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一、药剂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教学
第一章 绪论
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及分类
二、药剂学常用术语
四、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一、药剂学的发展
第二节 药剂学的发展与任务
二、药剂学的任务
二、药典
一、药品标准
第三节 药典与药品标准
一、GMP
第四节 GMP GLP GCP GAP
三、GCP
二、GLP
二、度量衡单位
一、称量操作的意义
四、GAP
第五节 药剂工作中的称和量
三、称重操作
四、量取操作
思考题
一、概念
第一节 调剂概述
第二章 调剂与药学服务
三、医师处方的内容
二、处方的含义及种类
四、医院处方制度
五、处方药、非处方药及其他药
一、调剂的概念与流程
第二节 调剂业务
二、调剂时注意事项
三、中药调剂
一、医院药学部(科)
第三节 医院药房调剂工作
四、药品单位剂量调配系统
二、调剂室的工作制度
三、调剂工作的组织设施
四、医疗机构对药品的现行分级管理制度
一、社会药房的概念与类型
第四节 社会药房调剂工作
四、GSP与社会药房的基本管理制度
三、社会药房的经营原则与范围
二、社会药房的性质与任务
一、药学服务的概念
第五节 药学服务
五、药品销售服务与处方调配时的注意事项
二、药学服务的特性
三、药学服务的实施
思考题
四、执业药师职业道德准则
一、概述
第一节 粉体学基础
第三章 散剂与胶囊剂
二、粒子大小
三、比表面积
四、粉体的流动性及影响因素
五、吸湿性
二、粉碎、筛分与混合的基本原理
一、概述
第二节 散剂
三、散剂的制备工艺及影响因素
四、质量控制
五、举例
一、概述
第三节 胶囊剂
二、空心胶囊与胶皮
三、内容物的性质与质量
四、胶囊剂的制备、工艺及影响因素
五、胶囊剂质量控制与稳定性评价
六、举例
思考题
一、表面现象简介
第一节 概述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
二、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二、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
一、形成胶束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四、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三、昙点
一、增溶剂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在制剂中的应用
五、表面活性剂的配伍
二、润湿剂
六、消毒剂和杀菌剂
五、去污剂
三、乳化剂
四、起泡剂与消泡剂
思考题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第一节 概述
第五章 液体制剂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
三、液体制剂常用的分散媒
四、液体制剂常用的附加剂
一、概述
第二节 溶液型液体制剂
二、溶液剂
三、芳香水剂
五、糖浆剂
四、醑剂
六、甘油剂
二、高分子溶液剂的性质
一、概述
第三节 高分子溶液剂
四、高分子溶液的制备与举例
三、高分子溶液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一、概述
第四节 溶胶剂
二、溶胶剂的构造和性质
一、概述
第五节 混悬剂
三、溶胶剂的制备
二、混悬剂的稳定性
三、混悬剂的稳定剂
四、混悬剂的制备与举例
五、混悬剂的质量评价
一、概述
第六节 乳剂
二、乳化剂
三、乳剂的形成理论
四、乳剂的制备
五、乳剂的稳定性
一、合剂
第七节 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制剂
六、乳剂的质量评定
三、搽剂
二、洗剂
四、滴耳剂
五、滴鼻剂
六、含漱剂
七、滴牙剂
十、灌洗剂
九、灌肠剂
八、涂剂
思考题
二、液体制剂的贮存
第八节 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
一、液体制剂的包装
二、浸出药剂的类型
一、浸出药剂的含义与发展
第六章 浸出药剂
第一节 概述
五、浸出溶剂与浸出辅助剂
四、浸出药剂的质量要求
三、浸出药剂的特点
一、浸出过程
第二节 浸出原理
二、影响浸出的因素
一、煎煮法
第三节 浸出方法
二、浸渍法
三、渗漉法
一、蒸馏
第四节 浸出液的浓缩与干燥
四、其他方法
二、蒸发
三、干燥
一、汤剂
第五节 常用浸出药剂
二、中药合剂与口服液
三、酒剂
四、酊剂
五、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六、煎膏剂
七、颗粒剂(冲剂)
第六节 浸出药剂的质量控制
三、严格控制浸出药剂的理化标准
二、严格控制浸出药剂的制备方法
一、严格控制药材的质量
思考题
四、卫生学标准
一、片剂的种类
第一节 概述
第七章 片剂
二、片剂的特点
二、辅料的分类
一、辅料的作用
三、片剂的质量要求
第二节 片剂的辅料
一、湿法制粒压片
第三节 片剂的制备
三、直接压片法
二、干法制粒压片
四、中药片剂
五、片剂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克服的方法
一、概述
第四节 片剂的包衣
二、包衣方法及设备
三、包衣材料及包衣过程
二、重量差异
一、外观
第五节 片剂的质量检查
三、硬度与脆碎度
五、含量均匀度
四、崩解时限
第六节 片剂的包装与贮藏
七、卫生学检查
六、溶出度
二、片剂的贮藏
一、片剂的包装
二、复方阿司匹林片
一、复方磺胺甲?唑片
第七节 片剂举例
四、醋酸氢化可的松片
三、罗通定片
五、维生素B2片
七、红霉素肠溶片
六、银翘解毒片
思考题
一、概述
第一节 中药丸剂
第八章 丸剂与滴丸剂
二、中药丸剂的赋形剂
三、中药丸剂的制备
四、质量检查与包装
五、中药丸剂制备举例
一、概述
第二节 滴丸剂
二、滴丸剂的制备
三、滴丸剂处方举例
四、滴丸剂的质量检查
思考题
一、概述
第一节 软膏剂
第九章 半固体制剂
二、软膏基质及其选用
三、软膏剂的制备及举例
四、软膏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
三、制备及举例
二、制备眼膏的器具及包装材料等的灭菌
第二节 眼膏剂
一、概述
二、水性凝胶基质
一、概述
第三节 凝胶剂
三、水性凝胶剂的制备及举例
二、制备与举例
一、膏药的种类
第四节 膏药
思考题
三、贴剂
第五节 贴膏剂
一、橡胶膏剂
二、巴布膏剂
一、栓剂的种类与形状
第一节 概述
第十章 栓剂
三、栓剂的治疗特点
二、栓剂的质量要求
一、油溶性基质
第二节 栓剂基质
第三节 栓剂的制备
二、水溶性基质
三、置换价
二、热熔法
一、冷压法
一、甘油栓
第四节 栓剂制备举例
四、阿司匹林栓
三、克霉唑栓
二、蛇黄栓
二、包装贮藏
一、质量检查
