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人,无论肤色、种族和信仰如何,其生命动力都流淌在他们的动脉和静脉之中的一种红色的液体——血液。组成血液的各种成分构成了人体高度发达的防御和运输系统,赋予并保卫着我们的生命。
血液是生命物质。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可由其血液的状况反映出来,因为血液可以揭示人体内部各脏器的工作状况。今天,科学家可以通过检测血液来诊断和研究一些疾病。血液也可能将疾病由一人传播给另一人。
血液是怎样形成?
血液的生成很有趣,就像田径场上的接力跑,参与者有胚胎的卵黄囊、肝、脾、肾、淋巴结、骨髓等。造血始于人胚胎的第3周,此阶段还没有什么器官形成,一个叫卵黄囊的胚胎组织担起造血的第一责任。人胚胎第6周,人体器官形成,肝脏接着造血。人胚胎第3个月,脾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人胚胎第4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这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组织。出生后,肝、脾造血已停止(至胚胎5月龄时肝脾造血停止),骨髓负起造血的全部责任。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们各司其职,但都来自同一种细胞——多功能干细胞。由多功能干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形成在血管里流动的各种终末血细胞。
血液的颜色
血的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当血液流经肺部时,人吸进肺内的氧气就会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起来,结合了足够氧气的血红蛋白,就会使红细胞的颜色变得鲜红。满载着氧气的红细胞顺着动脉血管流到身体各组织器官,释放氧气,血红蛋白一旦失去氧气,颜色又会由鲜红色变成暗紫色。因为血红蛋白只有在红细胞内才能与氧相结合,离开红细胞就失去这种结合氧的作用。所以,一旦身体被碰破,流出来的血液凝固过程中,红细胞干燥破裂,血红蛋白脱离红细胞,就不能再和氧气相结合,所以这时候血液的颜色就会由鲜红色变成暗紫色。
血液的功能
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止血等多种功能。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杀灭细菌,抵御炎症,参与体内免疫发生过程;血小板主要在体内发挥止血功能;血浆功能主要为营养、运输脂类、缓冲、形成渗透压、参与免疫、参与凝血和抗凝血。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的总和,但除红细胞外,其它血细胞数量很少,常忽略不计。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量,是根据个人的体重来决定的。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或相当于每公斤体重70~80毫升,其中血浆量为40~50毫升。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400万~550万个红细胞,4000~10000个白细胞,10万~30万个血小板。
血液的主要组成成分
血液一部分为无形成分,称为血浆,也就是血液中呈黄色液体的部分,约占血液总量55%-60%。在血浆中,水分约占其中90%-92%,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约占7%,无机盐(主要是氯化钠,还有少量钾、钙、磷、镁等离子)约占0.7%,非蛋白有机物(尿素、尿酸、肌酸、肌酐、葡萄糖、多种脂类、激素、免疫抗体、维生素等)及氧合二氧化碳等约占0.8%。
另一部分为有形成分,称为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这部分约占血液总容积40%-45%。
在血细胞中,红细胞数量最多,以立方毫米的血液计算,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约有450万~550万个,平均为500万个,成年女子约有380万~450万个,平均为420万个。水分在红细胞中占65%-68%,血红蛋白占30%-33%,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克/升,女性为110-150克/升。正常成年男女,体内红细胞量低于以上正常值,就称为贫血。
在有形成分中,白细胞数量最少。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为4000-10000个/立方毫米。在白细胞总数中,中性粒细胞占50%-75%,淋巴细胞占22%-40%,单核细胞占4%-8%,嗜酸性粒细胞占0.5%-4%,嗜碱性粒细胞占0-1%。血小板是血细胞中的重要成分,正常人血小板数为10万-30万/立方毫米,如果低于10万/立方毫米,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
什么是红细胞?
