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干货”下肚,又海饮一大碗鸡汤,肠结核患者邱女士万万没想到,一顿午饭竟把肠子撑破了。
24岁的邱女士来自黄陂。去年年底,产后不久的她被查出肠结核,节前出院医生交待,受疾病影响,她的肠道大面积溃疡,应少食多餐,以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没想到仅仅过了半个月,邱女士就因肠穿孔再度入院。
大年初四夜里10点,脸色煞白、哀嚎不止的邱女士被送入该院急救外科。值班医生李昕为她做CT和血常规,发现其腹腔内有大量气体和积液,感染严重,确诊肠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病情十分凶险。
原来,邱女士因结核病身体瘦弱,又是产后不久,春节家人想给她补补身子。当天中午,她先是吃了不少“干货”,接着又喝了一大碗鸡汤。可刚放下饭碗,她就觉得腹部胀痛,到晚上几乎“痛不欲生”。
入院3小时,邱女士被推进手术室。术中医生发现,患者一段20—30厘米的小肠薄得像纸一样,多处穿孔。肠内食物残渣从这些孔洞漫入腹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通过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切除病变小肠,邱女士转危为安。
链接
肺结核(tuberculosis)是目前世界上致病率与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仅2012年中全球患病人数达到了800万人,其中100万以上死亡。
随着肺结核的致病菌-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近年来抗药性越来越强,许多结核病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药物治疗。结核杆菌在长年的进化选择下,能够寄生在宿主的巨噬细胞内部,并能有效避免免疫系统的感知与清除。因而,寻找合适的靶点分子进行药物设计是清除结合杆菌的关键所在。
ptpA是结合杆菌分泌的一类去磷酸化酶(phosphotase: for protein dephosphorylation)。由于其可以分泌到细菌外部,即巨噬细胞胞浆中,所以是最容易设计的药物靶点。
然而,目前针对其活性区域的抑制剂特异性不高,导致此类药物副作用太大。最近,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刘翠华博士课题组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她们对于结核杆菌分泌的ptpA的致病机制的研究,并希望可以通过此研究成果针对ptpA或者其底物分子设计相关的药物。
首先,作者利用HEK293T以及HELA报告基因模型检测了ptpA对于外界刺激引起的下游转录因子激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ptpA可以有效抑制由TNF-a,IL-1b引起的NF-kB激活,而且可以抑制由小G蛋白ras引起的AP-1的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