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素材 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指导
《新唐书·王勃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王勃的这种写作方式的确令人称奇,可这种文思如泉涌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并不多见,反倒是很多同学为写作而烦恼,更有甚者在写作时可谓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看来,要把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着实不易。可是,我们也大可不必悲观,深谙写作之道的人一语道破天机,原来写作有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即“真情实感是写作的生命线,写作是用心说话的艺术”(张振忠:《写作是用心说话的艺术——写给育才学校的孩子们》)。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捕捉触动心灵的时刻,要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也许有同学会说,我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我的确感觉自己没有生活。这不禁让人想起著名作家曹文轩说过的一段话:“不要怀疑自己没有生活。你怎么能没有生活呢?你吃饭吗?你睡觉吗?你看见过冬天天空下缓缓飞过的鸦群吗?你见过下雨前的蚂蚁在匆匆搭桥吗?你对同桌的好分数嫉妒过吗?你被别人误解过吗?……你既然是个大活人,且又是一个天生爱动不肯安分的少年,就一定会有生活。你没有发现你就在生活之中吗?”(《生活无处不在——与中学生谈写作》)难怪法国文学家乔治·桑不无感慨地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
方法探究
“心灵的触动,可以表现为情感的共鸣,也可以表现为理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着眼于“小”。在写作时,不一定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只要我们感受独到,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艺术论》)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
2、着眼于“真”。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我们感触很深的事情,在写作时如果结合自己的成长选材,描述自己的这些成长经历,往往能使文章更真实感人。当然,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
3、着眼于“新”。总有一些同学逃不出选材虚假、陈旧的“怪圈”。比如,他们写老师总是固定的选材套路:雨天里的一把伞(学生忘带雨具,老师出手相助)、病痛中的一片药(学生高烧难耐,老师授以良方)、缺席后的一堂课(学生卧病在床,老师排忧解难)、失败后的一番话(学生失败沮丧,老师开导解惑)、暗夜里的一盏灯(夜半时分,孤灯一盏,老师奋笔疾书,默默奉献),这“五个一”近乎笑话,但我们却随处可以看见它的影子。这些脱离了生活真实的老套“故事”,自己读了也要反胃,更不用说以情动人了。
4、着眼于“精”。严格选材十分重要。要根据不同的主题,选用恰当的材料,准确地表现主题。表现主题的材料不在于多寡,而在于质量,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著名作家魏巍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过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松骨峰战斗、马玉祥舍身救朝鲜儿童、防空洞中的对话——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品质与胸怀。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也使得《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5、着眼于“紧”。记叙文的选材应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以割舍。
6、着眼于“深”。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期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要想深入挖掘材料的意义、价值,除了自己的思考,还要多读书,弄明白成功的作品是怎么做的,模仿、借鉴会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大帮助的,正如梅兰芳所说“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写作也是这样。
名作荐读
我的母亲(节选)
老舍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可是,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做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她最会吃亏,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姐姐们都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七七”抗战后,北平又像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十二月二十六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评点:
在这篇散文里老舍从母亲的身世谈起,娓娓谈来。文中许多细节描写给人们的印象是难以磨灭的。文中还有不少谈及作者自身和自己感想的议论,在回忆文章中,这是不可缺少的。老舍称母亲是“真正的教师”,并在结尾一段,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母亲对于他的意义,这样就使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其母亲的崇仰和缅怀。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深沉,语气愈来愈激动,句势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式的大声呼唤, “心痛 ! 心痛 ! ”赤子之心,溢于篇外;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习作品评
我的家
东北育才学校 佟丹
在我的记忆里,轮廓清晰的家有三个。
第一个是我两岁时搬进去的小平房。这座房子普普通通,和周围一大群的平房一模一样,有一个小小的堂屋和厨房,小小的院子套着窄窄的煤棚。院子门是柴板钉的,轻轻一推吱呀一声响。我就在这扇门里进进出出,从幼儿园走到学前班。
