能、肾脏功能检查。根据以上检查结果,对患者是否具有PABD的指证,以及实施PABD的风险∕受益因素进行评估,作出是否适宜自体贮血的结论。
2.筛选(入选标准)
2.1 外周血象及造血机能正常,Hb≥110g∕L,Hct≥0.33。长期血红蛋白较低者,其上述Hb和Hct标准可适当放宽,长期血小板低下且无任何出血倾向者可放宽至血小板计数大
9 于80﹡10∕L。
2.2 血小板功能和凝血系统功能正常。
2.3 无严重内脏疾病(心、肝、肺、肾功能严重损害等),但该脏器需要手术治疗时除外。
2.4 无感染性发热或菌血症。
2.5 术前估计失血量大于600ml,儿童或身体弱小者可依体重适当下调。
2.6 患者自愿合作。
3.准备
3.1 告知: 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对自愿献血者履行相关事项的告知,将自体贮血适宜性评估的结论告知患者。
3.2 签署: 由患者本人或家属签署《自体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3.3 制定方案: 自体贮血的采血量、时机等应由临床主管医生和输血科医生根据术前时间长短、术中估计失血量、患者耐受性等综合考虑,共同商定采血方案。患者本人或家属共同签署《贮存式自体输血申请单》。
3.3.1 确定采血量:每次200 ml或400 ml。一般每次最高限量400 ±10ml。
3.3.2 采血时机:最好在择期手术前4~5周开始采血。每周或隔周一次,两次采血时间间隔不少于3d。
3.3.3 持续时间:采血可持续到手术前3d。
3.3.4 药物:自体献血者采血前可服适量硫酸亚铁,加速红细胞生成,如手术需用血量大,有条件者可应用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红细胞系祖细胞增殖与分化,增加术前备血量。
3.3.5 一般准备:采血前一天晚上不要饮食过饱、不要过度疲劳。采血前彻底清洗手臂特别是肘部。
3.3.6 住院:择期手术患者预存血期间不需住院,可待贮血量能够满足手术输血量后再住院进行手术治疗。
二、贮存式自身输血(PABD)的采血操作步骤
1.采血前采血工作室先做好紫外线消毒工作。
2.采血操作:
2.1采血前准备
2.1.1 核对患者:采血员应核对自体献血者的姓名、有效身份证件原件、ABO和Rh血型、科别、门急诊(或住院)号等,核对无误,Hb、Hct、血压、脉搏等符合要求。检查
《自体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贮存式自体输血申请单》、《贮存式自体输血征询表》,并确认主管医生、患者签名和拟采血量。
2.1.2 检测:采血过程应严密观察患者。
2.1.3 检查血袋:采血前检查血袋外包装有无破损,有无渗漏、霉变,有无正式批准文号,是否在有效期内等,同时检查抗凝剂有无混浊或异物。
2.1.4 打印标签:内容包括采血编号、自体献血者姓名、ABO和Rh血型、科别、门急诊(或住院)号、采血量、采血日期、采血者姓名或工作编号、医院名称、血液品种等,并有“仅供自体输血”的明显标记《贮存式自体输血血袋标签》。
2.1.5 静脉选择:采血时应选择上肢肘窝部清晰可见、较粗大、充盈、弹性好、易固定的静脉。
2.1.6 穿刺部位准备:检查采血部位,在消毒上方系好止血带,由内往外作螺旋形消毒2遍,范围不小于10﹡10cm,作用时间不少于1分钟;或用2%碘酊棉签消毒1分钟以上,再用75%酒精棉签脱碘,由内往外螺旋形涂擦至少二次,消毒时切记往返,干燥后即可穿刺。
2.1.7 准备血袋:取与采血量相同规格的采血袋放在工作台面或采血秤上,用血管钳或夹子在针头附近夹住采血导管,拔去针帽即可进针,见回血后打开血管钳子或夹子;如操作不当发生空气回流至血袋内造成血液潜在污染的可能,则该血袋作为报废处理。
2.1.8 采血人员:双手消毒。采血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
2.2、采血

2.2.1 静脉穿刺:应做到 紧、快、直、角度平。
2.2.2 采血速度:200 ml采血时间控制<5分钟。
2.2.3 观察患者:采血过程中应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脸色、表情。
