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百度名片产品机理专家论证清华金思力的科学配方:功效证明
编辑本段百度名片
清华金思力是由清华紫光生物工程研制。多年来,专家们依据“记忆传递因子(Ach)是脑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物质,维持或提高记忆传递因子(Ach)的含量是增强记忆力的根本途径”这一国际先进记忆理论,终于研制出了用纯天然植物提取“第四代健脑产品”——清华金思力。
编辑本段产品机理
对人类来说,记忆是大脑最重要的机能,揭示记忆的奥秘成为当代尖端科技的最前沿的课题。多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控制记忆的物质并不是大脑细胞本身,而是散布在脑神经细胞间的一种神秘物质,科学家们称其为“记忆传递因子(Ach)”。
美国卫生部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记忆传递因子(Ach)是大脑信息传递的必需物质,它担负着神经细胞信息传递的重任。当大脑中记忆传递因子(Ach)含量高时,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加快,记忆增强、头脑清晰,思维敏捷。
197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食物中的磷脂酰胆碱是大脑合成记忆传递因子(Ach)的主要来源。此后各国科学家一致公认:维持和提高大脑中记忆传递因子(Ach)的含量,是提高记忆力的根本途径。磷脂酰胆碱进入大脑后合成为记忆传递因子(Ach),加速大脑信息传递,从根本上帮助大脑提高记忆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美国马力兰国力精神协会的克里斯钦·茨林博士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磷脂酰胆碱可以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20—25%。可见,运用科学的方式为大脑补充磷脂酰胆碱,大脑的记忆功能就能得到增强。
编辑本段专家论证
来自中国医学界的专家……
质量良好、功能可靠,是保健食品的首要保证 中医研究院西苑首席研究员 李连达:已经获得批准文号“改善记忆”的保健食品,约有70多个,清华紫光集团研制的清华金思力胶囊是其中之一。该产品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有效改善记忆的成分,富含磷脂酰胆碱和α-亚麻酸。
人类的记忆过程与记忆传递因子(Ach)有密切关系,记忆传递因子(Ach)不仅能维护和加强神经细胞膜的完整性,而且能提高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能力,从而有利于记忆和学习,有利于学习。
生产保健食品,必须质量稳定,功能可靠,卫生指标和理化指标合乎规定的标准,才能使消费者有安全感。清华紫光生物工程的科技水平,能够达到上述要求,可以放心食用。
磷脂健脑益智 前景可观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 黄永昌:清华金思力经过生理功能、毒理、理化及卫生学检测,证明安全、无毒副作用,产品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很高,产品生产工艺先进。科学实验证实,当大脑记忆传递因子(Ach)增加,神经细胞信息传递就加快、记忆力得到加强。从草本植物紫苏种子中提取的α-亚麻酸,具有抗氧化和增强记忆的功能。清华紫光集团研制的清华金思力产品,其主要功能是改善青少年人群的记忆。
大豆含“金” 取精用宏
中国工程院院士 解放军总医院教授 王士雯:东北的大豆产量很大,很有必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这样不仅增加经济附加值,而且有益于提高人们的营养水平,加工成药品或保健食品,对人们的健康大有裨益。清华紫光集团利用大豆磷脂为原料,以α-亚麻酸为主配料生产的清华金思力胶囊,经科学实验证实有改善记忆的功能,有益于青少年的成长和提高学习能力,是个好产品。
磷脂酰胆碱是脑神经细胞的基本成分之一,对神经系统的调节起重要作用,胆碱能增强记忆,而且可以提高注意力。
生产高纯度磷脂提升清华金思力产品的品质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副所长 于新华
由于磷脂酰胆碱的分子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磷脂酰胆碱还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吸水后变成棕黑色的胶状物。因此如何保持磷脂酰胆碱的生物活性不被破坏,就是清华金思力产品的品质保证的重要问题。
清华金思力产品采用的磷脂酰胆碱是利用先进的萃取和提纯技术,使普通原料中的磷脂酰胆碱由23%左右富集到50%以上,生产中还采用氧气保护法,使磷脂酰胆碱的活性得到有效保护。
清华金思力胶囊,功能定位为改善记忆力,并且该产品是用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编辑本段清华金思力的科学配方:
主要原料: 大豆磷脂、紫苏油、葵花籽油
功效成分及含量: 每100克中含:磷脂酰胆碱23.4g
磷脂40.5g α—亚麻酸17.5%
保健功能: 改善记忆
适宜人群: 需要改善记忆的青少年
不适宜人群: 无
食用方法食用量: 760mg/粒者,每日2次,每次1-2粒
420mg/粒者,每日2次,每次2-4粒
储存方法: 密封、置阴凉处保存
执行标准号: Q/WQZ002
保 质 期: 24个月
注意事项: 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编辑本段功效证明
科学家们一致公认:维持和提高记忆传递因子(Ach)的浓度是增强记忆的根本途径。
清华金思力人体临床对照组实验:选用涿州市清凉市中学初二13—14岁健康学生为试验对象,按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食组。一个月后,试食组的同学记忆商明显高于试验前,并且试食组的学习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依据《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判定:“清华金思力有改善中学生记忆的作用。”
清华金思力动物实验证明:服用了清华金思力的小白鼠智商和记忆商明显提高。在迷宫实验中,服用了清华金思力的小白鼠大都能迅速准确地找到回家的路线。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的专业认证:清华金思力 确有改善记忆功能。
新手系列之一:记忆分类
记忆是大脑系统活动的过程,一般可分为识记、保持和重现三个阶段。识记,就是通过感觉器官将外界信息留在脑子里;保持,是将识记下来的信息,短期或长期地留在脑子里,使其暂时不遗忘或者许久不遗忘;重现,包括两种情况,凡是识记过的事物,当其重新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之感,甚至能明确地把它辨认出来,称作再认;凡是识记过的事物不在自己面前,仍能将它表现出来,称作再现。因此,重现就是指在人们需要时,能把已识记过的材料从大脑里重新分辨并提取出来的过程。
人们在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与学习中需要记忆来学习和工作,但人的记忆却因人的个体差异不同其记忆的好坏也不同。根据学术界上对记忆的一般性结论,人的记忆力的好坏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通过人的记忆分类我们就更容易看清。
1.记忆内容的分类:
根据记忆内容的变化,记忆的类型有:形象记忆型、抽象记忆型、情绪记忆型和动作记忆型。
①、形象记忆型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主要的记忆类型。
②、抽象记忆型也称词语逻辑记忆型。它是以文字、概念、逻辑关系为主要对象的抽象化的记忆类型,如,“哲学”、“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等词语文字,整段整篇的理论性文章,一些学科的定义、公式等。
③、情绪记忆型,情绪、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这种体验是深刻的、自发的、情不自禁的。所以记忆的内容可以深刻的牢固的保持在大脑中。
④、动作记忆型动作记忆是以各种动作、姿势、习惯和技能为主的记忆。动作记忆是培养各种技能的基础。
2、感知器官的分类:
视觉记忆型是指视觉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记忆类型。视觉记忆中,主要是根据形状印象和颜色印象记忆的。
①、听觉记忆型是指听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
②、嗅觉记忆型是指嗅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嗅觉记忆是常人都具备的一种记忆。
③、味觉记忆型是指味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味记忆也是常人都具备的一种记忆。
④、肤觉记忆型是指肤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
⑤、混合记忆型是指两种以上(包括两种)感知器官在记忆过程中同时起主导作用的记忆类型。
3、保持时间的分类
科学家们根据信息论的观点,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将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个保持阶段。并通过一系列实验,进一步将这两个阶段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永久记忆四种。
4、意识类型的分类
按心理活动是否带有意志性和目的性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其中的“意”,心理学上的解释是指“意识”,意识问题很复杂,我们在这里将他解释为“意志性”和“目的性”,仅为了掌握。)结合记忆过程,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无意识记、无意回忆、有意识记和有意回忆四种。
①、无意记忆的四个特征:
一是没有任何记忆的目的、要求;
二是没有做出任何记忆的意志努力;
三是没有采取任何的记忆方法;
四是记忆的自发性,并带有片面性。
②、有意记忆的相对于无意记忆,也具有四个特征:
一是有预定的记忆目的和要求;
二是需要作出记忆的意志努力;
三是需要作出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
四是具有自控性和创造性。
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是相辅相成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也就是说,无意记忆可以向有意记忆转化,有意记忆也可以向无意记忆转化。这些条件包括:
第一,实践或认识任务的需要是两者相互转化的根本条件。
第二,信息强度的变化是转化的重要条件。
第三,人的主观处于何种状态是转化的重要条件。
第四,所掌握的记忆技能的熟练程度是转化的必要条件。
第五,精神高度集中,然后思想放松,常常是有意记忆向无意记忆转化的有利时机。
思格斯曾说:“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心理现象是神经系统的属性,大脑是“灵魂和意识的所在地”,各国科学家研究记忆的生理和生化方面,认知心理学家对记忆进行了大量研究,实际上这是对大脑奥秘的挖掘。在某些方面他们达到了共识,如认为记忆存在于覆盖在人脑表面的大脑皮质之中,记忆的获得与整个大脑的突触的抑制和促进有关。他们认为大脑一旦受到刺激,则在每一神经细胞(神经元)上生长出更多的突起,这些突起将使人脑内部的突触连接。神经联系的总量增加,形成记忆。不断的刺激,细胞问联络密切,枝叉型的突触不断增多,信息才易通过。经多次反复,促进突触愈加发达。反之,如形成的突触长期不用,会变弱、缩小,突触数也减少,使信息不能顺利通过。所以为了增强记忆,就要经常用脑,就像经常要进行体育锻炼一样,进行头脑锻炼。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结构功能单元就是神经细胞,每个神经细胞相当于一个记忆元件,它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就像一个双稳态继电器。神经细胞记忆的信息用二进制数的单位“比特”来计量,它的总数为1×1010—1.4×1010个,就是100亿到140亿个之间。如果人的一生用60年计算,神经细胞每秒钟接受的信息量是14比特(最高可达25比特),那么一个人毕生的总记忆储量大约是2.8×1010比特。这种储量究竟有多大?打个比方来说,美国国会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藏书近2000万册,我们大脑的信息储量可以容下三四个美国国会图书馆。看来一个人活到老、学到老,也只占用了自己大脑记忆储量的一丁点儿,事实上当今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大脑都具有巨大的潜力尚待进一步开发,而少数已经完成开发的大脑超前者有着令世人惊叹称羡的记忆力。
历史上不少经过认真地看、听、默诵、观察以及种种刻苦的磨炼,造就了非凡的记忆力。据传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名叫贾逵的人,他五岁时还不会开口说话,他的姐姐听到隔壁私塾里传来琅琅读书声,常抱着他到篱笆旁倾听。到了贾逵10岁时,他姐姐发现他在暗诵五经的内容,感到十分吃惊,原来私塾里学生反反复复地念书,使贾逵耳熟能详。姐姐帮助他将庭院里桑树皮剥下来,裁成薄片,使他能边诵边写,经过几年的努力,贾适已能够通晓五经和其他史书了。
报载美国纽约一所中学的生物教师霍华德·贝格在1990年以一分钟阅读并理解25000字的速度,被载人《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他接受了一家杂志的采访和测试,采访者给了他一本刚刚印刷完毕的《戴安娜传》,这是本厚达320页的书,仅仅花了五分钟便读完了这本书。然后他接受提问,结果令人昨舌:10个问题中他竞准确无误地答对9题,而唯一没有回答出的是一个次要的问题——戴安娜就读过的一所中学的校名,采访者又拿出另一本近500页的新小说《卧房》,他用12分钟读完并答对了10个问题。据《体育生活》报道,俄罗斯棋手卡斯帕格夫具有超群的记忆力,他记下了1800多人的通信地址和450多人的电话号码,熟记了12000个棋谱。《太原日报》载文说英国伦敦举行了第四届世界记忆力大赛,经过一番角逐,决出最好的选手汉克和奥彬,在最关键的一项比赛(一小时必须记住2000位的数字,再用45分钟写下来),奥彬战胜了汉克,他记住了1140位数字,然后用45分钟写了出来。陕西省吱山县有一个过目不忘的人,名叫张宏斌,是个医生。他陆续看过11遍《红楼梦》,能把443个主要人物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道个清清楚楚。《红楼梦》中225首诗词皆烂熟于心。1995年5月张给县中学高三学生讲授唐诗宋词,所有的诗词全是背出来的,讲稿上没有。全国各地名胜镌刻的楹联,他可背出4000多幅。金元时代的《药性歌赋》,记载着几百种药性,他在一个星期内就全部背了下来。当人们询问他有什么记忆诀窍时,他说:一是头脑高度集中,二是博学,博学引起联想,找出内部规律,三是讲究科学性。
对于这些记忆大师,我们不能“望洋兴叹”“妄自菲薄”,树立信心更要急起直追,努力实践,开发自己尚在沉睡的大脑。爱因斯坦把正确的方法纳入成功的要素之中。即:成功=艰苦劳动十正确方法十少说空话。我们要刻苦地研究记忆的知识和它的规律,通过科学的记忆方法和持之以恒的训练,真正把自己大脑的潜能发挥出来,“梅以寒而茂,荷以暑而清”,艰辛而科学地培植,长期而持久的训练,就一定能结出美丽的记忆之花。
新手系列之二:判断记忆力
一般根据什么来判断人的记忆品质及记忆的优劣的标准呢?综合起来一个人的记忆力水平,可以从记忆品质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备用性等四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
敏捷性。
记忆的敏捷性体现记忆速度的快慢,指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记住的事物的数量。人们记忆的速度有相当大的差异。有人做过这方面的实验:让受试者背诵一首唐 诗,有的人重复5次就记住了,而有的却需要重复26次才能记住。有的学者让受试者识记一系列图形,有的人只需看33次就能记住,有的却需要看75次才能记住。这就说明了人的记忆在速度方面即敏捷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记忆是否敏捷取决于大脑皮层中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条件反射形成得快,记忆就敏捷;条件反射形成得慢,记忆就迟钝。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记忆具有敏捷性,因为这样就可以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要增强记忆力首先就是记忆的敏捷性。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一是平时要加强锻炼,通过锻炼使自己的记忆敏捷起来;二是在记忆时要集中注意力;三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以此来获得新的知识。也就说在旧有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去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这样记忆就会逐渐敏捷起来。
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住的事物所保持的时间的长短。仅有敏捷性还不能称之为良好的记忆。像前面讲的,记得快也忘得快,那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所以,良好的记忆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标准就是持久性。记忆的持久性,顾名思义,就是指记忆的事物能在头脑中保持长久的时间。它是记忆巩固程度的体现。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记忆的持久性取决于条件反射的牢固性。条件反射建立得越巩固,记忆就越持久;条件反射建立得越松散,记忆就越短暂。人们的记忆在持久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别。有的人记忆十分长久,可以维持多年;而有的人却十分健忘,记不了多久就忘掉了。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记忆长久,但是仅仅持久仍然是不够的,如果不善于灵活运用也是枉然。既有持久性又有运用的灵活性,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记忆不长久,一般是功夫不深,复习记忆密度不够有关。要经常地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复习,使条件反射不断强化而得到巩固,这样就可以使记忆获得持久性。
正确性。
