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在普洱茶上留下了什么?(简单说说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普洱茶转化)。
这篇文没有太多的文字内容,简单从图片来对比一下新茶、老茶以及不同的地理环境会给茶叶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
我们先来看两张图:
本来想找一饼生茶,存放时间在20年—30年左右的,但无奈自己没有这样的存货,周围找了一圈都基本拒绝了拆封拍摄的要求。这个年纪的普洱茶也是天价了,即使有货的也都不愿意拆开,卖就更别提了。为了严谨也没上度娘找照片,无法分辨真假。所以找来了熟茶,作为参照物,30年的生茶外观跟熟茶应该差不多了。简单来说生茶在经过几十年的发酵、转化后外观会和熟茶类似。这其实也是熟茶被发明的原因之一——通过科学的方法(渥堆),人为的加快普洱茶的转化,使一饼新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陈年普洱的口感,并上市销售。
我们来看一饼2015年的生普:
粗壮的条索,感觉很新鲜,绿色的叶子,黑色的茶梗,可以清晰分辨出来,给人一种很“生”的感觉。有没有感觉到青草的气息( ̄▽ ̄)"。这个时候的普洱茶,我觉得可以与绿茶归为一类,无论是清亮的汤色还是鲜爽的口感,只是大叶种古茶树作为原料的关系,相比于其他绿茶来说苦涩味较重,甚至会出现鲜草的味道,所以喝起来口感并不是很理想。
然后是一饼2006年的普洱生茶(干仓存放):
接下来是一饼2005年的普洱生茶(干仓存放):
与2015年的新茶对比,这两饼存放9年—10年的茶差别还是很大的。最明显的莫过于茶叶条索的颜色了,2015年的茶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绿色的叶子,但是后两饼茶已经通体暗红色,找不到绿叶的影子了。可能有细心的读者对比图片会发现,2006年这饼茶正面看起来比2005年那饼茶转化的更好(简单来说就是颜色更深,更红,发酵的更深),喝起来比2005年这饼茶更加醇厚,茶汤润滑,这也就引出了影响普洱茶转化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存放环境。这饼2006年的普洱茶,用我们的话说叫“出过差”,在深圳存放过一年,而2005年这饼普洱茶一直放在昆明。深圳相较于昆明气候更热、更潮湿,也就加快了普洱茶转化、发酵的进度。
从2005年到2015年,从新茶到老茶,我们所能用肉眼看到的普洱茶转化已经展现给大家。老茶什么样?新茶什么样?大致如此。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存放的环境差异对普洱茶的转化会产生决定性作用。其次从制作工艺上讲,如果压制过紧,就会造成外表转化很好,茶饼内部转化慢,里外两饼茶。最后,聪明的商人在了解了普洱茶转化的秘诀后,开始通过人为的控制温度、湿度来影响普洱茶的转化。
好了,这回就说到这里,希望图片与文字能让大家对普洱茶有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