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形式的广告,近期有一种形式的广告很吸引消费者,就是向消费者免费赠送各类实物。如媒体上经常出现免费赠送某某商品、书刊的广告,这类广告一般都很简短,除了对所赠商品略作介绍外,都会公布一个咨询联络电话,这类广告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消费者一旦通过咨询联络电话了解详细情况,就有可能会陷入消费陷阱。对此,辽宁省广告监测中心提醒广大消费者“赠品广告需防范,赠品后面有玄机”。
案例一:免费赠送为假 有条件赠送才是真
某消费者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免费赠送“某疾病治疗仪”的广告,满心欢喜地拨打联系电话领取所谓免费赠送的治疗仪,可却被告知若要取得该仪器必须购买指定药品或保健品作为配套产品使用,该配套产品虽然价格不低,却比广告中治疗仪声称的定价低了许多,因此尽管消费者心里打鼓,但想到能换得价值不菲的治疗仪,也决定掏钱购买,但收到治疗仪后却发现该治疗仪其实很廉价,而其配套的药品或保健品更是难辨真伪。
点评:这个案例的玄机在于免费赠送为假,有条件赠送才是真。因为购买其指定的药品、保健品,是获得赠送仪器的必要条件,实际上是一种搭配销售,而这些赠送的仪器和指定的药品、保健品并不一定有很高的价值,却仍然需要消费者付出较高的价格购买。
案例二:免费赠送 实则为虚假广告
某消费者在媒体上看到一则免费赠阅保健养生书刊的广告,声称可以帮助彻底治愈某疾病,甚至是现代医学难以根治的顽疾,于是按照广告中的领取方法领取了赠阅书刊。书刊确实无条件赠送,可翻开书,消费者看到的却是声称可以改善治疗该疾病的某产品的详细介绍和大量难辨真伪的“治愈案例”。消费者在看到介绍后购买并服用了该产品,发现根本不具备书中介绍的那种奇效。
点评:这个玄机在于免费赠送是事实,赠送内容却变化。广告主宣称赠送养生保健书刊,实际上是假借养生保健之需宣传其特定的药品、保健品甚至只是普通食品,而这些赠送的书籍中所记载的产品介绍和“治愈案例”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这两则案例中的广告本身很难发现有什么违法表现,真正的违法内容只有在后续的联络中才会出现在消费者眼前。
注意五点 防止“消费陷阱”
辽宁省广告监测中心建议消费者在看到该类赠品广告时,需多加防范切勿轻信,注意广告中所推荐的产品是否声称免费实则变相收费,对赠品相关联的内容及产品要仔细斟酌,凡是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均需注意识别,以防“消费陷阱”。
1.药品或保健食品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无法查到正式批文的;
2.介绍中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的;
3.借用专家学者、患者名义做宣传的;
4.普通商品和保健品宣称具有药用价值的;
5.药品宣称有效率或保证治愈的。
延伸阅读:代表委员热议儿童药品短缺 需立法激励并举药品审批首现政府工作报告 仿制药格局将重塑2016年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要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提高食品药品供给质量深圳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今年108项任务整治食品药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