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宝带桥石塔
宝带桥,又名长桥,与赵州桥、芦沟桥等合称为我国十大名桥。横卧在距苏城三公里的古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上。它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819年〉,是驰名中外的多孔石拱桥。
宝带桥的创建,与隋唐时期日益发展的漕运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隋大业六年(610年)下令开凿京口(今镇江)经苏州至杭州的江南大运河,以运江南地区的稻米和贡品北上进京。秋冬季节,满载皇粮的船顶风逆水北行,槽船经常受阻。唐代,漕运进一步发展,刺史王仲舒始筑纤道,以利挽舟拉纤,逆流而上。澹台湖口有一个三、四百米宽的缺口,若填土筑堤会切断太湖水入海之道,在此建桥势在必行。相传当年刺史王仲舒曾捐宝带助建,故桥以此得名。
宝带桥桥面宽阔平坦,下由五十三孔联缀,孔长249.8米。全长317米,宽4.1米。北端引道23.4米,南端引道43.06米。桥堍成喇叭形,下端宽6.1米。桥两端各有一对威武的青石狮,现北端仅存一只。北端还有四柱碑亭和五级八面石塔各一座。整座宝带桥狭长如带,多孔联翩,倒映水中,虚实交映,有如苍龙浮水,又似鳌背连云;不仅为行人纤夫提供了方便,还为江南水乡增添了旖旎景色。
古桥南端一对石狮
在古桥的27和28孔之间的水盘石上,有石塔一座。曾倒入水中,后迁藏在苏州博物馆内。2001年维修时,将塔运回复原。
宝带桥全景
古桥北端有石狮一只(原一对)、四柱石碑亭和五级八面青石塔各一座
古桥北端有五级八面青石塔一座,塔高4米,由整石雕刻而成。塔座为方形,刻海浪云龙纹;每级八面均刻有佛龛、佛像,型制古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