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幼儿的家长觉得孩子在交往能力上发展得不够。具体说,主要有两类情况:一是觉得孩子胆小、不爱交往、过于害羞、交往中遇到问题也不能解决;另一种是孩子交往时有一些不好的行为倾向,比如打人等等。怎样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家长的期望要合理
当家长觉得孩子交往胆小时,要先想想我们的期望是否合理。
我们不能指望孩子能像成人一样大方地交往。孩子有内外生疏的分别,这是心智健康的标志。另外,我们要承认性格的差异,不能对不同性格的孩子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性格的所谓外向与内向不是不变的,也并无本质上的好坏之分。
有些家长很在意孩子在亲友面前的表现,特别是当还有其他孩子比着时。其实人多就兴奋的孩子不见得社交能力强,自我表现只是社交技能中的一个方面而已。所以不必因为这些给孩子压力。
期望调整了,我们心里就少了很多失望、失败感,而这无形中就已经是在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了。很多孩子的不交往,最初就是大人催促、给压力所造成的。改变这个恶性循环,要先从家长这里开始。
家长自己对待社交的态度怎样
我们自己是否喜欢跟人打交道?见到外人,是开心地寒暄、享受这种沟通,还是唯恐避之不及、硬着头皮强作欢颜?我们在跟其他大人说话时、打电话时,是怎样谈论这些事情的。我们自己的态度孩子都能感觉得到。所以,对于抱怨孩子不喜欢交往的家长来说,先把孩子的问题放下,努力调整自己的社交现状。比如,与其家长逼着孩子跟外人打招呼,不如家长自己很开心地打招呼,久了,孩子自然能模仿学习。
技巧以品质为基础
一些有关人与外界关系的品质,比人自身的一些素质更重要、更关乎个人幸福。比如,一个人可以幽默感差一点,但是如果他很懂得感恩、宽容等等,他可以更幸福。一个人可以有各种自身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小缺点,比如做事不够认真、创造力不强、不够乐观活泼、财商低、不太节省,等等,但是,如果他懂得尊重、平等、同情、感恩、宽容、谦逊和谦让,等等,那么他一样可以很幸福甚至很成功地过一生。
为什么这样呢?或许就因为我们都是群体动物,更多的时候需要在跟他人的互动中去体现价值感受幸福;或许因为我们跟他人和世界本来就是一体的,所以这些关乎与周围关系的品质才更重要。
爱是这些品质的出发点,是它们的基础。没有这个爱心,谈不上有下面所有的那些东西。一个爱心缺乏的人,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有真正的平等、尊重和同情之心的。
所以,培养孩子交往技能也并不复杂——说到底,我们就是要培养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一个爱心很足的孩子,当他面对复杂的人际环境时,他自是会灵活变通想出种种合适的方法去应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