第五节 栓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贮藏
思考题
一、概述
第一节 膜剂
第十一章 膜剂与涂膜剂
二、膜剂的成膜材料
三、膜剂的质量要求
四、膜剂的制备
五、膜剂的举例
一、概述
第二节 涂膜剂
思考题
二、制备与举例
一、注射剂的含义与特点
第一节 概述
第十二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
三、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二、注射剂的分类
四、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三、污染热原的途径
二、热原的性质
第二节 热原
一、热原的概念及组成
五、热原的检查方法
四、除去热原的方法
第三节 灭菌法和无菌操作法
一、物理灭菌法
三、无菌操作法
二、化学灭菌法
四、空气净化技术
第四节 注射剂的溶剂
一、注射用水
二、注射用油
三、其他注射用溶剂
一、抑菌剂
第五节 注射剂的附加剂
三、渗透压调节剂
二、pH调整剂
五、增溶剂与助溶剂
四、抗氧剂、金属螯合剂与惰性气体
第六节 注射剂的制备
七、其他附加剂
六、局部止痛剂
一、注射剂车间的设计与生产管理
二、注射剂的容器和处理方法
三、注射剂的配制
四、注射剂的滤过
五、注射剂的灌封
六、注射剂的灭菌和检漏
七、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九、注射剂的处方举例
八、注射剂的印字和包装
第七节 中药注射剂
三、提取与精制
二、中药原料的选择与预处理
一、中药注射剂的特点
六、质量检查
五、滤过、灌封、灭菌
四、中药注射剂的配制
一、概述
第八节 静脉滴注用注射剂
七、举例
二、输液剂的制备
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输液举例
五、营养输液
六、血浆代用液
一、概述
第九节 注射用无菌粉末
二、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
三、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
一、概述
第十节 滴眼剂
四、举例
三、眼用药物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二、滴眼剂的质量要求
四、滴眼剂的附加剂
五、滴眼剂的制备
七、滴眼剂的举例
六、滴眼剂的合理包装
思考题
一、气雾剂的含义与发展
第一节 气雾剂的概述
第十三章 气雾剂、粉雾剂与喷雾剂
三、气雾剂的分类
二、气雾剂的特点
四、气雾剂的组成
一、气雾剂的制备工艺
第二节 气雾剂的制备
二、气雾剂的制备与举例
一、粉雾剂
第三节 粉雾剂与喷雾剂
思考题
二、喷雾剂
一、缓释与控释制剂的含义与发展
第一节 概述
第十四章 缓释与控释制剂
二、缓释与控释制剂的特点
一、延缓药物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节 缓释制剂
一、控释制剂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第三节 控释制剂
二、缓释制剂的组成与设计原理
二、控速释药体系的结构
三、控速释药体系的类型
一、体外释放度试验
第四节 缓释与控释制剂的体内、体外评价
二、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
思考题
三、体内外相关性
一、经皮吸收制剂
第一节 新剂型介绍
第十五章 药物新剂型与药物制剂新技术
二、靶向制剂
三、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一、包合技术
第二节 药物制剂新技术
二、固体分散技术
三、微型包囊技术
思考题
二、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研究范围
一、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
第十六章 药物制剂稳定性
第一节 概述
一、水解
第二节 药物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的途径
三、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二、氧化
四、固体制剂化学稳定性的特点
三、其他反应
一、处方因素
第三节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二、外界因素
一、增加药物制剂化学稳定性的方法
第四节 增加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二、增加药物制剂物理稳定性的方法
第五节 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方法
三、增加药物制剂生物学稳定性的方法
一、影响因素试验
四、稳定性重点考查项目
三、长期试验
二、加速试验
六、经典恒温法
五、有效期统计分析
思考题
一、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
第一节 概述
第十七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二、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
二、液体剂型中药物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
一、固体剂型中药物的物理和化学配伍变化
第二节 物理和化学性配伍变化
一、影响药物吸收过程的配伍变化
第三节 药物的相互作用
三、影响药物代谢过程的配伍变化
二、影响药物分布过程的配伍变化
五、影响药物在受体上的作用的配伍变化
四、影响药物排泄过程的配伍变化
一、药动学方面的配伍变化
第四节 中西药间的相互作用
二、处理方法
一、处理原则
二、药效学方面的配伍变化
第五节 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一、可见性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
第六节 配伍变化的研究方法
二、测定变化点的pH
思考题
五、药理学和药效学实验及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三、稳定性实验
四、紫外光谱、薄层层析、气相层析等法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
第一节 生物药剂学概述
第十八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一、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药物的吸收机制