记忆的正确性是指对原来记忆内容的性质的保持。一个人的记忆,如果既有敏捷性,又具有持久性,但是不具备正确性,记得又快又牢固,可就是记错了。显然这样的记忆也毫无用处。完全可以说,“正确性”是良好记忆的最重要的特点。如果记忆总是不正确,那它只能对我们的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帮倒忙。正像开汽车时弄反了方向,开得越快,距离目的地越远。所以,记忆的正确性是保持人们获得正确知识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记忆总是非常正确,回答问题,处理事情总是那么信心十足,准确而全面,从不丢三落四或添枝加叶。而有的人的记忆不是错误百出,就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总是“大概”、“或许”、“差不多”等。这说明人们的记忆在正确性方面也是大不相同的。记忆的不正确,不准确与识记以及遗忘的选择性有很大关系。对同一件事情,人们识记的角度和识记后遗忘的角度都不完全相同。例如:几个人都看了某本书,看后即问他们记住了什么内容,他们的回答不可能是一样的。从生理上说,记忆的正确与否与条件反射有关。如果条件反射形成得准确、牢固,记忆的正确性就好,反之,如果条件反射形成得不正确、不准确、不牢固,记忆的正确性就差。因此,要想使自己的记忆具有最大限度的正确性,就要从条件反射建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上去努力。一般来说,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最初印象往往都是最深刻的。这和在白纸上画画看得最清楚是一个道理。心理学的研究证实,最初印象往往对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很大影响。要保证记忆的正确性,首先要进行认真、正确的识记。其次,必须勤于自我监督。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随时分清自己记忆中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精确记忆和模糊记忆的内容。对于正确和精确记住的事物,要不断通过强化条件反射去巩固它;对错误记忆和模糊记忆的内容,要通过修正条件反射之后再去加强它。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记忆的正确性。
备用性。
记忆的备用性是指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记忆中迅速而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记忆备用性,指的是能够迅速地从已识记的知识储备中提取当时所需用的信息的性能。记忆的备用性是决定记忆效能的主要因素,是判断记忆品质的最重要的标准。记忆的备用性也是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系统性和广阔性的体现。人们进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储备知识,并使之备而有用,备而能用。记忆如果没有备用性,它了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正像一个仓库,尽管里面储满了货物,如果取货非常困难,那就起不到仓库应有的作用。人们的记忆好比是储存知识的“智慧仓库”,如果管理得当,进货、发货就会迅速、顺利。也就是说,当需要使用某种知识时能够很快提取应用,这样都有实际意义。就像学生进考场那样,记忆备用性好的学生,能够迅速、正确地从自己记忆的仓库中提取相应的知识,顺利答完试题。而备用性不好的学生常常会发懵或答非所问,影响考试成绩。现实中有些人,知道的事情并不少甚至可以称得上“渊博”。可是当需要回忆某些事物时,需要的总是想不起来。这就说明他们的记忆缺乏备用性,而另一些人,掌握的知识尽管少一些,但使用时总是得心应手,并在回忆时随时能够再现需要的东西。这就说明他们的记忆具有较好的备用性。备用性是良好记忆的品质中最重要的一种品质。记忆的备用性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锻炼的结果。要想使自己的记忆具有良好的备用性,首先要使记忆具有正确性,系统性和持久性;还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锻炼自己回忆的技巧,并多运用已经记忆的知识,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这样记忆也就具有较好的备用性了。特别要强调的是,从识记一开始就不要随随便便、马马虎虎。因为记忆的备用性是在识记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记那些有意义的事物,并在识记当时就立刻建立起识记和同需要使用这些知识场合之间的联系。另外还要强调积累知识的系统性,因为记忆和系统性对形成记忆的备用性也是很重要的。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切事情和知识在他头脑里放得像在橱柜的抽屉里一样,只要他打开某个,就能准确地取出所需要的材料。”苏联军事家苏沃洛夫也曾说过:“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是这个仓库有许多隔断,因而应该尽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条。”
记忆的四种品质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为了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就必须建立丰富、系统、精确而巩固的条件反射,具备所有优秀的记忆品质。忽视记忆品质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所以检验一个人的记忆力的好坏,不能单看某一方面品质,而必须用四个方面的品质去全面的衡量。
提高记忆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坚持进行记忆力训练,目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图像记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奇特,夸张,有趣的生动画面,来达到强烈刺激大脑神经从而达到一次性深刻记忆的目的,和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截然不同。
传统的记忆法方法是通过不断的重复内容刺激脑神经达到记忆的目的,比较费时,还容易遗忘。图像记忆虽说也需要复习,但是只需要少数几次的复习记忆即可达到永远牢记的目的。
这也充分运用了人脑的记忆优势,因为人脑具有非常大的图像记忆空间,比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记忆空间大100万倍。这也用到了左右脑的分工理论了。
只要坚持去训练,养成图像记忆的习惯,那么记忆也就不再是你发愁的问题。
新手系列之三:记忆相关
录音的方法是,先把有关题目录进磁带,然後空出一段足够回答问题的时间,最後再把题目的正确答案录进去一这样平时听音作答时,就可以检验自己遗忘或是搞错的地方。
使用这种方法,由于回答的时间有限制,就会促使头脑反应迅捷,记忆敏锐。同时也可以训练人养成一种简洁回答问题的条件反射。
记忆与备忘录
当人们面对大量要记忆的事项时,首先辨别出哪些是必需记忆的,哪些是可记录备用的,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要记忆的事项,提高记忆效果。特别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养成做备忘录的习惯更有益处。
记忆与环境
对於一般的人来说,必须注意在学习的时候桌上不要放置任何会诱惑人的东西,以免分散注意力。特别是在强记时,桌上除了同记忆有关的东西,其它一概不应放置。
还有,写字台和墙壁最好涂上一种会使人镇静的颜色。光线太强大弱都会使眼睛疲惫。
记忆与字典
字典宛如一只宝盒,里面藏有各种各样知识,你只要勤於向它索取,它促会源源不绝地奉献。多查字典对於巩固记忆具有很好的效果。当我们遇到难题时,向别人请教也能解决,但这只是一种听来的知识,过後如不加以确证的话,那优难以记住。而查字典却不然,往往是带有一种急於想知道词语及其用法的积极愿望和精神准备。三番主次地翻查字典更会加深印象,从而达到巩固记忆的间的。
记忆与儿童读物
要想记得牢,就要理解得好。现代社会上分门别类的书籍很多,但是它们对於初学者来说显然太专业化了。因此,我们可以设法利用一些儿童知识读物。因为这些读物就是针对孩子们缺乏一定科学知识而编写的,其内容浅显易懂,还配有大量插图和照片。等到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之後,就可以转向阅读成人书籍,这时阅读起来就容易多了。
记忆与讨论
互相讨论的方法能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会使一个人本来难於解决的问题变得轻而易举。由于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大家都有一个清楚的瞭解,所以就容易记住。另外,在讨论过程中,互相的启发往往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灵感,很容易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记忆与添注
有些人看书泛泛而过,随著时光的流逝,印象也就悄然无踪。为此要设法在书中找出重要的部分,然後分别夹上小纸条,以便查找。再有,发现书中有趣的、重要的或是有疑问的地方要做上记号;并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见解,加深自己的理解,同时使记忆事项变得鲜明突出,如用各色铅笔划线,效果就更好。
新手系列之四:记忆原理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形成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
识记是通过感知得到信息并在脑中留下印象的过程,是整个记忆活动的开始,依据事先有无目的,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保持是信息的编码与储存,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说,再现和回忆都可以归入信息检索里来,这样所有的记忆基本上要通过以下历程:
编码、存储、检索
1 .编码
我们在学习文字时,按事物的形状、声音、意义,分别编成各种代码(文字),依类是形码、声码、意码。同样在储存信息之前把信息译成记忆码的过程,我们就叫做编码。
从当前的脑科学研究成果中,我们得知脑是由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构成的,神经细胞分为树突、细胞体和轴突三部分。树突于树突之间的相接处叫突触。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突触就会生长、增加,使之与相邻的神经细胞联结、沟通。接受同样的刺激次数越多,其联结就越紧密而形成了定式,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记忆。通过观察发现,人的记忆越发达,突触就会越多,当把突触切断后能影响记忆。
到底神经元通过什么规律将外界接收的信息编码呢?这个问题只好留给聪明的科学家了,要提高记忆力,就需要掌握编码规律,然而在科学家们解开这个迷之前,只好通过专家们总结的规律来改进我们的方法了。
我们知道感官系统对于刺激并非悉数接收,所以记忆时所获得的编码也并非是所有事件精确的被记录,而是由于知觉经验和感知经验去判断要选择哪些做为记忆码内容。所以,记忆码是被选出来的信息中建立起来的。
为了提高编码的效率,我们在记忆信息之前,对信息进行系统的程序化处理,再进行识记会提高编码效率,提高记忆。
2 .存储
前面我们说过神经元的联结越密越会形成定式。这个定式我们也叫神经回路。神经回路的形成一般认为有四个连续阶段,也可以认为是信息保存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通过感觉系统获得信息,储存在大脑的感觉区内,储存的时间很短,如果信息这时通过加工处理,分类就会形成新的印象转入下个阶段。这一阶段是由脑内海马神经细胞回路网络受到连续的刺激而形成的,也就是突触结合长时间持续增强,会延长信息停留的时间,这个阶段也叫第一级记忆,信息在第一级记忆停留长时间后就会进入第二级记忆,这个阶段信息的保留可能和蛋白质合成有关,我们的信息如果常被使用,它就不会被遗忘,而会再往下一级跳,在第三级记忆内就会形成神经回路网络,脑内新突触的联系越多,就被认为是记得越牢固,更准确的说就是被存储在大脑中了。
3 .检索
我们脑内的神经元反映的信息在需要用的时候可以被准确的再次呈现,也就是储存在DNA链上的信息基因,在适当条件下,指导合成信息蛋白并呈现的过程。在信息处理的角度,我们都关心怎么找到信息,而找到信息的结果,也正是再认、再现的目的。
前面我们探讨了记忆的历程,下面按先后阶段顺序,将记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感官记忆
感官记忆是指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瞬间记忆(一般按几分之一秒计算)。感官记忆只留在感官层面,如不加注意,马上就会消失。
①感官记忆的编码
前面我们说过,记忆编码时并非全部编录,而是有选择性的,指的就是感官记忆的编码。感官所选择的信息不是刺激本身引起的,影响感官记忆编码的是个体的主观因素。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在专心工作的时候,听不到周围的声音。有人会说专心工作是注意力集中的原因,没错!个体的主观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力。所以集中注意力是提高记忆力的基础。
②感官记忆的存储
感官记忆的时间非常的短,然而在试验中我们会发现,在视觉刺激后留有暂时的余像,比如卡通动画就是连续静止的画面在我们面前快速运动产生。除了余像,声音也会有短时间的余留,然而余音、余像现象只在一秒内,甚至半秒内完成,所以对于提高记忆力没有什么意义。
(二)短时记忆
当我们注意力集中于刺激感官记忆的信息的时候,这些信息立刻被我们意识到了,这时候就转入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个体可以刺激发生同时能够意识到并保持在20秒左右的记忆。生活中我们从电话本里查找到一个电话,然后凭记忆按下电话号码,可是打完电话你却完全记不起电话号码了。这就是你运用了短时记忆。
①短时记忆的编码
60年代以来,有大量实验证明,短时记忆的编码是声码。语言刺激在这个阶段更容易获得。
②短时记忆的储存
一般的短时记忆只能保持二十秒左右,最长不超过一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能储存多少信息呢?答案是7±2即5~9个项目,平均为7个项目。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米勒在其论文《魔力之七》中被证实的。这个七是指什么呢?七个数字,还是七个人名,或是七件东西?其实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这个东西不要有关系,以免产生联想或推理而影响了短时记忆。
③短时记忆的检索
是不是存入了7±2个项目后,我们提取的时候也可以得到这个数目呢?在心理学家们大量的实验后得到的结论是:短时记忆储存的信息,在检索的时候需要时间,检索的信息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
(三)长期记忆
短时记忆经过复习后就会进入长期记忆,但是如果不加复习就会遗忘。长期记忆的保持时间可以是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不忘,所以也可以叫永久记忆。我们生活中所用的知识就来自长期记忆。
比如,你要记information这个单词,如果运用整体记忆,你需要花很多时间记忆,但是运用短时记忆的7±2规律,拆成in、for、ma、 tion就非常好记了。这是短时记忆的功效。如果你要保持更长的时间,就要进行多次重复才可以记忆更长时间即进入长期记忆阶段。
①长期记忆的编码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佩沃提出长期记忆中双重编码说。即主张语文信息的处理,以意码为主,非语文信息的处理,以形码为主。比如,一块手表,我们即可以在脑中形成一个图像,也可以表达为“一种计时工具”。前者是形象的形码,后者为语言的语义码。人们在记忆的时候,语义码和形码是双向并进的,它们既是平行又相联系并且可以互相转换。
信息由短时记忆转为长期记忆,采用什么方式编码,更重要的是看材料本身性质来决定。比如,你看一篇文章,最终留下的应该是意义而不是图像,相反,看到一个帅气的人或漂亮的人,你绝不会记住大概的意思,而是会很长时间记住他(她)的长相。
②长期记忆的储存
长期记忆的容量极大,这与有效编码是分不开的。长期记忆储存着两种不同的记忆:
1 .程序性记忆
所谓程序性记忆,即对做事方法的记忆,学习者将做事的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记忆。更简单的说就是做事的先后顺序的记忆。
2 .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实和事件的回忆。陈述性记忆又分为经历性记忆和语意性记忆两种。经历性记忆与个人生活经验相关,是个人生活事实的写照,故又称为自传式经验。语意性经验则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抽象事物的理解。我们的知识基础大都是语言、文字等语意性经验的表现。
虽然我们在研究长期记忆储存的时候将它分类为程序性和陈述性记忆,但在应用中它们是合一的。比如科学的理论和实践。
③长期记忆的检索
长期记忆在保存的过程中会随时间变化而产生量和质上的变化。比如原来知识的内容,被扭曲或简单化,变得更合理或是变得更具体、更详细。这些变化会引起记忆检索的困难,因此长期记忆的提取需要一些线索,并且线索中所包含的信息与记忆的内容越匹配越易回忆。就像图书馆里找书需要索引一样。另外,适当的复习可以有效的防止信息随时间变化而被扭曲。
关于记忆力的讲解和分类
对于记忆力,人类早在千百年前就开始了研究。记忆力,从传统心理学观点看,就是人脑对过去的经验、知识、心理体验和各种活动的保持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进行记忆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记忆力和奥秘逐渐地被揭开。从信息论的观点看,记忆力是人脑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能力。
记忆力是一个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指人脑识别、接收并保持所获得的信息的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一过程。保持,是指已经获得的信息、材料在头脑中短期或长期保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信息可能被遗忘,有些信息可能被巩固而保留在头脑中不再遗忘;所谓的再现和再认,是指过去的记忆信息在头脑中重新恢复的过程。例如,大学同学,在毕业多年后相见时,仍然能叫出对方的名字。
根据记忆的内容,我们可以把记忆力分成以下四类:
1.运动记忆力。指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作为记忆内容的记忆。如我们学会骑自行车后能熟练地掌握骑车时的一个个动作之间的配合,使自行车达到平衡。这种记忆力对于体育运动和劳动操作技能是很重要的。
2.情感记忆力。指以过去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体验为记忆内容的记忆力。例如,每天12月9日我们就会对在一二·九运动中牺牲的烈士们表示沉痛的思念。这种记忆力对于演员尤为重要,只有生动地记住剧中人物的情绪和情感,在表演过程中才会很自然。
3.形象记忆力。指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人在儿童时期,具有很强的形象记忆能力。在成年人当中,画家、作家、音乐家、演员等具有较高水平的形象记忆力。
4.抽象记忆力。抽象记忆力又称为逻辑记忆力,是指以被归纳的一些概念、公式、规律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能力是科学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
人们发现不同的人的记忆力确实存在着差别,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记忆力的敏捷性。是指人们在记忆信息时速度是快还是慢。
记忆力的广度性。指对于一些很长的记忆材料第一次呈现给你,你能正确地记住多少。呈现的越多,你的记忆力的广度就越好。在心理学中经常用记忆数字的测试来测查人的记忆力的广度性。847;3890;34742; 472457; 6734324; 47254424; 763280139; 96307122453; 532674374756.这些数字从3位到12位数,记忆的广度越来越大,记忆的难度就越来越大。如果你能记住的数字长度越长,你的记忆力的广度性就越好。
记忆力的准确性。指对于你已经记过的材料再认和再现时是否符合原材料的特点和属性,是否正确无误。
记忆力的存储性。指对记忆材料保持数量的多少。
记忆力的持久性。指你记住的信息能保持时间的长短。对于一些事我们可以记得一辈子,但对有些事,我们却是过目就忘。
了解大脑的记忆高峰期
人的大脑每天有四个记忆高峰期。
第一个是早晨起床后:大脑在睡眠过程中并没有停止工作,而是在对头一天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整理。早晨醒后没有新的信息干扰,这时记东西会印象清晰。
第二个高峰期是在上午8点到10点:这时精力上升到旺盛期,处理识记效率高,记忆量增大。
