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小说。小说用很久以前就在英国流传的《王子和侍从》的故事为素材写的,下面看一看相关信息吧。
一、《王子与贫儿》简介
小说以19世纪的英国为背景,描写一个贫苦儿童汤姆和一个富贵王子爱德华交换社会地位的童话式故事,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生活在对方立场上的两个少年,在此期间懂得了很多东西。王子深深了解了民间疾苦,乞丐也体会到了统治一个国家的艰辛。这个故事里隐含着人人平等的观念,而且告诉我们如果想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就必须要接受教育,必须做无愧于良心的事,还要有勇气。
不同的人身份可以不同,要紧的是要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只有这样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人。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但是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人人都是平等的。
二、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幽默、滑稽的讽刺作家,原名塞缪尔·朗·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笔名。他生在密苏里州一个小镇上,从小家庭生活清苦,没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十二岁时便去印刷所当学徒。二十岁以后他去密西西比河航运的船上当水手,学会了领航的本领。但不久南北战争爆发,航运业停顿,他便去西部谋生,开始时找矿,一无所获,后去当记者,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马克·吐温当记者时写的是幽默小品。这些幽默、滑稽的故事原本是流传在西部民间的口头文学,后经文人整理改编后发表在报纸上,很受读者欢迎。马克·吐温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用极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改写这些故事。他常常描写天真、老实、无知的主人公,而且用第一人称,“我”来扮演各种各样的喜剧人物,通过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反差来达到喜剧效果。这些作品带有讥讽的成分,因而不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还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大家熟悉的《竞选州长》就是一个例子。
马克·吐温写幽默小说成名之后便去东部寻求发展。他同一位富家小姐结婚后定居在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此后以写作为生,发表了许多长篇小说。
在马克·吐温写的小说里,有不少是写少年儿童的,例如著名的《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少年主人公汤姆·索亚厌恶单调刻板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狭窄守旧的清规戒律,追求新奇、冒险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写一个白人穷孩子哈克和黑奴吉姆的故事。这部作品含义深刻,它通过这两个人寻找自由的历险故事,反映了美国南北战争以前的社会生活,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如《赤道环行记》(1897)、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神秘来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伸长。
在这部小说里,马克·吐温主要运田“错位手法”或者说“调包手法”编织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王子爱德华和贫儿汤姆通过一个阴错阳差的偶然机会互相换了一个位置,王子变成贫儿,贫儿成为王子。这一换有什么作用呢?它使得善良、仁慈的贫儿发现了皇家生活有多么奢侈,立法有多么严酷,与民间生活反差强烈;而久住宫中的王子沦为乞丐之后,发现原来老百姓的生活如此之苦,冤假错wWW.aIhUaU.cOm案如此之多,而种种法令又如此残酷。用文学术语说,这种写法能起到“陌生化”的效果,即长久过惯一种生活的人被投进另一种生活环境之后,他的感受会特别新鲜、特别强烈。《王子与贫儿》故事性强,艺术效果显著,就是用这种手法取得的。
以上就是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