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心理学 心理学之“逃避”_逃避心理

逃避,在现实生活中所能表现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里就只写一种——由于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选择什么都不做。——我希望这么表达是对的。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也算是同村的吧,在高一军训的时候是上下铺的关系,在高三仍在同一个班上。然而,高三刚过了一个月不久,我的那位同学就突然不读了,直接回家去休息。他,身高一米七以上,平时性格还算开朗,成绩估计能考个大专,政治科尤其突出,家境也不是很好,一般般的。如今,整整六年过去了,我的那位同学居然没干过一份工作,也没有继续去读书什么的,也不跟外界去联系。作为他的好朋友、好同学,我曾多次上他家串门,劝他早日投身于社会,哪怕是去一些技术学院进修也好,他家里的奶奶、妈妈、爸爸、还有妹妹都让我帮他找工作。好吧,工作倒是容易找,一个高中毕业(最后还是拿了高中毕业证书)、毫无社会经验的人能去什么样的地方工作呢,随便一个厂子,肯定收的。问题是,我的那个同学,任凭我这张烂嘴怎么说、怎么磨,他那个人就是不动,就是不去,哪怕跟我到东莞(厂子多,大家知道的)走一趟也好吧。问他想干啥,总不可能让你啃老啃一辈子,或者让你妹妹去照顾到你终老吧,他就支支吾吾的,说些“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想学车”之类的话,拜托,你有想法,你就得去做吧,现在是,你连面对社会的勇气都没有。在今年的七八月份,我还专门找了一位以前高中跟他也很要好的同学去他家进行劝说,还是白费力气,这次国庆,我果断放弃了,只从他妹妹的口中了解一下他的信息,依旧如此。说起来,他妹妹也准备出来工作了,也许会成为一名老师吧,不过好歹也都是一位本科大学生。 在我当地,我还认识或知道其他一些跟我那个同学情况类似的人,但他们都是初中毕业后没有再去读高中的。这个,不怪得他们,三千多名高中生指标,给你进去了,又有几个能考上好一点的大学呢,在如今大学生多如牛毛的社会里,继续读书无疑就是浪费时间跟金钱,还不如早点出来混社会呢。再说回这个“他们”,据我了解的,刚出来社会的他们是无知的、懵懂的,这个我可以理解。但只完成了义务教育的他们居然想混一份轻轻松松的工作,要不加班的,还要有双休日,还有一位帅哥(没见过)因为工作太辛苦,居然跟家里人说要出家,做和尚——囧。但无论如何,他们没有我那个朋友那么极端,他们也在尝试着去融入这个社会,只是对这个社会的认识还不是很够,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受不了,辞工回家,总想着干轻松的事去过日子,或者最好那一天中了几百万就干脆直接在家里呆一辈子好了。 每年,公务员的报考数量都在不断地增加。虽然,公务员的薪酬不一定高、工作量也不一定轻松,但胜在够稳定,不用整天担心面对下岗的风险,工作也更多的是在办公室或办公楼里进行,也总比那些日晒雨淋、或者工厂车间的要强。很多人拥有着许多专业的知识跟技能,或者他们天生就是某一行的佼佼者,然而在中国的就业大环境里,却毅然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行业里面,是真的想“为人民服务”呢,还是他们害怕在现实社会中遇到挫折、害怕下岗,害怕干着“低人一等”的工作、害怕被人瞧不起……而选择的一种逃避方式呢。 我不愿意就这种心理进行过多的评论,只是人都渴望自己的生活过得更轻松,更容易一些,这也是必然的。可在咱们这个社会里面,年轻的个个都渴望如此,那这个社会就必然会乱套的。

逃避心理学 心理学之“逃避”_逃避心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0351/922603312410.html

更多阅读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新)2009年06月27日 星期六 19:05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你认为对的在表中打“√”,反之打“×”)(10%)1、1914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大纲》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

心理学之“逃避” 逃避之旅 新篇

逃避,在现实生活中所能表现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里就只写一种——由于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选择什么都不做。——我希望这么表达是对的。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也算是同村的吧,在高一军训的时候是上下铺的关系,在高三仍在同一个班上。然而,高

工业心理学之父 工业心理学的鼻祖—雨果·芒斯特伯格

作为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行为科学的先驱,雨果·芒斯特伯格的遭遇让人多少有些感慨。他生前建树颇丰,作品影响力很大,所提出的理论也受到广泛的重视。然而临死却遭人冷落,去世时学界竟然连一篇追念的悼文也没有。如此巨大的落差,既不是

声明:《逃避心理学 心理学之“逃避”_逃避心理》为网友寧靜而致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