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量的逐年攀升和价格频频走低,使得进口葡萄酒走入了更多寻常百姓家,成为普通大众的日常消费品之一。不过,近日义乌检验检疫局在对口岸拟进口葡萄酒的抽样监测结果却显示,在国外酒庄生产、原瓶进口等光鲜外衣下,其品质问题依然突出。
最近,义乌市检验检疫局公布了一组数据,2014年义乌检验检疫局共对108批次进口葡萄酒进行了抽样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标签标识、致病菌、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品质参数等六大类检测项目,共检出不合格68批,不合格率高达62.96%。
检出的不合格产品主要涉及非法添加物、超范围或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无中文标签、标注内容错误等问题。此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了我国禁止在酒类中使用的添加剂;二是国外生产企业质量控制不严格,出现违法添加我国不允许食品中使用物质的情况;三是进口商对标签标注把关不严格,甚至存在侥幸心理,故意漏标部分内容。
义乌市检验检疫局表示,对检验出的不合格批次,检验检疫部门将要求企业及时进行整改,整改后重新实施检测,结果合格的方允许其入境,对涉及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的,将对不合格批次进行退运或销毁处理。此外,检验检疫部门也提醒消费者,切勿盲目迷信国外葡萄酒,选购时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以免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损害健康安全。
进口葡萄酒屡上黑榜 法国西班牙占六成
近年来,进口葡萄酒因其独特的异域文化和宣称的“优良”品质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进口葡萄酒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完美,随着大批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其中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不合格榜单的“座上常客”。
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仅2014年下半年,共有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67批次进口葡萄酒被查出不合格,不合格原因主要有货证不符、干浸出物不合格、铜、铁、二氧化硫、山梨酸超标,包装不合格等。
干浸出物不合格,违规使用添加剂,产品质量难保证
在67批次不合格进口葡萄酒中,有原产西班牙的“上佳味莫斯卡托甜白葡萄酒”、原产法国的“迷蝶谷桃红葡萄酒2013”等9批次被查出干浸出物不合格。
据了解,干浸出物是葡萄酒里不挥发性物质的总和(糖除外),是体现酒质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一指标过低表明葡萄酒的原汁含量不足或原汁质量不佳,其含量不足导致葡萄酒质量不合格。
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干浸出物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可能涉及葡萄成熟度问题、葡萄酒的酿造过程、或者还可能有掺假嫌疑,这些因素都会成为葡萄酒干浸出物被检不合格的原因,从而影响葡萄酒的质量。”
在2014年下半年的不合格名单中,有原产澳大利亚的“2012开普地区系列赤霞珠红葡萄酒”等8批次产品被查出铜超标,原产法国的“梅格斯精选红葡萄酒”等6批次产品被查出铁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