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哲学 用金字塔解说哲学方法的三种形态

 一、知性分类法的逻辑图像



 

这是观点理论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外部联系结合为一体的形式。该逻辑图的样式表明,作者头脑中没有汉语逻辑强调的按照认识结构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即没有认识论的山形金字塔构成的认识结构和模型。我们将这样的方法称作对比分析法。

二、理性思辨法的逻辑图像

 

这是观点理论与黑格尔的辩证逻辑过程分析结合为一体的形式。该逻辑图的特点是:在认识对象中除了古希腊的哲学史料之外,还有不同时期哲学家对古希腊哲学史料的解说,由此构成了同一本原观点在解说环节——认识环节具有的演变过程。这种做法明显偏离了科学的认识路线——“存在为本”的原则,只有“实事求是”的辩证认识方法。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授的辩证法吻合。下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辩证法的具体解说:

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主要规律:量和质的转化——两极对立的相互渗透和它们达到极端时的相互转化——由矛盾引起的发展,或否定的否定——发展的螺旋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P521)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授的辩证法与康德传授的哲学逻辑方法相对立。康德哲学强调使用逻辑判断力,它的特点是将哲学观点、概念、范畴与先天直观的不同形式对应起来,然后按照认识能力和菱形认识结构进行归位。这一方法与中国古代的河图、《老子》的“不言之教”吻合在一起。

应该看到,哲学理论与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不同。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哲学理论反映着人类智慧发展演变的不同形态,其背后是不同形式的世界观在支配。换句话说,哲学理论的演变形态受人类固有的认识论规律的制约。这种认识论规律在远古时代就创新出来了,具体表现为中国古代的河图。

所谓“存在为本”的原则,它在哲学发展史上的表现形式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同,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哲学史料是僵死不变的。后人对这些史料的解说已经添加了主观认识的因素,属于对古希腊哲学本原观点的演绎,这些解说的内容全都不能真正反映出古希腊哲人具有的认识能力和世界观模式。

这个逻辑图的样式表明,作者头脑中没有汉语逻辑强调的按照认识结构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具体说来,作者头脑中没有形成一个由山形金字塔构成的认识结构和模型。我们将这样的方法称作过程分析法。

三、康德的哲学逻辑法

1、米利都学派在哲学本原环节的演变——判断表的应用



 

橙色代表逻辑分类,绿色代表直观可见,蓝色代表变化形态,紫色代表可知形式。将古希腊的哲学史料与先天直观的不同形式(内涵认识形态、认识属性、认识能力)链接起来,就是康德创新出来的哲学逻辑方法。为此,康德将这种方法称作图像法、正位法。它与康德设想的理性巴别塔相差一个级别。

2、从米利都学派到巴门尼德的演变——范畴表的应用

金字塔哲学 用金字塔解说哲学方法的三种形态



 

蓝色代表动态形式,灰色代表虚无形式,橙色代表逻辑形式,紫色代表思辨形式。上述四种形式共同构成了人类特有的认识结构。由此可见,康德给出的菱形判断表、范畴表格式,其本质属性是认识结构法。用认识结构把握哲学理论的演变形态,就是具有科学性的哲学逻辑方法。受思辨能力——局限在认识论视域进行研究的制约,康德还无法攀升到完整形态的认识论模型——理性巴别塔的高度。 

四、《老子》大道——河图模型法

1、用金字塔给米利都学派定位——认识论模式



 

 

灰色代表独立于认识的存在——康德将它称作“自在之物”,绿色圆圈代表进入认识视域的存在内容。黄色代表片面形式,蓝色代表动态形式,紫色代表思辨形式。由此构成认识形态特有的三种形式。橙色代表逻辑方法——起名分类。将康德先验论的根基从“自在之物”延伸到真实的存在形态,就是河图12345给出的真理的型——认识论的完整模型。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作金字塔模型正位法。 

2、用圆圈模式解说本原的演变过程——哲学逻辑模式



 

蓝色代表动态的认识方法,黄色代表抽象的分析方法,橙色代表具体的辩证方法,紫色代表思辨的概念方法。外部则是《老子》强调的一个圆圈模式。由此构成河图模型法具有的各种形态,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作思维规则法。

这个逻辑图与康德菱形范畴表的排列格式、展示的内容完全一致。区别在于,标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颜色属性不同。范畴表中用灰色标注,它代表对象本身的认识形态——虚无性。这里采用黄色标注,它代表方法自身具有的属性——抽象性、片面性。整体结构也不相同。范畴表是认识结构,静态是一分为二,动态是合二为一。形式是四分法,属性是三一体。由于康德的思辨能力没有进到动态的圆圈模式中,所以,我们只能用四种颜色的方块表示。一个圆圈模式是费希特的逻辑理念,里面则是“之字形”的过程结构。它与《老子》大道的逻辑理念直接吻合。

