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日,《东方网》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武昌职业学院一名19岁的大学生,参加体能测试千米跑,快到终点时突然倒地,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而且该学生还是班上的体育委员。
2016年新年伊始就发生了这样的悲剧:青岛一名21岁的大学生,跨年夜在网吧内玩通宵,发生猝死。
2015年12月5日,深圳马拉松赛上,一名33岁的男子在距半程终点400米处突然倒地身亡。这不是马拉松赛场上第一个死亡的案例。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2015年,全国各地举办的马拉松比赛107场,10名跑者猝死,9人为20岁~40岁的青壮年,7人临近半程终点倒下。
在这些猝死悲剧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人都是青壮年,这些人原本应该是健康的,甚至还有体育健将,为何猝死的人看起来都是健康人?
什么叫猝死?
我们看看法医学对猝死的定义,就能理解为何猝死的人看起来都是健康的。法医学对猝死的定位为:貌似健康者,因内在疾病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猝死要符合几个特点:首先是死亡急剧性,在24小时内发生死亡,超过24小时发生的死亡为一般性疾病死亡;其次是意外性;最后是疾病的潜在性。
如何理解猝死概念中的'貌似健康者'?
所谓的貌似健康,其实就是不健康,只不过这种不健康隐藏在'健康'的表象下。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怎能不生病'有些疾病早期或发病过程中症状不明显或根本没有任何不适表现,但身体却处于生病的状态,这种病态长期潜伏,悄悄地损害机体,一旦某个促发点到来,疾病就像洪水猛兽一样突然来袭,就会出现骤然病发,再加上来不及救治,猝死就发生了。
猝死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仅仅是体育锻炼时,还有公共娱乐场所、工作时、睡眠时......
导致猝死的原因有哪些?
在针对猝死的原因分析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内在疾病。成人猝死第一位的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约占80%~90%,医学上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呼吸、内分泌、消化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较少。
猝死多发生于40~70岁,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危险性也逐渐加大,高血压、冠心病、隐匿性肾炎、迁延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甚至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情绪剧烈的波动、大量饮酒、吸烟等都可能会引起猝死。
猝死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由于猝死很大程度上源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所以当我们周边的人出现猝死后,第一件事就是拨打'120'或'999'急救。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了解了猝死的常见疾病,在等待急救车到来的过程中,对猝死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或许能有挽回的生命的希望。因为室颤与房颤不同,室颤是心室肌失去机械收缩功能,导致心脏无法把血液排出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如果无法在4~6分钟的黄金时间内进行有效抢救,是非常危险的事。
猝死要如何预防?
1、对于容易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易引发猝死的患病人群),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或两次以上的体检,以便掌握自身的健康状态,有针对性地治疗疾病,预防猝死发生。
2、如果身体发生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诱发猝死。
3、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劳逸结合,避免情绪过于激动,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以缓解心血管的方面的压力。
4、尽量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或在体育活动前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不要勉强进行运动。运动要符合自身的特点和适应能力。
5、调整饮食结构、整理心情、戒烟限酒,以免诱发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