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刘海平
本文转载自公共微信平台:赛先生(微信号:iscientists)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知识系统对自身或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行为做出因果性解释与预测的能力。关于心理理论的探讨源于1978年Premark和Woodruff对“黑猩猩是否拥有心理理论”这个问题的研究。他们发现,心理理论这种能力实为一个推理系统,包含了一系列抽象、连贯的因果解释,使个体能借助信念、愿望等无法观测的心理状态来解释和预测行为。一言以蔽之,心理理论就是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
2014年9月,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的Itai Sher和儿童发展研究机构的Melissa Koenig等研究者将他们对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突破性实验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通过让3~9岁的儿童进行贴纸游戏和发送者/接受者游戏这两组博弈实验,研究者探究了儿童从几岁开始能够在社交互动中进行复杂的推理以获得更大利益。
Itai Sher和Melissa Koenig在文章开篇指出,儿童的策略性心理理论(strategic theory of mind,SToM)是一种需要结合心理理论(ToM)、策略互动行为(strategic interaction)以及递归思维的复杂推理能力。随后,他们强调此次实验的设计弥补了过往实验的一些不足,比如测试儿童在同一个游戏中会分别担任发送者和接受者的角色,这种不同于以往的实验设计是为了研究在承担不同角色时,儿童的策略分析思维是否会有不同发展。此外,该实验另一个新颖之处是,通过让儿童分别参与两个游戏可以检测心理理论和递归思维不同的发展过程。
实验设计与分析
在发送者/接受者游戏中,儿童担任其中一个角色,另一个角色由实验人员来扮演。发送者被告知糖果在两个盒子中的哪一个,而接受者不知情。发送者用手指两个盒子中的任意一个,然后接受者选择其中一个盒子。如果接受者所选的盒子里有糖果,那么他就可以得到这颗糖果;反之,如果盒子里没有糖果,那么糖果归发送者所有。因此,在接受者信任发送者的情况下,发送者如果想得到糖果,就会有欺骗接受者的动机。
在贴纸游戏中,测试儿童和实验人员同时选择贴纸,数量可在1~5张中任选。两个人中拥有贴纸数量少于对方所选数量的一方可以保留自己的贴纸,而另外一方则会失去自己的贴纸。如果双方选择同样数量的贴纸,则双方均不能获得任何贴纸。因此,为了使自身获得更多贴纸,参与者必须想方设法使得自己所选的贴纸数在比对方少的情况下又尽可能多。例如,对方如果选择三张,自己则应该选择两张贴纸。
这两个游戏都重复进行了多次,从中实验者可以对比观察儿童的初始做法以及通过自我学习和推理之后的做法,同时他们也探究了年龄以及工作记忆对儿童策略心理理论以及递归思维的影响。
实验者预测,年龄很小的儿童可能不会推理,只是天真地参与游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游戏者将会进行如下递进的推理过程:
(1)双方都天真地参与游戏,做发送者和接受者时都信任对方;
(2)A.儿童意识到对方可能会天真地参与游戏从而信任自己;B.根据A推理,儿童选择在做发送者时欺骗接受者,而在做接受者时信任发送者,从而使自己获得糖果;
(3)A.儿童意识到对方也会按照(2)中那样推理;B.根据A推理,儿童选择在做发送者时欺骗接受者,而在做接受者时不信任发送者,从而使自己获得糖果。
年龄越大的儿童将会继续上面的推理过程,最终意识到这个推理是无穷尽的,而且对方也知晓这一点。因此他们会采用随机策略,以避免对方从自己重复性的系列行为中发现端倪从而获利。
在贴纸游戏中,也存在着相似的递进推理过程:
(1)儿童天真地参加游戏,选择最多数量的贴纸(五张);
(2)A.儿童意识到对方可能会天真地参与游戏(对方选择五张);B.根据A推理,儿童选择四张贴纸从而使己方胜利对方失败;
(3)A.儿童意识到对方也会按照(2)中那样推理;B.根据A推理,儿童选择三张贴纸;
(4)儿童重复以上推理过程,最终选择一张贴纸。
实验结果
在贴纸游戏中,如果单独看待每一轮游戏,每次的最优选择都应该是一张贴纸。小于6岁的孩子,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加以及年龄的增长,选择贴纸的数量呈现递减趋势。在首次游戏中即选择一张贴纸的儿童,主要集中在6.5~8岁之间。在多次试验中,可能会因为重复主导而使一方持续获利,即儿童出现对于“纳什均衡”(亦称“非合作博弈均衡”: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即支配性策略。如果博弈的两个当事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的理解而重复选择一张。这种趋势在7岁时达到峰值,而8岁之后又有所改变——儿童有时会选择大数量的贴纸以表现出合作的动机,或是为了迷惑对方使其认为自己会重复这样做,从而获利。
在发送者/接受者游戏中,年龄较小的孩子会从信任模式变为欺骗/不信任模式,年龄较大的孩子则会从欺骗/不信任模式变为信任模式。儿童在首轮会采取纯策略模式(pure strategy,参与人始终坚持一个对其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论对手采取何种策略),而在积累了经验之后,他们会采取混合策略(mixed strategy,参与人为了不让对手知晓他的行动原则以及选择偏好从而加以利用,从而不断选择对其最有利(或相对有利)的策略,这些策略往往是因阶段或环境(或其他因素)而不断变化的)。
贴纸游戏多次进行的情况下有出现合作的可能,从而使得双方的利益都最大化;而发送者/接受者游戏具有零和属性,完全排除了合作的可能。尽管这两个游戏性质不同,但实验结果均表明,儿童在6~7岁之间获得了策略性心理理论的能力,从而能够在博弈中没有反馈只有动机分析的首轮游戏中就做出推理后较为复杂的利己选择。
责任编辑:赵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