第三个高峰期是在下午6到8点:这是一天中记忆最佳期。
第四个是临睡前1小时左右:这时识记材料后就入睡,不再有新信息输入,所以没有相互抑制的影响。
另外研究者还发现上午8点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2点思考能力最敏捷,但推理能力则在白天12小时内递减。根据这些测试,我们在早晨最好安排些严谨周密的工作,下午做一些需要快速完成的工作,晚上则做些需要加深记忆的工作。
我们在学习中应该顺应大脑的这些"脾气"和"秉性" ,扬长避短,合理安排工作学习,让大脑更好、更愉快地为我们工作。
了解脑海中知识是如何消失
记忆是一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积累经验的功能表现。这里所说的经历过的事物,指被人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事物,或体验过的情感,以及从事过的行为和动作,这里所说的经验是指记忆中所保留的映象。
记忆亦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记忆与感知不同,感知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的事物的反映,而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从生物化学方面看,记忆的基本生理机制是:客观事物以一定的关系作用于分析器时,在大脑皮质上就会形成暂时神经联系,这些暂时神经联系在刺激物作用终止以后以某种痕迹的方式保留在头脑中,它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活跃起来。
贮存在记忆中的信息为什么会遗忘?这是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事实上,遗忘会使我们失去许多有用的技能和有价值的知识。例如,有人经过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人们在中学和大学课程中所“学到的”概念。有60%在2年之内就被遗忘。当然,事物总有两面性,遗忘也是这样。假如我们接受的信息一点也不遗忘的话,那么,我们的头脑就会被各种各样的琐碎小事所充斥,难以提取我们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尽管心理学家们提出了种种遗忘理论,但每一种遗忘理论都既有赞同者也有批评者。看来,每一种遗忘理论在解释某一种现象时是有道理的,但用来说明另一种现象时就发生了困难。所以,对遗忘现象还有待进一步地研究。为了使读者对此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不为某种理论所局限,这里我们介绍几种比较有影响的、有代表性的遗忘理论。
1.消退理论
根据消退理论的解释,大脑中的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这种理论假定:学习会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除非定期地使用或复述信息,否则这种信息就会逐渐衰退,最终完全消失。据认为,这一过程就像拍照后印出来的相片一样,随着时间的延长,相片会逐渐变黄而模糊不清。现在也有人把这种遗忘理论称之为“渐退理论”,即认为,不常回想起的或不常使用的信息,往往容易从记忆中失去。
事实上,这种理论在30年代初就开始遭到一些心理学家的怀疑。因为研究表明,一个人在保持信息期间(即在学习之后、测验之前这一段时间内)参与各种活动,会对记忆有一定影响。心理学家还发现,人们醒着的时候失去的信息,比睡着的时候失去的信息更多些。显然,只把时间的推移或不定期使用信息作为遗忘的真正原因是不充分的。这种所谓的“睡眠效应”成了下面要介绍的遗忘干扰理论的依据。
近年来,一些心理学家又开始重新评价消退理论,认为对遗忘的讨论,最终仍须回到消退理论或渐退理论上来,因为遗忘干扰理论或其他遗忘理论,都没有解决因时间推移而产生遗忘的问题。例如,实验结果表明,即便在没有前摄干扰或倒摄干扰的情况下,遗忘也还是在发生的。
2.干扰理论
干扰理论认为,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消退理论把遗忘归结于贮存的失败,而干扰理论则认为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不少心理学家都相信,许多遗忘是由于干扰,而不是由于消退。有人甚至认为,85-98%的遗忘变量应归结于干扰,余下的变量才归结于消退。
持这种观点的人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有人用电击病人大脑的各个不同的部位,使得病人回想起自己认为已经完全遗忘了的事情。所以,在有些心理学家看来,我们所失去的,是进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通道,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后来学习的内容在起干扰作用。
干扰主要有两类:倒摄干扰与前摄干扰。倒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受后来学习内容的干扰;前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不论在哪一种情况下,前后学习的内容越相似,干扰的程度就越大。
詹金斯与达伦巴克对倒摄干扰的经典性研究,被心理学界人士认为是极有说服力的。他俩发现,在入睡前学习的内容,比上午学习的内容遗忘得要慢些。这是由于白天的心理活动所产生的倒摄干扰比临睡前要多些。有人据此推断,一个人在一生中第二个25年记忆开始减退的主要原因(当然不是唯一的原因),是干扰所致。
安德伍德的经典研究则说明了前摄干扰在遗忘中的重要性。他给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被试提供一系列要他们记住的单词。在给第一组被试看这些单词之前,先让他们学习另一组单词,第二组被试则只学习一组单词,一天以后检查被试的遗忘情况。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只记住要求他们记忆的那一组单词的25%,而第二组被试能记住70%.安德伍德认为,第一组被试成绩之所以差,是由于前摄干扰所致。
3.动机遗忘理论
动机遗忘理论与前两种遗忘理论相比,在解释遗忘的原因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消退遗忘理论认为,信息的遗忘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某些模糊;干扰遗忘理论则强调新、旧信息都有可能干扰我们回忆某些内容这样的事实。但是,这两种遗忘理论都没有涉及个体的需要、要求、希望等动机因素。换句话说,它们都没有考虑到人们记忆某种信息时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动机驱使的,那些会引起消极情绪的信息很可能被遗忘。
这种理论认为,有些信息可能对我们自已很重要,所以被记住了:而有些信息可能会引起我们的痛苦或不快,因而不大可能被记住。例如,有人对持截然相反观点的两组学生在辩论时的论点作了记录,事后测验这两组学生。结果发现,每一组学生记住赞同自己意见的论点,远比反对自己意见的论点要多得多。日常生活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自己对他人的看法或态度,会影响是否记住他人的讲话内容。例如,我们对一些可信度不高的人的讲话内容很容易遗忘。
尽管人们意识到,动机因素在决定人们将记住些什么,遗忘些什么时是非常重要的,但对这方面因素的影响还需要有更充分的实验证据。动机遗忘所依据的,是弗洛伊德的学说。
弗洛伊德提出的动机遗忘理论,主要是根据他对精神病人的观察结果得出的,他称之为压抑理论。这种理论目前在临床心理学方面仍在广泛使用。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之所以往往趋于遗忘那些特别令人不快的事情,是由于这些记忆内容沉入到下意识中去了,或者说,被压抑住了。压抑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它通过阻止不愉快的记忆内容进入意识,以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体验。但是,尽管人们没有意识到下意识中的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它们仍然会继续影响人们的某些情感,从而影响学习,如果被压抑的事情太多,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弗洛伊德认为,通过催眠或其他方法,可以揭示出这些被压抑的记忆,从而帮助患者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这些事情。
一个人的动机无疑会对记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主要还是根据对有心理障碍者的观察,至于动机在遗忘中到底起什么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线索-依存遗忘理论
线索-依存遗忘理论认为,应根据提取失败,而不是根据记忆中失去信息、干扰或抑制等来解释遗忘。换句话说,一个人回想不出某种信息,仅仅是由于他不能发现从记忆中回想该信息的方式,是没有良好的提取线索。
图尔文认为,记忆是来自两方面的信息的产物:第一,作为对某一事件的初步知觉的结果,在个体记忆贮存中留下的记忆痕迹;第二,个体在回忆时认知环境中出现的提取信息的线索。因此,该信息可能是在记忆贮存中,因为缺少有关提取线索的信息而提取不到。人们通常把它看作是遗忘了。
可见,提取线索在回忆中所起的作用,犹如阅读书籍时的灯光照明所起的作用一样。当灯关掉时,阅读就不可能进行。同样,当缺少适当的提取线索时,回忆某信息也就不可能了。有些心理学家对图尔文的阐述作了进一步补充,他们认为,不能提取信息,也可能是由于提取线索过多的缘故。一个人如果发现自己面临太多的刺激,反而感到束手无策,因而无法有效地提取信息。
综上所述,信息被遗忘,可能是由于不用而消退,由于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由于某种动机方面的原因或由于没有适当的提取线索所致。
纠正人们对于记忆法的误解
第一:现在市面上许多记忆术的书,多会把大量的篇幅集中在数字编码上;另外许多文章也是关于数字编码或记扑克牌的。所以,给一些朋友造成一个印象,就是记忆法就是用来记数字或扑克的--这事实上是竞赛记忆术的一些特点,并不代表所有的记忆术。
我们首先要承认一点,就是用这些法子,用来记忆数字或扑克,还是可以的嘛? 对不对? 至于其它内容的记忆,我们下面会继续说到。
第二:我们在生活中要记忆的内容,主要是一些抽象的资料。就像一个朋友说的,有本事记记《政治经济论》。也就是说,这才是我们学习记忆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点我大力的支持。的确,大部分记忆术的书的焦点,都集中在竞赛记忆术上,对这些真正在生活中需要的记忆术,述之不详。但是,这不是记忆术的错,只能说写书的人的焦点有点偏差了。
一般记忆术的书,用来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图像的法子。主要也就是加减法与谐音法。甚至有些人说谐音是记忆术的核心。
事实上,它们只是转化法的一部分罢了。
把抽象知识转化成图像。至少有六种方式--
直观法--有一些词你一看到就能联想到图像的,就直接联想就是了。
代替法--用一个比较具体的图像,来代替一个抽象词。比如,有一个人大笑或皱眉,来代替"情绪"这个词。用"人民币"来代替"经济".
加减法--比如,用"音乐家"来代换"音乐"这个抽象词。
折字法--比如,你想不出"资本"要怎么转化成图像。拆拆字。得到"次、贝、本",你就拿贝壳与本子,来代替资本这个词。
谐音法--比如,爱情,用与它发音相近的"矮琴"来代替。
象形法--比如,B,用与它相似的眼镜来代替。6来梨子来代替。
事实上,如果你学习这六种方法。即使是很抽象的专业书籍,也是可以转化成图像的。但是,我要强调二点:
(1)抽象转图像,是以理解与思考来基础的。你要先理解好原书的意思。
(2)没有经过大量的练习的人,会觉得"转化"工作很慢,很费劲。没错,如果你没经过这个练习的过程,你是学不好记忆术了,同时,你也没有资格说记忆术不管用--谁让你不练呢?记忆术是一门技能,它是无法光凭看看书,就学会,或明白的。我们不能光凭在书面上了解一些记忆术的东西,就加以批判。
第三:像记忆扑克,记忆数字这样的练习,它本身的目的并不只是让你记记忆数字或扑克,事实上是训练你联想、转化的基本能力。在这个基础上,你再去记忆文章,也会强许多。当然,你可以直接训练自己记忆词、句或文章,也是可以的。主要是要多练习。
第四:不要把记忆术神化。有的朋友正义凛然地说,学习最终还是要依靠理解与思考,记忆并不能解决问题等等--好像是记忆术冒犯了谁似的。
没人说记忆术就把一切给包办了啊,也没人说有记忆术,就不用理解与思考了啊。不要把记忆术与其它的人类智能对立起来,像观察、理解、思考、想象、阅读、表达……它们都是很重要的,而且与记忆术并不矛盾,它们只是相互补充与支持。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佛学不等于学佛、知道不等于做到、明白力学不等于就会骑自行车、如果想从记忆术中获益,你得先跳进去,学、悟、练。想要出头,就先要埋头--罗兰女士这句话说得很是实在的。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概述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另外,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人们对无意义的音节的遗忘速度快于对散文的遗忘,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又快于韵律诗。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好。要让记忆效果事半功倍,更牢、更深刻、更持久,就要真正把及时复习、理解记忆、联想记忆、过度学习运用到学习中。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理论基础
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 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遗忘特点
1、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记忆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每个人,因为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研究与评价
艾宾浩斯从严格控制原因来观察结果,对记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首先,他注意到识记材料有长有短、有难有易、有生有熟,必须严格加以控制。为了排除旧经验对识记的影响,使识记材料处于同等难易的程度,他创造了一种无意义音节。
其次,在学习时间或诵读次数以及识记间隔时间和识记方式等这些中以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都加以严格控制。至于主观条件,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力求做到生活一律化,使主观条件保持一致。艾宾浩斯就是这样从控制影响识记的因素入手,用节省法对记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多年耐心细致的实验研究,他得到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音节组的长度与学习速度的关系:音节组的长度增加时,诵读到能正确背诵所需的次数就急剧增加。如识记12个音节只要诵读16.6次就能背诵;而识记36个音节就要诵读55次才能背诵。
(2)材料的意义性对学习的影响:艾宾浩斯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比学习无意义的材料速度要快得多。艾宾浩斯设计了一些实验来确定各种条件对学习和保持的影响。这些研究之一是查明记无意义音节的速度与记有意义材料的速度之间的差异。为了确定这种差异,他记拜伦的《唐· 璜》(Don Juan)一诗中的节段,每一段有80个音节,他发现大约需要读9次能记住一段。然后他记80个无意义音节,发现完成这个任务几乎需要重复80次。他得出结论说,无意义材料的学习比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在难度上几乎达到9倍。
反复教育使记忆活化示意图
(3)记忆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
(4)保持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但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根据艾宾浩斯实验所得的数据而成曲线,就是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从中可以看出,遗忘在学习之后就立即开始了,遗忘的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使人具体地了解了遗忘的进程,从而能够针对遗忘的客观进程采取相应的措施与遗忘作斗争,所以影响很大,他本人的名字出因此而与遗忘曲线联在了一起。
(5)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优越。如对一个12个音节的音节组集中学习需要育读68次才能达到正确背诵,而分散学习只要35次就够了。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6)音节组内各项的顺序和记忆保持的关系。这是他对接近联想、远隔联想、顺序联想和反向联想所做的实验项目。他认为通过学习,不仅紧邻的音节能够形成联系,就是远隔的音节也能形成联系;音节之间不仅按顺序能形成联系,而且反向也能形成联系。不过保持的程度,音节组内各个音节彼此相邻的较优于远隔和反向的。
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对心理学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实验心理学的内容,而且激起了各国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的热潮,大大地促进了记忆心理学的发展。当然,他的研究就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不可能是完善无缺的,主要缺点有以下三点:一是他对记忆过程的发展只作了定量分析,对记忆内容性质上的变化没有进行分析;二是他所用的无意义音节是人为的,脱离实际,有很大的局限性;三是他把记忆当作机械重复的结果,没有考虑到记忆是个复杂的主动过程。
对一个科学家总的历史价值的一种衡量方法是看他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是否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根据这样的标准来看,可以认为艾宾浩斯比冯特更加重要。他的研究给联想或学习的研究带来了客观性、数量化和实验方法。正是由于艾宾浩斯的研究,才使联想的概念从只有对它的特性进行思辩的改变为借助于科学方法对它进行实验研究。另外,他对学习和记忆的许多发展在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可靠。
教你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记忆品质
一般根据什么来判断人的记忆品质及记忆的优劣的标准呢?综合起来一个人的记忆力水平,可以从记忆品质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备用性等四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
敏捷性。
