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不只是贴膏(中医讲坛)

中医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不只是贴膏(中医讲坛)
冬病夏治不只是贴膏(中医讲坛)关节炎针灸拔罐效果好 脏腑寒内服中药更见效本报记者 张 彤 《 生命时报 》( 2014年07月08日   第 16 版)

  今年7月18日,全民战高温的三伏天就要开始了。对咳喘、关节炎等老病号来说,也到了“冬病夏治”的时节。每年这个时候,到各大中医院贴“三伏贴”的病人络绎不绝,以至于人们把“冬病夏治”和“三伏贴”画了等号。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周继朴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冬病夏治绝不是贴个膏药那么简单,只有正确认识其内涵,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周继朴介绍说,冬病夏治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天人合一、因时制宜”及“未病先防”的原则。夏天阳气旺盛,在三伏天达到顶峰,趁此时治疗冬季加重的虚寒性疾病,如一些咳喘、关节炎、脾胃病等,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清代名医张璐用细辛、半夏等温阳、止咳、散风的中药,用姜汁调好,给咳喘病人贴敷在相应穴位上,能让他们到了冬天症状减轻甚至消失,由此开创了“三伏贴”的先河。其实,不只是三伏贴,只要依照上述原则,盛夏提前治疗虚寒性疾病,都属于冬病夏治的范畴。

  有的病人反映,自己坚持冬病夏治好几年了,为啥效果不好呢?周继朴分析,大致有四方面原因。首先,冬病夏治只针对虚寒性疾病,采取温阳、祛湿、散寒等方法,因此病人是否适合冬病夏治,一定要先辨证,看是否属虚寒,如果是热证,则南辕北辙,效果适得其反。呼吸病患者大部分属于虚寒型,多有流清涕、打喷嚏、咳白痰、怕冷等症状,适合冬病夏治,而那些咳黄痰、流黄涕、面红目赤、常口干口渴、天热加重的体热患者就不适合了。脾胃虚寒者经常肚子痛、遇冷腹泻、喜热食、怕冷风;肾虚寒的患者往往手脚凉、腰痛、双膝冷痛、小便清长,符合这些特点的方可选择冬病夏治。

  其次,近年来三伏贴知名度高,但冬病夏治不是只有这一招,还有针灸、拔罐、刮痧、中药内服等多种手段。周继朴介绍说,关节炎患者针灸、拔罐效果好;脏腑虚寒的患者,中药内服效果好,如可让肺虚寒的咳喘病人服小青龙汤、玉屏风散等,脾胃虚寒者可给予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肾虚寒者可给予金匮肾气丸等。

  再次,三伏贴除了要对证,贴敷的穴位要准确,最好请医务人员操作。咳喘病人一般选择天突、膻中、大椎、丰隆、肺俞穴;脾胃病患者选择中脘、脾俞、胃俞穴等;关节炎病人,重点选择疼痛点及肾俞、大椎等穴位。药饼贴完要注意防寒,不要吹空调,也不要出大汗;当天不要吃冷饮;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

  最后,对三伏贴不能迷信和神化。周继朴强调,中医外治是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把治病的希望寄托在这几个药饼上,放弃平时的治疗是绝对错误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必须注意饮食、起居、情志的调整,特别要避免寒邪侵扰,天热时该出汗就出汗,不要贪凉。秋冬季节,更要加强防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1851/373073492818.html

更多阅读

中医内科病方剂歌诀——第21、22节水肿&淋证 药性赋和方剂歌诀

中医内科病方剂歌诀——第21、22节水肿&淋证第二十一节水肿(一)阳水1风水相搏证——越婢加朮汤越婢加朮汤=越婢汤+白朮越婢汤方歌一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 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方歌二 越婢治水水因风,里热需用石

史纪贤脾胃病辩证论治经验介绍 中医脾胃病辩证论治学

脾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腑,而脾胃病又是十分常见的病。脾和胃在生理上互相依赖,病理上互相影响。胃和现代医学的胃相似,脾和现代医学的脾不同。中医论脾,具有消化输送营养、调节水液、管理血液的作用,还具有精、气、血、津、液的生成传化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湿疹 烧心怎么办 中医分型论治可治疗烧心

在日常生活不中大家有过经常出现烧心反酸的现象吗?烧心其实是一种胃肠疾病。那主要是因为胃液里的强酸返流到食管内,常会造成食管粘膜的糜烂和溃疡,烧心的感觉,那么你知道烧心怎么办吗?今天三九养生堂的小编就来告诉你中医是如何分型论治

中医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5种常用的中医方法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从临床效果看,穴位

声明:《中医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不只是贴膏(中医讲坛)》为网友不浪费时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