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本诗是如何描写夜雪的?判断描写方法? 1、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 从描写内容: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 精 题 精 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三)
雨后池上 刘敏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示例:这两道题目都是考查动静结合的常识的。(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槛”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 当然,动静结合是相对于所描写的中心景物而言的,一般说来所写景物往往一主一次,以次衬主,理解上不能望文生义、似是而非,否则就会掉入命题人设置的陷阱里。
写景的常见手法? 1.景物的层次感(视角切换:远近高低的处理)? 2.大处着墨,小处落笔。(先勾勒大的背景、大的轮廓,如天地一类的,然后再写细小的事物)? 3.动静结合(既有动又有静,动静互生互衬,和谐,充满生机)? 4.注重色彩(多样与协调)? 5.感官变化(所见所闻(听)、嗅觉、触觉)? 6.虚实结合(想象)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说第二句与 全诗不谐调,你认为呢? ? 借事抒情(寓情于事 ):通过叙述某件事来表达某种感情。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用典抒情?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3、议论:在作品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元稹?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三首诗评价的角度和评价有什么不同? ⑴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气节操守的角度来评价的。? ⑵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诗表达了“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军事思想,认为项羽如果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有可能东山再起。王诗认为民心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项羽失去民心,必不能东山再起。李诗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操守,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全诗充满了对项羽的同情与赞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