记忆的敏捷性体现记忆速度的快慢,指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记住的事物的数量。人们记忆的速度有相当大的差异。有人做过这方面的实验:让受试者背诵一首唐 诗,有的人重复5次就记住了,而有的却需要重复26次才能记住。有的学者让受试者识记一系列图形,有的人只需看33次就能记住,有的却需要看75次才能记住。这就说明了人的记忆在速度方面即敏捷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记忆是否敏捷取决于大脑皮层中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条件反射形成得快,记忆就敏捷;条件反射形成得慢,记忆就迟钝。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记忆具有敏捷性,因为这样就可以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要增强记忆力首先就是记忆的敏捷性。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一是平时要加强锻炼,通过锻炼使自己的记忆敏捷起来;二是在记忆时要集中注意力;三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以此来获得新的知识。也就说在旧有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去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这样记忆就会逐渐敏捷起来。
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住的事物所保持的时间的长短。仅有敏捷性还不能称之为良好的记忆。像前面讲的,记得快也忘得快,那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所以,良好的记忆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标准就是持久性。记忆的持久性,顾名思义,就是指记忆的事物能在头脑中保持长久的时间。它是记忆巩固程度的体现。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记忆的持久性取决于条件反射的牢固性。条件反射建立得越巩固,记忆就越持久;条件反射建立得越松散,记忆就越短暂。人们的记忆在持久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别。有的人记忆十分长久,可以维持多年;而有的人却十分健忘,记不了多久就忘掉了。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记忆长久,但是仅仅持久仍然是不够的,如果不善于灵活运用也是枉然。既有持久性又有运用的灵活性,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记忆不长久,一般是功夫不深,复习记忆密度不够有关。要经常地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复习,使条件反射不断强化而得到巩固,这样就可以使记忆获得持久性。
正确性。
记忆的正确性是指对原来记忆内容的性质的保持。一个人的记忆,如果既有敏捷性,又具有持久性,但是不具备正确性,记得又快又牢固,可就是记错了。显然这样的记忆也毫无用处。完全可以说,“正确性”是良好记忆的最重要的特点。如果记忆总是不正确,那它只能对我们的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帮倒忙。正像开汽车时弄反了方向,开得越快,距离目的地越远。所以,记忆的正确性是保持人们获得正确知识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记忆总是非常正确,回答问题,处理事情总是那么信心十足,准确而全面,从不丢三落四或添枝加叶。而有的人的记忆不是错误百出,就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总是“大概”、“或许”、“差不多”等。这说明人们的记忆在正确性方面也是大不相同的。记忆的不正确,不准确与识记以及遗忘的选择性有很大关系。对同一件事情,人们识记的角度和识记后遗忘的角度都不完全相同。例如:几个人都看了某本书,看后即问他们记住了什么内容,他们的回答不可能是一样的。从生理上说,记忆的正确与否与条件反射有关。如果条件反射形成得准确、牢固,记忆的正确性就好,反之,如果条件反射形成得不正确、不准确、不牢固,记忆的正确性就差。因此,要想使自己的记忆具有最大限度的正确性,就要从条件反射建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上去努力。一般来说,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最初印象往往都是最深刻的。这和在白纸上画画看得最清楚是一个道理。心理学的研究证实,最初印象往往对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很大影响。要保证记忆的正确性,首先要进行认真、正确的识记。其次,必须勤于自我监督。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随时分清自己记忆中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精确记忆和模糊记忆的内容。对于正确和精确记住的事物,要不断通过强化条件反射去巩固它;对错误记忆和模糊记忆的内容,要通过修正条件反射之后再去加强它。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记忆的正确性。
备用性。
记忆的备用性是指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记忆中迅速而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记忆备用性,指的是能够迅速地从已识记的知识储备中提取当时所需用的信息的性能。记忆的备用性是决定记忆效能的主要因素,是判断记忆品质的最重要的标准。记忆的备用性也是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系统性和广阔性的体现。人们进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储备知识,并使之备而有用,备而能用。记忆如果没有备用性,它了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正像一个仓库,尽管里面储满了货物,如果取货非常困难,那就起不到仓库应有的作用。人们的记忆好比是储存知识的“智慧仓库”,如果管理得当,进货、发货就会迅速、顺利。也就是说,当需要使用某种知识时能够很快提取应用,这样都有实际意义。就像学生进考场那样,记忆备用性好的学生,能够迅速、正确地从自己记忆的仓库中提取相应的知识,顺利答完试题。而备用性不好的学生常常会发懵或答非所问,影响考试成绩。现实中有些人,知道的事情并不少甚至可以称得上“渊博”。可是当需要回忆某些事物时,需要的总是想不起来。这就说明他们的记忆缺乏备用性,而另一些人,掌握的知识尽管少一些,但使用时总是得心应手,并在回忆时随时能够再现需要的东西。这就说明他们的记忆具有较好的备用性。备用性是良好记忆的品质中最重要的一种品质。记忆的备用性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锻炼的结果。要想使自己的记忆具有良好的备用性,首先要使记忆具有正确性,系统性和持久性;还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锻炼自己回忆的技巧,并多运用已经记忆的知识,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这样记忆也就具有较好的备用性了。特别要强调的是,从识记一开始就不要随随便便、马马虎虎。因为记忆的备用性是在识记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记那些有意义的事物,并在识记当时就立刻建立起识记和同需要使用这些知识场合之间的联系。另外还要强调积累知识的系统性,因为记忆和系统性对形成记忆的备用性也是很重要的。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切事情和知识在他头脑里放得像在橱柜的抽屉里一样,只要他打开某个,就能准确地取出所需要的材料。”苏联军事家苏沃洛夫也曾说过:“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是这个仓库有许多隔断,因而应该尽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条。”
记忆的四种品质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为了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就必须建立丰富、系统、精确而巩固的条件反射,具备所有优秀的记忆品质。忽视记忆品质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所以检验一个人的记忆力的好坏,不能单看某一方面品质,而必须用四个方面的品质去全面的衡量。
提高记忆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坚持进行记忆力训练,目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图像记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奇特,夸张,有趣的生动画面,来达到强烈刺激大脑神经从而达到一次性深刻记忆的目的,和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截然不同。
传统的记忆法方法是通过不断的重复内容刺激脑神经达到记忆的目的,比较费时,还容易遗忘。图像记忆虽说也需要复习,但是只需要少数几次的复习记忆即可达到永远牢记的目的。
这也充分运用了人脑的记忆优势,因为人脑具有非常大的图像记忆空间,比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记忆空间大100万倍。这也用到了左右脑的分工理论了。
只要坚持去训练,养成图像记忆的习惯,那么记忆也就不再是你发愁的问题。
感官记忆、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
让我们来了解“记忆”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一般我们所谓的“记忆”,其实是神经细胞(即神经元)之间的连结形态,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高登博士描述,记忆是由大脑的三个功能组合而成的:
一、感官记忆(working memory):感官记忆的保留时间由数秒至3到5分钟,信息使用过后,很快就会被遗忘。我想任何人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当我们翻开电话簿中记住某个电话号码,至少到按完所有数字后才会忘掉它;但有时按完号码,对方电话恰好占线,或是铃声响了太久让你以为打错而想重拨一次,此时不懂得记忆诀窍的你,往往只好再查一次电话簿上的那个电话号码了。
最常见到的是别人请你代拨电话时,你的“忘性”更是表现得比“记性”好。假设我待会请你帮我拨个电话,电话号码是87719292。在你帮我拨了这个电话后,我又对你说:“嗨!可不可以麻烦你再帮我拨一次刚才那个电话号码?”你会怎么回答我呢?是不是要我把电话号码再告诉你一次呢?为什么你会忘记几分钟前(甚至几秒钟前)才拨出的号码呢?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快速遗忘这么简单的信息?
请不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小时候睡觉从床上摔下来把脑袋摔坏了,或是认为自己年事已高,记性不听使唤了。绝对不是!一般人都会把我刚才讲的像电话号码这样的信息,储存在感官记忆中。而感官记忆在人脑的维持时间最长只有3到5分钟而已。过了这个时间,不记得这个电话号码相当正常。
另外再提一点。你是否注意到感官记忆的容量在5到9之间,也就是说最多可以记住5个到9个数字或词汇。如果我们将20个东西(如字母或数字)分成有意义的7个组块(chunk),我们就可以记住它们;如果没有将它们分组,很难一口气记住这20个东西。
举例来说,如果要运用感官记忆将以下20个字母记住一定非常困难:t、s、x、r、q、n、m、a、f、s、Y、W、e、i、u、e、o、e、u、n。然而,如果将它们分为几组,foxes、yams、quiet、new、run这5个单词,记起来就不是难事了。
当然,生活中不是所有号码都值得记忆,仰赖记事本、PDA、电话重拨键或手机通讯录等工具,都有助大脑去记些更重要的事。但我只是要强调,大脑有其自动依信息重要与否,选择记忆形式的奇妙特质。
二、短期记忆:第二种记忆力为short.term memory,一般称之为“短期记忆”。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回到挑灯夜战的学生时代。你是否也曾通宵达旦、绞尽脑汁地准备堆积如山的笔记,“背多芬”式地重点copy(复制)进脑中?但请问你在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的那一刹那,那些临时抱佛脚的内容是否一点一滴地流失,到最后全部还给书本呢?别觉得奇怪,这就是“短期记忆”的特色,你的大脑也会把这些考试资料储存在所谓的“短期记忆”中,它也是我们最常用的记忆部分。
可惜这种记忆不太可靠。因为“短期记忆”的记忆时间即便在人脑的巅峰期,也只能维持12个小时至36个小时,而且持续衰减。过了这段时间,忘掉“抱佛脚” 的内容是不变的真理。但短期记忆也绝不像刀切豆腐一样,所有资料马上消失无踪,而是随着时间递增而逐渐消失。让我们用图来表示:
三、长期记忆:第三种记忆力称之为long-term memory,也就是我们必须锻炼的“长期记忆”能力,“长期记忆”特别擅长记忆一些需要经常使用的资料。你有没有发觉常用的一些电话号码、好朋友的姓名生日,一旦需要,这些资料就能够很自然的、随时随地从你的脑海中浮现?
假设不久的将来我与你面对面,特别为你传授这套记忆课程,之前我会需要一些你的报名资料,包括你的身份证号码和详细地址。但很不巧,我选在你头脑最不清楚的睡觉时间打电话找你。当你接到我的电话时,你需要从被窝中爬起来,翻箱倒柜找出身份证看个仔细,才有办法回答这些个人基本资料吗?
完全不需要!就算你再累、再想睡,也一定可以马上告诉我这些属于你个人的常用资料,因为它们就储存在你的长期记忆之中,要用时可以马上拿出来派上用场!
基本上,“长期记忆”是很难消失的,它可以长久保留记忆,就好像我们记得身份证号码、生日、家中电话号码一样。只是很多长期记忆的内容,因为没有清楚归档,往往找不到。只要通过一些回忆技巧、催眠、自我暗示等,你会发现,你记下的东西比你知道的要多不少。
我们只要不断操演某组神经元,它们的记录就会变成脑中的长期记忆。但是究竟要储存或抛掉哪些信息,却不是出自我们有意识的判断,而是由人脑中一个细小的构造——海马体(hippo—campus)来处理的。“海马体”就像电脑键盘一样,在记忆的过程中,充当转换站的功能。当大脑皮质中的神经元接收到各种感官或知觉讯息时,它们会把讯息传递给海马体,假如海马体有所反应,神经元就会开始形成持久的网络;但是假如没有通过这种认可模式,那么脑部接收到的经验就会自动消逝无踪,自然也就没有记忆可言了。
在介绍大脑的基本结构前,请先牢记下面这段话——人们记忆的方式通常是经过以下的步骤进行的:
(1)观察
(2)非关联联想
(3)视觉化
说得更明白些,人类是根据左右半脑的特性来发展记忆的,这就是所有记忆技巧的发展根源。知道根源所在,日后运用之妙就存乎一心了。
记忆术的鼻祖
古希腊人虽然创造了勒莫塞尼这位专司记忆的女神,但记忆术毕竟不是神的谕示。据西塞罗(Cidero)的《论演说家》第二卷第八十六节记载,记忆术是由西摩尼德斯创立的,他是古希腊最有名的抒情诗人之一,绰号“蜂蜜舌头”,他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556年~公元前468年。
公元前 515年,在一位名叫斯科帕斯(Scopas)的贵族宴客,凯奥斯岛(Ceos)的西摩尼德斯(Simonnides)作为来宾吟了一首诗向主人致敬,这诗中有一段赞美了天神宙斯的双胞胎私生子卡斯特(Castor)与波鲁克斯(Pollux),即双子座的守护神。
斯科帕斯富有而高贵,却是一个非常不文明的人。他粗暴而且很小气地告诉西摩尼德斯,原先说好的吟诗酬劳他只能付一半,另一半应该去找那对双胞胎神祇索讨,因为他们在诗里受到了同等的赞扬。不一会儿,有人通报,宴客厅外面有两个年轻男子要见西摩尼德斯。西摩尼德斯便离席走出厅外,却没看见任何人。就在他走出去的这个时候,宴客厅的屋顶塌了下来,把斯科帕斯和其他所有客人都压死了。尸体个个血肉模糊残缺不全,来收尸的亲友都认不出谁是谁。在参与宴会的所有人当中,西摩尼德斯是唯一幸存者。由于他清楚地记得客人们在宴席上的座次,所以能根据座位告诉收尸者哪一个是他们的亲人。
卡斯特和波鲁克斯这两位未露面的神祇,在屋顶塌下来之前把西摩尼德斯召唤出去,算是给他吟诗赞颂的最为丰厚的报酬了。在经历了这一次的突发事件之后,诗人顿悟出了记忆术的原理,也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记忆术的创始人。他从自己记得宾客在席上的座次而能认出尸体的事实领悟出,安排有序乃是牢固记忆的前提。“他推论,想要锻炼记忆能力的人必须选好场所,把自己要记住的事物构思成图像,再把这些图像存入位置,以便让位置的次序维系事物的次序。这些事物的图像会指明事物本身,我们便可分别取用位置和图像。”
西摩尼德斯创立的方法叫位置记忆法,这种方法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寻找位置,二是进行想象。自西摩尼德斯开始,位置记忆法在古代欧洲开始流行,并在中世纪通过宗教思想家大阿尔伯特和托马斯·阿奎那传承下来,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后来的罗马房间法、行程法、身体部位法、汽车部位法等等,都是根据这一方法引申出来的。
文艺复兴时期,记忆术的倡导者把这样的行程叫做记忆宫殿。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演讲者准备演说时,会把要谈论的内容,转化为复杂的意象,存放在一个记忆或想象的建筑物,比如宫殿内。实际上,这也是今天我们常用的“第一(in the first place)”“第二(in the second place)”等的说法的来源。另外,英文的topic(主题、话题、题目、论题)一词,它来源于希腊语的topas,原意是“位置”。从记忆术自产生之初即服务于修辞学和演讲术的历史来看,我们不难看到记忆术在西方文化中的痕迹。
你有“自传式记忆”吗
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每一个活到70岁的人都会用35年的时间琢磨:“我的一生到底发生了什么?”
数不清的日日夜夜、会议、上下班和其他不足挂齿的事情,悄无声息地溜走了。这些事情没有给大脑留下持久的印象,或是被如此多类似的经历覆盖了,因此难以回放出来。简而言之,它们被遗忘了。
这不见得是件坏事。神经学家说,遗忘对大脑高效运转,学习、适应和回忆更有意义的事情至关重要。纽约神经精神学家、记忆专家格亚特里·德维说,我们对记忆是如此重视,以至于遗忘一直受到人们的诅咒。但如果你不忘记,你就会回忆起生活中所有无关紧要的信息,将你淹没在效率低下的海洋中。
这也是促使吉尔·普莱斯在2000年联络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记忆专家的原因。正如她在今年夏季出版的图书《不能遗忘的女人》中写到的,普莱斯能够回忆起14岁以来几乎每一天的细节,但她在精神上深受这些回忆的困扰和折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科学家调查了200多名自称具有类似“自传式记忆”的人,但迄今为止仅发现了另外3例。
不同凡响的重大事件,比如刚经历过的历史性大选,通常容易被回忆起来,人们一般会将这些事件同许多相关事情一起保存在长期记忆中。对普通重复性事件的记忆,则需要被努力唤起。科学家称,大脑看来设计了忘记那些无关紧要事件的程序。
神经影像研究显示,负责进行复杂思考和执行策划的大脑前置皮层,筛选并唤起了这样的“同类”记忆。美国斯坦福大学记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去年称,一个人忘掉的模糊记忆越多,其大脑皮层回忆起具体的一件事就越容易。该实验室主任、心理学家安东尼·瓦格纳对此概括道,遗忘会解放执行其他任务的脑力。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是,假如你每隔几个月都要记忆新的电脑密码,你的大脑压制了对旧密码的记忆,你就更容易想起新密码。
事实上,神经学家说,遗忘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过程,尽管人们意识不到这点。人的大脑会不断对信息进行评价、编辑和分类,一切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德维说,你的大脑只接收了一小部分,而抹去了大部分不再需要的信息。
一天当中发生的多数事情,都不会留下任何印象,因为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其他地方。以每天上下班路上的情形为例,当我们一路开车走过时,会有一连串的事情停留在我们的视网膜上。但如果你脑子里还在想着自己明天开会的发言,你就不会察觉这些东西,也不会记住它们。
心理学家瓦格纳指出,人们会面临这种经常性的认知阻碍,以至于他们常常不能注意到并非绝对必要的信息。他说:“我有两个4岁半的孩子,我现在已经在想,前4年的那些记忆都到哪里去了呢?”
