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岁需要解决的心里发展问题
幼儿期
1、学习走路
2、学习吃饭
3、学习说话
4、学习大小便的方法
5、懂得脾气的好坏,学习控制自己的脾气
6、获得生理上的安定
7、形成有关社会与事物的简单概念
8、与父母、兄弟姐妹及他人建立情感
9、学习区分善恶
第一阶段婴儿期(0—1岁)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重要时期,婴儿人格在这一阶段主要发展任务就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如果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完成,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乐观,信任,活跃,安详:反之,性格倾向于悲观,多疑,抑郁,烦躁。这就要求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适当的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过分满足和过分剥夺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阶段幼儿期(1—3岁)这个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获得自主感和自我控制,克服羞涩感和自我疑虑,如果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得到积极解决,成年后性格倾向于坚强、独立、克制、自律。反之,则意志薄弱、依附、随意、敷衍。这就要求父母等养育者对孩子的行为必须理智而耐心,适度控制同时给与一定的自由,并施与科学的训练,及时矫正不良的行为。若太过纵容,成年容易形成肮脏、浪费、无秩序等生活习惯,限制太严,则易形成清洁、吝啬、忍耐等强迫性特点。
儿童期
1、学习一般游戏中必要的游戏技能
2、培养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态度
3、和同伴建立良好关系
4、学习男孩或女孩角色
5、发展读、写、算的基础能力
6、发展日常生活必要的概念
7、发展道德性及价值判断的标准
8、发展人格的独立性
9、发展对社会及各个团体的态度
第三阶段学前期(4—6岁),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如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完成得好,就会形成“方向和目的”的品质,成年后性格倾向于自动自发,计划性,目的性,果断。反之,则不思进取,无计划性,优柔寡断。这就要求父母等养育者,充分鼓励和肯定儿童的主动性和想象力的充分发挥。此阶段要引导孩子参与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解决儿童渴望参与成人活动又受到身心发展水平限制的矛盾。另外,母亲要有意识的在此阶段削弱自己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性,注意自己性别角色的正确扮演,给孩子树立榜样,鼓励和引导孩子与异性同伴交往,建立完整的性别概念。
第四阶段学龄期(7—12岁)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儿童这种勤奋感的形成,对成年后的社会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大,将来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和习惯都来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在此阶段,作为父母和老师应教育儿童勤奋读书,参与社会活动,在各个感兴趣的领域尝试发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才能,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青春期
1、学习与同龄异性男女新的交往行为
2、学习男性与女性的社会角色
3、认识自己的生理结构,以有效的保护自己的身体
4、体验从父母或其他成人那里独立出来的情绪及感受
5、有信心实现经济独立
6、准备选择职业
7、做结婚与组织家庭的准备
8、发展作为一个公民的必要知识与态度
9、追求并实现社会性行为
10、学习作为行动指南的价值与伦理体系
第五阶段青春期(13—18岁),这个阶段主要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心理社会),克服角色混乱。此阶段的孩子必须思考已掌握的自己和社会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的基本原则和策略。若此阶段人物得到积极发展,就会形成“忠诚”即“不顾价值系统的矛盾坚持自己的信念”的品质,反之,就会形成不确定性。同一性的形成标志着儿童期的结束和成年期的开始,标志着个体人格的形成,只有建立了积极地同一性,才能顺利的度过青春期,也才能顺利的解决成年后的三个阶段(结婚、立业、晚年)的性格发展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