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禄与翁同龢 解析李鸿章与袁世凯翁同龢荣禄张之洞的关系

李鸿章与袁世凯

李鸿章,晚清大臣,领导了洋务运动,建立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军事实力名列亚洲首位,世界第七。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其为“大清帝国唯一有能耐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李鸿章剧照

李鸿章在晚清时期着实一个关键性的枢纽人物,他极力维护中国利益,洋务图强,虽然最终未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对于签订不平等条约,他在外交平台上据理力争,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换回了以不割地而平息事件的结果,无奈国力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然而在李鸿章正面的历史评价中仍充斥着众多的负面评价,在甲午战争中智慧失利,导致实力军舰在威海卫一带被日军全数歼灭,洋务运动在此次浩劫后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洋务运动和李鸿章一系列举措并未改道中国继续沦落的下坡路,因而使之功劳也随之隐灭。李鸿章推荐袁世凯一事,更是让后人对其行事颇多诟病,袁世凯是压垮晚清王朝的的最后一根稻草,李鸿忠无疑就是那个放置稻草的始作俑者。

李鸿章在历史中的是是非非,早已众说纷纭,历史人物的功与过,本就不是黑白分明,对丧权辱国的历史铭记于心才是对待历史的正确的态度。

翁同龢与李鸿章

翁同龢,是光绪年间的协办大学士,也是军机大臣。他和李鸿章的恩恩怨怨来自于一道奏折,也正是因为这道奏折,两个人彼此心存怨念,开始了相互斗争。

翁同龢像

在甲午战争前后的时间里,翁同龢对李鸿章是百般的刁难,战败后的李鸿章被戴上了卖国贼的帽子,翁同龢也被贬了官职。现在想想,翁同龢因为自己的一己思念与李鸿章结仇,他这样以公谋私的作为却让国家的命运备受挫折。而他的做法也正是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败,所以他之后被罢了官也在合理之中。

在历史上关于他们两个人的恩怨有很多的说法,最多的就是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前,他俩的对待战争的区别是:翁同龢表示主张预筹战备,来预防不测;但是李鸿章则认为有万国公法的制约,日本不敢轻易挑起战端;战争初始,翁同龢倾向于主要战斗力,而李鸿章则希望通过调停的方式来平复战乱;在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仍旧相信俄国能够保护朝鲜,翁同龢却持有怀疑的态度,认为而过恐怕不会那么好心。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两的政治意见不同

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有诸多的大臣上走弹劾李鸿章,翁同龢却站出来帮他说话;后又有官员准备罢免了李鸿章的官职,翁同龢同样站出来替他说好话,认为李鸿章在战争上的战术是别人不能代替的。由此可见,他们的关系并非传言上的水火不容,只是部分意见不同罢了。

荣禄和李鸿章

作为清末两大朝中大臣,那就是荣禄和李鸿章,两个人的所作所为都推动了清政府的灭亡,被后人所指责。甚至有些人认为这两个人都是汉奸,都曾出卖过国家利益,称荣禄是阻挡中国前进的顽固派,而李鸿章是任何卖国条约都曾签订了他的名字,因此两个人的骂名经久不衰。

晚清大臣李鸿章

李鸿章是晚清的忠臣,他曾领导过洋务运动,可以说早期的李鸿章是想要改革中国,使清政府变得强盛,但是没有意识到已经腐败的政治制度。最终他也步入腐朽的阶段,晚年多次做出错误决定,身为军机大臣的他,想的不是对抗外地,更多的是保全自己。而荣禄,我们都知道此人深得慈禧的宠信,虽然位高权重,但也没有想过国家的利益,也只是在乎个人利益或者是保全慈禧太后。因此这两个人是拖累清朝,甚至是阻碍清朝的自救运动。

两个人都曾镇压过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在1862年起义,但是遭到了李鸿章制定有效地进军计划,切断了太平军的后援和后退之路,就这样把陈坤书这个首领砍杀在常州。而义和团起义之后,清政府早已是腐朽不堪,对义和团的清理,没有那么多兵力,于是荣禄就提议,联合各国联军,展开对义和团的镇压和围捕。这两人对抗自己人那可是凶猛无比,而遇到洋军就怯懦无为。