那么,那些你并不关注的活动的记忆,会不会在你的大脑里储存下来,就像无人值守的银行监控录像一样呢?在这个问题上人们有很大争议。一些专家相信,催眠能激发出被长期埋藏的关联记忆,但所谓的“被唤起的记忆”容易失真。德维说,记忆由数十亿个思想片断组成,其中很多看上去都一样。每次你获取记忆时,都要非常迅速地重新构筑一个思想片断,然后再打碎它。有些片断会在不同的时候得到恢复。
如果你想对过去的每一天保持更多记忆,该怎么做呢?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做记录。每天记下一些想法和发生的事情,这不仅能留下实实在在的记录,还能激励你去思考。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神经学家詹姆士·麦克高夫说,“你会思考它们为什么是有意义的,同时也留下了额外的记忆痕迹。”拍摄照片并加上备注也能强化记忆。
但麦克高夫说,要记住,忘却对人可能很有帮助。如果你过去常跟鲍勃约会,但现在你跟比尔结婚了,你希望自己能说:“我爱你,比尔。”所以,忘却是很重要的。
记忆原理
我们说阅读是对知识“记”的存储过程,而对知识的再现和运用往往是“忆”的提取体现。记忆的关键不在于储存,而在于提取、检索。我们掌握快速记忆法的关键就是人们当需要知识的时候,能有效地把记下的内容,大量地、准确地“忆”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能把记的内容牢固地记(储存)在脑海里,而且能在适当的时候快速地把这些内容忆“提取”出来。其实,这种能力开发的巨大潜力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只不过人自身还没有自觉地认识和发现它,去科学的训练和系统地掌握它罢了。
人类的大脑由大脑纵裂分成左、右两个大脑半球,两半球经胼胝体,即连接两半球的横向神经纤维相连。大脑的奇妙之处在于两半球分工不同。美国斯佩里教授通过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并因此荣获1981年度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按照这一理论,人的左脑支配右半身的神经和器官,是理解语言的中枢,主要完成语言、分析、逻辑、代数的思考、认识和行为。也就是说,左脑进行的是有条不紊的条理化思维,即逻辑思维。与此不同,右脑支配左半身的神经和器官,是一个没有语言中枢的哑脑。但右脑具有接受音乐的中枢,负责可视的、综合的、几何的、绘画的思考行为。观赏绘画、欣赏音乐、凭直觉观察事物、纵览全局这都是右脑的功能。生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研究还发现,人脑所储存的信息绝大部分在右脑中,并在右脑中正确的加以记忆。右脑如同一个书架,架上分类摆放不同的书籍,每本书有自己的书名,书中再分章划节层层记述,右脑信息储存量是左脑的一百万倍。思考的过程是左脑一边观察提取右脑所描绘的图象,一边将其符号化、语言化。换言之,右脑储存的形象的信息经左脑进行逻辑处理,变成语言的、数字的信息。
爱因斯坦曾这样描述他的思考问题时的情景:“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他们转化成语。”显然,正是左右脑协同工作,使人类具有感知力、创造力。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人对自身右脑潜力的开发与运用尚处于低级阶段。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右脑具备的图形、空间、绘画、形象的认识能力,即形象思维的能力,使它处于大脑感知世界的前沿。创造性思维中的“知觉”和“一闪念”是极其重要的,这一个“火花”往往孕育一个新理论、新学说,有的甚至催毁了原有的思想体系。此时,右脑具有的直观的、综合的、形象的思维机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一句话,创新必须充分调用右脑。
我们强调开发右脑的重要性,并不是要用右脑思维取代左脑思维,事实上右脑思维也不可能取代左脑思维。右脑储存的大量信息、它的知觉都必须经左脑语言的描述和逻辑的加工才具有最终的价值。然而右脑毕竟是我们使用的“弱项”,注重开发右脑潜能,也许更能“少投入、多产出”。正确使用右脑,人生才能更加充实美好。尽管人人都得使用左脑,因为左脑掌管语言功能。但以左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却是单色调的,因为左脑是以利害得失计算和愉悦感情统治的世界,用非常狭隘的视野观察人生和社会,人们难免迷失于纷纷扰扰的现实社会。右脑是基于人类许许多多年遗传信息考虑问题,因而更豁达,视角更宽广。学会用右脑思考,您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更美好,学习可以更轻松,您的潜在能力更巨大。
在美国,荣获1981年度医学、生物学奖的斯佩里博士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斯佩里博士切断患者的位于左右脑连接部的脑梁,然后挡住其左视野,在其右视野放上画或图形给患者看,患者可以使用语言说明图形或画上的东西是什么。可是,如果在左视野显示数字、文字、实物,哪怕是读法很简单,他也不能用语言说出它们的名称。通过实验,人的两脑分工情景越来越清楚了。如前所述,左脑有理解语言的语言中枢,而右脑有与之对应的接受音乐的音乐中枢。这一点,从左、右脑的外形差别便一目了然。其次,语言中枢的左脑与人的意识相连。如果打击左脑,人的意识会立即变得模糊。右脑支配左手、左脚、左耳等人体的左半身神经和感觉,而左脑支配右半身的神经和感觉,右视野同左脑,左视野同右脑相连。因为语言中枢在左脑,所以左脑主要完成语言的、逻辑的、分析的、代数的思考认识和行为。而右脑则主要负责直观的、综合的、几何的、绘图的思考认识和行为。
中央电视台曾播放过一次现场表演:一位青年书画家,他用左手作画,右手写书法,龙飞凤舞、左右开弓。画图是非线性的直观行为,所以是右脑发挥作用,指挥左手完成;而右手写书法(诗词),需要完成记忆性的语言和思维,所以是左脑指挥右手完成。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左、右脑的分工情况。所以日本著名右脑专家春山茂雄形象科学地把左脑称为包含感情的“自身脑”,把右脑称为继承祖先遗传因子的“祖先脑”。
精英特超级速读记忆训练系统在训练学员的快速阅读能力基础上,融入了快速记忆的训练,速读训练本身就可以提高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再经过记忆训练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训练,您的记忆能力将会有显著提高。快速阅读和快速记忆的实质是在开发您的学习潜能,使您的左脑和右脑协调使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使用,当您养成这样的用脑习惯并坚持学以致用后,您会发现自己拥有卓越的记忆能力,而且不仅是记忆能力在不断增强,您的想像力、创造力、注意力等将变得越来越好,思维敏捷,头脑清醒,越来越自信!
记忆品质
在现实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人记得快,但忘得也快;有的人记得多,但用时想不起来。这种“快”和“多”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样的记忆就不能算好的。还有的人,虽然记得慢,但却记得牢;也有的人虽说记得少,但能灵活运用。这样的记忆就比较好,完全用不着因为记得慢一点,少一点而沮丧。这些记忆问题的出现往往涉及到人类的记忆品质。
一般根据什么来判断人的记忆品质及记忆的优劣的标准呢?综合起来一个人的记忆力水平,可以从记忆品质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备用性等四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
敏捷性。记忆的敏捷性体现记忆速度的快慢,指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记住的事物的数量。人们记忆的速度有相当大的差异。有人做过这方面的实验:让受试者背诵一首唐诗,有的人重复5次就记住了,而有的却需要重复26次才能记住。有的学者让受试者识记一系列图形,有的人只需看33次就能记住,有的却需要看75次才能记住。这就说明了人的记忆在速度方面即敏捷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记忆是否敏捷取决于大脑皮层中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条件反射形成得快,记忆就敏捷;条件反射形成得慢,记忆就迟钝。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记忆具有敏捷性,因为这样就可以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要增强记忆力首先就是记忆的敏捷性。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一是平时要加强锻炼,通过锻炼使自己的记忆敏捷起来;二是在记忆时要集中注意力;三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以此来获得新的知识。也就说在旧有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去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这样记忆就会逐渐敏捷起来。
持久性。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住的事物所保持的时间的长短。仅有敏捷性还不能称之为良好的记忆。像前面讲的,记得快也忘得快,那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所以,良好的记忆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标准就是持久性。记忆的持久性,顾名思义,就是指记忆的事物能在头脑中保持长久的时间。它是记忆巩固程度的体现。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记忆的持久性取决于条件反射的牢固性。条件反射建立得越巩固,记忆就越持久;条件反射建立得越松散,记忆就越短暂。人们的记忆在持久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别。有的人记忆十分长久,可以维持多年;而有的人却十分健忘,记不了多久就忘掉了。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记忆长久,但是仅仅持久仍然是不够的,如果不善于灵活运用也是枉然。既有持久性又有运用的灵活性,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记忆不长久,一般是功夫不深,复习记忆密度不够有关。要经常地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复习,使条件反射不断强化而得到巩固,这样就可以使记忆获得持久性。
正确性。记忆的正确性是指对原来记忆内容的性质的保持。一个人的记忆,如果既有敏捷性,又具有持久性,但是不具备正确性,记得又快又牢固,可就是记错了。显然这样的记忆也毫无用处。完全可以说,“正确性”是良好记忆的最重要的特点。如果记忆总是不正确,那它只能对我们的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帮倒忙。正像开汽车时弄反了方向,开得越快,距离目的地越远。所以,记忆的正确性是保持人们获得正确知识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记忆总是非常正确,回答问题,处理事情总是那么信心十足,准确而全面,从不丢三落四或添枝加叶。而有的人的记忆不是错误百出,就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总是“大概”、“或许”、“差不多”等。这说明人们的记忆在正确性方面也是大不相同的。记忆的不正确,不准确与识记以及遗忘的选择性有很大关系。对同一件事情,人们识记的角度和识记后遗忘的角度都不完全相同。例如:几个人都看了某本书,看后即问他们记住了什么内容,他们的回答不可能是一样的。从生理上说,记忆的正确与否与条件反射有关。如果条件反射形成得准确、牢固,记忆的正确性就好,反之,如果条件反射形成得不正确、不准确、不牢固,记忆的正确性就差。因此,要想使自己的记忆具有最大限度的正确性,就要从条件反射建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上去努力。一般来说,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最初印象往往都是最深刻的。这和在白纸上画画看得最清楚是一个道理。心理学的研究证实,最初印象往往对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很大影响。要保证记忆的正确性,首先要进行认真、正确的识记。其次,必须勤于自我监督。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随时分清自己记忆中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精确记忆和模糊记忆的内容。对于正确和精确记住的事物,要不断通过强化条件反射去巩固它;对错误记忆和模糊记忆的内容,要通过修正条件反射之后再去加强它。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记忆的正确性。
备用性。记忆的备用性是指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记忆中迅速而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记忆备用性,指的是能够迅速地从已识记的知识储备中提取当时所需用的信息的性能。记忆的备用性是决定记忆效能的主要因素,是判断记忆品质的最重要的标准。记忆的备用性也是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系统性和广阔性的体现。人们进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储备知识,并使之备而有用,备而能用。记忆如果没有备用性,它了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正像一个仓库,尽管里面储满了货物,如果取货非常困难,那就起不到仓库应有的作用。人们的记忆好比是储存知识的“智慧仓库”,如果管理得当,进货、发货就会迅速、顺利。也就是说,当需要使用某种知识时能够很快提取应用,这样都有实际意义。就像学生进考场那样,记忆备用性好的学生,能够迅速、正确地从自己记忆的仓库中提取相应的知识,顺利答完试题。而备用性不好的学生常常会发懵或答非所问,影响考试成绩。现实中有些人,知道的事情并不少甚至可以称得上“渊博”。可是当需要回忆某些事物时,需要的总是想不起来。这就说明他们的记忆缺乏备用性,而另一些人,掌握的知识尽管少一些,但使用时总是得心应手,并在回忆时随时能够再现需要的东西。这就说明他们的记忆具有较好的备用性。备用性是良好记忆的品质中最重要的一种品质。记忆的备用性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锻炼的结果。要想使自己的记忆具有良好的备用性,首先要使记忆具有正确性,系统性和持久性;还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锻炼自己回忆的技巧,并多运用已经记忆的知识,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这样记忆也就具有较好的备用性了。特别要强调的是,从识记一开始就不要随随便便、马马虎虎。因为记忆的备用性是在识记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记那些有意义的事物,并在识记当时就立刻建立起识记和同需要使用这些知识场合之间的联系。另外还要强调积累知识的系统性,因为记忆和系统性对形成记忆的备用性也是很重要的。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切事情和知识在他头脑里放得像在橱柜的抽屉里一样,只要他打开某个,就能准确地取出所需要的材料。”苏联军事家苏沃洛夫也曾说过:“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是这个仓库有许多隔断,因而应该尽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条。”
记忆的四种品质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为了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就必须建立丰富、系统、精确而巩固的条件反射,具备所有优秀的记忆品质。忽视记忆品质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所以检验一个人的记忆力的好坏,不能单看某一方面品质,而必须用四个方面的品质去全面的衡量。
如何预防记忆力下降
1.勤用脑:看书看报、绘画、下棋,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2.常动手:经常活动手指,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有益智健脑、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3.多转换:即转换不同性质的活动。使大脑神经不过分疲劳,从而使脑力保持最佳状态。
4.重参与:多参与一些社交活动和集体、体育活动,可使精神愉快,消除疲劳,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
5.调饮食:营养合理,粗细混杂,荤素搭配。少吃动物脂肪和含糖类食物。
6.听音乐:优美的旋律可增进大脑活力,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7.善练习:可运用一些速读记忆训练软件进行练习,对预防记忆力衰退有辅助性作用。
在预防记忆力下降的基础上,还应该增强记忆力,下面给出了14种增强记忆力的基本技巧的方法:
1、观察,了解并实践记忆训练法,你就会敏锐地察觉到自己是怎样通过五种感觉接收信息的。
2、洞察力,由于你的观察技巧已得到改善,你对周围环境会更警觉,提高辨识和拼凑线索的能力。
3、分析,我们天生就不能记住每一件事。你的心灵会自动确定吸收到的信息的相关性、重要性和利弊。改善记忆能让你的比较、摄取、关联、评估和区分的能力得到提高。
4、理解,受过高度训练的记忆可以让你用更好的方式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世界,不仅可以改善你理解所见所闻的能力,也能提高你清楚地向别人阐释某些事物的能力。
5、解决问题,本书中的一部分练习向传统的思维和记忆方式提出了挑战,你可以从中学习如何引导和重建思考程序,找到有创意的解决方法。
6、系统化,你会记住自己从没想过能记住的大量信息,还能有组织地把它们储存起来,方便提取。你将学到协调和开发程序的思维方法,并让自己的效率和思维速度一样快。
7、管理,大脑很有效率。开发记忆力教你怎样效仿大脑管理信息、资源、技巧、能力和才华能力。
8、决策,你能了解记忆保留信息的方式,并运用那种能力使选择过程更容易。
9、教导,改善了的记忆力可以增加你的知识基础,培养研究和学习技巧,帮助你变得更聪明。然后,你就可以帮助其他人在生活中和事业上成长了。
10、 创新,完善的记忆力可以为你设计和发明一些乍看似乎有点奇怪的策略,你会有勇气真正 “打破框框”去思考,不囿于传统了。
11、想象力,完善的记忆就是一种得到发展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是一种促进形象化和概念化的才能。
12、综合,高度训练的记忆可以结合观念、窍门和其他信息,让人生更丰富。
13、聆听,你将学会如何筛选听到的信息,并通过运用更好的思维组织能力、集中能
和浓缩能力去捕捉它的价值。
14、演讲,你建立起思维组织工具,这可以让你在讲话时不用参考笔记,即使遇到听众发问或者别人说话的干扰,你也不会离题。 现在,让我们踏上旅程吧。让我们摈弃那些“好记性是别人的天赋,没我的份”的成见,好好体会这份你原来不知道自己拥有的
天赋所具有的强大潜力吧。
增强记忆力六法
保持活跃。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曾说:“身体不运则病,精神不运则愚”。大脑就象肌肉,常锻炼能促进大脑发育。学一种新语言、一种乐器,用一用精英特速读记忆软件,或者玩玩智力游戏都是保持大脑活跃的好办法。
每天锻炼。有氧锻炼对身体的各部分,包括大脑都有好处。
减轻压力。持续、突发性的压力对大脑有损害。放松,练练气功或者与人交谈来排解压力。
吃好吃对。常吃菠菜、深色绿叶菜、三文鱼、葡萄汁或葡萄酒、热可可、全麦制品和糙米、杏仁和核桃、橄榄油、大蒜、蓝莓果、鸡蛋、牛奶或酸奶、核桃、黄豆和沙丁鱼、海带、南瓜、青椒、花菜、胡萝卜、瘦猪肉这20种食品可提高记忆力。另外,每日多餐少食也可以通过降低血糖滴度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善于观察。很多时候记不住不是因为记性差,是因为看的不仔细。头天见到的新人,第二天再碰见就想不起来了,多半是因为没有专门去记。训练观察力可以用一张自己不熟悉的画面,看几秒钟后翻过去,尝试叙述画中的内容。每次做这个练习的时候都找一张自己没见过的画,多加训练就可练就过目难忘。
不断重复。重复得越多,记得越牢。可以心里默念,也可以写下来,找各种方法重复需要记住的内容
什么是人的记忆
《辞海》中“记忆”的定义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及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或再认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通过再现或再认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从现代的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们把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输入并储存于大脑里面,在必要的时候再把有关的储存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将记忆的含义表述得更确切一些。所谓记忆,就是人们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例如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虽然历经数十年,仍有人能背诵不忘。再如:您相遇几十年前儿时的朋友,却立刻能认出他并叫出他的姓名,尽管您好像早已把他忘得无影无踪了。还有,您过去学过的成语、外语单词、看过的电视、听过的歌曲,一旦在一定场所,你就会很快地在脑海中重现……。这些都是人的记忆的具体体现。
