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解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解题技巧

 任何的技巧都必须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所以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夯实学考的个个知识点,毕竟所有的题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则:万变不离其宗。

  一.材料解析题的模式

  1.阅读理解材料

  瞻前顾后,通读材料,建立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做到宏观理解与确定中心相结合。

  2.精读设问部分

  体会命题意图,注意限定范围,把握解题方向。

  3.进行材料整理

  抓住中心问题,带着问题再读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整理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4、组织文字作答

  按问作答,材料为主,所学为辅,论从史出,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5.当然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不同的材料,在解题技巧上会有所侧重。举几个方法:

初中历史解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解题技巧

  (1)挂靠法:初步接触材料后,应将材料与相关历史挂靠起来。

  (2)提要法:对于记述性材料,关键是要从中提炼出要点。

  (3)钩玄法:对于论说性材料,关键是要提炼出其中的观点,看法。

  (4)发微法:在提要、钩玄的基础上,往往还要讲一步揭示历史现象或某一观点、看法背后隐藏的实质性的东西。

  (5)正反法: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思考时先作出一正一反两种非正式答案,并简要列出理由,经比较后筛选出一种看法作为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的分类:

  按照材料采用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材料、表格材料、文字加表格混合型材料这几类; 按照材料设问要求,又可分为一问一答式、表述成文形式两类。

  三、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的分类应用:

  (一)文字材料型及一问一答式材料解析题

  [典型题例]

  材料1: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办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玩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及改创缫丝小机,以利于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获利尤普。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                              --摘自《南海县志》卷12

  材料2: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的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反对的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摘自1874年《捷报》卷12

  请回答:

  ①根据以上两个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概括,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②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样的重要结论?

  [分析指导]

  本题共引两段材料,文字量较大且共设两问,故为文字材料型及一问一答式材料解析题。我们可应用上述提供的解答材料题的四步曲来解答此题:

  1.阅读理解材料

  通读材料(包括材料的出处)后,可确定两段材料的中心是讲南海的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及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并可与课本“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这部分内容挂钩。

  2.精读设问部分

  从要求回答的两问中,可体会出第①问的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归纳概括能力,且限定的范围是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两方面,而第②问则是第①问的延伸,是综合第①问情况后作出的结论,从中可把握第②问的解题方向,结论应以“艰苦创业”和“生产经营”两方面来下,要注意既应有对有关情况直接的认识结果,更应有在此基础上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认识的情况,领会第②问的命题意图是考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进行材料整理

  抓住题目的“艰苦创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问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整理出有效信息,如:“求机器之学”、“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联群挟制,鼓动风潮”、“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汽笛声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等等

  组织文字作答

  根据题目要求,充分利用上述有效信息按问作答,并做到论从史出,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答案为:

  ①机器生产,产品质量好,产品主要供出口,获利多,机器缫丝业同手工缫丝业利益冲突,缫丝厂存在污染环境和工人技艺不熟练的问题。陈启沅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办厂。陈启沅研制并推广了缫丝小机。

  ②答案按以下两类给分:(不得交叉)

  一类:陈启沅对该厂的生产与销售经营有方,管理得法,敢于坚持,勇于创新,使得这一家早期民族近代工业能够成长并扩大了影响。

  二类:继昌隆应用近代技术和机器生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或生产方式)显示了对手工业生产的优越性,虽然会遇到种种阻力,但终究要发展起来。

  (二) 表格材料型及一问一答式材料题

  [典型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
  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高收入国家中三种类型: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根据世界银行1991年和1995年的发展报告统计的数字回答:

  (1)说明1965-1993年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分别说明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对三者之间的经济格局有何影响?

  [分析指导]

  表格材料题特点:外观极为简明,隐含信息量很大。但只要我们明白了解题的技巧“万变不离其宗”,仍可用四步曲:

  1.阅读理解材料

  通读材料后,通过材料出现的时间和设问部分,便可确定此题是围绕本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前期世界经济的变化及其对经济格局的影响这一中心内容而设计的。并可因此而挂靠课本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一部分内容。

  2.精读设问部分

  要求回答的两问的第①个小问都是问及“什么变化”,第②个小问都是问及“有何影响”。这便可体会到此题目在考查考生能否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来说明论证问题以及历史联系现实的能力。此外,由于题目问及的是1965-1993年高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所以既要注意同一年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数据的横向比较,同时还要注意进行低收入(或高收入)国家前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纵向比较,这也是此题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对不同历史现象进行纵横比较、分析的能力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答题时要注意不能顾此失彼。