2.2.4 观察血流:血液采集过程中必须将血液与抗凝剂保存液充分均匀混合。密切注意血流是否通畅。
2.2.5 电源: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如果发生停电,应使用带有不间断电源的微电脑采液器,并及时发电;平时应保持不间断电源(包括外接UPS)充电状态,以防急用。
2.2.6 监测采血量:当采集的血液足量时采液器会发出“嘟嘟”报警声,查看显示屏数字足量时,用止血钳或夹子在距针尾约1cm处夹住采血导管。
2.3、采血后
2.3.1 患者:嘱自体献血者指压穿刺针眼10min后检查有无出血,如有出血则抬高手臂,用手指慢慢压迫出血部位,并更换被血污染的棉球,如无出血及无不良反应则贴止血贴,原位休息片刻,继续观察15-20分钟。
2.3.2 血袋标签:填写标签上的相关信息。
2.3.3 记录:①在《贮存式自体输血征询表》上填写采血日期、采血开始进针时间、采血完成拔针时间、采血量、采血者姓名等;②采血结束必须再次核查患者身份、血袋信息、《贮存式自体输血征询表》中的患者姓名、血型、标识和采血信息,确保准确无误,将《贮存式自体输血征询表》交于主管医生,把它保存在病历中;③在输血科《贮存式自体输血采集工作记录》等表单中完成相关采血涉及的信息记录。
3.血液保存
3.1专用冰箱 自体贮血由输血科医务人员贴好标签后置于输血科专用贮血冰箱,异体血浆和红细胞悬液均由中心血站提供,并与自体贮血分层保存。
3.2 保存条件
表1 自体血的保存方式及保存期
品 名
全 血
红细胞
血小板
血浆
保存方式及保存期 4±2℃ ACD:21天 CPD:28天 CPD-A:35天 4±2℃ ACD:21天 CPD:28天 CPD-A:35天 22±2℃ (轻振荡)24小时(普通袋)或5天(专用袋制备) 4±2℃ 24小时(三联袋) -20℃以下一年(三联)
4.贮存血回输
4.1. 申请 临床主管医生提出自体血液回输申请,开具自体输血血液回输申请单,并提出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输血前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注明采血量、采血时间及申请用血的品种和回输量。
4.2. 输血科复查
4.2.1 复查自体输血血液回输申请单。
4.2.2 核对自体贮存血,包括采血编号、患者姓名、ABO和Rh血型、科别、门急诊(住院)号、采血日期、采血者姓名或工作编号、医院名称、血液品种等。
4.2.3 拟发出血液进行外观检查,应无气泡、无溶血、无变色、无凝块。
4.3. 血液的提取 由医护人员持该患者自体输血血液回输申请单到输血科取血,取血和发血人员应当面对自体输血血液回输申请单和血液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方能取血,并进行签名登记。
4.3. 血液的提取 由医护人员持该患者自体输血血液回输申请单到输血科取血,取血和发血人员应当面对自体输血血液回输申请单和血液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方能取血,并进行签名登记。
4.4 输前核对 施行输血治疗护士应床边或手术台前对血液和患者进行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别、门急诊(住院)号、ABO和Rh血型和血液保存期限。
4.5 输血 核对无误后按同种异体血液输注常规实施血液回输,并检测输血过程。遵循先采集先回输原则。
4.6 记录 应填写输血记录单,将血液回输情况作记录。
贮存式自身输血简易流程图
第十八节 临床医师用血申请操作规程
临床医师用血申请操作规程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Hb<100g/L和Hct<30%或>20%血容量丢失),开展输血前评估与权衡输血利弊,决定采用何种血液及制品、输入量,预期达到输血疗效。
2.输血知情同意:告之输血利弊。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