人的记忆能力,实质上就是向大脑储存信息,以及进行反馈的能力。人的大脑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每个神经细胞的边缘又都有若干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称作树突和轴突。在轴突的末端有个膨大的突起,叫做突触小体。每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跟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轴突接触。这种结构叫做“突触”。神经元通过“突触”跟其他神经元发生联系,并且接受许许多多其它的神经元的信息。神经元传递和接受信息的功能,正是大脑具有记忆的生理基础。每个神经元上有多少个突触呢?有人估计,在人们大脑皮层每个神经元上平均有三万个突触。那么,人脑有多少神经元呢?大约有140亿个。这140亿个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联系的,用天文数字也难以表达。这样的结构特点,就使大脑成为一个庞大的信息储存库。一个人脑的网络系统远比当今英特网还复杂。科学家认为,一个人大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十亿册书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即使每一秒钟输入十个信息,这样持续一辈子,也还有余地容纳别的信息。这说明:我们大脑的记忆容量是无限的,有很大的记忆能力。
很难想像一个人如果没有记忆会怎么样?如前所说,记忆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它是人的生理、心理活动的一种本质特性。人生是充满活力创造力的,而一切活力与创造力都离不开记忆这个源泉。失去了记忆人的行为就必然失去活力和创造力,甚至会失去许多属于“本能”的本领,人就很难生活下去。
人类之所以能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成为“万物之灵”,关键就在于人类具有卓越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正是依靠这些思维、记忆能力,人类才得以学习、积累和应用各种知识、经验,才能不断地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速读记忆超人——金皮克
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图书馆内,经常可以在下午时分看到这样一个人:他有着超乎常人的大脑壳,戴着厚厚的眼镜,聚精会神地在书架上翻找自己想看的书,这些书包括世界地理、农民历、音乐、文学、甚至全美各地的电话簿。然后抱着一堆书到他固定常坐的座位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看书的速度极快,几乎是用翻的;看书时,他会咧着嘴,或是喃喃自语,有时也会大声念着书的内容。
这些举动,看在图书馆人员眼里,并不会加以阻止,因为他们对这个读书狂太熟悉了。这个人,就是1988年由好莱坞影星达斯汀霍夫曼所主演的电影《雨人》(Rain Man)的故事蓝本、真实生活中的“雨人”金皮克(Kim Peek)。
美国著名科学期刊《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2005年12月号刊出屈莱佛特(DaroldTreffert)和克利斯坦森(Daniel Christensen)的文章《博学者的内心》,介绍博学强记怪才金·皮克(KimPeek)。金在18月婴儿时听人念书开始学习记忆,到如今54岁已学完9000本书。他读书奇快,读一页书只须8到10秒。他将记住的书倒着放在书架上,表示其内容已存入他大脑中的“硬盘”。初次见到金皮克的人,若对他的背景一无所知,光从行为举止来看,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自我中心很强、不太理会旁人的孤僻者。事实上金皮克却是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他能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只要看过一遍的任何书籍,可以清楚地说出书中的内容,他的记忆专长包括历史、文学、音乐、世界地理、数字、运动、音乐、农民历、电话簿等高达15种领域。不过,金皮克实际上并不完全了解他所阅读的书籍中所描述的内涵,而仅是将书的内容轻易地储存到他大脑的记忆库内。
金皮克出生时,医师发现在他的头颅右侧有一个水泡,此后经过多项检查,发现他的左右脑半球体没有正常分开,而形成一个超大容量的大脑,被称为超大脑容量专家(mega-savant)。此种大脑结构的失常,使金皮克具有某方面超乎常人的记忆能力,但是在生活与社交方面却几近低能,因此被诊断为自闭症者。
当金皮克16个月大时,他的父母就像一般家长一样,开始读诵一些书籍给他听,且边念边拉着金皮克的手指顺着每一本书的内容滑过这些字里行间;没想到金皮克竟能记下父母念给他听的每一本书,立即将方才听到的内容说出来。
金皮克三岁时,有一次问他的父母英文单字confidential的意思是什么?他的父亲开玩笑地给他一本字典要他自己去查,没想到金皮克真的认真查阅。让他父亲讶异的是,从未查过字典的金皮克竟知道如何依照字母去查阅单字,然后找出单字的发音及定义。
金皮克直到四岁才会走路,当时他对数字与计算特别着迷。他喜欢读电话分类簿,而只要他看过的车牌号码,也不会忘记。他的脑子就像是一个庞大的资料库,可以过目不忘,还能自动搜索。他的父亲形容,当金皮克在读一本书时,可以左眼看左页,右眼同时看右页,看过一遍的书,在一年后还可以记得95%的内容。他从四岁起已阅读过的书籍超过7600本,被专家称为“金电脑”(Kimputer)。
从前也曾有过博学强记的怪才,但只限于特定领域。金的超强记忆力涵盖历史、地理、空间、圣经、文学、体育、电影、音乐等15个不同领域。金记住了全美国几万个地区的邮政编码和电话区号。凭对地图的记忆,他能提供美国主要城市内和主要城市间的旅行路线图。金记住了数百个古典乐曲的创作及首演时间和地点,连同作曲者传记的细节以及该乐曲之音乐特征。金对事物的反应远比常人快,具有惊人的心算能力,最近一位采访者说自己生日是1956年3月31日,不到一秒钟,金心算出那是复活节的星期六。这种快速历法计算与超强记忆力密切相关。
金和其他怪才一样有心智发展障碍:他步履蹒跚地斜行,无法处理生活琐事,甚至不会扣衣服上的纽扣。金严重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思想偏于具体和照字面理解。有一次在餐馆里父亲叫他说话低声点,他就沿着椅子向下滑将喉咙的位置降低。金的总智商87低于平均值,其分类智商有的极高,有的低到和智障者相仿。
金的脑袋特别大。对金脑部的扫描发现许多异常:联系左、右脑半球的胼胝体根本不存在,大脑前部和后部的连接也缺失,左脑半球显示出异常,小脑比常人的小,为液体包围而显得异常,这可以解释他的一些行动协调上的困难。
最令人惊讶的是金根本没有胼胝体,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稀有的缺失。胼胝体缺失者并不一定会有功能失序。有些为治疗癫痫症而胼胝体被切除的成年人,产生“大脑分裂”症状,其两个被隔离的大脑半球几乎相互独立地工作。那些先天就没有胼胝体的人,也许会在大脑左右两半球之间“暗度陈仓”,建立起非常规的信息交流通道,使得两半球在某种意义上形成单一的整体。金的左脑半球异常,可能使其部分功能转移到右脑半球。金的超强记忆能力或许源自于这些特殊的大脑异常。
2002年,金遇见犹他大学音乐教授格利南(April Greenan),在她帮助下金开始弹钢琴。他能演奏许多记忆中的乐曲片段,表现出一定的技巧。金对古典交响乐队所使用的乐器有完整的知识,能很快辨认其音色之细节。金聆听一段过去从未听过的音乐,就能从其风格特征指认其作曲者。格利南是莫扎特专家,她说:金能记住40年前听过乐曲的许多细节,这种能力令人震惊;他能对记忆中与乐曲和作曲者有关的大量内容进行联系和编排,显示出高度智慧能力。格利南将金与莫扎特相比较,莫扎特也是大脑袋,对数字着迷,在社交方面有困难。她甚至认为金或许能学会作曲。
作家莫罗(Barry Morrow)于1984年偶然见到金,注意到他惊人的记忆力,获得灵感写出剧本《雨人》(RainMan)。剧情完全虚构,与金的生活无关,但其中一个情节颇有预见性:主角雷蒙能快速心算开平方根,他的兄弟查利说:“你应该为NASA(国家航天总署)工作。”随后,NASA真的建议对金的大脑建立高分辨度解剖模型,目的是将形象数据最大范围地散布到全脑。此项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的思想行为在大脑不同部位所产生的变化,可用来改进对太空人心态的监视。
电影《雨人》的成功成为金人生的转折点。以前金过着隐居生活,有人来访时他就躲到自己房间里去。和《雨人》制片人的接触给了金信心,电影的成功启发了金和他父亲,开始与大众一起分享其才能。金和他父亲成为残障人的使者,这些年来已有两百六十万人分享金的故事。
不过,今年54岁的金皮克的生活并不像《雨人》影片中所描述孤独地住在疗养中心,影片亦非真人实事,而是编剧从他的生活中汲取灵感,虚构出一个天才型自闭症患者的故事。然而,因为《雨》片的卖座,观众早已自动将金皮克与片中的“雨人”雷蒙对号入座。真实生活中的金皮克,如今是一个可以在群众面前侃侃而谈,经常四处去演讲的人,被称为无所不知的学者。
《雨人》让达斯汀霍夫曼夺下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霍夫曼为了演好这个天才型自闭症患者的角色,与金皮克共同生活了一星期,观察他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走路的姿态等,也因此认识了自闭症患者的世界,更惊叹于金皮克的天才记忆力。霍夫曼曾对金皮克说:“我也许是一个明星,但你却是整个宇宙。”因为电影的卖座以及奥斯卡奖的光环,在霍夫曼的引介下,真实的“雨人”金皮克浮上台面,使他平静的生活出现重大转折。从某方面来看,这个转折让金皮克走出自闭症的黑暗世界,开始拥抱更广大的群众。
年龄增长记忆力更惊人
距《雨》片上映至今已经16年,金皮克依然是自闭症患者,但是他却有机会受邀至全美各地的校园、社区图书馆、老人中心、安养中心、甚至在华府的官员面前,展现他的博学以及 超强的记忆能力。
他介于天才与白痴之间的矛盾,也引起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兴趣。太空总署在今年11月对金皮克进行一连串的脑部测试与扫描,希望解开他的大脑之谜,另一方面也希望了解过去至今,金皮克被视作记忆天才的能力是否退化。结果发现,金皮克的脑力不但没有退化,而且更上层楼,能容纳更多的资讯。他的脑子就像是一部电脑记忆体,自动储存各种输入的资讯,且不会因为年龄增长而消失。这个结果让科学界相当震惊。
不过,金皮克的父亲对于这个测试的结果并没有多大兴趣,因为过去几十年来,他陪着金皮克全美走透透,看着金皮克“成长”,他比太空总署的科学家们更了解自己儿子的大脑。身为自闭症患者的父亲,他开心的不是儿子的脑容量是否退化或更进一步,而是金皮克面对人群时是否可以沟通无障碍,处理日常生活如穿衣吃饭等琐事的能力是否有改进。
金皮克之所以能从自己的城堡走出来,拥抱群众,便是因为父亲长期以来无微不至的照顾。他的父亲说,经过十多年到处走访,他让金皮克站上各种演讲舞台,面对超过200万的人群,以期待多少能改变金皮克的“社群能力”,改进他的社交障碍。
过去,金皮克的眼神从来不与人正面接触,且经常“口无遮拦”地说些让人反感的话,遇到环境的变化会紧张与不安,无法自己穿衣,连电灯开关都不知道如何操控,得由父亲随侍在侧。但是如今他的父亲已经可以公开对群众与科学家们大声宣布:金皮克现在是一个很平静、具有爱心、关心别人的人。只是这段漫漫长路,已经走了50多年。
父母爱心带他走出自我城堡
虽然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推估金皮克的记忆智商应高达220,但是他实际的智力测验分数却只有69分,低于正常许多。因此在生活方面显得低能,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平日生活中的自主能力有限。例如在家找个餐具,都会让他抓狂,他也不会自己穿衣服。
虽然在生活琐事上透过训练有一些微进步,然而金皮克对于排解焦躁的情绪却显得无能为力。因为有时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会发出一些声音或使用其他的事物来解除焦躁与不安,医师认为他的心理残障几达百分之百,一生都无法自理生活。
不过金皮克的父母始终没有放弃他,以全部的爱心,带他走入群众,而非闭锁在自己的城堡里,他的父亲从金皮克青少年时期,便带着他四处去社区的机构担任义工,一方面让他接触人群,让他觉得自己与正常人无异;另一方面也让许多有肢体与心理残障的人,可以看到金皮克如何快乐地成长,以彼此鼓励。
1969年起,金皮克被父亲安排至一个针对成年残障人士的日间研习坊工作,他可以不必使用计算机,就能准确地计算每名员工工作时数所该领的薪水。他后来也跟着父亲在许多社区的残障服务中心内担任义工,以自己的例子为这些有肢体与心智障碍的人带来欢乐。
《雨》片大卖 金皮克成竞邀对象
虽然如此,金皮克的生活仍然限于家乡的盐湖城一代,当他不公开出现时,依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平日与他有联系的人不超过20人。直到1987年他遇到《雨》片的编剧莫洛(Barry Morrow),对方将天才型自闭症患者的故事搬上荧幕,请来知名影星达斯汀霍夫曼与汤姆克鲁斯搭挡演出,金皮克的生活出现转折。金皮克现年77岁的老父法兰皮克(Fran Peek)说,因为霍夫曼的鼓励,他决定将金皮克带入更广大的群众,也接触这个世界,将自己的儿子与更多人分享。
《雨》片的受欢迎,加上霍夫曼以好莱坞红星的地位加以宣扬,社会大众对自闭症患者的接受度增加。当社会各界知道《雨》片是以金皮克的故事文蓝本后,竞相对他发出邀请,父亲带着他至全美许多社区、中小学、大学、福利机构演讲与拜访,且不收取演说酬劳。
因为与人群接触的机会增加,金皮克因此在社交能力上有了长足的改进,建立更多的自信。许多听众对于金皮克的表现给予正面肯定,认为他不像以前那样“口没遮拦”,常说话得罪人。而他的演讲与表现,对自闭症孩童与家长的影响更大,有助于社会对那些异常的人给予更多关注与尊重。金皮克常在演讲中说:“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必因为你是残障才显与与他人的不同,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在《雨人》话题被炒的最热时,金皮克也受邀至许多电视节目如ABC电视台的新闻专题节目《20/20》、晨间新闻节目《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等受访。他与父亲10多年来,不断奔走美加各地,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告诉社会大众有关自闭症的种种,以及分享金皮克的个人经历。《雨》片的编剧莫洛曾这样形容:我想任何人只要花五分钟跟他交谈,都会多少改变他们对自己、对世界、以及对人类潜能的看法。
社群能力低 常出口伤人
因为自闭症患者天生的觉知障碍不易恢复,金皮克在社交上虽经过长期训练,还是会不进说出出人意表的话,也无法避免“出口伤人”。例如
他曾对美国前总统福特说:“你能当上总统真是走运,因为你以前的老板是个坏蛋。”
而在电影《雨人》的首映会上,达斯汀霍夫曼的妻子因故迟到,当她出现时,金皮克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地说对她说:“你让许多重要人物都在等你一个人!”不过霍夫曼的妻子因为了解金皮克的症状,轻轻地回应说“你一定是金皮克没错。”
他的“口无遮拦”有时也被当成特殊幽默。一次他在华府面对一群政府官员发表“残障训练演讲”(disability training lecture)时,突然对着台下西装笔挺的官员们说:“我爸爸跟我这辈子都没有一次同时看到过这么多的戏院带位员,而且还都不拿手电筒。”
不过他如今“说好话”的机率已多过出言不逊的机会,较懂得赞美别人。看到每位女*会说:你是个好女人;看到为人母的妇女会说:你是个好妈妈。他的窝心常让许多自闭症患者的母亲感动的流泪。
《真雨人金皮克》记载生活经历
金皮克初遇陌生人喜欢问对方来自何处,因为所有人口数超过八百人的美国城市,金皮克都能精确地说出该城市与乡镇有几号公路经过、哪条铁路或河流穿过市区或市郊、该市的邮递区号,如果要看区域电视,应看第几频道等。因此当他说出对方所居住地区的特*,镇上有哪些街道、银行等商业机构时,会让人倍感亲切。
有一次金皮克受邀至一所安养中心,去探望一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妇。这名老妇已经不太能开口说话,不过当妇人的儿子告诉金皮克他们的家乡时,金皮克开始不停歇地说出该区在数十年前的路名、港口、商店、露营区,在街道旁有哪些商户等,这些资料是他从电话簿上记忆的。金皮克一说完,老妇人突然变得很开心,甚至开口说话,说出自己当时在那个小镇上的生活。
这些年来,金皮克父子的努力,只为传递一个重要的观念:[学习去认识及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人。以自己想要被人对待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如此会将和平与喜悦带给自己以及周遭的人。]法兰皮克认为自己的儿子不是典型的自闭症,而是有一颗温暖的心,懂得关心别人,也乐意把自己独特的知识与技能跟别人分享。
人的大脑的联想:
人的大脑神经网络包含约一千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有一千到一万个突触和其他神经元相连接。照此推算,大脑潜在的信息容量超过一百万亿(1014)比特,如全部用作存储,可存储一亿本书。大脑确实如大海那样浩瀚,用“脑海”来形容恰如其分。金即使能一字不差地背出9000本书,也只不过动用了大脑潜在信息容量的不到万分之一,大可不必为之大惊小怪。令人惊讶的倒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记忆能力简直低得太可怜了。换一个视角看:大脑潜在的这种“暗信息”(裴钢院士语)如能加以发掘,潜力异常巨大,前途未可限量。天才型自闭症
合理利用生物钟,提高记忆力
合理利用生物钟,提高记忆力
——Kathy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的。研究证明,合理的利用生物钟,掌握最佳学习时间,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
一天中什么时候人的记忆力最好呢?什么时候才是最佳学习时间呢?据生理学家研究,人的大脑在一天中有一定的活动规律:
6—8点:机体休息完毕并进入如兴奋状态,肝脏已将体内的毒素全部排净,头脑清醒,大脑记忆力强,此时进入第一次最佳记忆期。
8—9点:神经兴奋性提高,记忆仍保持最佳状态,心脏开足马力工作,精力旺盛,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可以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10—11点:身心处于积极状态,热情将持续到午饭,人体处于第一次最佳状态。此时为内向性格者创造力最旺盛时刻,任何工作都能胜任,此时虚度实在可惜。
12点:人体的全部精力都已调动起来。全身总动员,需进餐。此时对酒精仍敏感。午餐时一桌酒席后,对下半天的工作会受到重大影响。
13—14点:午饭后,精神困倦,白天第一阶段的兴奋期已过,精力消退,进入24小时周期中的第二低潮阶段,此时反应迟缓,有些疲劳,宜适当休息,最好午睡半到一小时。
15—16点:身体重新改善,感觉器官此时尤其敏感,精神抖擞,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以合理安排一些需“永久记忆”的内容记忆。工作能力逐渐恢复,是外向性格者分析和创造最旺盛的时刻,可以持续数小时。
17—18点:工作效率更高,体力活动的体力和耐力达一天中的最高峰时期,试验显示,这段时间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作业的好时期。
19—20点:体内能量消耗,情绪不稳,应休息。
20—21点:大脑又开始活跃,反应迅速,记忆力特别好,直到临睡前为一天中最佳的记忆时期(也是最高效的)。
22—24点:睡意降临,人体准备休息,细胞修复工作开始。
据此,大家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表。然而,正如安东尼罗宾德所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个人生物钟是一样的”,每个人的最佳学习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要掌握自己的“黄金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概要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这些庞大且复杂的数据库,大脑惊人的储存能力使我们累积了大量的资料,经由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多的是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因更有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思维导图是最能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码的使用,不但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也让思维导更轻松有趣,且具有个人特色及多面性。
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模式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除了提供一个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方法与工具外,运用在创意的联想与收敛、项目企划、问题解决与分析、会议管理等方面,往往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它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极至的方法,将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它与传统笔记法和学习法有量子跳跃式的差异, 主要是因为它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开展人人生而具有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
