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想少生病,除了对自身健康的调理,也要注意外界环境的影响。夏天是一个湿气弥漫的季节,外邪很容易经由肌表进入人体,其中又以湿邪为最。湿邪进入人体以后,会逐渐侵蚀四肢百骸,还会阻碍全身的气机,对健康很容易造成伤害。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夏季湿阻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湿阻的真正含义,这对防治有很大的好处。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称为“湿证”、“湿病”、“伤湿”。 湿阻之病,在江南、沿海等潮湿地区,尤其是在夏令梅雨季节较为常见,因其身困食少,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医药对湿阻病的治疗有较强优势,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湿阻的临床表现
六淫成病,表现各不相同。湿阻病起病缓慢,迁延时间较长——人在夏季发病至秋渐缓。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重、闷、呆、腻、濡。重为肢体困重,闷为脘腹痞闷,呆指纳食乏味呆滞,腻指口粘苔腻。自觉口中粘腻不适,口淡无味,或口中有甜味,一般不渴,亦有口干口苦者,但必渴不欲饮,或但欲漱水而不欲咽。总见苔腻,或白腻,或黄腻,或黄白相兼而腻。濡为脉象濡。
湿阻的病因病机
湿阻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多发于水气弥漫的潮湿地区。感受湿邪长期阴雨,空气潮湿,或久居卑湿之地,或涉水作业,或工作于潮湿之处,或冒雨露雾湿,湿邪则易袭人而病。我国长江流域,沿海等地,每到夏令梅雨季节,雨量集中、空气潮湿,持续时间亦较长,这段时期稍有不慎,即可感湿而病。脾虚生湿生活不节,如嗜食生冷酒醴肥甘,或饥饱不匀,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职,津液不得运化转输,停聚而生湿。
来自外界的湿气和自身运化失调的病邪都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病因有外湿与内湿之分,湿邪侵人人体的途径,就外感而言,是从体表、肌肤而人。“其伤人也,或从上,或从下,或遍体皆受,此论外感之湿邪,著于肌躯者也”(《临证指南医案·湿》)。至于内生湿邪,是因脾胃功能失职,运化失常而生。外湿与内湿在发病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外湿发病。多犯脾胃,致脾失健运,湿从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