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赴美爸爸对教育的反思
最近从网上看到一篇《一位赴美妈妈对国内教育的反思》,感觉比较入骨,所以也想从一个赴美爸爸的角度谈谈教育问题。
我儿子12岁随我们移民到美国,现在13岁半,在美国读七年级,用他的话说:“那些当地的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过幸亏我在北京上了五年学,否则我也可能不会太珍惜今天的学习环境……”
许多家长都会因为只听得上述这一句类似励志的话,就把孩子盲目地送到美国上学,他们单纯地认为就是因为国内教育环境不良,学校老师素质差,所以孩子……但其实没那么简单。
儿子就读的美国学校也有许多中国孩子,他们来自中国各个重点或名校,相比之下,可能我儿子在北京的小学最不起眼儿,然而大家公认,我儿子是中国男孩儿里最nice的,活泼开朗,爱提问,爱辩论,爱笑,爱唱歌,爱主动思维,与那些跟他长相完全不同的欧美人、南美人、东亚人,以及各肤色的小朋友打成一片。
他紧跟潮流,歌星、球星、影星等样样先知先觉;他喜欢运动,几乎打破了校长短跑纪录,还在业余时间参加两三个足球俱乐部。
许多朋友看到他都会啧舌,也不乏有取经的家长,在交流的过程中,我看到的差距可不仅仅是两国教育环境,当然,两边老师的思维方式肯定不尽相同,但那是有原因的。
一、老师
在我国,从古到今流行着一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许多人并不知原委,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与上述那句盲目地联系起来,就形成了“只要学历高就什么都有”的单纯思维。就像“一切为了前线,而不顾伤亡数字”的打仗。
好吧,既然如此,那读书就像打仗,不是你死我活,就是踏着别人或自己的尸体,冒着敌人的炮火向前冲。在这场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必须经历的战争中,老师只能成为连长,学校是部队,而家长,或者成为炊事班,或者成为指导员……总之,一切为了胜利,孩子、老师和家长也就只能在枪林弹雨中,向着那个仅有的几座山头阵地进攻了。
于是,学校要竞争,老师要战绩,家长要攀比,孩子要勇敢。如果想成为战斗英雄,就必须具备不怕牺牲,成为烈士的精神,流点血不算什么,重要的是班级要成为英雄连,家庭要成为模范家庭。
有些孩子遍体鳞伤后,终于夺取了阵地,他们挥舞着胜利的旗帜向山下呼喊,山下的长官和炊事班,都因此而松了一口气,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然而,那些战斗英雄挥舞完旗帜后,便不知所措了——是接着攻取下一个阵地呢,还是下山接受和平的奖赏?
事情好像扯远了,我们在说老师。然而这一比喻,不难看了老师和家长在此所不得不承担的角色。
在美国,教育也是一座座山头,然而不同之处,在于那些山头不是前沿阵地,而是一座座开满鲜花的小山坡,孩子们在此不是战士,而只是孩子,如果一定要说竞争,他们的竞争就是“看谁的适应能力更强”。
是的,如果把两国教育都比喻为竞争,那么中国教育就好比是打猎,在主人的指挥下,小猎手们朝着一个目标去奋斗;而美国教育就像是原始森林,在森林里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或是人猿泰山什么的,他们各有强弱,各有各的生存模式和特长,因为相容而体现为彼此尊重。
问题出来了,他们为什么会如此,而我们的狩猎环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环境
我曾经开着车来往于美国东部的各州各城,发现他们的建筑物中最抢眼的只有两种,一是学校,二是教堂。而我们的大城市中,最棒的建筑是政府大楼。
这只是表面区别,人与人之间呢?在美国开车,无一例外地车要为人让路,如果你抢先通过,所有人或车都会鄙视你。所以,他们的行人在过马路,特别是过人行道或停车场时,几乎毋须看左右的车辆,他们天然地认为车要为他们让路。
而我们的人行道或停车场,不用多讲,大家都有体会。包括司机也得左顾右盼,因为不知哪辆车就会从一个不起眼儿的胡同内突然窜出来,你的前方很有可能会有一辆车不假思索地钻进来;就算路边的车要起步,也很少顾及后面驶来的车;他们停车的习惯是车屁股朝外,也就是停车时一头扎进车位,那是因为他们不想让后面的车等他们倒车……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国人在美国考车时通不过的主要原因,我们不是输在驾驶技术上,而输给了那个不安的习惯。
话又似乎扯远了,其实不然,因为如果你长期生活在这种人文环境里,你就会自然地适应它并与之共存。那么你就无法真正集中精力去办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你必须环顾四周,留意各种突发事件,还有一层更深的东西,就是:你的界限会轻易遭到侵犯。
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就如同上述的路况环境,当孩子在发展兴趣或主动学习的时候,就像他们在过马路或在山上玩,他们必须留意各种突然窜出来的车和人,以及各种竞争和攀比对象——这些侵犯者有时会是同学或老师,而大多数时候,是家长。
家长们在各个时间都会突然窜出来,轻易侵犯孩子的思维界限——强迫孩子停车,为他们让路,抢他们的道,抢他们的方向盘,或是负担他们那些没有拉完的货物……还说这都是为孩子好,怕他们出事,怕他们不成功,其实,就是顾及自己的脸面,怕自己落于人后。
三、灵魂教育
但这又是为什么?上部分刚说到教堂和学校,又突然扯到停车场和人行道了!但不知明眼人看出什么道道没有,这些差异究竟来自于何处?
