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看辟谷养生
赵承渊 发表于 2011-07-25 “吸风饮露”的传奇
庄子《逍遥游》里说:在遥远的姑射山,有一位神人居住。她的肌肤洁白如冰雪,她的风姿绰约如处子。她不食五谷,吸风饮露;或驾云,或乘龙,云游四海……从古至今,中国人心中的仙子大概就是这样如梦似幻,瑰丽洒脱的吧。凡人的生存需要倚仗外物,出则须以衣物蔽体,入则要以五谷杂粮果腹。“吸风饮露”、不受羁绊的风采,不正是成仙了道、超凡入圣的必然结果么。
不过,千百年来,凡人们似乎也从未放弃对这一境界的追求。所谓“辟谷”,就是脱胎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以期达到延年益寿甚至羽化登仙的目的。近年来,辟谷似乎越来越受欢迎,身体力行者不乏其人,深谙此道的各路高人也纷纷登场,相关的资料和典故也可称汗牛充栋:打开百度检索“辟谷”词条,你可以轻松检索到出自各类史料的种种传奇例子。有古人的事迹在前,今人自然更要再接再厉,将古老的智慧传承和发扬下去。不过,这其中好像也有一些小问题。
首先,究竟何为辟谷?从查阅的资料来看,各家的说法并不一致。有比较极端的“服气辟谷”,即完全断绝食物,只依赖空气和水,“调动人体内的神秘潜能,合成自身所需的营养素”。有人甚至从DNA的角度来阐述这种境界的可能性。网络上只饮水、完全绝食的辟谷人士不在少数,几年前更有四川老中医当众表演绝食49日挑战世界纪录的壮举,尽管该壮举引起的非议与其造成的轰动效果不相上下;另一种相对温和的流派则称作“服药辟谷”。修习者并非完全绝食,而会服用一些丹丸,通常是一些营养高而消化慢的食物,当然,主食(五谷)一定是戒除掉了的;还有一些号称“辟谷”的人士甚至连主食都没有断除,而只是主张少进主食,以节食减重为目的。严格地说,已经很难将最后一种情况与道家修行的初衷联系起来了。神奇的“辟谷”似乎涵盖的概念范围相当之广,理论也颇有五花八门的意思。
其次,我们要来谈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1988年1月7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以《麻城农家女十年粒米未进言行自如》为题,报道湖北省麻城市熊家铺区月形塘村二十五岁姑娘熊再定,十五岁时突染重病,生命垂危,脱险后即不复进食水,至今已十年粒米未进。令人
惊异的是,她染病卧床八年后,竟能独立行走,谈笑自如,且能做些家务。这真是人间奇迹。”这条报道也被作为辟谷的“奇迹”收录在百度百科中,并为不少辟谷爱好者引为体内神奇力量的旁证。不过,据报道,熊姓女子虽然因病难进食水,但是却会定期注射葡萄糖。这种不从口腔摄入营养,却经静脉补充的方式医学上十分常见。事实上,国内已经有不经口进食,完全靠输液提供营养长达数十年的成功病例。不过,这种形式可以称作辟谷吗?这样的事实可以作为绝食养生的实例吗?
辟谷养生的推崇者为修习辟谷罗列了非常多的好处,其中包括清洁消化道、减肥美体、软化血管,净化内环境、提高免疫力等等,辟谷甚至能够“治愈癌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肾炎、腹膜炎、淋病、梅毒……”堪称包治百病。不过,理智告诉我,既然飘飖四海的仙子只在人们的梦境里出现过,那么凡人的世界里确乎并不存在万灵丹。于是上述关于辟谷的种种溢美之辞便有言过其实之嫌。普通人究竟能从各式各样的辟谷中得到些什么,又可能会失去些什么,辟谷的各种流派该如何看待,那些看上去迷雾重重的辟谷理论到底是否站得住脚,吸风饮露的传奇到底存在不存在呢?