二、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二、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一、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物因素
第四节 药物剂型因素对吸收的影响
一、药物的理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
二、药物的晶型对吸收的影响
三、药物的剂型与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
四、制剂处方和生产工艺对吸收的影响
一、药物的分布
第五节 药物的分布、代谢、排泄
二、药物的代谢
三、药物的排泄
一、概述
第六节 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
二、药物在体内转运的房室模型
三、药物在体内的速率过程
四、药物的生物半衰期
六、表观分布容积
五、消除速度常数
七、药峰时间和药峰浓度
九、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八、稳态血药浓度
二、生物利用度的意义
一、生物利用度的定义
第七节 生物利用度
三、生物利用度的计算方法
思考题
实验须知
药剂学实践目标
第二部分 实践教学
药剂学实践指导概要
三、实验内容
二、实验用品
第一章 绪论实验
实验一 学习查阅中国药典的方法(2学时)
一、实验目标
二、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实验二 称量操作练习(2学时)
三、实验内容
三、参观内容与方式
二、参观要求
第二章 调剂实验
实验三 参观医院药房(2学时)
一、参观目的
三、参观内容与方式
二、参观要求
实验四 参观社会药房(2学时)
一、参观目的
三、实验材料
二、实验指导
第三章 散剂与胶囊剂实验
实验五 散剂与胶囊剂的制备(4学时)
一、实验目的
四、实验内容
二、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第五章 液体药剂实验
实验六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2学时)
四、实验内容
三、实验材料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七 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2学时)
四、实验内容
三、实验材料
二、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实验八 混悬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4学时)
三、实验材料
二、实验指导
四、实验内容
二、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实验九 乳剂的制备(2学时)
四、实验内容
三、实验材料
一、实验目的
实验十 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制剂的制备(2学时)
四、实验内容
三、实验材料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材料
二、实验指导
第六章 浸出药剂实验
实验十一 汤剂、酊剂、流浸膏剂的制备(4学时)
一、实验目的
四、实验内容
二、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实验十二 颗粒剂(冲剂)的制备(4学时)
四、实验内容
三、实验药品与器材
二、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第七章 片剂实验
实验十三 湿法制粒压片(4学时)
四、实验内容
三、实验材料
二、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实验十四 片剂的质量检查(2学时)
四、实验内容
三、实验材料
三、参观要求
二、参观内容
实验十五 参观药厂片剂车间(2学时)
一、参观目的
二、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第八章 丸剂实验
实验十六 滴丸剂实验(4学时)
四、实验内容
三、实验材料
二、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第九章 软膏剂和硬膏剂实验
实验十七 软膏剂的制备(4学时)
四、实验内容
三、实验材料
二、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第十章 栓剂实验
实验十八 栓剂的制备(4学时)
四、实验内容
三、实验材料
二、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第十一章 膜剂与涂膜剂实验
实验十九 膜剂的制备(4学时)
四、实验内容
三、实验材料
二、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第十二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实验
实验二十 热原检查(4学时)
四、实验内容
三、实验材料
二、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实验二十一 安瓿剂的制备(4学时)
四、实验内容
三、实验材料
一、参观目的
实验二十二 参观药厂注射剂车间(4学时)
二、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二、参观内容
实验二十三 滴眼剂的制备(4学时)
四、实验内容
三、实验材料
二、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第十六章 药物制剂稳定性实验
实验二十四 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实验(4学时)
四、实验内容
三、实验材料
三、实验材料
二、实验指导
第十七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实验
实验二十五 液体型药剂物理、化学配伍变化的观察(2学时)
一、实验目的
四、实验内容
四、实验内容
三、实验材料
实验二十六 注射剂可见变化点pH的测定(2学时)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指导
三、仪器与材料
二、实验原理
第十八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
实验二十七 维生素B2片剂相对生物利用度的测定(4学时)
一、实验目的
四、实验内容
五、实验结果
学时分配方案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