红细胞于1658年第一次被记述。16世纪末,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问世后,人们第一次在一滴血中发现了红细胞。最早发现红细胞的是荷兰的列文虎克,他在1683年用自制的显微镜首先看到了鱼和青蛙血液里的红细胞。
红细胞本身没有核,在电子显微镜下观看红细胞的外形像一个中间凹陷的扁饼,直径6-9微米,平均7.5微米,里面几乎全是血红蛋白,浑身通红。血液中的红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是由血循环中的血液细胞分裂而来的,而是由生成红细胞的器官骨髓生成后释放到血液中来的。刚从骨髓生成的红细胞,体积较大,中间有个大的细胞核,当红细胞发育成熟进入血流后,体积变小,细胞核也消失了,里边大部分是血红蛋白。由于细胞核消失,红细胞的身子变柔软了,它可以通过很窄的毛细血管去接近每个组织细胞,把氧气和养料送给组织细胞,将组织代谢中产生的废料带回来。
红细胞是有寿命的,也有不断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在一般情况下,血液中每天可有40毫升血液中的红细胞衰老和死亡,而同时又有相应数量的红细胞产生。1919年,一位叫阿希培的科学家第一次成功地测定了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死亡的红细胞会被脾脏内的巨噬细胞吞噬掉,红细胞留下的铁质可作为造血的再生原料,重复使用。红细胞在血液中主要是担负着气体运输交换的任务,把氧气送到身体各部,再把体内的二氧化碳废气送到肺部排除体外。
什么是白细胞?
白细胞是血液中另一大家族,白细胞的种类很多,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最多,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是白细胞中的主力军;淋巴细胞次之,约占20%-30%;单核细胞占3%-8%,因为它只有一个细胞核,故称它为单核细胞;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数目较少,分别占0.5%-5%和0-1%左右。
白细胞出生于骨髓内,成长后进入血流,它的个头比红细胞要大些,直径有10-15微米,因都是白色的,故叫白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约有6000-8000个白细胞。少于4000或超过10000个,都是有病的表现。当白细胞总数超过10000个/立方毫米,就叫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烧伤、急性中毒、恶性肿瘤、白血病等病理性白细胞增多。新生儿、剧烈运动后等有时也可引起一时性的生理性白细胞增多。当白细胞数低于4000个/立方毫米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多见于病毒性感染,如流感、肝炎、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中毒、铅中毒和X线损伤等。
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量没有红细胞多,它的寿命也较短,平均寿命只有9-13天,但它们的杀敌本领却很大,能抵抗病菌和其他异物的侵袭,吞食进入体内的细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是人体健康的忠实卫士。
什么是血小板?
血小板发现于1842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半个多世纪,直到1906年才确认血小板是从骨髓中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每个巨细胞可产生3000-4000个血小板。血小板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呈无核两面凸起的橄榄形或盘状细胞,也有梭形或不规则形。血小板的体积比红细胞、白细胞都小,长1.5-4微米,宽0.5-2微米。血小板的体积虽小,但数量很多,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约有10-30万个血小板,约有1/3的血小板贮存在脾脏中。
血小板在血流中沿着血管壁排列,形成血管壁的保护层,减少了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作用,修补破损的血管。当血管破损时,血小板靠它粘附的本领,可以在数秒钟内堵塞住破裂的血管,防止血液继续外流。但是血小板的功能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以至消失,正常人血小板的寿命平均为8-9天。各种侵害骨髓而造成造血功能低下的疾病,都会影响血小板的质和量,血小板的功能一旦发生障碍,就会引起血小板病。当血小板数降到5万/立方毫米时,很容易发生出血,降到2万/立方毫米以下时,常有自发性出血。
什么是血浆?
新鲜血液通过离心后,除去血液中的有形成分血细胞外,剩余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就是血浆。血浆约占全血的55%,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大部分是水分,占91%-92%,其余的是血浆蛋白,占60-75克/升,其中血浆白蛋白最多,占40-55克/升,血浆球蛋白为20-30克/升,纤维蛋白原为0.2-0.4克/升。还含有少量的无机盐,诸如钠、钾、钙、铁、镁等,以及其他的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多种脂类、维生素、酶、激素等物质。
血浆中这样多的物质,其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保持稳定的,这样才能保证体内组织液的相对恒定。血浆的功能主要是将营养物质运送到各组织细胞,血浆把从小肠吸收的养料输送到身体的肌肉和细胞后,回来时再把身体内所产生的废物送到肾脏,由肾脏变成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有多种蛋白质,它们的功能各有千秋,血浆中的白蛋白有维持血容量、血压和血管内胶体渗透压的作用。血浆中的球蛋白有增加人体免疫力,预防某些传染病的作用。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有止血作用。
人体内有哪些造血器官?
