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 揭秘:明代时期午门杖刑潜规则有多少人能活着回来

  导读:紫禁城的建筑和布局,更是以皇帝为轴心,处处显示着皇帝的至高无上,神圣而不可侵犯。今天,游客以审视历史、欣赏文化遗产的角度,看到的是它的壮丽和辉煌。当皇帝还住在里面时,平民百姓面对这个庞然大物,那种“君重民轻”,自己多么渺小、多么微不足道的感觉,当是刻骨铭心的。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像中午的太阳一样,高高在上,普照山川大地,把紫禁城的正门,称作“午门”。这座朝南设置的城门,是紫禁城四个城门中最宏伟、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出入皇宫的“御道”,由正阳门直通这里。

午门 揭秘:明代时期午门杖刑潜规则有多少人能活着回来

  从正面看,午门呈凹形。东、北、西三面相连的城台,高十二米,使门前形成了一个可容纳两万多人的方形广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帕瓦罗蒂等世界“三大男高音”,曾在依门而设的临时舞台上,面对广场上如醉如痴的听众,引吭高歌。门正面(北面)城台上,正中是重檐黄色琉璃瓦庑殿顶城楼,面阔九间。所谓“重檐”,就是从外面看,有上下重叠的双层房檐;“庑殿顶”,即房顶呈五条屋脊、四面斜坡状。城楼东、西两侧,分设钟楼和鼓楼。皇帝祭社稷坛时,鸣钟,祭太庙时击鼓,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钟鼓齐鸣。

  从城外看,午门“三门洞开”;从城内看,则是“五门并列”。这是因为,东西城台北端,还各有一个门,尤如藏在人的两腋之下,名为“掖门”。两个掖门分别从城台的“肚子里”,曲折通向城台之后,正面不易看到。因此,人们称午门的门洞,为“明三暗五”。正中的门洞,专供皇帝出入。此外,还有两种人,一生仅有一次通过这个门洞的机会:皇帝结婚时,被册立为皇后的新娘子,有幸由此入宫;在国家科举考试最高一级的“殿试”中,夺得冠、亚、季军的人,有幸由此出宫。平时,文武官员出入左侧门洞,宗室王公出入右侧门洞。举行大典时,王公大臣出入两个掖门。

  正中门洞,由护军参领一名,率十二名军士把守。左右侧门,各由军校三人,率十二名军士警卫。另有两名军校,手持红色的木棒子,端坐于门前两侧;亲王以下人等出入,他俩不必起立,有擅闯宫门者,则“举杖殴之”。明代,议事时触怒了皇帝老子的文臣武将,常常被绳缚两腕从“会议室”拖到午门之外,接受“廷杖”。监刑官端坐午门西墀下,左锦衣卫使陪坐,军校百人执棍环立。施刑者每敲一杖即大喝一声,环立军校则应和一声。施刑者体力消耗可能不小,因而每打五棍就易一行刑人。杖而至死者,不乏其人;侥幸活下来的,实际上比死了还难受。

  万历五年十月二十二,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翰林院编修吴中行、翰林院检讨沈用贤,各被杖了六十。杖毕,吴中行已经气绝;大胖子沈用贤经得住敲打,一息尚存。二人被拖至天安门前的长安左门外,用门板抬出京城。中书舍人秦柱找来医生,把沈用贤救活。但是,从他腿上取下数十块烂肉。沈用贤的夫人,把从丈夫腿上取下的一块巴掌大的烂肉,风干保存,留作子孙的“家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0451/488832165017.html

更多阅读

朗读基本技巧训练 杖刑 杖刑-基本内容,杖刑-手艺技巧

杖刑,古代刑罚之一,指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杖作为刑种始自东汉。南朝梁武帝定鞭杖之制,杖以荆条制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北齐北周,将杖刑列为五刑之一。其后相沿直至清末。杖刑是隋唐以来五刑之一,宋明清三代规定妇人犯了奸罪,必

珍妃褫衣廷杖 褫衣廷杖 珍妃卖官败露被慈禧扒去衣服当众杖刑

宫里曾裁减后宫的用度,每人的俸禄越发少了。而珍妃显然是花惯了钱的,裁减后,她的花销根本不够用,亏空越来越大,刚开始的时候,光绪会拿自己的俸禄周济一下珍妃,但因为光绪作为一个男人,花销还要大,而且他的俸禄也开始减少了,所以不能给珍妃更多

大揭秘希特勒死亡之谜 揭秘战国时期政治家卫鞅之死亡之谜

  卫鞅之死   卫鞅是历史上非常有名气的人物,他的名气之所以如此之大,其中的原因除了他博古通今、学识超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曾经在秦国进行过变法,让秦国的国力和社会有了全方面地发展,同时也让这些法令一直影响着人们。虽然

民国时期身份证 揭秘民国时期身份证 无照片仅仅靠指纹识别

江西近日发现了一张民国时期的身份证,上面的指纹认证等信息让网友惊呼中国第一代身份证的技术先进性。那么,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身份证,又与今天的身份证有哪些不同呢?身份证是用于证明持有人身份的证件,是现代人出门或办事所必备的物

声明:《午门 揭秘:明代时期午门杖刑潜规则有多少人能活着回来》为网友持之以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