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考评 官员考评 孝文帝考评官员方法 罢免没有过建议的官员

官员考评 官员考评 孝文帝考评官员方法 罢免没有过建议的官员

近日翻开《资治通鉴》查找一份历史资料,偶然读到第139卷中孝文帝考评官员的记载,掩卷之后竟感悟良多。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在官员管理方面推出一项重大举措:每三年考评一次官员,并将被考评者分为上中下三等,其中上等和下等再分为三等,上等中之上者才提升,下等中之下者罢免,中等的原位不变。考评结束,孝文帝亲临朝堂,宣布对众臣百官的罢础或提升,使低能者不妨碍忠贤者上进,使有才能者不总是处于低位,以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他对诸位尚书说:“尚书是关键性的要害职位,并非仅仅是管管总务。处理一下文书而已。朕的成败得失,完全关系于尚书。你们担任这职务,已经好几年了,但从来没有向朕建议过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没有推荐过一个贤才,撤换过一个不称职的人,这是罪过中之最大者。”

于是,尚书们因不称职或被降职,或被罢黜官位,或被削去俸禄,立即执行。尤为出人意料的是,孝文帝对录尚书事广陵王拓跋羽说:“你是朕的弟弟,处在执掌要害部门的位置上。但是,你没有勤勉为政、恪守本职的声誉,却有结党营私的行迹。现在,罢免你的录尚书、廷尉之职,只担任特进、太子太保。”接着又对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叔叔,你趾高气扬,骄傲自大,所以解除少保职务”。

应该说孝文帝对官员的考评是很有魄力的,也是高明的,公平的。在孝文帝之前,北魏考评官员的做法,虽然也是每三年考评一次,却要连续考评三次,也就是要九年后才根据情况对官员进行罢免和提升。孝文帝认为九年时间太长,该罢免的没有及时罢免,贻误工作,该提升的未能尽快提升,耽误了人才人。于是就果断地打破“惯例”,每次考评都罢免和提升。这实在是一种不因循守旧、难能可贵的改革精神!

孝文帝既敢于改革“祖制”,还对官员的政绩有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无功就是过”。因此,他既处罚犯有错误的官员,又处罚没错误、也没功绩的官员。那时的尚书们,四平八稳,没有过失,但由于没有在本职岗位上推荐贤才,建功立业,没有撤换庸才,实质上就是“过”,就该惩处。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孝文帝考评官员方法 罢免没有过建议的官员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0251/23056088287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官员的行政级别 中国官员级别待遇

原题中国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中国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顾严为FT中文网撰稿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3796?monthlypop要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问

清朝官员的官职表及服饰 清朝官员品级服饰

清代官员的着装清朝官员的官职表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

南京的地名与历史上的官员有些关系 南京地名趣话

南京的地名与历史上的官员有些关系王府巷王府巷有大、小王府巷之分。大王府巷也就是现在的王府大街,北接三茅宫,南接建邺路;小王府巷东接丰富路,西接大王府巷。大小王府巷相交呈“T”字型。大王府巷如今是繁华热闹的王府大街,小王府巷

绩效考评20种基本方法 绩效考评方法有哪些

第一类、5种行为导向型主观考评方法方法1、排列法亦称排序法、简单排列法,是绩效考评中比较简单易行的一种综合比较方法。它通常是由上级主管根据员工工作的整体表现,按照优劣顺序依次进行排列。有时为了提高其精度,也可以将工作内容作

清朝一至九品官员的官帽品级 清朝官帽上的顶珠

清代改冠制,替以礼帽。礼帽分二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石

声明:《官员考评 官员考评 孝文帝考评官员方法 罢免没有过建议的官员》为网友彼岸雨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