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宴请席间的传统礼仪有哪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筵席
古人宴飨形式称作筵席,以铺在地上的坐具而得名。所谓“筵”,就是铺在地上的苇蒲编织物,而“席”则是置在“筵”之上、质料更为细密的萑草编织物或皮料。隆重的筵席周长有一丈六尺。礼书说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考究的席以帛缀边。
二、座次
秦汉,人们在读书、待客、饮宴等日常活动时,均席地而坐,其坐姿不是盘腿大坐,而是跽(jì),即双膝着地,脚底朝上,上身挺直,姿势像跪,但臀部是坐在脚跟上的,所以也称跪坐。
古人筵席席面一般是4人,一个方向一个人。设在“堂”上的筵席比较正式,座次一般以南向为尊,故主宾座位在北,而主人、副宾、主方陪同座位则分别在东、南、西,西座为末座。而设在“室”内的宴饮活动,带有因私性质,多以东向为尊,故主宾在西,而主人、副宾、主方陪同分别在北、南、东,东座为末座。
三、食前礼
食前要“摄衽盥漱”。摄衽是系好衣带,整好衣襟,衣冠整齐入席;盥漱是洗手漱口。古之习惯,用手抓食,手宜洁净。这既是卫生要求,也是一个人的修养所必须的。直到今天,我们仍坚持饭前洗手,是与古礼一脉相承的。
四、摆食
宴席上的食品摆放要遵循礼制。官员、贵族享有特权,食品丰盛、摆放讲究,列鼎(煮食器物,三足两耳)而食,如诸侯用九鼎配八簋(guǐ,盛食器具,圆口两耳),卿和上大夫用七鼎配六簋等;还有“上大夫八豆(高座盘),下大夫六豆”等等。
古人与今人相同,惯用右手,所以就将胾(zì,肉块)、菜、羹、酒、醯(xī,醋)、酱等方便食用的东西放在右手边,而把殽(xiáo,带骨的肉)、脍、炙、葱、饭等相对麻烦一些的食品置于左手附近。古人凭俎案而食,人各一份,与后世的合桌共餐不同,故“其设要方”,即食品摆置要方整。
五、餐饮具
至春秋战国时期,抓食习俗越来越少,餐具、酒具已得到全面推广,现今餐具中的碗、盘、盏、杯、壶等以及勺、刀、叉、箸(筷子)等,都已成为百姓家里的寻常之物。后面说的“饭黍毋以箸”,大概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箸主要用于夹菜,不像后世筷子使用得那么广泛。另外,至春秋战国时期,饮食器皿,普通人家多为陶制、木制,而贵族阶层则用铜、漆、玉、金等制做。
以上就是古人宴请席间的传统礼仪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