  3.进行材料整理

  此题主要是对数据时行分析比较,如抽取高收入国家的数据作比较,1965年是1413280,1993年则是18247536(单位是百万美元),两数字作比较,便会得出经济在发展的结论。这是一些很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故不一一列出对数字材料的整理过程)

  组织文字作答

  通过上述对数字表格材料的综合、分析、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便可得出

  正确答案为:

  (1)1965-1993年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都在发展。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差距在扩大。这种变化不利于低收入国家。

  (2)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在90年代已相对衰弱;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日本和美国的差距缩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种变化使原来美国独霸的经济格局演变为美、欧、日三是鼎立的格局。

  (三)混合材料型的一问一答式材料解析题

  [典型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摘自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

  材料二:陕甘宁边区垦荒、耕地面枳和谷物、皮棉产量 :

  --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39-1941)》、《陕甘宁边区建设概要》提供的资料

  材料三:  可以给人这样一个印象,即边区政府在发展它的领域内的生产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1940-1941年间国民党加紧封锁以后更是如此……在农业上,粮食作物的产量可能至少是有所增长的,这主要是由于为了增加谷物种植而大规模垦荒的结果。纺织品原料的生产由于棉花种植的恢复和振兴肯定也大大增加了……政府发展生产的努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因为有了这样的进步,边区政府能在1943--1945年间很好地达到了在衣、食、住等方面自给自足的目标。当然,这些目标也反映了极端俭朴的消费水平。      --摘自(美)施兰《陕甘宁边区生产的发展》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

  ②据材料二,比较1941和1944年的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③材料三是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它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你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简述理由。

  [分析指导]

  本题由文字材料和数字表格材料相结合的混合型材料题。所选的三则材料均简明扼要,没有文字障碍,便于阅读、比较。解答此题除了可应用本专题介绍的材料解析题的解题四步曲外,也可根据此题的具体情况,对根据这三则材料所设计的三个问题采取灵活的解题方法。如:

  ①侧重用“挂靠法”来解决。初步接触材料后,把材料提供的事件:大生产运动,时间:1941-1944年,地点:陕甘宁边区,材料一的论述人:毛泽东等有效信息与教材的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是相持阶段困难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挂靠起来,这是解答设问①的突破口。解题时首先抓住“在当时”这一时间界定,结合所学课文中1941年至1942年抗日根据地的困难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当然,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设问要求的“以农业为主体”这一新情景独立思考,不能以课本的大生产运动的意义来代替设问要求的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的特殊意义,切记“材料为主、教材为辅”的原则。

  第①问的答案是:当时,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和国民党包围、封锁之下,一切都必须自力更生,首先要解决抗日军民的吃、穿问题,才能生存下去和坚持斗争。其他各业也要依靠农业才能发展。

  ②可用“钩玄法”来解决。因第②问已明确要求是“据材料二,比较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的什么结论?”所以解答此问的关键是从材料二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提炼观点,即言论或数字之玄,此之谓“钩玄法”。通过比较1941年和1944年农业生产的产量的具体数字,可提炼出“明显增长,成绩很大”的信息。

  第②问的答案是:开垦、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都有明显的增长,其中皮棉产量的增长幅度最大,大生产运动取得很大成绩。

  ③可采用“正反法”来解决。此问要求鉴别美国人施兰对大生产运动的评价是否正确,旨在考查考生的辨析、鉴别能力。假如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没有认真审题意,没有真正理解材料的情况下,一看施兰是美国人,就感情用事,对其观点大加否定和驳斥。其实,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思考时先作出一正一反两种非正式答案,并列出理由(切不可凭感情用事,而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评价),经比较后筛选一种看法作为答案,此之谓“正反法”。此题在鉴别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评论时,首先可作出一正一反的两种答案:

  A,施兰的评论是正确的。因为他的看法与材料二反映的情况相符合(如:材料二,反映的开荒、耕地面积和谷物、此棉产量的明显增长,施兰在评论中也提到“有所增长”、“大大增加”、“取得了相当成功”等等,所以讲两者是吻合的)。

  B、施兰的评论是不正确的。因为他是美国人,是资产阶级学者,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公正地评价中国革命。然后比较A、B两种答案,看哪一种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评价,最后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③问的答案可分三个层次给分(从低到高):