由此可见,哲学逻辑图像的样式不同,表明它内涵的思辨能力、方法属性也会不同。

以上各种形式的逻辑图,将不同方法之间的本质区别展示出来。由此构成康德传授给后人的哲学逻辑方法在应用环节的表现形态,以及《老子》大道——中国古代河图自身具有的实用价值。

五、综合分析:方法环节的逻辑结构图

        ┌知性认识:形式逻辑对比分析法

┌经验论┤辩证认识法——适用于有限环节的事物

│      └理性思辨:辩证逻辑过程分析法

│      ┌抽象形式:图像法、正位法

结构┼先验论┤哲学逻辑法——适用于无限环节的概念

│      └具体形式:菱形判断表、范畴表格式——认识结构法

│    ┌静态形式:金字塔模型正位法——认识结构和逻辑模型法

└虚极┤河图模型法——适用于真理的形式和模型

└动态形式:大小圆圈环套法——思维规则法

思维规则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认识规则:存在为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①

第二、表述规则:四种形式

1、本质环节:两分法——同一律

2、过程环节:三分法——对立统一律

3、系统环节:四分法——四者同一律

4、模式环节:逻辑法——两个层次三种形式、菱形结构、金字塔和圆圈模式

第三、方法规则:两种形式——河图模型法,认识论模板定位

注释①:在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中只有“实事求是”的方法,没有“存在为本”的思维规则。这一缺陷表明,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涉猎的范围仅仅局限在认识论视域,没有上升到哲学基础理论应该探讨思维规则、真理格式的高度。 

从方法环节的逻辑图中人们看到,邓晓芒采用的理性思辨法其适用范围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换句话说,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分析哲学概念、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康德创新出来的哲学逻辑法——图像法、正位法,才能够揭示出哲学概念和观点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然,要想全面、系统、真实地把握哲学理论自身演变的规律性,必须使用中国古代的河图模型法。现实中只有《老子》大道给出的“玄览、抱一、微明、道纪”等诸多形式的哲学逻辑方法,才能够把握真理自身具有的“玄同”模式。这种“玄同”模式具体表现为河图中心5的格式,它是按照先天直观的四种形式排列成菱形结构和金字塔模型。只有用认识论模型进行正位,才能够实现思维和存在两个过程的有机结合,才能够与人类智慧创新出来的思维规律吻合起来。

六、简短的结论

我国学者在分析西方哲学发展史的时候,由于使用的方法不当,因此不能将人类智慧发展演变的规律性展示出来。哲学家们只能停留在谈论个人的观点看法层面,搞史料汇编形式的高校教材和学术专著。通过走捷径的模仿形式,哲学家们将西方哲学知识引进过来,在中国进行普及、推广和宣传。与此同时,他们还借鉴西方学者惯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所谓的辩证分析和点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理论。

由于这样的研究方法偏离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逻辑思维模式——古代的道即河图,或者说老子的“不言之教”,因此导致他们的研究成果中全都含有主观认识的因素,与《老子》指引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客观性原则大相径庭。这样的研究方法不可能摆脱经验理论的束缚,也不可能形成科学的理论。理由很简单,科学的理论必须与中国古代的道——河图模式吻合起来。因为河图就是思维把握万事万物的神器(神器是古人起的名称,它的哲学术语是思维工具)。现实中人们只有用认识论的规律作指导,才能够揭示出人类智慧发展演变的规律性,才能使哲学理论摆脱派别争斗的束缚,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0551/350943152661.html

更多阅读

李瑞环同志语录 摘自《学哲学用哲学》 西方哲学家经典语录

任何个人、任何政党、任何国家,要想赢得主动、有所作为,都必须放眼世界、放眼未来,都必须提倡思考、提倡探索,做到与时俱进。要具体地思考、深入地思考、连贯系统地思考,思考现在、过去和未来,思考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思考实践、理论和理

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选摘 中国哲学简史摘抄

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选摘)●过去讲,“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现在看,要想红旗不落地,卫星必须早上天。●夏天有苍蝇、蚊子,但夏天能长出我们所必需的粮食和各种作物;冬天虽然少些害虫。但冬天也不长庄稼,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冬天。●

李阳创业:我疯狂所以我成功

  他在北京故宫举行万人英语演说;他在上海外滩办盛况空前的英语互动课堂,他到革命老区遵义,领着成千上万的英语学子们疯狂呐喊美式英语。十年来,他就这样操着他纯正的美式英语,呐喊着闯出国门,将“李阳疯狂英语”的牌子插到了美国、插

哲学家泰勒斯:一次成功的商业投机

泰勒斯的投机过程   泰勒斯之所以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是因为他第一个提出了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泰勒斯同时被称为是标志着希腊智慧的第一人,这倒并不是因为他提出了怎么样的哲学观点,而是因为他的哲学用到了战略

声明:《金字塔哲学 用金字塔解说哲学方法的三种形态》为网友少年听雨歌楼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