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寺 龙门石窟之——奉天寺

 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奉先寺东西深约40米,南北宽约36米,卢舍那佛(披身佛)左侧的《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萨高70尺,伽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时间,据有关资料和专家推测,约始建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后。完工于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费时约21年左右。
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主佛梵名“卢舍那”,按佛教说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来之身;报身即佛经过长期修行而获得的“佛果”之身;应身即佛为“超度众生”而显现之身。卢舍那即所谓报身佛,译名“净惭”。主尊像为结跏跌坐中央的卢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头部高4米,两耳为1.9米高,为龙门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丰腴典雅、眉若新月、双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双眼,稍向下俯视,目光恰好和礼佛朝拜者的仰视目光交汇,可引起人们感情上的震颤。由此可见设计者的匠心和艺术魅力所在。两侧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叶形象严谨持重,少者阿难形象丰满圆润、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萨头戴宝冠、身挂璎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长裙有出水之势。这一铺雕像刻画出一种端庄而美丽又动人的风貌。奉先寺的整个布局,使人感觉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场面。
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在龙门奉先寺的主佛却女性化,这是唐武则天出于政治的需要,而别出心裁,破天荒将卢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妇女特有的形象。传说武则天集上述美德与卢舍纳大佛的形象几乎完全吻合。可见卢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则天形象的真实写照。
奉天寺 龙门石窟之——奉天寺
从艺术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谐调均称。大佛像五官刻画合乎比例,这一巧夺天工的辉煌成就,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是唐代宗教艺术的概括,是我国雕刻史上伟大范例之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1851/618714617145.html

更多阅读

夜游龙门石窟 2016夜游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阙。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像之缘起昭示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手

历史的天空: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像之缘起昭示作者:傲雪在洛阳古城的伊水河畔,有一尊千年古佛卢舍那大佛像端守于此。但凡见过龙门卢舍那大佛的人们,都会被他慈悲安详的尊容所吸引、所动容,似一种穿越时空的召唤……千年来不知引来多少世

中国石窟文化36P 洛阳龙门石窟石刻文化

1.依山岩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2.一种就着山势开凿的寺庙建筑,里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著名的有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

转载 龙门石窟兰陵王孙高元简资料照片 洛阳龙门石窟旅游攻略

原文地址:龙门石窟兰陵王孙高元简资料照片作者:天下高氏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万佛洞里新发现的一尊不起眼的像龛却引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史实,从而续写了兰陵王的家族史。龙门石窟研究所的王振国副研究员近年在洞窟调查时,发现了位于龙门石

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卢舍那

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窟,位于洛阳市龙门石窟西山南部,始雕年代说法不一,有说是唐代咸亨三年(672年)开始雕凿,至唐代上元二年(675年)完成,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大龛。奉先寺南北宽约34米,东西深约36米,置于9米宽

声明:《奉天寺 龙门石窟之——奉天寺》为网友演出会有结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