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中国的现状 刍议新时期我国原生态民歌的现状与保护

二战时期中国的现状 刍议新时期我国原生态民歌的现状与保护
摘 要:原生态民歌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历史参考价值,原生态民歌最早起源于远古时期,在浩瀚历史长河中可以通过口口相传的原始方式流传至今,也可以通过记载的方式代代相传。它是与其自然环境相依,与其民俗事象相融,与其各种生活需求相应的传统民间歌曲,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原生态民歌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保护原生态民歌迫在眉睫。
关键词:原声生态民歌 保护 现状
中图分类号:J6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71-01
关于原生态民歌的确切定义,目前理论界尚未有统一的说法。尽管说法不一,但是归纳起来,原生态民歌的基本内涵是:自然生存状态下、非专业音乐创作领域的一种民间声乐艺术,一般包括原生态作品及其特有的演唱形式和演唱方法。
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作用,原生态民歌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音乐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士开始关注原生态民歌。2006年中央电视台第12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增设了原生态组的比赛,更是在全国亿万观众的面前展现了原生态民歌的魅力,在全国引起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历史考古价值,同时,原生态民歌是音乐与生活的复合体,是生成于我国久远的农业社会,与其自然环境相依,与其民俗事象相融,与其各种生活需求相应的传统民间歌曲,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原生态民歌面临
严重的生存危机,保护原生态民歌迫在眉睫。
一、新环境下,原生态民歌面临传承危机
当今时代,面临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面临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面临着退耕还林、沙漠治理等等一系列变化发展,面临着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强势冲击,原生态民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就象生物界有许许多多的物种己经濒临灭绝一样,原生态民歌在现代文明中也极有可能面临灭绝。
1、原生态民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根木性的变化
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原生态民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劳动环境。“民歌是前工业化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是最为大众化的也是最具木土化特征的艺术形式,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条件下,民歌这种古朴而且稳定性较强的艺术形式也发生许多变化……”[1]导致农村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除了改革开放以及生产力发展促使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变以外,国家的许多重要政策性移民也促使了一部分农村人口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比如,由于我国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库区的大移民,导致了该地区原住居民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同时作为民歌传承载体的民俗风情也会随之变化,这会使该地区原来形成的民歌传承出现问题。从一方面讲是民歌的演进,这是一种发扬和广大,但另一方面也是原生态民歌的一个遗失的诱因。
2、原生态民歌传播主体的萎缩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机械化取代重体力劳动的趋势不可逆转,作为原生态民歌中劳动号子的传承纽带之断裂势为必然。原生态民歌的承载者都将被剥离开原生态民歌所依附的原生态环境,而原生态民歌的传承纽带便会在中华大地上完全断裂,原生态民歌则以“活化石”的形态残留着[2]。
另一方面,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原生态民歌,曾经是人们获得音乐美感的唯一来源,深深扎根在一代一代的民众的心里,使得原生态民歌得以代代相传。随着收音机、录音机特别是电视机在全国的迅速普及,原来贫穷而单调的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传媒将外面一个个新奇而色彩斑斓的世界活生生地展现在广大农村观众的面前。今天,民歌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是历史的必然,但民歌的消亡对中华民族来说,却是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而今,原生态民歌的审美意义在农村年轻一代的心中己经贬值,本该是原生态民歌的传播主体,本该是原生态民歌传承链条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却一头扎进了流行文化的时尚怀抱,使原生态民歌的传承链条自此断裂[3]。
3、教育机构的普遍不重视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专业机构,然而,我国的学校教育也几乎没有给原生态民歌的传承留下任何空间。原生态民歌是绝对没有进入音乐学院的课堂的,也绝对没有人在音乐院校是学习原生态民歌的演唱的。在专业音乐教育
领域,几乎是原生态民歌的沙漠地带。
二、新时期下,原生态民歌的新生与前景
在当今时代下,我国各项事业均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与昌盛,在文化遗产方面原生态民歌作为一项前人用生存、劳作、战争与颠沛流离的生活总结的曲曲音符描绘的天籁之音已经得到了音乐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我国借鉴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形成有利于保护原生态民歌的机制。通过政府成立专门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或建立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合一的保护区,以设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基金,或提取商业化流行音乐演出税收等办法,投入资金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独特性,保护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环境。同时,部分地区将自然旅游区的开发与文化旅游区的开发相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以文化事业经费及地方旅游业收入,保护和扶持区域地方原生态文化艺术。媒体及民歌艺术节对原生态民歌保护应该有正确的导向。在通过举办民歌大赛等活动,并不断发现新的推介形式,为原生态民歌提供良好的生存与展示平台的同时,对于优秀的原生态民歌歌手,政府视为国宝高薪聘养,让其安心传承原生态民歌,使民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此社会大环境下我国原生态民歌也迎来崭新的机遇与美好的明天。随着文化传媒的介入,在音乐界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原生态民歌。
三、对待原生态民歌的传承和保护必要性和意义的思考
对于原生态民歌的衰弱现状,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原生态民歌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应该听任其自生自灭;另一种观点则强调原生态民歌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进行抢救与保存,甚至发展。理论界目前为此争论不断,尽管大多数有识之士都承认原生态民歌对于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尚未在理论上对原生态民歌进行系统研究。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冷静而理性地直面原生态民歌的衰落,这就是文化的脚步,它总是载着厚积而来,走到历史的某一个路口,也许又悄然而去,历史的发展终归是无以抗拒的必然。我们不必为之忧天,也无须为之伤感,唯独要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对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和传承。保护和传承的意图不在于让它回到昔日的繁荣,而在于让传统文化中的这一物种不至灭绝。
关于原生态民歌的当代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田青研究员为之作出了确切的评价,认为其当代意义在于:“第一,持续历史,重新找到我们民族文化的根;第二,回归艺术的本真,提倡真情和个性,反对在艺术领域里的技术至上主义和科学主义;第三,提倡文化的多样性,反对在某一个艺术领域只有一种声音,以保留住我们的民族文化基因。”[4]
我国的原生态民歌之所以是我们中华文化之魂魄,是因为它直接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的个性,以及最广大民众的审美趣味与价值取向。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地域地貌的国家,各地的原生态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众多的民族、丰富的民族语言和独特的民俗风貌,孕育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民歌艺术。这样丰富的传统音乐资源优势,在世界各国中也比较罕见。原生态民歌文化保留了民族生存过程最精炼的信息,是本土文明延续生长最基本的精神要素。原生态民歌是民族音乐艺术的根,我们应该要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歌,不断探索新的历史时期民歌的适应性转型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允篇.撞击与转型—论原生态民歌传播主体的萎缩[J].音乐艺术,2006(2):104
[2]樊祖荫.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6,(1).
[3]乔建中.“原生态民歌”琐议[J].人民音乐,2006,(1).
[4]田青.中国古代音乐史话[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2051/172141069970.html

