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市规划委和北京市民政局发布《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社区养老设施要覆盖全市,全市人均养老设施用地将达到0.25平方米。
同时,《规划》明确了北京“9064”养老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养老。
按照2020年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规模400万人测算,将有384万老人居住在家里,依靠家庭和社区养老设施安享晚年,将有16万老人入住机构养老。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吴为
【机构养老】
16万张床位主要服务失能老人
根据北京市民政部门的统计,2014年底全市常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仅为3.4张,与国外先进水平(百名老人4-8床)和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实际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北京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李红兵表示,根据国际经验,机构养老设施应以失能失智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长期照护服务。但现在入住机构养老设施的不能自理老人仅占30%。
按照《规划》要求,未来北京将建成16万张养老床位,其中70%为护养型床位,满足失能失智老人的护养需求。截至2014年底全市有养老院、护养院等机构养老床位约10.9万张,这也就是说,未来还需新增养老床位约5.1万张。
《规划》提出,养老机构的床均用地面积一般为20-40平方米,非集中建设区可适当提高、但不应超过60平方米。床均建筑面积一般为35-45平方米,特殊地区或特殊设施的床均建筑面积可适当放宽。
同时,对于中心城、新城以及乡镇和农村地区,《规划》也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旧城内百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按2.5床配置。新城百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按4.5床配置。而对乡镇和农村地区,到2020年,本地常住人口中百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按4.0床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