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戚
商代;
长11.4、宽6.9、厚1.25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褐色沁斑。扁平体。顶平直,扇形弧刃,双面刃,两侧各分布二组牙饰,每组三齿。器上端有单面钻圆穿,无使用痕迹。
玉戚
商代
长10.7、宽5.2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经侵蚀为姜黄色,上部呈灰质白色。体扁薄精巧,呈梯形,肩平窄,两面磨刃。玉钺腰两侧琢磨出外凸的六个齿牙,间距不等,左右对称。内上端有一个单面钻圆孔。
玉刀
商代
长36.8、宽4.4、厚1.3厘米
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玉质青绿色,有裂纹,裂纹处受沁呈褐色。器体厚重,刀脊平直,有短刃;柄部自然呈鱼嘴状,并有一圆穿。
兽面纹玉韘
商代
高3、直径2.9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已严重受沁。一面减地浮雕兽面纹,兽面方形眼,上卷角。一面光素,有一斜横槽。下棱穿有一孔。整体尺寸较小,可能为童子所戴。韘是古人射箭时套在拇指上的扣弦器,商周至战国时期,玉韘还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汉以后演变为玉韘形佩,为装饰佩器。
玉柄形器
商代
长10.4、宽2.8、厚0.6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带黄色沁斑,光泽莹润略透明。器为扁平长条形,顶端平,中上部分略向内收并饰凸弦纹两周,其他部分光素无纹,底部斜磨出尖,通体无孔,碾磨精细。
弦纹柄形玉器
商代
长10.6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色青中闪黄,质坚硬,局部有赭红色沁斑。器作扁方长条形,通体纹饰分为五节。顶端平,略向里收并有一道凸弦纹。中段有三道凸起的弦纹,并有一对穿孔。弦纹之间形成凹槽,略向内收。中段与下部相连出一台痕,末端出四棱锥形榫头,可嵌接木柄。棱纹刚劲规整,之间饰以弦纹。
花瓣纹玉柄形器
商代
长9.9厘米,截面长1.4、宽1.3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泛青绿色,局部有沁斑、绺裂。造型为长条方柱状,顶端平,四面为斜坡状,通体以弦纹分节,并用浅浮雕技法琢饰出较为对称的花瓣纹,底部出尖,光素,似作榫头。
龙首玉觹
商代
长4.9、宽1.1、厚0.3厘米
现藏于新乡市博物馆
玉质泛黄色。体呈半弧状,两面纹饰相同。一端平齐,雕出龙首形象,臣字眼,嘴微张,头部皆为减底平凸雕刻技法,嘴部有一圆孔以供穿缀;另一端逐渐收尖。
龙首形玉觿
商代
长7.1、宽4.1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牙黄色。状若兽角。上端刻龙首,瓶形角,觿中部刻三角纹,下部呈双面刃状。龙首对钻一孔。《诗·卫风·芄阑》: “童子佩觿。”《礼记·内则》:“左佩小觿,右佩大觿。”《说文》:“觿,佩角锐端,可以解结。”均对觿的用途作了说明。
人首形玉饰
商代
高4.3、宽3.4、厚1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绿色,有白色黄褐色沁斑。圆雕一人首,正面弧凸,背面内凹。人首臣字眼、大鼻、阔嘴,大耳。头发以短直阴线刻出,双目间有一穿孔,可供系挂。
玉人面饰
商代
高2.3、宽2.3、厚0.3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鸡骨白色。长方扁形,面微凸。高束发上阴刻细小竖线,宽额,竖八字眉,鼓目,大鼻,阔嘴,两侧有对等的耳朵。背面内凹,无纹饰。正面抛光均匀。
兽面纹玉饰
商代
高4.5、宽3.6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青白色,灰白色沁。本器的装饰纹样与青铜器的装饰效果极为相似,以商代晚期常见的双阴线纹手法和兽面纹作装饰。从整器的形状看,其原料可能是玉琮残片改制,以原琮外方一角为兽面的正中,头戴牛角状冠,“臣”字眼、硕鼻,下部一穿代表嘴,整体风格商代特征十分明显,定为商器较为可信。商代晚期玉器制作工艺与青铜器制作工艺并行,其整体装饰风格趋于一致。
人首形玉饰
商代
高3.4、宽2.6、厚2.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已受沁为灰白色,并有土斑。长圆球形,背部有孔。两面均以阴线雕琢人面纹。正面人面臣字眼,高额、竖鼻,以几道阴刻线表示嘴纹,脸颊及额头均有双勾阴线雕琢的连弧纹、三角纹及卷云纹。反面雕工粗犷,长方形眼,仅以横、竖阴线雕琢额、脸、面颊。此物造型少见,纹饰独特,对其表达意义还有待研究。
羽冠人形玉饰
商代晚期
高12、宽3.5、厚0.4厘米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质沁成白色,不透明。体扁平,双面剔地浮雕。玉人呈蹲踞状,侧平视,头微扬。头顶高高耸立羽冠,边缘呈脊齿状。“臣”字形大眼,鼻与眼距离较远,斜直高鼻,嘴部较小,略向前倾,与鼻距离较近,大耳。手臂弯曲,握拳,放于胸前,腿呈蹲立状,臀部刻“ ”纹,下有一穿孔。下肢紧帖臀部,足部较大,无纹饰刻画,足下有榫。似用来插嵌或与其他器物结扎使用。
人形玉饰
商代
高8.1、宽1.5、厚0.8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洁白温润。玉人呈直立形,“臣”字眼,大鼻,阔嘴,双手相交于腹部,腹部有心形装饰。腿较短,镂雕,饰勾云纹。脚五趾以阴刻线分出,两面纹饰相同。下端有扁长榫,故此器可能为插嵌件或柄形器。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