服气辟谷:绝食后的真相
让我们从辟谷的终极境界——不进食物开始谈起。道家认为,乌龟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它“食气”。气在人体内循环不止,不可或缺。气的运行包含着人体最深奥的秘密。古籍中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在辟谷之前首先练习“服气”,不仅能抵御断食带来的饥饿与虚弱,还能使人精力旺盛,益寿延年。在此我们且不论这神秘莫测的气,单来看看“不食者不死而神”是不是确有其事。
关于绝食,古今中外记载颇多。大概人们也知道完全不吃饭会有什么后果,故常常以绝食来表明心迹,以示自己意志之坚决。在种种绝食的事迹背后,要么以绝食者达到目标,重新进食而结束;要么以难耐饥饿,意志崩溃自我放弃而结束;当然,也有不少绝食至死者。历逢灾年,饿殍遍野,易子而食者也不罕见。不难相信,若真有“服气”而仙的高深气功,阶下囚怎可以绝食相逼,灾民怎可狠心到将手伸向自己的骨肉。这与道家所称“凡人皆有修炼之潜能”并不相符。即便人之道根有深有浅,也无法解释为何此等济世救民的仙术没能在历史留下丝毫痕迹。若以成仙了道者均已飞升作解释,则未免陷入玄之又玄的无聊诡辩之中。
不过,还是有现代人要亲身一试。影响较大的有两位,一位是洋人、魔术师大卫布莱恩,他曾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了绝食44天、只靠饮水存活的表演。不过这个作不得数,因为事后表明,大卫实际上是以障眼法用替身完成了“绝食”,与辟谷毫无瓜葛;另一位则是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位四川老中医了,不过,虽然其声称是以精妙的辟谷功法完成了绝食49天“赶超洋人,为国争光”壮举,但其科学性及可靠性没有受到任何有说服力的检验。服气辟谷所能达到的绝食奇迹,至今尚未得到有力证明。
不过,“长期不吃饭会死”这一人人皆知的道理,却已经被科学实实在在地证实了。人类是恒温动物,即便在睡眠中一动不动,仍然需要消耗能量维持体温和内脏活动。禁食一天内,肝脏储存的糖原就已耗竭,由于红细胞和脑组织通常情况下只燃烧葡萄糖,因此人体开始把其他能源物质转化为糖以满足所需。禁食36小时后,肌肉蛋白质分解释放出氨基酸,肝脏在激素的影响下摄取丙氨酸来制造糖。禁食48小时后,机体开始大量动员脂肪来产生能量。不过脂肪并非“清洁能源”,在消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酸性产物,血液和尿液中酮体的含量迅速提高,体液的酸碱平衡开始经受考验。如果此时饥饿仍未解除,脂肪燃烧也无法满足生命需要时,人体不得不再次大量分解蛋白质。众所周知,蛋白质是生命的功能单位,蛋白质大量分解带来的将是功能障碍。重度营养不良的人全身各器官都濒于衰竭,死亡也就不可避免。现代医学为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配制的静脉营养制剂,所含成分也无外乎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几大营养物质,同时辅以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电解质等必须物。
极端的服气辟谷支持者并不否认上述营养素的重要性,但是,他们认为营养素并非只能自食物中得到。“服气辟谷者是把空气和水当成了食物,而且这是最简单、最干净的食物”,“辟谷中所提倡的服气,则是配合腹部呼吸产生真空吸力,将空气吸入消化道……” “道教的’服气辟谷’术的推理就是:唾液、空气、水通过吞咽、正确的呼吸法,进入消化道内,在体内合成营养物质,从而可以长期不食五谷而维持生命”;“辟谷术可诱导产生水分解酶、从而可利用水作为能量来源”……这些说辞显然已有将人的动物性生存转向植物性生存的倾向了:想想看,要是人们都不用吃饭,只需吸吸空气喝喝水就能存活,那该是多么蔚为壮观的一幅景象!不过很可惜,这些描述目前仅仅只能在科幻小说中找到。至于“水分解酶”,更无法想象能存在于水分占据一半以上重量的人体内。
服药辟谷:限制进食与长寿
那么相对缓和一些的服药辟谷又如何呢?其实,关于所服之药,各家各流派也不尽相同。较多见的有天门冬、茯苓、松叶、松子、柏子
仁、红枣等等。还有一些辟谷人士只是提倡少食,在辟谷过程中仍进少量主食,这与节食其实并无二致。通观此类辟谷手法,其实质均是限制热量摄入。在修习中所服下的“药物”,有些是以脂肪为主,有些则以糖类为主,但其所含热量均远低于正常三餐,这样的“饥饿修炼”符合养生之道吗?
其实,追求健康长寿是全人类的梦想,关于衰老机制的科学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不过,到目前为止,确定能够延长动物寿命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节食。科学家发现,从低等生物真菌、果蝇到哺乳动物的小鼠和犬类,限制能量摄入均能起到延长生物寿命的作用。“饥饿”的动物不但活得更久,并且活得更健康。科学家猜测,之所以如此,也许是低热量食物减轻了机体氧化应激的后果。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与衰老密切相关的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标靶受体)信号传导通路在食物的刺激下活化程度也更高。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很自然地会被推广到人类自身,那么,节食是否也会在人类身上产生类似延年益寿的效果呢?