表面上看,是价值取向的不同,但价值取向又来自何方?
当我细细观察美国现象,并反思过去看过的所有西方名著或电影,发现他们所有延续了上百年的东西,都带有浓重的宗教气息,所以他们自然地把自己的孩子看作小耶稣,母亲就是玛丽亚,这种母子关系不存在占有和强迫,且神圣不可侵犯。
所以他们的孩子可以生在羊圈里——教育中不太在乎贫贱,但必须一家人在一起相爱,人们爱戴他,珍惜他,因为,他是神的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电影《音乐之声》里的修女玛丽亚对那七个孩子就是这么做的,《美丽人生》中的父母对宝宝也是这么做的,《悲惨世界》里的苦役犯在接受那个主教的恩典后,也成为了那种父亲……
这一度令我十分尴尬,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本来也具备相当的慈悲,是的,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从根本上具有更高档的思维,天地人的道法自然,不正是说明父母和孩子关系吗?天为父,地是母,孩子就是那棵树,天地关系决定了这棵树的成材与否……
如果我们将这种伟大的智慧贯彻到底,怎么会有像今天这般相互推诿和攀比的关系吗?
孔子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哪里说错了,有哪一点不被美国人拿走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还有庄子的“教育是为了让人们了解这个世界,并回归到自然的本质状态中”,他还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不正是在说,如果那些教条不改,那些自以为是的成人把习气,以爱和教育的名义传递给下一代,那些这些孩子会越来越……
然而这些中华民族的圣贤理论,早于美国两千年,我们的历史,是他们的十倍,那么我们的文化,是不是也应该高于他们十倍?
是的,我们祖先的这些经史子集,的确汇人类的智慧于集大成,然而我们的教材里,对文言文是怎样讲述的,那些老师真的懂吗,他们对传统文化真的理解吗,他们真的有对我们祖国文化有如此深厚的信仰吗?但,这是他们的错吗?
其实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与美国的同龄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父母所生,地球所养。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把那些我们许多人认为教育中的“封建糟粕”视为珍宝,他们认为孩子是神的孩子,而我们过去也认为每个人都是唯我独尊,可今天,他们仍然陪着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寓教于乐”,“因材施教”,以不破坏孩子的天性(神性)为本质;而谁让我们把孩子当作自己的财产,就像自己生产的桌椅板凳,那摔摔打打的,定做交易的,丢来丢去的,相互攀比的,卖个好价钱的……也就成为了必然。
对,主要是你把人当作什么,是人还是物?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决定了教育,乃至一切言行和态度。它不是美国人和中国人在智力上的差异,而是灵魂上的认知,这就是说李克强总理所说:“教育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的本质!
所以我们的教育主要是人的教育,也就是灵魂教育,中国的灵魂教育,就是传统文化,是真正的传统文化,不是背几首唐诗或是文言文,而是像达摩祖师所说:“要从根本上修”!
四、爱国是最好的教育
我的儿子活泼开朗,那是因为我骨子里把他当作人,一个有独立人格和思维的人,一个不被定做,不容侵犯的人。那是因为我有信仰,我信仰我们伟大的传统文化,我知道老庄和孔孟在想什么,王阳明和于谦在做什么,李时珍和郑和做了些什么。
如果没有这些祖先的付出,我们的民族何以繁衍至今,生生不息?!否定了树根,今天的我们做为果实和叶子,又何以生存?
没有灵魂上的信仰,人们就只能信赖名和利了。那么成绩、政绩、业绩、钱财,就会替代那些伟大的精神,家庭和学校就会成为名利场。可我们的祖先从未教过这些,那些从师于私塾和名师的、学有所成的岳飞、海瑞、徐阶、张居正、杨世奇等学子们,哪一个不能支撑起半壁江山?
我是做为特殊人才被美国引入的,可我知道,我的特殊性在于我热爱并信仰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我只是把它植入于我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家庭或是学校,做为一个中国人,我自豪,儿子自然接受了我头脑中的孔孟和老庄精神,那么他当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知道“巧言令色鲜以仁”,他当然会在美国的课堂里会维护祖国的尊严。他会给那些外国人讲郑和下西洋和朱棣迁都,会讲李如松的抗矮援朝和康熙大帝的收复台湾;他会讲孔子和老庄,会讲佛陀和少林寺……
那么他当然自信自强,活泼开朗,喜欢念书,他的头脑里有李、杜、白,有屈原和荀况,有李小龙和霍元甲……有哪个民族的人类会有如此昂贵的精神财富?
在我的美国家庭,当家具还没有到位时,我第一个挂上去的是从青海塔尔寺请来的金卡佛像,还有宏度法师的墨宝“厚德载物”。让每一位客人一眼便知,我们是中国人。
我爱人仍然延续着品茶的习惯,最爱祖国的茶具,每天仍然做中国饭菜。在饭桌上,孩子在美国的事,我都用中国传统的中庸故事和思维与之交流,毋须基督教思想,随便一个中国的小故事就能够诠释一切现象。那么久了,当他身心具备祖先的精血,当然足以游刃有余地像太极拳一样化解矛盾并以拳会友。
请你自信,你不会输给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你深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并以“诚意,正心”为本,那天平天下就是自然的事,更何况教育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