思维导图为人类提供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心智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近年来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更被广泛在世界和中国应用在学习及工作方面,大量降低所需耗费的时间以及物质资源,对于每个人或公司绩效的大幅提升,必然产生令人无法忽视的巨大功效。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托尼·巴赞,他也因此以大脑先生闻名国际,成为了英国头脑基金会的总裁,身兼国际奥运教练与运动员的顾问、也担任英国奥运划船队及西洋棋队的顾问;又被遴选为国际心理学家委员会的会员,是“心智文化概念”的创作人,也是“世界记忆冠军协会”的创办人,发起心智奥运组织,致力于帮助有学习障碍者,同时也拥有全世界最高创造力IQ的头衔。截至1993年,托尼·巴赞已经出版了二十本书,包括十九本关于头脑、创意和学习的专书,以及一本诗集。
思维导图对速读记忆的重大作用
自人们接受学校的教育以来,在阅读或学习过程中,为记住学习内容,养成了按顺序做常规笔记的习惯。然而我们很少意识到:此种传统的笔记方法存在着非常致命的弱点!托尼·巴赞在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后,明确而深刻地对传统笔记的弊端作出了简明而精辟的阐述:
1、埋没了关键词:重要的内容要由关键词来表达,然而常规标准笔记中,这些关键词却埋没在一大堆相对不重要的词汇之中,阻碍了大脑对各关键概念之间作出合适的联想。
2、 不易记忆:单调的笔记看起来很枯燥,要点也很相似,会使大脑处于一种关催眠状态,让大脑拒绝和抵触吸收信息。
3、 浪费时间:要求记些不必要的内容;读些不需要的材料;复习不需要的材料;再次寻找关键词。
4、 不能有效刺激大脑:标准笔记的线性表达阻碍大脑作出联想,因此对创造性和记忆造成消解效果,抑制思维过程。
与传统笔记相比,思维导图对我们的记忆和学习产生的关键作用有:
1、只记忆相关的词可以节省时间:50%到95%;
2、只读相关的词可节省时时间:90%多;
3、复习思维导图笔记可节省时间:90%多;
4、不必在不需要的词汇中寻找关键词可省时间:90%;
5、集中精力于真正的问题;
6、重要的关键词更为显眼;
7、 关键词并列在时空之中,可灵活组合,改善创造力和记忆力;
8、易于在关键词之间产生清晰合适的联想;
9、做思维导图的时候,人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和新关系的边缘,鼓励思想不间断和无穷尽地流动;
10、大脑不断地利用其皮层技巧,起来越清醒,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
作为助记术的思维导图为您提供了一个“十拿九稳”的记忆方法,使您的记忆能力成倍增长;同样创造性思维导图也把您简单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向四周无限地发散!书山有路勤奋是路,学海无涯方法是舟,思维导图将是您一生受益的优秀学习方法!
海伦·凯勒的坚持记忆法
美国著名盲聋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小时候患上了猩红热,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正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拴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拴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她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四个步骤:
每天用三个小时自学。用两个小时默记所学的知识。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用三个小时所学的知识默写下来。剩下的时间她运用学过的知识练习写作。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她只有一个信念:她一定能够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记下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还有不屈不挠的信心,使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和名著的精彩片段。到后来,一本20万字的书,她用9个小时就能读完,并能记忆下来,说出每章每节的大意,还能把书中精彩的句、段、章节和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在2小时之内写出来。海伦的记忆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
据说,在哈佛大学读书的一个博士生听到海伦·凯勒的事迹后,很不服气,决定要和她比试比试。在严格的时间规定和教员的监督之下,他们进行了3轮比赛,博士生服了。他摘下博士帽,恭恭敬敬地戴在海伦的头上。经过学习,海伦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写作关,先后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出版了14部著作,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与褒奖。
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1959年,联合国发起了“海伦·凯勒”运动,号召全世界人民向她学习。
超常记忆非天生
记忆力非先天才能,而是后天努力。
科学家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那些有过目不忘超常记忆力的人的大脑比起一般人的大脑没有甚么特别的地方。 科学家得出结论认为,记忆力的高低归根结蒂取决于“记忆术”。
英国伦敦大学的麦克夸尔博士研究了争夺“世界记忆冠军”桂冠的8位竞争者的大脑。对他们大脑的研究包括让他们记住数千个数字,诗词和数百个不相关的字任意出现的前后次序。 对参赛者的心理测验并没有发现甚么特别的地方,因此,麦克夸尔博士对这些人的大脑进行了扫描,看看他们的大脑是否与常人在生理上有不同的地方。结果她没有发现任何显着的不同之处。 麦克夸尔博士在医学期刊《自然神经系统科学》上发表了她的研究成果。
她认为:“记忆的好坏并不是由智慧的高低或大脑结构的不同决定的。” 使用空间学习策略 “相反,我们发现记忆力强的人使用了空间学习策略,将脑的部份区域比如海马(延伸于脑的每一个侧脑室下角底上的一条海马状突起 )用于记忆,特别是空间记忆。”
记忆术的原理实际上是把表面没有任何意思的信息加上有意思的标签。比如,一个经常被记忆力好的人使来记住数字的方法是,想像出一条熟悉的路,并想像在这条路的不同点上放上与需要记住的数字或字符有关的东西。日后需要回忆这些信息时,在脑子里沿这条路行走,就会记起相关的东西或事件。最新的研究发现,记忆力超常的人的大脑经常使用3个地区,这3个地方都与记忆术有关。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伊兰德尔博士在接受BBC新闻网的采访时说,最新的研究结果与在这方面的其他研究结果相吻合。他说:“如果使用正确的方法,经常并刻苦的练习,记忆力一定会提高的。”
来源: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七种坏习惯有损脑健康
1、长期饱食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如果长期饱食的话,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
人的消化系统需要定时休养,保持正常工作。如果饱食,上顿的食物还未消化,下顿的食物又填满胃部,消化系统就得不到应有的休养。营养过剩同样会增加体内各脏器的负担与畸形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症等“富贵病”的原因皆为贪吃惹出来的。
2、轻视早餐
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此外,早餐质量与智力发展也有密切联系。据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儿童在课堂上的最佳思维普遍相对延长,而食素的儿童情绪和精力下降相对较快。甜食过量的儿童往往智商较低。
从生理需要来说,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但是很多人忽视早餐作用,早餐吃得非常简单,有的甚至不吃早餐就去上班。一个人从头一天的晚餐到第二天早餐,至少有12个小时未进食,胃正处于空虚状态。早餐决定着血液中糖的水平,如果不吃早餐,工作或学习到上午10时许,血糖就会偏低,严重影响脑组织的正常机能活动。有的人会心慌、头晕、眼花,甚至晕倒。
3、长期吸烟
德国医学家的研究表明,常年吸烟使脑组织呈现不同程度萎缩,易患老年性痴呆。因为长期吸烟可引起脑动脉硬化,日久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神经细胞发生病变,继而发生脑萎缩。
4、睡眠不足
大脑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太差,只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科研人员认为,人的大脑要思维清晰、反应灵敏,必须要有充足的睡眠,如果长期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会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和处理事物的能力。
现代研究认为,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除了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外,还与生长素的分泌有一定关系。由于生长素的分泌与睡眠密切相关,即在人熟睡后有一个大的分泌高峰,随后又有几个小的分泌高峰,而在非睡眠状态,生长素分泌减少。所以,青少年要发育好,长得高,睡眠必须充足。
5、少言寡语
大脑中有专司语言的叶区,经常说话也会促进大脑的发育和锻炼大脑的功能。应该多说一些内容丰富、有较强哲理性或逻辑性的话。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并不一定就聪明。
6、空气污染
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钟消耗氧气500~600升。只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才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用脑时,特别需要讲究工作环境的空气卫生。
7、蒙头睡觉
随着棉被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不断下降,长时间吸进潮湿空气,对大脑危害极大。
有人有睡觉用被子蒙头的习惯,蒙着被子睡觉会严重的影响呼吸。因为蒙头后使头部空间变小,空气难以流通,呼吸使氧气的量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因呼出的二氧化碳难以散出而使头部周围的二氧化碳越来越浓。如此,呼吸的气体便不能使肺与血管充分的进行气体交换,致使身体各部分器官失去良好的调节,新陈代谢速度降低。
(黑龙江日报)
拥有出色记忆力的两大前提
在学习活动中如果充分掌握了记忆方法、条件,拥有坚定的信念,并进行有意识的锻炼,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下面将增强记忆力的两大前提条件介绍给大家:
一.坚定信念,增强记忆
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多湖辉先生和南博先生一致认为,记忆的关键是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自信状态影响着一个人记忆力的发挥。自信心是增强记忆的内在动力,信心越强,记忆力效果越好。科学研究表明,当人的自信心增强的时候,精神旺盛,情绪乐观,大脑细胞的活动能力大大加强,从而产生兴奋和激发状态,我们把它称为大脑的新能量。新能量增进脑细胞的活跃状态,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反之,如果老认为自己记忆力不好,在学习或者工作时,精神不振,情绪不高,则会造成记忆力的下降。
二.兴趣越高,记得越牢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请寻色彩的意向。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强化剂,是学习获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条件。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科学家获得成功的经验中就有一条,他们都有广博而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地学习,调动内在潜能,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例如球迷可以毫不费力地说出他所喜欢球员在任何场次的进球、得分、踢球特点,整个赛季的赛程安排等等资料,这个球迷在学习上可能不是聪慧的好学生,但由于他对球的热爱,使他的记忆力超常发挥了。
一个人记忆的好坏,与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是记忆的促进剂。所以,要提高记忆能力要先培养自己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精英特教你十种方法防止记忆力减退
一、多听音乐帮助记忆
保加利亚的拉扎诺夫博士,以医学和心理学为依据,对一些乐曲进行了研究,发现巴赫、亨德尔等人的作品中的慢板乐章,能够消除大脑的紧张,使人进入冥想状态。他让学生们听着节奏缓慢的音乐,并且放松全身的肌肉,合着音乐的节拍读出需要记忆的材料。学习结束之后 ,再播放2分钟欢快的音乐,让大脑从记忆活动中恢复过来。很多试验过这种方法的学生都觉得记忆效果很好。
二、背诵经典提高记忆
我们知道,人常常在看书和学习中甚至是休闲时会经常背诵一些名篇、成语、佳句、诗歌短文、数理公式、外文单词和技术要领知识吗?那可是锻炼记忆力的“硬功夫”呀。马克思青年时就是用不熟练的外文背诵诗歌,锻炼自己的记忆力的。每天坚持10至20分钟的背诵,也能增进记忆力。
三、身心运用记忆效率高
科学证明,正确的重复是有效记忆的主要方法,特别在人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脑、手、耳、口并用进行知识记忆时,记忆的效率高效果好。因为当你记忆时,应该用脑想,也要口念,手写,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调动了自身更多的记忆“通道”参加记忆,这样使自己的记忆痕迹加深,记忆效果当然更好。
四、奇思怪想强记忆
我们在学习与看书时往往对一些数字、年代不易记住。如果你善于联想记忆,便好记了。如桩子表和房间法或叫罗马房法和图像字法,是联想法的具体化。你可以将桩子或房间用来当成图像的存放处桩子,原理就是让要记忆的东西来跟已知的东西做连接。原来的东西就叫“桩子”,把新的要记忆的事物与桩子连接,此法用于大量数据和外语的记忆。
五、多咀嚼能增记忆力
科学证明:人的咀嚼是能有效防止记忆衰退方法之一。有人认为,其原因在于咀嚼能使人放松,如果老人咀嚼得少,其血液中的荷尔蒙就相当高,足以造成短期记忆力衰退。如我们在观察人群中就会发现,经常咀嚼的人牙齿就好,吃饭更香,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也随之增强。又如美国人最爱咀嚼口香糠就是例证。
六、女人唠叨助长记性
唠叨,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女性延长了记忆和寿命。唠叨在语言运用中也是重复说某一个事情某一个人,经常地重复当然必须加深唠叨人对某一事或某一个的关注和记忆。专家认为,女性比男性更乐于与人言语交流;男性进入老年期后,沉默寡言居多。而言语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宣泄方式,可防止记忆衰退。
七、巧妙饮食助记忆
摄取适量的“健康油脂”可减少血栓的发生,例如橄榄油、鱼油是维持血液正常循环的好选择,含有丰富维生素、矿物质的蔬菜水果也是保持健康的上佳选择。有不少的人,不是记忆不得法,而是大脑中缺乏记忆信息传递员——乙酸胆碱。如果你经常吃点上述食物,便可极大地改善你的记忆力。
八、多爱玩耍的人记忆力强
人的躯体活动能改善健康情况,精神活动则能减轻记忆力衰退。特别是那些爱玩爱活动的人们兴趣广泛,涉猎众多,知识面广,记忆也强。科学证明:爱跳舞、读书、玩纸牌、学外语等活动项目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神经突触的数目,增强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巩固记忆。
九、运动健身可防止记忆衰退
一般情况而言,身体健康,爱好体育运动和热爱生活的人,精力充沛,学习力强记忆力当然也强,人们在锻炼身体时可以促进大脑自我更新。专家认为,长期的心血管运动可以减少因年龄增长出现的脑组织损失,可以减轻记忆力衰退。多项研究表明,要保持大脑活跃,只需经常运动。一周锻炼三到四次的在校儿童,在10岁或11岁时考试成绩一般都较高。经常走路的老年人在记忆测试中的表现要比那些惯于久坐的同龄人好。通过向消耗能量的大脑输入额外的氧气,锻炼能增强智力。
最新研究还反驳了人出生后就不能再产生新的脑细胞这种说法。相反,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实际上能促进新脑细胞的增长。在老鼠身上,锻炼引起的脑力增强效果在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海马状突起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十、家庭幸福情愉悦身心防脑衰
大量社会调查早已证明,家庭幸福对学习者而言是提高学习记忆力必要条件,特别是相恋的人或夫妻俩人的两情相悦的幸福感会使双方体内分泌激素和乙酰胆碱等物质,有利于
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大脑衰老。
要想记忆好少看电视多看书
俄罗斯新闻网8月29日消息,澳大利亚科学家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发现,要想拥有好的记忆力,必须尽量少看电视多看书,另外还可以多做些组词游戏、多多吃鱼。
澳大利亚科学家前不久进行的一项名为“国民记忆力调查”的研究结果显示,多读一些文学艺术作品可以很好地改善记忆力,但长期喝酒会对记忆产生严重的影响。另外,据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神经心理学家内恩斯-帕哈纳表示:“造成记忆力衰退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看电视也是这种负面因素之一。良好的记忆力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合理的饮食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做保证”。
澳大利亚科学家们在此次研究中还发现,男女两性之间的记忆力没有明显的差别,但调查结果却显示看电视会对记忆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科学家们建议人们不要将大量业余时间耗费在电视机前面,一天之内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小时会让你变得更聪明一些。
内恩西-帕哈纳认为,积极的智力活动对保持良好的记忆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某些电视节目中的智力测试活动也会帮助改善记忆力,不过看此类节目对提高记忆力所产生的效果远远不如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会时刻让你的智力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另外,从事此项研究的科学家们还表示,电视中的智力测验和新闻类节目都会对智力产生正面的影响,也就是说,看电视并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再造你的大脑
“21世纪是大脑的世纪”,这已经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克隆天才》一书不仅使你全面了解最新的大脑研究成果,而且,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为你提供改造大脑、使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成为我们心目中理想形象的可行方法。
大脑科学研究最新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与众不同,因此他成为了世界级的顶尖科学家;不少罪犯的大脑结构与常人不同,所以他们心安理得地干了很多伤天害理的勾当;毕加索因为有偏头痛才画出了无数精妙绝伦的抽象画;男人经常听不清别人说话是因为他们的“脑子有问题”……一个人的大脑具有数以百亿计的细胞,每个细胞都可能建立起两万个像树枝一样的联络点,每一个联络点都储存着相关的信息,“过目不忘”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
毫无疑问,爱因斯坦是已经过去的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1999年底,世界各大媒体纷纷推出千年风云人物,爱因斯坦名列第一或第二,其中英国《物理世界》杂志评选出了有史以来10名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名列榜首的是“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但是,他为什么具有如此超乎常人的智能,至今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值得庆幸的是,根据他的遗愿,爱因斯坦的大脑被贡献出来供后人进行医学研究。科学家把他的大脑切成240小块进行了认真研究,但一直没有发现其特殊之处。经过多年研究,加拿大科学家最近惊奇地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构成与常人有些不一样:科学泰斗爱因斯坦脑部结构中负责数字运算的部分比常人大15%!