更多阅读

民国和新中国的行政区划变迁~ 新中国行政区划变迁

【一】中华民国行政区划中华民国建国初期,承袭清朝旧制。不同之处在于废除府,将所有不管县的州、厅全改为县,1914年时在省县之间设置93个道。当时的省份依当时顺序排列,有直隶、奉天、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

抗战时期中国的十大汉奸 抗战时期的中国空军

“汉奸”在《辞海》的解释是“原指汉族的败类,现泛指中华民族中投靠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出卖祖国利益的人。后来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出现了“蒙奸”、“回奸”、“藏奸”等,总的含义没有改变,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投靠外国侵略者,出卖国

森林资源在中国的现状及开发问题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摘要:近几年来,在环境破坏引起的负面影响下,人们逐渐意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但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阶段经济发展迅速,对森林资源的物质产品需求不断提高,再加上快速增长的人口,更是给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提出挑战。本文针对现在的森林

同性恋在中国生存现状 同性恋者在中国的现状

感觉“同性恋”这些词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不管是歧义或褒义,但好像更多的人开始明白同性恋的意义,这该是社会在这方面的进步吧。中国现在有3000万同性恋者,这是一个不小的群体。也生活在我们周围,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现在

声明:《二战时期中国的现状 刍议新时期我国原生态民歌的现状与保护》为网友大哥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