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读文言或能读文言文的人愈来愈少,这样下去,很可能文言文会变成有字天书,即使要读也无法读了。假如文言真要“功成身退”(已故胡适博士语),则中国文化也真要成为“博物院里的古董”了(已故美国列文森教授语)。因为中国文化所凝结的文献典籍,自上古到民初都是用文言书写的,没有文言这一钥匙,又安能开启文化堂奥之门?
有人说,现在提倡读文言太不合时宜了,重要的古书古文可以译成白话。为了普及教育以及大众的兴趣,白话翻译是需要的,但“白译”并不能取代文言。假如翻译能取代原文,则我们何必学英文,读中译本好了。再说,最近出版的《白话史记》,很受人注目。我们可说这是《史记》的“现代化”,但从文学的观点看,显然是《史记》的“庸俗化”,读《白话史记》只能听太史公讲故事,绝不能领略到太史公的疏荡有奇气。
![文言文100个文化常识 汪荣祖:文言与文化](http://img.aihuau.com/images/e/79377/4421060409445321050410.jpg)
有人说,文言太难,只要有少数专家能通就好了。说到难,读书岂是易事。若能循序渐进,凡中智以上都可学有所成。学文言总不会比学英语与数字还难,英、数很难,为什么要学呢?至于说,一旦文言成为少数专家的专利品,也就是传统中国文化“寿终正寝”之日。今天仍有巴比伦文化的专家,但巴比伦文化早巳“一命呜呼”了。我们要使中国文化永远活着,至少大专毕业生,不论文、理、工、商、法都要能读得懂文言,非如此不足以随意浏览古籍,传递文化的火炬。
假如再有人认为读文言是浪费时间,殊不知宝贵的时间一过,中国文化成了巴比伦文化,则死灰难以复燃,再叹时乎,时乎!将不再来矣。
作者简介:汪荣祖(1940一 ),原籍徽州,生于上海。美国西雅图大学博士。长期在美国维吉尼亚州立大学任教。史学家。着有《陈寅恪评传》、《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康章合论》、 《史学九章》等。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