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逃不出中国足球大环境
“再美好的爱情也要依附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就好比再美丽的鲜花,也需要阳光和露水的滋润。”这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北京青年》中的经典台词,对于有着美好构想的恒大皇马足校,尽管他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但缺乏大环境下的阳光和露水,学校仍旧面临不少困难。
学校第一期原本计划招生3150人,实际只有1056人入学。据记者了解,在北京、南京等地的中超赛前,都有人发放恒大足校的招生简章。恒大方面一共发放了1900万份,即便这样,效果仍不理想。入学的一千人中,百分之八十的孩子来自广东,仅凭恒大一家很难改变中国踢球孩子少的现状。“第一是踢球的孩子少;其次我们在选拔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筛选;第三,孩子年幼,家长不放心,与新学校建立信任需要时间。”一位恒大俱乐部内部人士如此解读。而实际上,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专业特长培训学校的通病,绝非恒大一家“特例”。
而助教微博“吐槽”的内容,无外乎收入待遇差、学校硬件条件不佳两大方面。根据《恒大足校师资招聘细则》,足球助教的工资标准为:3000元基本工资+3000元奖金,期间还享有免费住宿、寒暑假带薪等待遇。“说实话,恒大足校的待遇在圈内已经非常好了,很多梯队的教练收入只有一两千元。现在足球不景气,干这一行的收入肯定比社会其他行业要低一些。”曾是北理工中场核心,后来又在三高出任助教的宋飞向记者透露。因为生活压力,宋飞在去年转行到了一家体育用品公司。
从另一方面讲,学费太高也是恒大足校一期招生不景气的因素之一。尽管恒大方面为家庭贫困的学员设立了救助项目,而且在足校官网明显的位置写明了救助金的申请方法,但每年35000元的学费还是吓退了不少学生家长。此前有媒体报道,在咸阳郭村,十名被选中的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放弃了赴恒大皇马足校踢球的机会。
记者曾采访过多家国内青训机构,以上海根宝基地为例,孩子接受训练每年只需象征性缴纳几千元食宿费,外出比赛还可以拿到补助;鲁能足校更是有特惠政策,只要教练看重孩子的潜力,学费可以全免。在北京从事足球培训多年的越野俱乐部总经理蔡伟介绍,目前国内青少年培训,平均收费在每年一万五千元左右,而恒大的费用已经是大多数足校的两倍。“也可以理解,人家请的都是皇马的名帅。不过现在中国足球市场的根基不牢,恒大错误的估计了市场,才造成了这种情况。”
还有恒大内部人士指出,在短短1年时间,恒大相继进行了全球足校调研、公布恒大皇马足球学校首期设计任务书、三次公布足校设计效果图并全球征集建议、完成学校选址、全球招聘、全国招生、工程建设等工作,如此“大干快上”的项目进度,难免导致其中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也许在未来某一阶段,之前的瑕疵将进一步暴露和显现。
仍是中国最好的足校
尽管恒大皇马足校在运营先期为人诟病,但客观说,恒大皇马足校仍是中国的佼佼者。首期实际招生虽然只有计划的1/3,但单就学员数量上,恒大皇马足校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足球学校之一。
在昆明海埂,广西梧州,秦皇岛都随处可见恒大聘来的西班牙青训专家在考察有潜力的小球员。前皇马青训副总监塞尔吉奥·塞斯皮多萨亲自为孩子们拟定训练计划,此外学校还聘请了周穗安和前国青主帅张宁两位国内顶级教练负责授课。在助教中,也不乏从全国各足球培训机构挖来的佼佼者。
新学期开学后,学校已经开始组织学员进行为期三周的军训。目前恒大方面将学生每人每天的伙食标准定位60元。根据项目计划书,新学期开始后,学生可以在“万人足校”中享受到吃住行的全方位服务,体育馆、图书馆、大礼堂等设施也在加紧完工之中,一旦这些设施全部落实,“万人足校”的硬件设备可以和世界顶级足球训练基地相媲美。
足校发展举步维艰
自1994年职业化开始,足球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接连诞生,最多时全国达上万家。但足球学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管理混乱,缺乏监管等现状,并没有为中国足球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进而逐渐丧失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如今在国内叫得响的足球学校,仅剩鲁能等几家。九十年代最富盛名的高丰文足球学校,已经在2009年底转型成为“老年公寓“。在这种背景下,恒大足校的诞生,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逆流而上”。
