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曾是新中国历史上涉及千家万户、波及全社会的一场运动,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全国先后有近2000万城镇知识青年离开父母,奔赴边疆、山区、乡村,经历了人生的磨练和命运的洗礼,其中,数量庞大的女知青群体,更为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艰难困苦不低头 勇挑重担建功业
上山下乡的女知青大都是小学、初中或高中文化,她们为农村带去了新思想、新文化,也带去了科学知识和先进理念。她们在农业技术、医务、科研等方面勇敢地担当,迅速成长为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山东省莱州市回乡女知青徐建春担任了村里互助组的组长,她带领大家学习并实行积干灰、沤绿肥、浸种、选种、粪种隔离、农药杀虫等先进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让不少组员懂得了肥料的三大要素——氮、磷、钾的作用,她还根据庄稼的性质和不同时期的需要,试验分期施肥。后来,她带领组员种的丰产小麦,采用了宽幅密植、分期施肥的先进耕作方法,结果小麦每亩比单干户多打150斤。1952年9月,徐建春出席了青年团山东省首届代表大会。10月,她被邀请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三周年国庆大典。1953年1月,她出席了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被授予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女知青们到农村后,还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知识的播种人。她们热情地投入到农村的教育事业中,在破旧的学校里执起教鞭,教孩子们学习文学、数学和医学;有的还在大队夜校里担任起了政治辅导员,帮助老大娘们学习文化。
青岛插队女知青李纪渝被派到乳山农中任首批老师。当她去学校报到时,被眼前的景象彻底惊呆了,那里除了一座废弃的库房外,其他什么都没有。在这样的困难面前,她没有退缩。她带领学生们拖土坯,垒泥桌泥凳;利用课余时间去县城帮工,把赚来的钱给学生购买学习和教学用品。为了结合实践教学,她带领学生向拖拉机司机学习拖拉机修理知识,到生产队去帮忙记账、选种、消灭害虫等。三年的艰辛教学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她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当上了领导或专业技术人员。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山东省档案馆提供照片档案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5年3月5日 总第2730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