在胎儿的胚胎早期,血细胞是由胚胎卵黄囊生成的,到胚胎成熟期,便由胎儿的肾、脾、肝和淋巴组织生成红细胞,到了成年,血细胞主要由骨髓制造。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如脊椎、髂骨、肋骨、胸骨以及股骨、肱骨等长骨的近端。骨髓中的骨小梁把骨髓分成许多如蜂窝状的小洞,这就是血细胞的“故乡”。红骨髓中有很多造血的干细胞,是形成各种血细胞的“种子”。干细胞能分化出原始红细胞、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原始淋巴细胞和原始巨核细胞,再由这些原始细胞繁衍各自的后代,发育成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等。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又可以生成血小板。骨髓的造血速度是非常快的,每秒钟可造出1700万个血细胞。骨髓的造血功能,也会受到一些化学物质、放射线和某些药物的影响,使造血能力下降,造成患者病理改变,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脾脏:脾脏在胎儿三个月时就开始造血了,主要制造红细胞和粒细胞。胎儿到四五个月时,又开始制造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胎儿长到七八个月左右,脾脏才把造血任务交给骨髓。
肾脏:红细胞的生成需要一种造血的调节因子——红细胞生成素,这种激素的发源地是肾脏,并对红细胞的生成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剌激骨髓不断制造红细胞。
淋巴组织:人体内的淋巴组织,可以制造淋巴细胞。
由于体内各个造血器官不断地制造出新的血细胞,因而保证了血液中各种血细胞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
人体的血液是如何产生的
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都是自己体内产生的,不是由母体血液流入胎儿血管先天带来的。
胎儿早期发育时,在其胚胎体内部,就逐步产生了自己的造血中心。当胚胎发育到第3周时,卵黄囊壁上的血岛就是第1个造血的中心,这个中心的造血期到第9周为止。胚胎发育到第6周时,肝脏开始造血,9-24周的胎儿,肝脏是主要的造血场所。肝脏造血以红细胞为主,同时也生成少量粒细胞和巨核细胞,但不生成淋巴细胞。在这期间,脾、肾、胸腺和淋巴结等处也参与造血。脾脏产生于胚胎第3个月,开始以生成红细胞为优势,以后也生成一定数量的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胸腺为人体周围淋巴组织提供前T细胞,这就是身体生成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的来源。淋巴结参与早期生成红细胞,但到胚胎发育进入第4个月后,就成为终身制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器官。当胚胎发育进入第4个月以后,骨髓开始造血,到第5个月以后,肝、脾造血功能逐步减退,骨髓造血功能迅速增加,成为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主要生成器官,同时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胎儿出生以后,肝脏造血功能已停止,但脾脏仍是终身产生淋巴细胞的器官,而骨髓则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器官。在正常情况下它不仅生成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同时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在骨髓造血的同时,胸腺和淋巴结也开始造血活动。
人体血液中所有不同的血细胞,都是来自于肝脏、骨髓和胸腺里的始祖细胞——多能干细胞及由此产生的定向干细胞。这就是人体血液产生的基本道理。
人的血管有多长?
血液的通道是血管,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刚从心脏出来的动脉血管比较粗,以后越来越细,最后是更细的毛细血管。动脉毛细血管与静脉毛细血管在身体各部相接后,再按着相反的顺序由毛细血管,再到较粗的静脉血管,又回到心脏。人体内的血液就是在这些血管里循环不止流动的。
身体里的血管,如同大大小小的河流一样,布满了全身。若把一个成年人身体里所有的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连接在一起,约有15万公里长,这个长度可绕地球两周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