小平房的条件很苦。冬天冻得不行,就把每条门缝夹上胶皮,又加上大棉被改成的门帘。睡觉时妈妈把提前在炕头上捂了好久的被褥“呼啦”的掀开,一边赶忙催促我溜进去。好暖和呀,趁着热乎劲赶快入睡,没准儿能做个香甜的美梦。有一次因为棉被烤得太久,竟窜起了火苗,不懂事的我却被逗得哈哈傻笑。冬天上厕所简直就像冲锋打仗,一路小跑而去,尽快结束战斗,再狂奔而回。更苦的是水井在户外,妈妈每次洗碗,洗衣服都会冻得两手通红。夏天的时候,我家窗户却因有一面朝向公厕而被迫“戒严”。三伏天,妈妈常把我放在澡盆里泡着,还省得蚊虫叮咬。冬天太冷的年份,我却要被“寄存”在亲戚家一段时间。
小房的日子虽苦却满快乐。冬天的时候我在院子里堆雪人,和自己打雪仗;夏天的时候在大澡盆里“演习”打酱油,醋,细心照料房根下春天刚种的鸡冠花;云淡风轻的秋日,爬上妈妈的后车坐,满心渴望的地去看外面的世界;寒意犹存的春晨,我蹑手蹑脚的偷偷爬起,把自己的小书包收拾好再悄悄躺下。就是在这个家里,我第一次站在窗台上,手把住栏杆向外望,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天上的大雁自由飞翔;就是在这个家里,我因为拼出500块的拼图而自豪地笑,因为刚买来的小鸡在夜里冻死而伤心的哭,因为馋嘴而踩着凳子跷着脚偷“烤鱼片”,因为得意把自己剪的窗花贴的满墙满窗。在这里,我走过了无忧无虑的天真岁月,幸福时光。
我搬进第二个家时七岁,正是上小学那一年。这个家条件好多了,虽然只是三十几平米的房子,可毕竟是楼房。在这个小屋里我第一次听妈妈讲起育才,让我感到无比的神圣和伟大。每个寒风刺骨的晚上,我和爸爸从补课班下课回来,一推开门,准是暖暖的灯光和诱人的香气,那是妈妈炸的荷包蛋还有热腾腾的牛奶。我就在这甜甜的香气和暖意融融里,蓄足了精神,继续明天的奋斗。偶尔有失败或受了委屈,在我的“幽幽谷”里,所有的不快乐都可以烟消云散,整个世界只剩下三个人的幸福。在这个家里,我曾经赌气扔掉所有的书发誓再不学习;曾经和爸爸骑车去东陵,步行绕沈阳;曾经大赛夺魁,代表辽宁青少年去北京……在这里,我单纯而执著,自信而坚强。这个家,代表着我的梦想和辉煌。
上初三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准备分流,爸妈在和平区光荣街租了一所房子,它和第二个家比起来简直是天上地下。这里用公共厕所,只有一个屋子和一个三四平米的厨房,夏天连澡都不能洗。我住在这儿的一年里,冬天没有暖气,必须穿上棉袄套上军大衣看书,夏天阴暗潮湿,害得我伤口感染化脓一个多月不愈合。可是,这又是我过得最充实的一年。我在墙上用粉笔大书“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的时候看书到了后半夜,仍毫无睡意,我就干脆坐在台灯昏黄的光晕里,听着里查德柔美的《星空》(中间夹着爸爸的鼾声),一边凝视窗外,数还有几户人家没有熄灯。灯火阑珊的时候,我常会拉上爸爸或妈妈出门,逛灯火通明的中华路或和平大街,想象自己哪一天也可以坐在商贸饭店透明的大玻璃窗后面悠闲地喝茶。面对这个城市的灯火辉煌,我为自己的清贫感到坦然,为自己满架子的书感到充实。总有一天,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为了这一天,再苦再累都值得。
有心情的时候,我会和爸爸步行去沈河,在夕阳的余晖里寻访失落了百年的天主教堂,或者在一个萧索落寞的秋日,去看张氏帅府的故墙。有的时候,我外出归来恰逢家中无人,于是就倚在楼道里读刘镛墉的散文,直引得邻人“侧目以观”而我却心中暗笑。还有的时候,老天爷流鼻涕淌眼泪而我又不想耽误晨练,于是就在楼道里跑上下五个来回,直至闻到妈妈做的早饭飘香。这是我经历苦难最多的一年,又是成长最快的一年。我在失败中一点点奋起,学会了平静从容,学会了波澜不惊。无论以后再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想起那段日子,面对压力洒脱而自信地活着,活得真实,活得平淡,活得自我。
从第一次上交房租的那天起,父母就为寻觅“物美价廉”的新房子而东奔西跑。历经15个月后,终于搬进了盼望已久的新家,我正式从父母的被窝中独立,拥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双人床。面对着多年的梦想变成现实,我却总感到一丝空旷。新家整洁了,可我却怀念把书堆在椅子上,臭袜子与眼镜共眠的日子;新家宽敞了,我不需要再伏在桌子上看书,爸爸也不需要把电视放在被窝里看球,可是他们已不再了解我,不再懂我想要什么。回想以前三个人挤在一张床上“奋斗不息”的日子我总有些伤感,才醒悟其实家的意义不在于那间房子有多好而在于一种感情。
家是温情聚集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亲人,有我们发生经历过的喜怒哀乐的故事所以我们留恋。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地方,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春风得意还是受尽伤害,一想起来却总是暖在心头,不再畏惧雨雪风霜,那就是家呀。
更多阅读
触动到你心灵最深处的感人图片 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她们想走一条不需要如此辛苦的路,她们的想要的幸福很简单;但是,她们是天生残障姐妹,每天需要扶着墙走这条去往学校的路,在这条路上,她们膝盖的红肿就没有褪去过,她们需要的是祝福,是希望!奥运花8000亿,世博花6000亿,大运花3000亿,买美国国债花40
汉史其实也精彩207 不得不说的人和事下 汉史
第二百零七章不得不说的人和事(下)但是,盐铁专卖的问题马上就出现了,最为关键的就是收价和卖价的价差太大了,当然是卖价太高了,不但价格高,品质也出现了问题。老百姓马上表示不干了。所以,张汤就成了超级替罪羊。前115年,桑弘羊正式走到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触动心灵的人和事高中
第一单元(板块)表达与交流(课题)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总体设计】教材概述初学写作的人尤其是学生,总是感叹肚里无货,写不出东西来,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没有用心去观察和感受生活,抓住心灵的触发点。抓住心灵的触发点是作家
高一作文教学案: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高一作文教学案: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目标:1、学习准确表达自己的心灵感悟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和敏锐的感受力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2、以记叙
第35节:冷静面对不如人意的人和事
系列专题:《商界成功者最推崇的成事法则:先做人后做事》 □ 冷静面对不如人意的人和事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难免会碰到无事生非的人、制造谣言的人、嫉贤妒能的人,偏听偏信的人,以及各种以权谋私、以势压人、阴谋诡计、欺骗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