北京越野足球俱乐部总经理蔡伟对《足球周刊》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经历过足球学校时代的失败,目前的蔡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青少年足球的普及上。每个周末,他都会带领“普及班”的孩子一起踢踢比赛,而这种类似业余课外班的足球课,费用每周只有60元。“周末带着孩子们在蓝天白云下运动运动,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顺便锻炼身体,这才是家长希望看到的。”蔡伟认为,足球学校的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中国足球的发展,“足校本身就是一种失败的模式,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职业球员,集中在一起并不利于提高,他们更需要一个健康的社会成长环境。”搞了十多年青少年足球的蔡伟对于恒大足球学校的未来并不乐观:“恒大搞足球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如果第一拨孩子没成才,未来他们的招生将更困难。”
北京国安俱乐部名誉董事长罗宁在媒体座谈会上也公开质疑恒大足校的做法:“没听说过世界上哪个球星是从万人足校中培养出来的,这么做不符合规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足协官员也对记者表示:”把全国的好苗子都招收到一个地方,最后造成打全国比赛缺乏真正的对手,孩子很难提高。”
传统意义上的足球学校如今已经基本消失。即便是仍在活跃的鲁能足校和根宝足校也正在渐渐发生转变。虽然鲁能足校相对成熟,也培养出不少中超球星,但学校近几年实际上已经逐渐完成从足校到俱乐部梯队功能上的转变。在日常管理和工作中,他们和其他职业俱乐部梯队几乎没有差别;位于崇明岛的根宝足校,更是直接成为了俱乐部的培养田,从俱乐部选材到球员培养,完全按照“东亚标准”打造。久负盛名的大连东北路小学,在校园足球项目推广后,更多以校园足球样板的形象出现在外界面前。在北京,像越野足球俱乐部这样的青少年足球培训班越来越多,组织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有时候比搞传统意义上的足校更有积极意义。
未来何去何从
目前在中国足协的青少年培养体系中,全国U系列联赛和校园足球是主抓的两部分工作,校园足球负责普及,U系列负责提高。其中U系列联赛参与者主要为各个俱乐部梯队,其训练和比赛质量和职业比赛更加接近,几乎就是职业队“造血库“。但由于资金和场地等方面的限制,U系列比赛很多时候只能在夹缝中寻求生存。今年8月在昆明海埂的全国青少年联赛总决赛,U15和U13年龄段注册球员相加不足五百人,令人们对于中国足球后继乏人的现状更加担忧。比起恒大足校有集团的财政支持,2012年度全国青少年联赛则有些举步维艰,虽然总体花费仅在一千万元左右,足协办公室的几位工作人员不得不四处招商,通过赠送广告的形式换取青少年比赛所需的装备。
与U系列比赛相比,校园足球虽然拥有更多的财政拨款,但由于整个项目推广面过大,落实效果不尽人意。前有地坛小学0比15惨败俄罗斯职业队的教训,后有某校园足球学生基本功都不能掌握的负面报道,关于校园足球该向何处去的争论越来越多。前国脚郝海东曾不止一次地说:“校园足球确实应该搞,但不是为了培养职业球员,而是为了孩子们健康发展。”总体看来,真正从校园里走出来的有天赋的足球苗子屈指可数,即便是校园足球开展最好的北理工,球队也不过是中甲水平。
足球学校,俱乐部梯队和校园足球,究竟哪条路适合中国足球的发展,能够培养出真正的足球苗子,至少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更多的时候反倒是徐根宝、金志扬、刘国江这样的老教练,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在基层默默耕耘,培养出了不少足球人才。尽管中国足协副主席薛立在参加全国青少年总决赛开幕式时一再强调要建立起完善的青少年培养体系,但这一大工程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比起职业联赛中的浮躁,如何把握好现在为数不多的青少年足球人才,让他们走上正轨也许将关系到未来十年国家队的命运和成绩。在这个信仰和偶像匮乏的足球环境中,如何帮助孩子们树立起踢足球的荣耀感,才是中国足球普及的关键所在。
球王马拉多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们树立一种荣耀感,让他们觉得为祖国踢球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帮助他们树立偶像,因为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而现在的中国缺乏这样的氛围,这也许是阻碍孩子们热爱足球的原因。”
每个热爱足球的男人都曾做过这样的梦,幻想着身穿祖国的球衣,参加世界杯。当梦想回归到现实时,我们不妨从鼓励每一个在街头踢球的孩子开始,无论是否进入足校,只要他们坚持,我们传承,中国足球就一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