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硝酸的氧化性 稀硝酸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弱比较



在中学教科书中有这样两个化学方程式:

 

Cu + 4HNO3(浓) =Cu(NO3)2 + 2NO2↑+2H2O

3Cu + 8HNO3(稀) =3Cu(NO3)2 + 2NO↑+ 4H2O

可见,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不少同学认为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只是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的结果:第一个反应中N+5被还原成了N+4;而第二个反应中N+5被还原成了N+2。由此得出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的氧化性强的错误结论。

一般说来,硝酸氧化性的强弱并不是根据硝酸(实际是N+5)被还原的产物的化合价改变的大小来决定的,而是由硝酸的浓度来决定的,硝酸越浓,它的氧化能力就越强。例如:

浓稀硝酸氧化性强弱比较之一

 

浓、稀硝酸均有氧化性,浓硝酸比稀硝酸的氧化性强。

这可以根据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条件来判定,也可从实验得到证实。浓硝酸与Cu常温下即可反应,而稀硝酸与Cu在加热条件下才反应,显然稀硝酸的氧化能力较弱。实验方法,取两支试管,分别注入浓、稀硝酸各1—2mL,再分别滴入几滴石蕊试液,微热,看到石蕊试液在稀硝酸中变红,在浓硝酸中褪色,证明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

当浓、稀硝酸分别与金属反应时,其还原产物分别为NO2和NO,这可从下列可逆反应:3NO2+H2O2HNO3+NO,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来解释。在上述可逆反应中,硝酸(生成物)浓度越大,平衡向逆反应(即生成NO2)的方向移动,硝酸(生成物)浓度越小,平衡向正反应(即生成NO)的方向移动。

 

浓稀硝酸氧化性强弱比较之二

 

有人认为:浓硝酸与金属反应一般被还原为二氧化氮,氮降低1价(可认为得1个电子);稀硝酸与金属反应一般被还原为一氧化氮,氮降低3价(可认为得3个电子)所以就得出结论:稀硝酸比浓硝酸氧化性强,这个结论是不符合事实的。

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是由得电子的能力强弱决定的,而与氧化剂得多少电子无直接关系,得电子能力的强弱又与浓度有关,一般浓度大的得电子能力强。由以下实例能够得到证实。

如(1)稀硝酸与硫化物反应时,只能将S2- 离子氧化成单质硫,而浓硝酸与

 

3CdS+8HNO3(稀)==3Cd(NO3)2+2NO↑+3S↓+4H2O

PbS+8HNO3(浓)==PbSO4+8NO2↑+4H2O

(2)稀硝酸只能将氢碘酸氧化成单质碘,浓硝酸则能把氢碘酸氧化成碘

酸。

6HI+2HNO3(稀)==3I2+2NO↑+4H2O

HI+6HNO3(浓)==HIO3+6NO2↑+3H2O

(3)金、铂等贵金属不易被浓硝酸氧化,但一体积浓硝酸和三体积浓盐酸组成的混合溶液——王水却能溶解金和铂虽然金、铂不易被浓硝酸氧化,但当有Cl-离子存在时,和产物Au3+离子(或Pt4+离子)结合,生成了络离子[AuCl4]-,从而降低了Au3+离子的浓度,金属就被继续氧化了。反应方程式如下:

Au+NO3-+4H+==Au3++NO+2H2O

 

 

浓稀硝酸氧化性强弱比较之三

 

有人从硝酸与铜反应时浓硝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被还原为NO这一事实出发,认为稀硝酸被还原程度比浓硝酸大,稀硝酸的氧化性应该比浓硝酸强。其实,这是对物质氧化性强弱标准的一种误解。一种物质氧化性的强弱决定于其夺取电子能力的大小,而不决定于夺得电子的多少。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则会发现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下面的事实可以说明这点。

(1)稀硝酸与硫化物反应时,只能将S2-离子氧化成单质硫,而浓硝酸与硫化物反应时,能将S2-离子进一步氧化成SO42-离子。

3CdS + 8HNO3(稀) = 3Cd(NO3)2 + 2NO↑+ 4H2O + 3S↓

PbS + 8HNO3(浓) = PbSO4 +8NO2↑+ 4H2O

(2)稀硝酸只能把砷氧化成亚砷酸,而浓硝酸则进一步把亚砷酸氧化成砷酸。

As + HNO3(稀) + H2O =H3AsO3 + NO↑

H3AsO3 + 2HNO3(浓)= H3AsO4 + 2NO2↑+H2O

(3)稀硝酸只能将氢碘酸氧化成单质碘,而浓硝酸则能把氢碘酸氧化成碘酸。

6HI + 2HNO3(稀) = 3I2 + 2NO↑+4H2O

HI + 6HNO3(浓) = HIO3+6NO2↑+ 3H2O

(4)铂、金等贵金属不易被浓硝酸氧化,但1体积浓硝酸和3体积浓盐酸组成的混合物溶液(俗称王水)却能溶解铂和金。

Au + 4Cl- + NO3- +4H+ = [AuCl 4]- + NO↑+2H2O

3Pt + 18Cl- +4NO3- + 16H+ = 3[PtCl6]2- + 4NO↑+ 8H2O

虽然铂、金不易被浓硝酸氧化,但当有Cl-离子存在时,和产物Au3+离子(或Pt4+离子)结合,生成了络离子[AuCl4]-(或[PtCl6]2-),从而降低了Au3+离子(或Pt4+离子)的浓度,金属就被继续氧化了。