荣禄是在李鸿章之后才当了中堂,要知道中堂是尊称,职位甚高,而荣禄是在维新运动以及义和团事件才站在慈禧这一边。并且大学士的名额有所限制,只有6个,在李鸿章在世之时,荣禄的资历尚浅,无法靠实力来当大学士,只能等到李鸿章死后,顺理成章地入阁当大学士。

张之洞与李鸿章

张之洞是晚清名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为教育业和重工业做出杰出的贡献。李鸿章也是晚清重臣,洋务派的其中一号大boss。两人同时入选晚清“四大名臣”。这两人关系如何呢?期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张之洞与李鸿章照片

张之洞在政坛上的发迹要晚于李鸿章,两人虽同为慈禧工作且重用,但是两人在政见及思想上不一致,曾多有争执,但是从两人的私交来看两人既不是同党也不是政敌;但从两人对兴办洋务这一层,这两人是属于同一战线的。李鸿章是洋务派的领头羊,张之洞是洋务殿军。从外交方面来看,李鸿章是中法之战,中日甲午战中主各,张之洞则主战。

从各个角度收到的信息都是两人关系不融洽,两人可以算的上是死对头。洋务运动前,张之洞负责守内陆,李鸿章主要海防。从朝廷的角度更偏向于李鸿章,到后期出面签约都是李鸿章出面的。后来洋务运动上,张之洞负责重工业,李鸿章负责北洋舰队。两人功劳不相上下,地位不相上下,但是李鸿章更深得朝廷的心。

荣禄与翁同龢 解析李鸿章与袁世凯翁同龢荣禄张之洞的关系

但是张之洞有着一颗包容之心,张之洞先前任两广总督,后来被调为湖广总督,这个两广总督之职就由李瀚章接替(李鸿章的哥哥)。在交接工作的时候,发现省库有着200多万两的盈余银子,而张之洞则慷慨的让李瀚章用,这让他很是意外,此后不论是他还是他的弟弟李鸿章都对张之洞有所改观,李瀚章还帮助张之洞度过了一次弹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2051/62745156422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翁同龢墓 翁同龢纪念馆

原文地址:翁同龢墓作者:reve翁同龢墓:在江苏省苏州常熟市虞山西麓。文保碑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翁同龢墓在虞山鹁鸽峰。翁同龢卒后葬翁氏新阡,其父翁心存墓左侧,封土直径4.3米,存高1.2米。冢前之碑,为宣统元年(1909),“恩准开复

王忠良:给你看一个真实的翁同龢

王忠良:历史人物要有现实意义才能“活”在当下□黄洁王忠良,男,1968年11月生,江苏常熟人。现任翁同龢纪念馆馆长,副研究馆员,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常熟历史文化及文化产业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多次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合

苏州常熟 之行2 :翁同龢墓、黄公望墓、四高僧墓、兴福禅寺

苏州(常熟)之行(2):翁同龢墓、黄公望墓、四高僧墓、兴福禅寺与瓶隐庐隔街相望的,便是“翁氏新阡”,这里曾是翁同龢祖母、父亲、哥哥的长眠之地,后来,这里也成了翁同龢的百年之所。翁心存,字二铭,号邃庵,翁同龢之父,曾任工部尚书、吏部侍郎、兵

翁同龢名字的出处? 名字的出处

我们张家的历史,有大量内容是尚书翁同龢保存下来的,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特别感谢他的记载,虽然当初他并无此意。我一直在猜想,翁同龢写日记,应该和他的妻子汤氏的去世有关,汤氏名汤松,浙江萧山人,她爷爷就是为我们写宗谱序的汤金钊,汤氏与翁同

翁同龢-----光绪帝的老师 光绪帝的老师

清代书法家。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松禅、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1856)进士。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卒后追谥文恭。

声明:《荣禄与翁同龢 解析李鸿章与袁世凯翁同龢荣禄张之洞的关系》为网友虫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