对于这个问题,在灵长类动物身上所做的研究可能更具参考意义。2009年,《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探讨了限制热量摄入(节食,而非营养不良)对猕猴寿命的影响。结果显示,节食的猕猴发生衰老相关死亡的几率更低,节食动物比对照动物活得更久,且发生衰老相关病理改变的时间也更迟。该研究表明,限制热量摄入对延长动物寿命具有普遍意义。不过,在人类历史上,限制卡路里摄入往往与贫困、饥饿、营养不良,糟糕的卫生环境以及缺乏现代医学支持等因素混杂在一起,因此难以据以往资料做出确定结论。针对食物影响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假说,也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科学家募集了46名超重的志愿者,对他们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节食实验。结果发现,在短期的限制卡路里摄入后,志愿者们血液中的部分抗氧化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并非所有的指标都受到节食的影响。由此可见,虽然节食对动物寿命的积极意义已经较为清楚,但节食究竟是以何种机制调控寿命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那么对我们人类来说,以辟谷为名行节食之实到底有没有积极意义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对于那些体重超标的人来说,节食无疑会减轻体重,减肥瘦身的效果还是毋庸置疑的。众所周知,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早已成为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许多慢性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都与体重超标有着割不断的联系。至少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说,节食也有助于延年益寿。不过,节食同样需要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只是长期进行所谓的“服药辟谷”,那么摄入的营养素难免失衡。科学的节食要兼顾各种营养的合理搭配,不可偏废。归根结底,只要目的明确手段合理,养生的名称叫做“辟谷”还是“节食”又有什么分别呢。
然而节食也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如果体重过轻或本身就患有某种慢性疾患,那么节食无疑不会是一个好选择。另外,许多人在尝试间断地施行辟谷,这种饥三天饱三天的形式是否会比持之以恒的节食更有利?至少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恐怕并非如此。从动物实验的研究来看,那些受益的动物均常年接受低卡路里饮食;从减肥的角度来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瘦身效果无疑也会大打折扣。那么,抱定辟谷是用来“排肠毒”的信念的人群,无疑是钻进了错误理论的死胡同。
辟谷:可医百病的灵丹?
虽然道家“少食养生”的理念与现代科学“节食有助于动物长寿”的发现存在部分相通之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关辟谷的很多理论和主张仍然与科学观点相去甚远,尤其是对于辟谷功效的过度解读和阐述往往会使很多有意追求健康的公众误入歧途。不久前倒掉的某著名道长号称信徒数万,其中就有不少患有肝炎等慢性病的弟子试图通过辟谷来达到祛病的目的,这显然不仅徒劳无益,而且有耽误甚至加重病情的风险,值得后来者引以为鉴。
如前所述,辟谷如果作为科学节食的别称,对当前普遍营养过剩的都市人群来说,还是颇有助益于健康的。在减低主食和热卡摄入的同时增加体力活动,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以2型糖尿病为代表的一系列代谢相关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的首选方法就是节食。如果节食和改变生活习惯能够将血糖维持在合理水平,那么就不必求助于药物。这也是不少辟谷推崇者声称辟谷能够“治愈”糖尿病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不光是糖尿病患者,普通人采取类似的食谱也大大有益,只是这种严格的饮食控制会使不少人失去大快朵颐的乐趣。
不过,也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适用节食的疗法。某些糖尿病类型容易在饥饿的条件下诱发酮症酸中毒,因此对于患者来说,节食的具体操作要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并兼顾自身感受,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而不可盲目投身辟谷的怀抱追求“根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由于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节食和控制体重无疑也将使人们远离这一人类第一健康杀手的威胁。动脉硬化及粥样斑块是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的直接原因,节食则有助于降低血脂、逆转脂肪肝,推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故此部分辟谷爱好者认为辟谷能够“疏通和软化血管”,其意义实际上也不外乎节食减肥带来的好处。
