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纳罕道 黛玉纳罕道 黛玉文采皆通,唯这个字怎么都写不出!贾雨村纳罕,问了此人方懂

今天是中小学生开学的日子,学校又要热闹了。小编忽然想起,贾府里也有学生,不单有男学生宝玉,还有女学生黛玉,她在家时也是要上学堂的。不过,女孩子上学堂与男学生不一样,男学生是为了学习仕途经济学问,而女学生则是为了怡情养性,或是读几卷《女德》、《女训》加强自身修养。

就如贾母所说,贾府的女孩子,不过略认识几个字,不当睁眼瞎就罢了。虽是自谦,却也是当时社会的实情,女子无才便是德,王熙凤就不怎么识字,当掌家奶奶也无碍。正因这样的社会普世价值,所以宝钗才教导黛玉:女孩子应精于女红,读这些闲书移了性情就不好了。不过黛玉的父亲却不同,他让女儿读书是为了假充男儿抚养,以慰膝下寂寞。所以,林如海为黛玉请了位老师,专职教黛玉读书。

黛玉纳罕道 黛玉纳罕道 黛玉文采皆通,唯这个字怎么都写不出!贾雨村纳罕,问了此人方懂

贾雨村这个工作,小编好羡慕,女学生秀色可餐不说还那么有灵气,估计不用教就出师了,关键是动不动就带薪休假。因为黛玉身体不好,能上学的日子不多,这不,贾氏夫人一病而亡。女学生奉侍汤药,守丧尽礼,过于哀痛,素本怯弱,因此旧病复发,有好些时不曾上学。贾雨村又闲得没事干了,到大街上闲逛遇见了冷子兴,二人开始胡侃起来:

他们先是把贾府盘根错节的关系梳理了一遍,紧接着便议起了贾府小姐们的名字,贾雨村觉得贾府女儿名字太俗,不若甄家风俗:女儿之名亦皆从男子之名,不似别人家另外用这些‘春’‘红’‘香’‘玉’等艳字。冷子兴却觉得贾雨村此言差矣,现有对证:目今你贵东家林公的夫人即荣府中赦政二公的胞妹,在家时名唤贾敏。不信时,你回去细访可知。

雨村拍手笑道:“是极!我这女学生名叫黛玉。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我心中每每疑惑。今听你说,是为此无疑矣。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度其母不凡,故生此女;今知为荣府之外孙,又不足罕矣。可惜上月其母竟亡故了!”

黛玉对敏字的忌讳是旧时礼仪的要求,又何尝不是黛玉心中最大的隐痛,若非父母亡故黛玉又怎会寄人篱下是,忍受这样的风刀霜剑。贾敏在时,黛玉是家中的掌上明珠,母亲亡故后黛玉不得不过上了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的日子。且没有兄弟姐妹扶持,老父又在千里之外的扬州,想见而不得见。黛玉心里的苦谁人能懂。唯一的怀念怕是只能体现在名讳的逼及,以及贾母送来瓜果在自己屋内私祭了。

人虽已不在尘世,对父母的思念却永远会留在黛玉心间,到贾府后,任何人提及“敏”、“如”、“海”三字,想来都会引发黛玉的思亲之情,且她自己姓中的“林”字何尝不是林家骨血的传承呢?黛玉要避的不止父母的名讳,更是自己心中永远的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9851/67475081982.html

更多阅读

怎么理解宝钗黛玉的判词?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

作者:一样秋花《红楼梦》第五回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回,因为在这一回里作者通过判词和红楼梦曲将重要人物的结局给予了提示,因此第五回也是最值得探究的。在十二钗的判词中宝钗和黛玉的并列排在第一。话说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被警幻仙子

林黛玉 理财 林黛玉的理财之道

提起《红楼梦》中的理财好手,很多人自然而然就想到凤姐、平儿、探春、宝钗等人,恐怕意识到黛玉颇有经济头脑的人并不多。事实上,林黛玉的理财能力也很突出。当然,那个时候理财工具严重缺乏,股市债市汇市等投资渠道一概没有,虽有金银等实

林黛玉出家 我观“林黛玉出家”

一周来,互联网、报刊、电视等诸多大众媒体吠声不断,都在连篇累牍地报道红楼梦中“林黛玉”饰演者陈晓旭出家修行一事,仿佛是爆出了世界新闻,种种问答都带着难以置信的神情与语态,更充斥了浑身上下的不思议。在第一时间读到这条新闻,我仿

声明:《黛玉纳罕道 黛玉纳罕道 黛玉文采皆通,唯这个字怎么都写不出!贾雨村纳罕,问了此人方懂》为网友屠夫的斷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