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粮胡同曾住过一些名人。辛亥革命后,章太炎回北京后,在钱粮胡同19号大约住了两年,鲁迅先生曾四次到钱粮胡同看望章太炎。现代作家刘心武也曾住过钱粮胡同。这处宅院是刘伯承元帅的住所。
钱粮胡同东口有一条连接钱粮胡同和隆福寺街的轿子胡同。为什么叫轿子胡同呢?我估计可能原来南面是商业一条街、北面是官府一条街,由于常年客流不断,于是这里就成为了“人力出租车”“趴活儿”的地敞儿了(纯属虚构)。
轿子胡同6号8号两院合一的“轿黄府”是名伶孟小冬所置房产,这也是她一生中唯一的自购私产,因那时她过着隐居生活,外界对此院所知甚少。
孟小冬,北京人(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中章子怡所扮角色),是20世纪20、30年代被誉为梨园“冬皇”的京剧女老生演员。她出身梨园世家,自幼聪慧秀丽,1938年,孟小冬拜余叔岩为师,是得真传最多的余派传人。后与梅兰芳一起演出、生活,再后又随杜月笙移居香港,1967年定居台湾。
1950年徐友筠女士从孟小冬的胞弟孟学科手上购得此房产,2005年初,又转卖给德籍华人花映红。这座宅子原随孟小冬的艺冠称“冬皇府”,但皇帝的“皇”不能随便用,所以就用龙袍的颜色“黄”谐音替代,后改称“轿黄府”。
近几年政府开始进行危房改造,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把隆福寺地区的危房改建成仿古的灰墙灰瓦坡顶房,倒也是一项实在的惠民举措,使老旧的胡同旧貌变新颜。不但房屋仿古,您瞧那房梁上扎的红布和贴的对联,都是按老规矩办的,地道!
再说老孙曾生活过得第二片胡同区,现在是京城有名的标志性胡同旅游区——南锣鼓巷,这一带包括了东边宽街、交道口;西边什刹海;南边地安门;北边鼓楼,都属于北京的四合院保护区,没有现代的高层楼房。
乍一看,北京的胡同都是灰墙灰瓦,模样差不多。其实不然,只要你肯下点功夫,串上几条胡同,再和老住户聊上一阵子,就会发现,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传奇般的经历和趣闻掌故。
北京的胡同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街道,它既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也是京城历史人物粉墨登场的重要舞台。
每一扇大门的门里门外都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和历史博物馆,烙下了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漫步其中,到处都是名胜古迹,细细品味又似北京的百科全书,不少胡同中的一块砖、一片瓦、一个门墩儿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锣鼓巷这一带原属北京的内城核心地带,多是王爷、达官的府邸,就是普通一个四合院里也许就曾住过哪位名人。
先说老孙家住的院子,虽不是名人故居,但俺的邻居确是大名鼎鼎的僧王府。僧格林沁,道光五年袭科尔沁郡王爵,清王朝最后一位横刀立马的亲王。成吉思汗的第26代侄孙, 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老孙家胡同的东头,是邓小平1973年2月从江西回到北京后曾居住过的院子,后来搬到不远的地安门大街,改为罗瑞卿一家居住。
老孙家北面的帽儿胡同11号,曾是北洋总统冯国璋故居。
帽儿胡同35、37号,末代皇后婉容结婚之前的住所。
雨儿胡同13号,齐白石在此短暂居住。
后圆恩寺13号,茅盾故居。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的住所也在圆恩寺胡同。
后圆恩寺7号,清末庆亲王奕劻次子的宅第,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作为蒋介石行辕。
从锣鼓巷在向西走,到了什刹海附近,名人故居就更多了,恭王府、宋庆龄、郭么若、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