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肠疾病分别有什么症状?检举 小肠疾病检查手段的选择与比较 ;1. 小肠疾病的整体发病率占整个消化系疾病的小部分,1/100-300;小肠出血占总GI出血的3-5%; 小肠肿瘤占整个GI肿瘤的1-2%; 2. 小肠疾病的症状学分析 1971-1996年《中华内科》2000年224例小肠疾病的临床主症腹痛58%;腹块18%;发热17%;出血12%;其它如腹泻,贫血,消瘦,梗阻等。 3. 小肠疾病的病因学血管性疾病;小肠肿瘤;憩室炎症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其它如NSAIDS肠病,肠系膜血管栓塞 4. 小肠疾病的检查手段一般性检查如血生化、肿瘤免疫学检查、CT、MR等特殊性检查如:小肠钡灌、电子小肠镜、DSA、胶囊内镜、同位素扫描、双气囊小肠镜 5. 小肠钡灌技术:插管过十二指肠降段最好进曲氏韧带,短时间内快速注入稀钡造影适应病:小肠炎症性、肿瘤性及室性病变较好非适应症:血管性病变及小的占位性病变。整体阳性率:10-35% 6. 小肠钡灌的意义对双气囊小肠镜进镜方式的选择有意义;有较大临床价值的筛选性检查手段;对病灶有一定的检出能力(结构异常、肠腔狭窄、占位性病变),对某些病种有诊断价值;对病变范围、程度的判断有益; 7. 同位素扫描99MTC(胶硫/RBC)仅有定位价值,现多已放弃 8. DSA 特点:不受肠内容物及积血的影响可较精确的定位对血管性、肿瘤性病变的定位定性价值大于炎性性及憩室性病变;有治疗价值; 9. DSA 出血阳性率为56%(43-87%)造影剂外溢率47%,>0.5ml/min;药物动脉造影阳性率增高,并发症也增高; 10. 胶囊内镜 11. VCE适应症 12. VCE的禁忌症 13. VCE的并发症 14. VCE的临床应用评价对小肠病变了整体阳性检出率为45-82%;能经病理及手术确诊的正确率为35-55%;发现病灶无法确诊的可疑诊断率为20-40%;未发现病变的阴性率为28-45%; 15. 双气囊小肠镜DBE与VCE比较 DBE VCE 诊断阳性率% 88-92 45-82 正确性 高 低病变程度判断 较可靠 差视野清晰度 清晰病人的接受度价格结论:DBE 其阳性率准确性明显高于VCE 16. 双气囊小肠镜的结构及原理 200CM长;内镜头端系一气囊(可更换);一根外套管(可更换),内镜套在外套管内,外套管另带一较大气囊及一注气导管与注水或润滑液导管,可分上镜:从口腔伸入至回肠中段(1-4组小肠)下镜:从肛门伸入至回肠下段(6-4组小肠)小肠内镜检查无盲区,用时45-60分钟不等 17. 双气囊小肠镜临床应用体会直视、深度观察、活检。 18. 小肠疾病的检查手段的选择考虑小肠疾病前首先要排除胃、十二指肠及直结肠疾病不要轻信外院的某些检查结果在病变活动期把胃镜及肠镜完成 19. 检出的某些疾病血管性病变:毛细血管扩张、多发性的血管瘤、海绵状的血管瘤、静脉瘤、兰色紫大泡综合病、过敏性紫癜的多发出血点等小肠肿瘤:间质瘤,脂肪瘤、嗜铬细胞瘤等炎性病变: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炎症性肠病:如克隆氏病其它:回肠白塞氏病(其溃疡干净,周边肉呀组织少)畸形:回肠囊状扩张—重复畸形。 20. 双气囊小肠镜操作要点:上镜而言:镜过屈氏韧带后,内镜头端气囊充气(至一定压力后可报警);沿内镜推送外套管;因外套管较内镜短50厚米,故而推送到一定程度后不能继续推送以免外套管头端将内镜头之气囊推脱。外套管气囊充气(随后内镜头端气囊放气);内镜及外套管退拉;然后,外套管气放气,内镜头端气囊充气,开始新的循环。