(5)当硝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前的活泼金属如镁、锌、铁等反应时,除可生成NO2或NO外,在更稀的硝酸中还可产生N2O、N2、NH3等。例如:

4Mg + 10HNO3(1 mol·L-1)=  4Mg(NO3)2  +NH4NO3 + 3H2O

4Mg + 10HNO3(2 mol·L-1) = 4Mg(NO3)2  + N2O↑+5H2O

3Mg + 8HNO3(6 mol·L-1)=  3Mg (NO3)2 + 2NO↑+ 4H2O

Mg + 4HNO3(16 mol·L-1)=  Mg(NO3)2  + 2NO2↑+2H2O

可见,对于同一种还原剂来说,硝酸越稀被还原的程度越大。浓硝酸(12~16mol·L-1)被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O2,稀硝酸(6~8mol·L-1)被还原的产物主要是NO;再稀如2mol·L-1的硝酸还原产物主要是N2O,而更稀的硝酸(1mol·L-1)则被还原成NH3(NH3与HNO3反应生成NH4NO3)。

(6)铁、铝在冷的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

总之,硝酸的强氧化性来自硝酸根中的N+5元素,而不是硝酸电离出来的H+,这种氧化性的强弱还跟温度(温度越高氧化性越强)、酸度(如硝酸根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难以表现出氧化性,如硝酸亚铁中的Fe2+与NO3-可以稳定存在,但加盐酸时,Fe2+却被NO3-氧化成了Fe3+)等有关。物质氧化性的强弱是指氧化其它物质的能力,浓硝酸与铜反应比稀硝酸与铜反应剧烈的多,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氧化能力强。而不能从其本身被还原的程度大小来比较例如:

浓硝酸的氧化性 稀硝酸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弱比较

【例题】(2009年北京高考27题)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的装置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

2NO2 + 2NaOH = NaNO3 +NaNO2  + 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装置②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以据的试验现象是           

(6)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HNO3的性质、化学基本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1)根据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装置⑤是收集NO,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NO2,因为要验证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装置③中应该盛放稀硝酸。

(2)由于装置中残存的空气能氧化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HNO3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同时也需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防止反应产生的NO气体逸出。

(3)Cu与浓HNO3反应生成Cu(NO3)2、NO2、H2O:

Cu +4HNO3(浓)=Cu(NO3)2 +2NO2↑ +2 H2O。

(4)装置②中盛放H2O,使NO2与H2O反应生成NO:3NO2+ H2O = 2HNO3 + NO。

(5)NO通过稀HNO3溶液后,若无红棕色NO2产生,说明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盛放稀HNO3装置的液面上方没有颜色变化即可说明之。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HNO3,若浓HNO3能氧化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6)要证明是Cu(NO3)2浓度过高或是溶解了NO2导致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可设计将溶解的NO2赶走(a、c方案)再观察颜色变化。也可在Cu(NO3)2的浓溶液中通入NO2进行比较观察反应后的颜色变化(d方案),确定是否是因为溶有NO2引起的。方案b由于Cu(NO3)2和溶解在其中的NO2浓度均可发生变化,故无法确定是哪一种因素引起的。

答案:(1)3 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Cu + 4HNO3(浓)=Cu(NO3)2 + 2NO2↑ +2H2O

(4)将NO2转化为NO  3NO2 + H2O = 2HNO3 + NO

(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a  c   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2251/941525963802.html

更多阅读

2.4 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模块二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话题四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韩立福博士: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们交流话题四——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本话题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从方法论的

爱与性,情与色——《我和你》读后 我和你的情仇传奇

2005年,诗人、小说家韩东出版了长篇小说《我和你》,我2014年偶然在图书馆借到这本书。读后觉得这是一本奇特的情爱小说。小说大胆地真实地将爱与性,情与色展现在我们面前。性和色是个敏感的东西。严肃的作品一般都尽量避开它们。只有

氧化还原电位及其实际意义 水的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电位是水质中一个重要指标,它虽然不能独立反应水质的好坏,但是能够综合其他水质指标来反应水族系统中的生态环境。什么是氧化还原电位呢?在水中,每一种物质都有其独自的氧化还原特性。简单的,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微观上,每一种不同

品牌纵横之术:主品牌的纵深性与产品品牌的横向性

企业主品牌的诉求一定是纵深向前发展的,这不光是与受众沟通的需要,也是品牌新鲜感受与时俱进的需要。而对于产品品牌或服务品牌来说,可以横向性发展,不相关性,跳跃性,适应性的发展。前者是保持品牌定位的延续性与恒定性,后者是让产品从不

声明:《浓硝酸的氧化性 稀硝酸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弱比较》为网友祭奠消逝得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