  第一层次:评论正确,符合大生产运动的实际情况。

  第二层次:评论正确,材料二提供的数字可以证明,根据地渡过困难的事实更是证明。

  第三层次:评论正确,他根据事实充分肯定大生产运动取得的成绩并承认达到了目标,同时也指出这是就极端朴素的水平而言的。

  (四)混合材料型的表述成文式材料解析题

  [典型题例]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自朝鲜战争起,美国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名目繁多。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3年平均达71亿美元。                    --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78)年》

  材料二:1950年--1957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增长3.8%,英、法、联、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 ;1951--在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注:+为顺差,-为逆差                               --据《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四: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据《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回答: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结合材料说明其原因。

  [分析指导]

  本题提供的四段材料,都是考生不熟悉的新材料,所以不可能靠死记硬背课文来回答,而必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围绕着题目所问的,以美元为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在四段材料中寻找出影响其经济地位下降的所有有效信息,经独立思考、分析,才能说明问题 。由于此题不存在阅读上的困难,所以只要能抓住中心,在各段材料中找出影响美国经济地位的因素是不困难的。此题可运用上例的“提要法”,准确、全面、简洁地答题。

  材料一: 自朝鲜战争起,美国全球扩张和争霸进一步加强,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名目繁多。这些开支50年代平均每年53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3年平均达71亿美元。                                   --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78)年》

  ①美国的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加剧了美元流向国外,增加其经济负担。

  材料二: 1950年--1957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增长3.8%,英、法、联、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 ;1951--在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②美国经济没有持续稳定增长,其发展速度低于西欧、日本。

  材料三: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注:+为顺差,-为逆差                         --据《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③美国进出口贸易与西欧、日本相比,逆差趋势明显,难以扭转。

  材料四: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据《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美国黄金大量外流,储备减少使美元地位愈加难以巩固。

  (上面材料一、材料二中的横线部分和材料三、四的两个表格均是有效的信息,四段材料右侧各段提要组成了本题的答案要点)

  四、学以致用

  八上大题示例

  材料一:

  材料二:

  一方面,列强通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资本输出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中国,阻碍了中国独立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了破坏,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主导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未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因此,两大社会矛盾并存(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始终是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就决定了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

  材料三:

  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中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紧密结合,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

  材料四:

  纵观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循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途程之艰辛、实现近代化的历程之坎坷。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曾把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从制度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维新变法;第三阶段,从文化心理上感觉不足,遂有新文化运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就是这样从承认“技不如人”到喊出“打倒孔家店”一步步深入的。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对应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写出这三次战争并阐述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影响。

  {分析}在初步理解材料基础上,可使用挂靠法,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以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分析}1.需要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高度概括。

  材料二:

  一方面,列强通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资本输出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中国,阻碍了中国独立发展。(列强的侵略阻碍中国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了破坏,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未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自然经济虽然遭到了破坏,但仍然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未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因此,两大社会矛盾并存(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始终是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就决定了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材料三:

  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列强的侵略是根本原因)

  中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紧密结合,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本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是重要原因)

  2.本题关键是概括材料,若做不到,可摘抄每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3)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在探寻救亡图存之路。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每个阶层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分析}1.利用钩玄法整理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层次回答

  2.若此题不记得所学知识则可,摘抄“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从制度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维新变法;第三阶段,从文化心理上感觉不足,遂有新文化运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就是这样从承认“技不如人”到喊出“打倒孔家店”一步步深入的。”部分,可得一定分数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有哪些?

  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3051/65069413085.html

更多阅读

语文选择题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选择题解题技巧——解题技巧(1)做对选择题的根本因素是对知识的掌握,但学习和掌握一些方法,一些应试技巧,还是有助于分数提高的。选择题的分数权重各科不尽相同,但是选择题的分数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因此提高选择题得分率对提高高考总分有

圆锥曲线的解题技巧 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

馆友“香花供养”:您好!您的文章“圆锥曲线的解题技巧”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3年3月5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教育/学习”下“初中/中考”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一、考查目标:1、熟练掌握三

直击中考之解题技巧三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中考化学解题技巧

直击中考之解题技巧(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中考议论文阅读中,常涉及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考题。要想答好这类题,首先要对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了然于胸。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证

初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分享

?每逢语文考试,同学们都会对语文的各个考试点或多或少存在担心,有些同学不擅长些作文,有些同学不善于文言文背诵,又有些同学担心阅读理解拿不了高分,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些考试中的难题,优教网整理了一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声明:《初中历史解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解题技巧》为网友十四次野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