对于大脑这块神秘的“土地”,很多年来,无数人都在上面辛勤耕耘,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近年来,科学家对大脑和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处在人的潜能开发的关键时期——儿童期)开展了一系列多方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开发人脑潜能的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方法。
实际上,天才是不可能克隆的,也就是说,天才的先天素质是因人而异的,不可能重复再造。但是,根据《克隆天才》一书给出的公式化培养天才的理念和方法,可以使具有不同天赋的人,以自己的天赋作为函数代入我们所给克隆天才的公式,从而依据每人不同的素质,用同一公式得出不同的结果——培养出各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天才。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只需一般的耕耘就能大大超过普通水稻的产量,奥秘就在于品种不同。最新大脑科学研究证明:用普通方法呵护大脑只能使人比原来聪明一点,而采用最新的科学方法,则能迅速提高大脑的品质或改变大脑的品种。
大脑科学研究有几大发现,其中以大脑分为“左右脑”、“上下脑”和“细胞皮层”最为引人瞩目。协调左右脑,能充分发挥大脑创造潜力;调节上下脑,能使潜意识展示威力;启动大脑皮层,会让每个人都更聪明。大脑和肌肉一样,都必须“运动”才能发挥巨大的潜能,都在遵循“用进废退”的必然规律。有效地运动大脑,是成就天才的重要方法之一。愚蠢的人之所以愚蠢,就是因为他们不动脑子;天才之所以聪明绝顶,就是因为他们善于使用自己的大脑。 我们的口号是:“运动—健身—健脑—改变大脑品质”,这就是“克隆天才”的过程和目的。
年轻时越勤奋 大脑越活跃
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段树民博士领导的团队经过三年研究,揭开了神经细胞“沉默”之谜。据段树民介绍,大脑是由大量的神经细胞所组成,它们之间互相传递着“情报”,而“情报员”则是一种名为“突触”的组织。这位“情报员”是否称职,将直接影响到“情报”传递的效率,并进而影响到人脑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部分大脑“情报员”怠工
据瞭解,在人体内有一部分“情报员”会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从不进行情报传输的工作,它们被科学家称为“沉默突触”。但为什么它们会如此“沉默”呢?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试图解释这一现象。
据段树民介绍,在经典的理论中,科学家认为神经元“沉默”的原因是这些“情报员”天生“耳聋”,难以接受外来信息。而在经过三年的试验后,段树民所在的研究组提出了另一种新的机制来解释这一现象。
研究组在对1000组大鼠神经元进行分析后发现,除了这种“耳聋情报员”外,另有一类“哑巴情报员”,它们每天沉默不语,影响了“情报”传递的效率。
思考可以刺激“情报员”
如何帮助这类天生“残疾”的“情报员”恢复功能呢?据段树民介绍,在实验中,他们通过给神经元加上一定的电刺激,成功激活了沉默突触,它们不再“哑”了,开始传递信息。该研究表明:多给这些“情报员”以外部刺激、增加它们的活动,便有望帮助它们恢复功能。
据瞭解,这样的电刺激其实也是模拟我们平时脑细胞的活动情况,人类在遇到丰富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勤于思考的时候,脑中也会出现类似的刺激,多思考就能激活更多“沉默”的突触,使它们完成信息传递的任务。因此,古训“勤能补拙”确实有着其科学依据。
发育期最能以勤补拙
据研究组沈万华介绍,实验中,7到9天的大鼠的“沉默”突触更容易被激活,而14天以后激活便困难许多。据瞭解,7到9天正处于大鼠的发育期。而这也表明:“勤能补拙”的效果和年龄存在一定关系。在发育期,勤思考多学习能激活更多的“情报员”,从而可能对日后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产生积极作用。(来源: 东方早报)
形象记忆法训练
形象感知是记忆的根本。它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是以感性材料,包括事物的形状、体积、质地、颜色、声音、气味等等具体形象的识记、保持和重现。它带有显著的直观性和鲜明性。人的记忆都是从形象记忆开始的,儿童出生6个月左右就会表现出形象记忆,如认知母亲和辨识熟人的面貌,就是形象记忆的表现。所以,形象记忆是由感知到思维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形象记忆是人脑中最能在深层次起作用 的、最积极的、也是最有潜力可挖的一种记忆力。是目前最和乎人类的右脑运作模式的记忆法,它可以让人瞬间记忆上千个电话号码,而且可达一个星期之久而不会忘记。但是,当人们在利用语言作为思维的材料和物质外壳,不断促进了意义记忆和抽象思维的发展,促进了左脑功能的迅速发展,而这种发展又推动人的思维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步、完善,并越来越发挥无比神奇作用的过程中,却犯了一个本不应犯的错误——逐渐忽视了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的重要作用。
于是,人类越来越偏重于使用左脑的功能进行意义记忆和抽象思维了,而右脑的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功能渐渐遭到不应有的冷落。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终于发展到今天的“左脑占优势”的社会,左脑这个后起之秀已成为公认的“优势半球”。
其实,我们对右脑形象记忆的潜力还缺乏深刻的认识。那么,形象记忆和意义记忆之间的差别究竟有多大呢?据日本创造工学研究所所长中山正和推算,我们一般人“记忆中的语言信息量和形象信息量的比率为1∶1000”。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为了证明形象记忆在我们大脑中的重要位置,我们不妨做一个西维累尔摆动实验(由19世纪澳大利亚化学家西维累尔发明)。准备一根长25~30厘米的细线,下端栓一枚大纽扣或小螺母,当成一个吊摆。再在一张纸上画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通过圆心在圆内画一个十字。然后按下列步骤开始实验:
第一,平稳地坐在椅子上,两肩放松,胳膊放在桌上,心情平静,呼吸平缓,排除杂念。
第二,用右手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细线,使下面的纽扣垂悬在圆心,高度距纸3~5厘米。
第三,眼睛紧紧盯住纽扣,头脑中浮现纽扣左右摆动的形象,如果一时想像不出纽扣摆动的形象,可以左右移动自己的视线(不要摇头);并暗示自己:“纽扣开始摆动了。”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纽扣就真的会摆动起来。这时再进一步暗示自己:“纽扣摆动的越来越大了。”
第四,如果你想像停止纽扣摆动的形象,那纽扣就真的会慢慢停止摆动。
第五,熟练以上方法后,还可以用想像随意让纽扣做前后摆动、对角线摆动或者绕圆周旋转。也可以把纽扣悬在玻璃杯里,通过浮想使其碰杯子内壁,碰几下完全听从你的指挥。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有趣的现象呢?原来这是大脑中的手或手指活动的形象记忆在暗暗地起作用。因为任何人的手或手指都有过前后、左右晃动的经历,这就是晃动的形象,不论自己是否意识到,都已经深深地记忆在脑海中了。同时,这种形象记忆还同当时的身体动作(运动记忆)结合在一起。因此,当你回忆和想像时,身体就会自发地重现当时的表现。
日本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保坂荣之介曾介绍,东洋大学教授恩口彰曾带领学生进行过这种实验,看看语言信息和形象信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他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男女生各半,让其中一组学生只在嘴里念叨“纽扣前后摆”或“纽扣左右晃”,而头脑中不浮现纽扣摆动的形象;让另一组学生默不作声地在头脑中浮现纽扣摆动的形象。实验结果表明,浮现形象的小组纽扣摆动的现象开始的早,并且摆动的幅度比只在嘴里念叨的小组要大4~5倍。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呢?保坂荣之介认为:“通过形象的浮现,大脑肯定会向我们的身体发出变化的指令信号。实际上,这里面正好隐藏着记忆力、注意力的秘密……增强记忆力、注意力的动力,似乎就隐藏在如何控制形象记忆中。”这个实验实际上揭示了人的记忆力的一个最大的奥秘,即形象记忆是人脑中最能在深层次起作用的、最积极的、也是最有潜力可挖的一种记忆力。为什么人脑中的形象信息量要远远多于语言信息量?为什么人脑形象记忆力远远大于意义记忆力呢?我们可以从生物进化史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的历史已有45亿年,而地球上的生物的历史也已有36亿年,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36亿年压缩成一年的长度。按这样的比例压缩,每天相当于历史上的1000万年,每小时相当于42万年,每分钟相当于7000年。照此类推,我们可以看到从原始生物产生到人类语言能力形成的进化,显示为以下顺序:
如果1月1日在地球上产生原始生物,那么最早的真核细胞在9月20日出现;
恐龙到12月1日才出现,并在同一天灭绝;
12月25日出现灵长目动物;
12月30日出现猿类;
12月31日才出现会说话的人类;
12月31日晚上11时,北京猿人才学会用火;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原始文化遗迹和文字记录,则都是在最后一分钟形成和发展的。于是,我们就可以试着分析上面的两个问题了。
在从猿到人的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古人类最初是没有语言的,那时思维也几乎谈不上,因为语言有思维的物质外壳之称,没有语言,也就不可能有较成熟的思维。因此,那时古人类的大脑左半球还没有语言记忆功能,抽象思维的功能也是十分低下的。
但是,他们右脑的形象记忆功能却十分发达,并始终在积极地工作,在古人类生存的各个环节上都发挥着主要的、重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当时的古人类没有非凡的、远远超过其它动物的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的能力,那么,古人类也就不可能在严酷的生存竞争中以其明显的智力优势成为优胜者。也许现在个别人表现出超凡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记忆能力,甚至某种难以令人置信的特异功能,都与那时古人类右脑功能的高度发达有着某种渊源关系。后来,手的使用和劳动的产生并日益复杂化,使人的大脑与动物的大脑开始产生了本质的区别,手的发展对脑的发展影响特别巨大。手所进行的复杂的动作必然引起大脑两半球皮层的迅速发展,直立行走不仅扩大了人的眼界,增加了人的感性认识材料,同时也促进了发音器官的发展、完善,这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物质的条件。而劳动则是人产生意识的最主要的条件,它使人们彼此间的交际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语言活动也就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
这样一来,语言和抽象思维、意义记忆在人类的长期实践中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大脑左半球的机能在人类的实践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种突出的作用又反过来推动人的思维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步,日趋完善。所以,人类就在不知不觉中犯了一个前面所说的本来不应该犯的错误——逐渐忽视了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的重要作用。
搞清上述历史的原因,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往往不被重视的右脑竟会有这么多潜在功能,才能理解在我们的记忆中形象信息比语言信息要多出许多倍的根本原因。您只要知道,“记忆就是一个东西和另一个东西之间的连结”,这就是右脑记忆的简单原理。如何记忆呢?既然前面说过,头脑是用图像来运作的。而记忆是两个东西的连接,所以,何记忆呢?以两个图像来
连结。
研究证实白天打盹有助提高记忆力
9月21日电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新近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白天短暂地打个盹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参加这项研究的志愿者被要求记住一些成对的词语,研究人员在给志愿者看了这些词语之后立即对他们进行了记忆力测试,然后再在6个小时之后进行了相同的测试,这其间部分志愿者被允许小睡1个小时,结果发现,那些得到了休息的志愿者在休息后进行的测试中得分比那些没能获准睡一会儿的志愿者高出了15%。
研究人员在发表在《神经生物学与记忆力》杂志的文章中称:“传统上讲,人们大多认为白天打盹不是一件好事,是工作效率不高的表现”,但实际上现在看来白天小睡一会儿“反而是增强记忆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罗宾森教授,小的时候学习成绩十分不佳,特别是英语学习,反应迟钝,单词总是记不住,老师提问的时候他每次都要受到同学的嘲笑。但他丝毫也不气馁,他对自己说:“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也能达到他们的水平。”他不仅达到了,而且超过了。
在不断地探索中,他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记忆的方法———SQ3R记忆法。这种方法很受人们推崇,在英、美等国家的心理学科教科书中多次被介绍,广为流传。SQ3R是五个英语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分别代表“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五个阶段的学习与记忆过程。浏览: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先概括地审查一遍。读序或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大小标题等,对书有一个总的印象,确定该书对自己的价值,决定阅读的方式,以便不浪费宝贵的精力。发问:对要读的书有了大概了解以后,再次进行浏览略读。这次主要阅读书中的大小标题、黑体字或其它重要的标码。弄清书的主旨和精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来。发问:不但可以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对加深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帮助。阅读:这时的阅读就有了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深入阅读。弄清一些专业用语所代表的含义。勾画出重点,注意章首和章末的关键性文字和重点段落。通过反复阅读来增加记忆的效果。阅读时,还要通过记笔记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复述:合上书来回忆。在这一阶段,重新阅读全书,对各个部分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然后放下原文,复述书的框架、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书中重点段落,进行学习和记忆效果的自我检查。复述可以找到尚未掌握的难点,提高记忆效率。复习:在复述的基础上,根据问题及解答的结果,进行全面的、有重点的复习。而且复习要及时,要根据记忆曲线递减的规律,合理安排再次复习时间。复习可以巩固记忆的效果。
SQ3R的学习法,使有关学习和记忆的一些心理理得到了综合运用。这种记忆的方法,对各类学性很有适应性。记忆力的可塑性非常大的,凡是记忆力强的人,都必须对自己有信心。一个没有信心的人是无法把学习搞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