那么除了上述好处,辟谷还有没有什么神奇的功效?是否如一些资料和广告所说的那样,辟谷是可医治百病的灵丹呢?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国人对“排毒”的概念颇为青睐。“排毒养颜”、“排肠毒润肠道”的广告语仍随处可见。主张辟谷的道家学说认为,人食五谷杂粮会在肠中集结成粪,粪便排出不畅则会在体内“发酵”而产毒。故此“宿便”被认为是人体健康的大忌,排除宿便则往往意味着排出了致病因素。辟谷通过限制进食,使粪便的生成大大减少,随着宿便的逐渐排出,体内渐渐清爽干净,人体随之也就收获了健康。另外,受到神秘的“气”的驱使,辟谷将比单纯使用泻剂达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应该说,上述理论很好地体现了人们对疾病成因质朴的猜想,其中也不乏少数
合理的演绎。例如,现代医学已经证实,饮食中若过于富含动物蛋白、缺乏蔬菜等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将使得肠道缺乏蠕动刺激,大便次数减少,而这很可能是结肠癌等肠道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不过,辟谷理论显然过分夸大了宿便的危害和粪便产毒的风险。事实上,大便的次数因人而异,很多人2-3天才有一次仍属正常。宿便也不会产生什么了不得的毒素来影响健康。相反,许多人追求“排毒”,往往过分依赖口服中药泻剂,这很可能会造成肠道功能紊乱、加重便秘以及诱发结肠黑变病等一系列问题。人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的排出,其实主要还是依靠肾脏和尿液来完成。辟谷期望通过清肠来去除致病因素,其初衷就打错了靶子。
通过断食来调节胃肠道功能的想法也不可靠。正常消化道的蠕动是有节律性的,受到神经和体液(主要是激素和消化液)的复杂调节。“养胃”最可靠的方法应该是规律饮食,不吃或少吃辛辣、腌制等刺激性食物,不要吃得过饱,而非单纯依靠饥饿来休息。辟谷推崇者认为断食能够治疗胃溃疡,这毫无根据。胃溃疡是在胃酸的作用下产生的。如果反复断食导致胃的节律性活动被打破,胃酸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不适当分泌,反倒会加重溃疡病情。肠道的情况也类似:如果肠道长期无事可做,会导致肠粘膜萎缩,肠道抗病能力下降,定植在肠道的正常菌群也会跨越肠道的屏障进入血液造成全身感染。因此在医学上对于需要补充营养的患者,首选的喂养途径是肠内营养: “如果肠道可用,那么就先利用它(If the gut functions, use the gut. )” 这是医学上的一条重要原则。
至于辟谷抗癌的传言就更没有任何可取之处了。主张者称,“辟谷可消灭癌细胞。癌细胞怕饿,断粮七天,基本饿死。且辟谷后血循环大为改善,鲜血和氧气可输送至各组织。癌细胞乃厌氧细胞,氧是它的大敌。全辟谷七天后,人体白血球可增两倍有多。白血球专搜寻病毒细胞来加以吞噬,故乃灭癌神兵。所以辟谷对抗癌有奇效”——癌细胞生长速度快,常与人体正常组织争夺营养,但是试图依靠饥饿来杀死癌细胞的想法未免失之天真。何况如果机体因饥饿缺乏营养,又拿什么来抵御癌细胞的进攻呢?恐怕在饿死癌细胞之前,患者本人就已经气息奄奄了。一般来说,体内专门负责吞噬的白血球是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部分,病毒也并非“细胞”结构,两者完全不沾边,与抗癌作用更是毫无瓜葛。这番辟谷抗癌的机理解说在医学上漏洞百出,根本站不住脚。
热衷于辟谷养生的人们多多少少会夸大辟谷的神奇功效,有些人甚至把辟谷描绘为可以医治百病的灵丹,似乎经过几个周期的辟谷,绝大多数顽疾都可康复,这显然与客观事实不符。经验和理智都告诉我们,世上并无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面对疾病时相信科学、理性对待才是正确的态度。
科学摆脱迷雾 源于道家学说的辟谷养生法源远流长。由于我国的传统医学与道教关系密切,许多名医同时也是道教弟子,这使得我国的传统医学在朴素的哲学基础上又平添了宗教色彩。道家传统的丹药、吐纳、导引和意念修炼等不可避免地在我国医学和养生保健方面打下烙印,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人对健康的理解。在现代医学还未进入中国的年代,阴阳和气血是国人理解健康的主要方式;在现代医学进入中国之后,传统也没有丧失它的地位。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来理解和尝试解决我们自身的健康问题。
不过,上述的理解应当在各自擅长的语境内开展下去。站在传统一边,科学看上去未免机械和冰冷;站在科学一边,传统则未免显得含混、粗糙而迷雾重重。科学很难告诉你人的“元气”和“经络”是什么东西;同理,传统也不应标榜自己早已洞悉了科学的终极奥秘。科学没有完全攻克癌症和慢性病,对此,传统的支持者也不必冷嘲热讽:因为在后者的语境中,根本就不存在相对应的概念,也就谈不上“更优越”或“胜出”了。
然而糟糕的现实是,在以辟谷为代表的一些传统养生的激烈主张者那里,科学概念往往被有意无意地歪曲,科学思想则常常被曲解,究其意图,无非是试图向大众展现神奇。这样做的后果反而使一些本来具有积极意义的东西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真伪难辨;传统之中的一些精华也似河床之下的金子,湮没在滚滚泥沙之中。《庄子?养生主》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这位先驱两千多年前的一番表态,其实已经使养生的奥义与科学精神显得泾渭分明。然而养生真的不需要科学精神吗?这,正是笔者写作本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