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妃选入宫中,入住东西六宫。每日:猪肉5斤,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5条,一两五钱重黄蜡2支,一两五钱重羊油蜡1支,黑炭夏例10斤、冬例20斤。
后妃选入宫中,入住东西六宫。庞大复杂的后宫,是怎样管理的呢?
中国历代帝王,规定后妃管理制度,大体相同,各有差异。自秦到清,历代君王,通过迎娶人数众多的嫔妃,既为了满足皇帝淫欲,也为了繁盛子孙,于是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说法,并有后宫佳丽三千的传说。皇帝后妃到底有多少人?是怎样管理的?
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要大臣研究历代后宫制度。大臣奏报说:“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选良家女充之。”朱元璋认为上述人数太多,当朝应比唐朝减少一百四十余人。实际上后宫妃嫔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许多皇帝也说不清楚。
开国立规,非常重要。朱元璋鉴于前代女祸,他采纳翰林学士朱升的奏议,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怎样做呢?立纲纪,严内教:第一,后妃母仪天下,不可干预政事。明朝没有出现太后垂帘听政的事。第二,规定后妃职责,服侍皇帝宫寝。第三,制定铁质饰金红牌,镌刻戒谕后妃纪律,悬于各宫。第四,自后妃以下至嫔御等,衣食、器用、金银等供应,都按级别施行供给制。第五,禁止内外书信交往,有则论死。所以,“终明之代,宫壸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善,超轶汉、唐。”明朝的后宫,有两个特点:没有出现母后专权和外戚专权的乱象。
后妃史料,少之又少。譬如孝庄太皇太后,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享年75岁,两辅幼主顺治帝和康熙帝,《清史稿?孝庄文皇后传》才只有941个字。又如康熙帝的妃子,有的只有六个字记载:“陈氏,子一,常宁。”还有四个半字的记载:“张氏,女一。”那“半”个字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连着记载四个没有名号的生女儿的,这些女儿“皆殇”,都早死,四个人仅用两个字,平均每人半个字,所以每人“四个半字”。妃嫔如果没有生育子女,又没有特殊事迹的,则一字不记。《明史?后妃传》说:只记载位居正号的后妃,或有特殊事情发生过的妃嫔,否则不记。
制定宫规,严格管理。清朝制定《钦定宫中现行则例》,长达828页。后妃管理基本上是“四定”:这就是定编制、定级别、定待遇、定规矩。
定编制。明朝后妃不定编,但清朝定编。清朝康熙以后,后宫典制大备。规定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学生无定数,分居东西六宫。当时叫做名分,其实嫔以下的等级名分,并不严格,也有变化。清朝后妃最多的是康熙帝和乾隆帝。康熙帝有记载的41人,乾隆帝有记载的29人。最少的是光绪帝,只有一后(叶赫那拉氏)、二妃(瑾妃和珍妃)。东西六宫中每一座宫院,有一个正位,或皇后,或皇贵妃,或贵妃等。其他妃、嫔、贵人、常在等按照等级,分住东西配殿等房间。皇帝一般是不到六宫就寝的。被侍寝的妃嫔,要到皇帝的寝宫,如乾清宫东暖阁、养心殿后寝殿等,侍寝后回到自己原住的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